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的作用
佛珠,本稱念珠,是指以線來貫穿一定數目的珠粒,於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具。是念佛時紀錄的工具, 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 掐撚念珠誦經持咒念佛, 能生諸種功德, 而中國民間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 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文原語有四種, 譯成中文意思是: 數珠, 珠鬘, 念誦鬘, 珠之貫線, 印度人自 古都有以瓔珞鬘條纏身之風俗, 亦是後來演變成念珠的使用。不過佛教最初是沒 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記載約是二世紀, 而中國則在隋唐時代(西元六百年左右)開始有記載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時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創, 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念珠的記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經記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經典, 而律部經典卻不見有記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傳佛教徒亦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卻是極受重視。
傳入中國的經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經」,「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 主要內容是講述持珠念三寶之功德, 總括來說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掛珠時亦可增加威儀。
念珠的種類
佛珠的種類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來講,通常可分為三種類型:
1、持珠——用手掐撚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掛珠——掛在頸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來記錄念誦佛號或咒語的數目。在經典中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誦念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為欲自利及護他人……若欲願生諸佛淨土者,應當依法受持此珠。
這就說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約束身心、幫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護人,同時還會獲得無量的功德。
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較少配戴, 不過因為經書及律制也沒有說明佛珠是出家 人專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頸上。而一些較細粒穿成的掛珠則較多人拿在手上或撓在手上隨時掐撚念佛。
意蘊深遠——佛珠的數目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子珠數目隨所據經典不同,表徵不同的含義,茲列表如下: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數目在經典中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下: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諸菩薩問:雲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刹那而為三世也。既以心意識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雲集起名心、籌量名意、別知名識。意三既爾,故使所依五根亦爾。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顆
按天臺宗理論,十界無不性具善惡,故一千零八十數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即: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進心,4、慧心,5、定心,6、護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願心。[8]
十住:
1、初發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貴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頂住。[9]
十行:
1、歡喜行,2、饒益行,3、無瞋恨行,4、無盡行,5、離癡亂行,6、善現行,7、無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實行。
十回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2、不壞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8、如相回向,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10、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1、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觀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聖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1、暖位,2、頂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瞭解,請參閱鳩摩羅什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聖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1、隨信行,2、隨法行,3、信解,4、見至,5、身證,6、家家,7、一間(一種),8、預流向,9、預流果,10、一來向,11、一來果,12、不還向,13、不還果,14、中般涅盤,15、生般涅盤,16、有行般涅盤,17、無行般涅盤,18、上流色究竟。
九無學: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進相,6、不壞相,7、不退相,8、慧解脫相,9、俱解脫相。
(七)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十地”見“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弟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1、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
六識:1、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18]
(九)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十四無畏:
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
2、使眾生旋轉知見,苟遇火難,火不能燒;
3、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眾生入于羅刹鬼國,鬼自滅惡;
5、使眾生六根消複,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
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
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
8、使眾生行于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闇;
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無異。
佛珠是弘法最為方便的法器,所以歷來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經典當中特別強調,持用不同質料的佛珠,其念誦的功德利益,也有勝劣的差異。如《佛說較量數珠功德經》中,佛告大眾言:
汝等善聽,我今演說受持數珠校量功德獲益差別。若有誦念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為欲自利及護他人,速求諸法得成驗者,其數珠法應有如是,須當受持:若用鐵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銅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諸佛淨土及天宮者,應受此珠;若用蓮子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羅佉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萬倍;若用烏盧陀羅佉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萬倍;若用水精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萬倍;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數,難可校量。
此外,在《攝真實經·建立道場發願品》卷下、《守護經》、《瑜伽念珠經》中,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為殊勝。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在《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數珠功德經》裏邊,文殊菩薩為大眾講述了佛陀往昔因地當中的一段故事,以釋群疑:
以何因緣我今偏贊用菩提子獲益最勝?曼殊室利菩薩言:乃往過去有佛出世,在此樹下成等正覺。時一外道,邪見壞心,譭謗三寶。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殺。外道念言:我今邪見,未審諸佛有何神力。如來今既在此樹下成等正覺,若其實聖,樹應有感。即將亡子臥菩提樹下,作如是言:佛樹若聖,我子應蘇。以經七日,誦念佛名,子乃重蘇。外道歡喜贊言: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見,佛成道樹現此希奇甚大威德,難可思議。時諸外道聞此事已,舍邪歸正,發大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議。以此因緣,世人皆號為延命樹。其菩提樹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樹,二名延命樹。
不管怎樣說,選擇一串菩提子的佛珠,在心中念誦經文、咒語或佛菩薩的聖號,可以驅除煩惱,消除報障,增加智慧,利己護人,對於幫助我們修行實在是大有裨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