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透骨方歌 ­

頸腰椎節刺突傷,廣濟堂內蘊妙方。 ­

葛薑仙狗二活入,麻木防風四蟲良。 ­

雙赤桃紅川芎進,補血烏牛啃草香。 ­

沒桂刺透骨家症,痰瘀蕩盡督脈慷。 ­

­

    處方:葛根、申薑、狗脊、靈仙、羌活、獨活、木瓜、麻黃、防風、土鼈蟲、烏蛇、赤芍、赤木、川芎、透骨草、紅花、桃仁、懷牛膝、枸杞、甘草、當歸、全蠍、黃芪、地龍、桂枝、乳香、沒藥、皂刺、烏梅共29味。 ­

­

    功能:通督壯督、化痰散瘀、補肝益腎,驅邪健骨。 ­

    主治:骨質增生,包括頸椎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足跟骨質增生、膝關節骨質增生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

­

    方解:骨質增生病俗稱“骨刺”,中醫稱為“骨痹”。 ­

    頸椎骨質增生主要症見:頸項強痛、轉側不便,牽引單側或雙側肩及上肢疼痛、麻木,且可引起頭暈、心悸、噁心,甚或頸項強痛不得平臥等。 ­

    腰椎骨質增生主要症見:腰痛、活動不變、牽及一側或雙側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 ­

    足跟骨質增生主要症見:單側或雙側足跟痛,不得落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時疼痛更劇,足跟下如踏硬物感。 ­

­

    傳統之說認為,“骨痹”症多發生於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可見到。其病因是人到中年後,肝腎開始虛損,氣血漸漸失充,其活動量亦減少,氣血有所不周,加之外受寒邪濕氣,客於骨髓,發而成痹。勞傷筋骨者,肝腎自傷,故,該症多在青年時期運動量大的人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進入中老年後不堅持活動,尤宜患此病。以上種種之說皆是,可惜不知該病之主要病理以及病因病機猶有新說。 ­

­

    蓋骨痹一症,特別是病位在頸椎、腰椎者,腎陽虧損首當其要。首先應責之於腎中元陽虧損,但其主要矛盾卻又不單在腎。頸椎至腰椎之位,當屬督脈之絡屬。督脈者,乃一身陽氣之總督。陽為一身之根,主溫煦一身之血脈,陽氣旺則血宜通,陽氣足則血脈盈。腎主骨生髓,髓充盈則脊柱關節健。而餘臨證以來,在臨證中,中老年患者為數不少,但青壯年者也不鮮見,何故?細究之,乃陽氣虧損一證,並非中老年的專利,而肝腎俱損之證,男女老少皆有之。無論男女或青壯年者,總是資稟各異,特別是在黑龍江這樣的高寒地區,青壯年患骨痹症者更不為鮮,這裏又存在一個“因地制宜”的理論性問題。總之,地域問題、資稟各異問題皆不可忽視。除以上原因外,還有兩個主要病因,簡述如下: ­

­

    其一,骨痹一症,元陽虧損,督脈受累,氣血欠充,風寒濕之邪乘虛侵入人體,特別是寒濕之邪本為外來之痰物,余常謂:無水不成濕,無濕不成痰。該痰物其性粘滑,最易隨氣血流竄,流注關節則關節病,客於督脈則頸椎或腰椎關節發生病變。該痰濁之氣侵入關節之內,其粘濁之性最易阻滯氣機,很快便形成氣滯血瘀,痰瘀交凝,而此時痰瘀互結,阻滯督脈絡道,或鬱久化熱、化毒,痰、瘀、毒熱侵害督脈絡屬的同時,更致督脈不暢,久之則病位關節內益加缺血缺氧,此即中醫所言之失其氣血之濡養。 ­

­

    其二,腎中元陽虧損,督脈受損,可致腎陽不能及時溫煦脾胃,脾胃失煦,則失去正常地腐熟水穀,化生精微而變為氣血的病因病機的矛盾出現。故,氣血乏源,繼而形成氣虛血瘀的新的病理變化。氣為血帥,津血同源,氣虛不能行津,則津停為痰,脾虛失運又會出現自內生痰的病理變化,繼則便產生氣不運濕、氣不化濕、氣不揚濕等一連串的濕濁為患的新的病因病機。敗津為痰,加之濕濁之氣,此內生之痰又一病理性產物,必定會隨氣血到處流竄。此時原本受阻的督脈絡屬就更益加虛損。痰瘀同源,痰瘀之間就有同氣相求之故,它們之間有著相當強的親和力,故而內痰與外痰便很快而順理成章地參合到一起,最終而導致頸椎或腰椎等病變部位的氣血受阻,痰瘀互結,痰血交凝,致督脈受損與受阻,是導致頸椎、腰椎、膝關節、足跟等骨痹形成最基本的病因病機。故,該症的病理特點是本虛標實,主要是以虛致實為其基本特點。所謂本虛,乃指肝脾(胃腸)腎虛,而又以脾(胃腸)腎陽虛為主要矛盾。標實即指痰瘀之邪實也。 ­

­

    方意:方中葛根、申薑、狗脊、靈仙為本方中之君藥。葛根味甘、辛,性平。主歸脾胃經,最善升清降濁,能舉清氣上升,引濁氣下降。不僅能解肌退熱,又能生津止渴。因其不僅能入氣分而猶能入血分,不可不知。故該品猶具較強的而又非常平和的化痰散瘀之功能,所以餘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最喜用之。故該品能加強心腦血管的供血量,餘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將其與毛冬青配伍形成姊妹對乃為此意,其療效頗佳。在這裏應指出的是,該品一味,猶具痰瘀同治之功,更善解“項背強幾幾”之痛楚。故在本方中首推為君藥。申薑、狗脊二味,乃餘生平治療骨痹最喜用之品,在近半個世紀臨證中,在上千種中藥中經細心篩選而成,並將二味形成對藥。該對藥善補腎陽,直入督脈。它們不僅補腎陽,堅筋骨,治筋骨無力,猶善化寒痰,散瘀血,痰瘀同治。狗脊能“主腰背強幾,機關緩急,周痹,寒濕膝痛。”《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中雲:“堅脊利俯仰。”《本草綱目》稱其能強肝腎。申姜之正名為骨碎補,其性溫,味苦,入腎肝經。本品功能補腎、活血、止血、續傷,善止疼痛。故治跌打損傷及骨折或損傷筋骨等用之效佳。其性溫而活血,補腎陽更善入骨,能直入督脈絡屬及精髓骨骱之中,以引諸藥直達病所,又最善搜剔骨節間痰瘀毒邪之氣。《藥性論》中雲:“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根據二味種種諸效,餘在臨證中所以常常將此對藥投入。是用其能通督壯督、痰瘀同治、強筋壯骨之用。靈仙一味,味辛、鹹,其性溫。其辛咸走散之力強,有較強的祛風濕通經絡作用,因其能祛濕故可化痰,因其能通經絡,所以能散結化瘀。一味草根痰瘀同治,其乃上蒼恩賜之良能也。因其有痰瘀同治之功,它不僅能治風濕痹痛,及麻木癱瘓等症,猶能治諸骨鯁咽,為此有良好的軟化作用。皂刺者,乃鋒利之品,最具開破之力。其軟堅散結,化痰散瘀之力宏。該品特具以刺化刺奪天之妙功矣。故靈仙與皂刺合用,其軟堅散結之力彰,最善化解骨刺之證,此說乃餘多年之經驗所得矣。 ­

­

    二活合用,亦餘常用之對藥。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肝、腎經。其上升發散之力強烈,故有“氣雄而散”之說。善祛遊風及寒濕之邪,又有通利關節而止痛之功。所以能治頭痛、脊強,一身盡痛等證,但其性善於上升而散風寒之邪,故對上半身之證猶為適應。關於該品在《用藥法象》中雲:“治風寒濕痹,酸痛不仁,諸風掉眩,頸項難伸。”該品亦痰瘀同治之佳品。獨活味辛、苦。性微溫。歸腎經。古人雖有其辛散苦燥之性,主散在裏之伏風之說,但該品燥不傷陰,且可化濕,故多用於下半身風寒濕痹腰膝較重者。《名醫別錄》中雲:“療諸賊風,百節疼痛,無問新久。”羌活、獨活二味一上一下,相須為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該藥對用於治療骨痹症及其各種關節炎,只要配伍精當,莫不隨手奏效也。方中木瓜,防風以祛風勝濕,化濕,亦化痰之佳品。麻黃一味,不要只認為是味解表藥,它猶有利水消腫、散寒泄邪之功。故麻黃猶能治療“肺氣鬱窒治節無權,即當借其輕揚,以開痹著。”《本草正義》。而透骨草味辛、苦、性溫。其功能為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不僅一味痰瘀之邪兼而克之,則該品顧名思義,猶有較強的透骨剔邪之功。麻黃得透骨草,如龍得水,其入骨三分以深入精髓骨骱,合而攻之,其蕩滌痰瘀,使痰瘀氣化為水,其搜風透骨蠲痹之功尤顯矣。赤芍、赤木、川芎、桃仁、乳香沒藥、山龍等活血散瘀藥助全方增強化痰散瘀之力,特別是山龍,也是一味痰瘀同治、通經活絡不可多得之佳品。土蟲、烏蛇、全蠍、地龍等四味靈動之品,是久患骨痹用他藥其效不顯時,乃為必選之輩。此四味,具有軟化血管、通經活絡、化痰散瘀、消散堅結僵硬之功。無論其瘡庸紅腫硬痛,症瘕積聚,現代所稱之各種癌腫,各種腫瘤等皆可用之,均取其痰瘀同治之功也。黃芪、當歸乃當歸補血湯,取其氣充血盈,興奮經絡之功。杞果補益肝腎之精血,加強補益之功。桂枝辛甘溫,其性辛散甘補,溫通血脈,又具能升能降之雙向作用,以加強全方通經活絡,痰瘀同治之功。該方中重用烏梅,頗堪玩味。該品雖屬酸收之品,但猶具以柔治剛,入骨化刺之妙也。故《本草求真》中雲:“烏梅,酸澀而溫,似有類於木瓜,但此入肺則收,入腸則澀,入筋與骨則軟,入蟲則伏,入於死肌,惡肉、惡痣則除,刺入肉中則拔……中風牙關緊閉則開,蛔蟲上攻眩撲可治,口渴可止,寧不為酸澀收斂之一驗乎。”甘草、味甘,性溫,一則助黃芪補中益氣。二則與白糖配伍又一天生之藥對矣。二藥參合猶具調和諸藥之功,並能起到矯味之作用。該方藥入酒、則溫通之力更強。甘草、白糖、白酒為之使,眾觀全方,其方大、藥性專,效力宏為其得天獨厚之能事矣。故,治療骨痹一證,乃不可多得之妙方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