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越來越熱,燒烤、小龍蝦、醬爆螺絲,可謂“夜宵三大寶”。但是,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大家一定要當心啦。今天有條重要消息要告訴愛吃螺絲的親們:
近日,衛生部發佈通知,讓廣大人民群眾不要吃織紋螺,因為織紋螺有類似於海豚毒素的病毒,中毒後暫時還沒有解藥,最近就有人因為吃了織紋螺而中毒死亡的。同時提醒大家,為了安全,所有的織紋螺都不要吃了。
連續的悲劇
5月7日中午,福建莆田,2歲男童康康(化名)的爺爺帶著孫子吃了織紋螺,午休醒後,兩人全身乏力,緊急送醫。孫子因年齡小、食用較多而病情危重,只能靠呼吸機呼吸。現在已經深度昏迷10幾天,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醫院方面表示,織紋螺毒素是一種麻痹性貝類神經毒素,最致命的影響就是對呼吸肌的麻痹,會激發呼吸和心跳驟停,導致嚴重的腦缺氧。暫無特效解毒藥。
而就在去年6月20日,福建同樣有一位老人,在海鮮市場地攤買了織紋螺。吃完不久就出現四肢麻木、吞咽困難等中毒現象,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醫院。但至今仍靠醫療器械維持生命。
食用症狀
有的人在食用時,一邊吃一邊就有反應:舌頭、嘴角開始發麻,說話變得口齒不清,整個面部直至全身麻木。
織紋螺如何識別
  
但是織紋螺種類太多,怎麼識別呢?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有些地方還稱為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外形特徵為:尾部較尖、細長。織紋螺含有河豚毒素,易導致食物中毒。該毒素對熱穩定,煮沸、鹽醃、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衛生部門曾明確禁止經營銷售織紋螺。
它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多產于浙江、福建、廣東沿海。
織紋螺的尾部較尖,螺體細長,長度約1釐米,寬度約0.5釐米,殼面常具有1-3條紫褐色或紅黃色螺帶,肉體為淡黃色。織紋螺是有毒生物,毒性比砒霜還要高百倍。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人食用後有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