一、大黃粉 + 蜂蜜

    之前去看中醫師時,有病人問醫師有沒有可以抹燙傷的藥膏,我當場聽到醫生跟病人說:“已破皮的話,去中藥房買大黃粉30元 + 蜂蜜適量混合成膏狀,抹在傷口上,就可以快速讓傷口復原不留疤”。

    剛好我在自助餐廚房工作時,因為將菜肴從蒸籠端出來,不小心讓燒滾的湯汁給潑到手指,整層皮被拉了起來,當時痛到想叫爹娘.... 當時已忘了急救步驟,腦海中一片空白,   只浮現大黃粉與蜂蜜跟醫生的對話,於是就藉這機會試試這個方法,每兩小時換一次藥,結果發現三天后,傷口生出新肉,連指紋的紋路都很明顯,第七天已經恢復正常。   後來其他同事被油燙傷,被水燙傷,我也是用這種方法幫忙處理,效果不錯。

 

     二、未破皮處之燙傷處理

    未破皮處之燙傷處理:熱水、熱湯、熱油、摩托車煙管、蒸氣燙傷等,燒傷如果沒有馬上降溫與止痛,未來的辛路歷程是可想而知。

    方法燙傷須馬上泡冰鹽水。像一般家庭小燙傷:沖水後用很厚的鹽再用濕的面紙敷蓋,偶爾加水!!只要離開鹽不痛約三小時就好了,不需敷藥也不會留下疤痕。皮膚未破皮用大量的鹽沒有關係。

    用鹽把熱吸過去就不痛了,因為鹽有吸熱和滲透的特性,民俗廟會過火撒鹽就是這個原理。 一位年長的婦女有一次跌倒,整只手掌插入熱油鍋裏,她將整只手掌藏入鹽堆裏,結果手心手背都好了,指縫起水泡是因為沒有把手指頭張開。 

 

     三、失傳的絕技-燙傷不留疤(虎杖液)

     中醫有一些“絕招”,這些“絕招”可以說是每一位醫生的看家本領。許多散落在民間的“絕招”,包括秘方、手法等,它們都是經過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有效的,甚至是無數人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如今已經失傳或瀕臨著失傳的危險。

     當年,筆者所在實習醫院的外科治療燒傷是一大特色,主要治療方法就是用“虎杖液”外噴傷口。“虎杖液”是醫院根據一位元老中醫的驗方配製的院內製劑,是以虎杖、側柏葉等為主要成分的一種酊劑,廣泛用於Ⅰ度、Ⅱ度燒傷的患者。當時,門診和病房每天都要接收許多燒傷患者,筆者的任務之一是給患者噴藥,一天噴兩次,直到傷口結痂、脫落,既不需要包紮,也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實習期間,筆者有一次意外被開水燙傷,衣服一脫,整層皮掉下來,非常可怕。當時沒有採取其他的措施,只用醫院的“虎杖液”外噴,結果一周內痊癒了且沒留下任何疤痕。十幾年後,筆者的一位同事被開水燙傷,經過清創、包紮處理後,又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總算把燙傷治好了,可因為疤痕收縮還做了疤痕切除和植皮手術,半年時間過去了,她的皮膚還沒有完全康復,留下了永久性的疤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很簡單,因為類似於“虎杖液”之類的東西不夠“先進”,而且收費太低。筆者記得當時自己噴了一星期只花了幾元錢,而這位同事雖然傷情較輕卻為此花費了1萬多元。更令人擔憂的是,萬一傷口感染了誰來負這個責任?於是,就沒有一家醫院願意使用“虎杖液”,沒有了需求當然也沒有人願意再生產“虎杖液”了。失去的是“寶貝”,受苦的是百姓。

    大黃15克、虎耳草10克、黃柏10克、地榆10克、虎杖12克、白及5克,烘乾碾細末,過100目,入冰片10克,用香油20克調糊,清洗傷口後外用,無須辨證!

      

    四、對外傷感染、傷口不癒合、燒傷、燙傷等一切紅傷效果都很好的藥方!

     本方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毒副作用,見效快,收口抗感染,生肌,解毒止血,一樣都不少。此方我臨床運用了很多年,大家都可以試一試,效果不錯。

     大黃20克  地榆20克  寒水石20赤石脂20牡蠣20克  小薊20克(幹品)。以上藥物打粉備用,單獨熬制雞蛋黃油和以上藥粉混合塗抹患處,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菜籽油+鹽(燙傷不留疤)

     菜籽油和鹽。這個方法要在燙傷當時立刻用,先把生的菜籽油淋到燙傷的地方,全部覆蓋住,然後撒上一把鹽就行。過後就不用管它了,比塗什麼燒傷膏都管用。切記兩點:

  1.一定要用生的菜籽油,如果已經下鍋燒熟過的不能用。

  2.放菜籽油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擦的方法,手不要接觸到燙傷的地方,一定要淋上去,這樣才能避免損傷皮膚造成感染。

  這個偏方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誕生在廚房裏的。外婆有一天正在炒菜,不小心被燙傷了。不巧當時家裏沒有藥。好在她精通食物的藥理,情急之中就在廚房裏找替代品。她突然想到炒菜用的菜籽油有清熱的作用,能治皮膚腫毒,就淋了一些在燙傷的地方。又想到鹽能夠消毒殺菌,就順手再抓把鹽撒上去。沒想到,菜籽油加鹽有神效,用了一次就好了,還沒留下疤痕。從那以後,家裏只要有人燙傷了,都用這個方法處理,非常管用。 

  有一次,舅舅端了一大鍋滾開的粥,突然摔倒了,熱粥從大腿上一直澆下去,整條腿都被燙傷了。家裏人給他腿上淋上菜籽油,撒上鹽,很快就沒事了,好了之後什麼疤痕也沒留下。

  還有一次,小姨炒菜時,好多熱油濺起來,手臂上濺得哪都是。油的溫度多高啊,燙傷非常嚴重。她馬上用這個方法處理。過後,燙傷最嚴重的地方全部都好了。但是手臂上離得遠的地方,星星點點的濺了一點熱油,當時不覺得疼,沒有注意到,沒有塗上菜籽油和鹽,反而都起水泡了,久久不愈。

   菜籽油清熱解毒,不僅能治燙傷,如果皮膚長了風疹、濕疹等感覺發癢的,擦一些菜籽油也有效果。菜籽油,就是油菜籽榨出的油。南方比較常見,以前很多地區炒菜都用它,是最便宜的食用油。生菜油有一種氣味,必須高溫燒熟才能消除。這種土生土產的油也漸漸被取代了。可是這幾年,菜籽油又捲土重來了。只不過,改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芥花油。芥花油實際上就是低芥酸的菜籽油。因為國際上對菜籽油的芥酸含量有上限規定,所以培育了低芥酸品種的油菜。這種油菜所榨出來的菜籽油,稱為芥花油。其實,這種油菜,在我們國家幾十年前就開始推廣,大量種植了。所以,現在所產的菜籽油,跟芥花油,可以說是一回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