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懇請智慧的樓主幫我謀劃個麻煩事:我家和親戚合夥開踩沙場,船在河中間作業,做事的人有五六個,有兩個還是親戚,很多用電打魚的船白天或晚上會去偷油,和船上的人裏應外合,岸上的油來買沙的開車的人也會偷,合夥的親戚參與其中了,村子裏的一些鄰居都參與了,鄰居是負責看人,看我家人,一有機會就會動手,請問我要怎樣才能抓到他們的把柄把他們繩之以法…謝謝!——

 

繩之以法,不如誘之以利。

為什麼與你合夥的親戚都參與其中了?肯定認為這個合夥差事自己沒撈到太多油水,不把這個事情當做自己的。其實,如果你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不把親戚鄰居當做敵人。而是當成場子的合作分子。他們都是渴望能做事的人,如果你公明正大地跟他們一條門路,多讓一些利益給他們,你可能會得到更多。他們會為你做得更多。具體辦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採取分工分成的辦法。根據他們的付出適當量定。

 

陰陽之道,說人之法——交談中的陰陽操縱術(2)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禦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捭闔之道,是從陰陽兩方面試探對方,即是利與害。對積極進取的人,應該談論崇高奮進之事;對消極保守的人,應該講述求全保身的生存之道。這就是“以下求小,以高求大”。如果我們根據這個原則,依照人的這種心理去遊說,則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達到無往而不勝的境界。依此,可以遊說人,可以遊說家,可以遊說國,也可以遊說天下。做小事可無限微妙,做大事可無限廣大。這都是因為我們遵循了陰陽之道的基本規律,無論何事,都以陰陽法則來控制駕馭,不管做事還是暫時隱匿,都奉行陰陽對應的道理,做到對事物的深刻瞭解,既站在全局的角度,又能洞悉微妙,這即是天地之道,也是捭闔的真義。

 

對積極進取的人,應該談論崇高奮進之事;

對消極保守的人,應該講述求全保身的生存之道。

如果鬼穀子不是對人際關係細心觀察之人,豈能總結出如此深刻到位言辭?!在這個欲望至上,人人如狼似虎的時代,不懂這些,實在太危險!

鬼穀子的捭闔之術,其基礎就是陰陽變化之道。每個人都是陰陽對應的,有優點就有弱點,有崇高就有卑鄙,有陽光也有陰暗。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所以你會發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他所體現出來的“陰”或“陽”也不一樣。

針對這些不斷變化的“陰”和“陽”,我們採取的捭闔之策也不同。“與陽言者依崇高,以陰言者依卑小”。做事或交際,先分清事情本質,探察對方的志向,深刻瞭解對方,然後對症下藥,若能做到這些,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什麼人是說服不了的?

與陽言者依崇高。”當我們與內心寬廣、積極上進之人在一起時,應該儘量體現自己同樣擁有高遠的理想和寬闊的氣魄。

與陰言者依卑小。”當我們站在沉默寡言、心胸狹窄的人面前,則應該拿出謙虛謹慎的態度,以體現我們與他一樣有著相似的性情和觀點!

也就是說,在君子面前你要像個君子,在小人面前你也要體現出小人的一面。君子討厭小人,而小人最喜歡算計君子!所以對君子可以展現出一種同樣正直高遠的情懷,甚至暢談理想,但在小人面前,就要小心再小心,給嘴巴多上幾把鎖,稍有不慎,就不知哪塊地方惹他不高興,然後找機會陰你!

 

這是在洞察對方的本性之後,我們需要擺出的一種恰當姿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生存就是不斷地尋找盟友,壯大自己陣營,然後一起去爭奪資源。而交際作為生存的一種基本手段,盡可能多地取得他人的認可,是我們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消除敵意,找到共同話題,從而打造共同利益,是我們所依據的方式和最終目的。所以,最大程度地瞭解對方十分重要,甚至是極端重要。無論他是陰陽,還是剛柔,乃至他是“聖人”,掌握其虛實,察清其志向,最好是如皰丁解牛,把控他的一切優點與弱點。

那時,“陰陽試之”才變得可行,“陰陽操縱”的目標實現起來就易如反掌。

戰國中期,秦國老被東方六國欺負,秦孝公就想找幾個能人幫他治理國家,讓秦國強大起來。衛鞅聽說後便趕到秦國,通過寵臣景監,見到了孝公。他當時尚不知孝公的脾味如何,需求點在哪里,有什麼具體的目標。於是,他三見孝公,三次試探。一言帝道,孝公冷落;二言王道,孝公打起了瞌睡;三言霸道,孝公大喜,聽得津津有味,甚至飯都忘了吃,坐到他跟前聚精會神。

衛鞅見此情形,立刻把准了秦孝公的脈絡,獻上了自己準備已久的強秦九論,以法家思想來對秦國進行根本性變革。秦孝公很滿意,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衛鞅在秦國開展了長達二十餘年的變法改革,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雄厚的根基。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陰陽試之”的基礎和目的,都是去瞭解遊說物件的真實內心和最根本的需求,探察真相,以便量體裁衣,售賣我們的方略或目標,從而達到“陰陽操縱”的效果。

瞭解”二字並不容易,許多人在一起幾十年,或許也不知對方五分之二。但若就事論事,通過適當的方法,探知對方某些特定的意圖,也並不算難!

方法就是鬼穀子所言:“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捭闔之術,遵陰陽,站全局,重細微,只要牢牢掌控“趨利避害”的人性本質,做人做事就不會太差!



第12節

天時之宜,以此先知——為什麼別人一出手事情就做成,而你卻遲遲不敢邁步

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國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聖人于天地之間,立身,禦世,施教,揚聲,明名,這是要做番事業,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發展機遇,察天時是否合適,觀國家的不足與有餘,做到先知情,而後運用計謀,促進事物轉化,達到自己的目標。



現實中,很多人都是好機會一大把,卻不懂得抓住,機會來了也看不見,眼裏空氣一團,茫茫然像個傻子,結果就是一生碌碌無為,臨了還在抱怨命運不公。

在鬼穀子看來,這其實全怨他自己,怪不得別人,因為他一不懂察天時,觀損餘,二不懂抓機遇。空有雄心壯志卻坐失良機,又能奈何?所以這種人失敗了誰也不要埋怨,還是得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為什麼別人一出手事情就做成了,為什麼你遲遲不敢邁步,有了想法但就是得不到落實?

善於抓住機會,這是成功的基本素質。比爾-蓋茨發現良機,大學都不讀了,立刻休學創業,這才有了微軟這家IT界的世界一流企業。“即使將我剝光衣服一文不名地丟到沙漠裏,只要有一個商隊經過,我也可以很快變成億萬富翁。”比爾-蓋茨少年時就很欣賞老洛克菲勒的這句名言,也正因此,他在十九歲發現自己人生最大的機會時,絲毫沒有猶豫。鬼穀子所講的“天時之宜”,蓋茨一點也沒錯過。



從前有個獵人,他看到飛過來一行大雁,剛要張弓搭箭時,他說:“射下來就煮了吃。”他弟弟在旁邊聽了,表示不同意:“雁煮了吃味道不好,烤著吃味道才好。”兄弟倆爭論不休,就把箭扔掉,回去找父親評理,父親不耐煩地說:將雁切成兩半,一半煮,一半烤。爭論完畢後,他們去找大雁,發現大雁早就沒影了。

這兄弟倆蠢在不知大雁是運動的,從頭頂經過的時間也不過是幾十秒,稍做遲疑,就會丟掉射箭的最佳距離。他們在爭吵應該怎麼吃掉這些“獵物”時,豈不知“獵物”已經利用這段時間飛到弓箭的射程之外去了。

機會稍縱即逝,不會給你太多的時間進行思考,更不會讓你爭執不休再下決定。不管是做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機會都沒有重放鍵,它只在你眼前經過一次,誰能創造這樣的機會並及時地抓住,誰就容易成功。



英國億萬富翁查理-菲勒布斯是得利昂房產公司董事長,1937年,他建造了一座高達57層的國際貿易大廈,這是一個投資巨大的房產項目,他在報上連篇累牘地做廣告,但購買者寥寥無幾。

有一天,一名員工來向他報告,說樓內來了一群鴿子,真是煩死了,把衛生搞得一團糟。查理聽了靈機一動,命人將鴿子都哄到房間內,還通知動物園來捉鴿子。在這一切準備好後,他又通知全市新聞媒介,說本公司將有重大事情發生,請媒體前來報導。

記者們紛紛趕來,發現竟然是一次規模驚人的捕鴿活動,轟轟烈烈地一共進行了3天。在這3天的時間內,電視臺和電臺,介紹捕鴿的同時也對大廈的地理位置、室內設施、商業用途作了報導。一個月後,大廈的房屋很快被搶購一空。

聰明人不但擅長解決問題,擴充實力,更善於捕捉機會,即使看似是麻煩的事情,他們也總能創造性地進行轉化,從中抓到轉危為安、化禍為禍的天賜良機。就像房產商查理,利用一次驅鴿活動,對公司的大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免費宣傳,抓機會的能力讓人嘆服。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切記,沒有誰可以永遠依附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成于事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于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于此,反於彼。

世無永恆顯貴之人,做事也無永恆效法的榜樣;聖人總是順乎規律,所以無所不為;聖人以真理為標準,所以無所不聽。做好我們要做的事,重要的是不違背之前定好的策略。如果計謀合于彼方利益,則一定不合于此方利益。一個人獻計,不可能同時效忠于兩方,必然有合有忤。合于此方意願,就要違背彼方意願。這便是忤合之術。

 

鬼穀子說:“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切記,沒有誰是可以永遠依附的!

無論他是權貴、君主,還是“聖人”,把自己綁在一根繩上,系一個解不開的死扣,結果就是你和這根繩一起爛掉!因此,鬼穀子的原則是:對貴人不要依附,而是借助。需要時借力,但給自己留下後路。保持借力而不依附的狀態,但也不當隨風倒的牆頭草,而是要有基本立場,維護自己的根本做人原則。

 

從人的本性來言,人與人之間均是互利關係。鬼穀子的定位是:互相利用,利則趨,害則離。在這樣的關係群體中,一個強者不可能永遠依附於另一個人。鬼穀子說:“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一個人不能腳踏兩條船,這是單項選擇題。但他又言,忤合之術的目的是達到“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的目的,而要至於此,就必須遵循前一句: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無論怎麼忤合,最後還是要做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做人的目標應該是超越強者,而不是做強者身上永遠的寄生蟲。所以,不管有求於誰,都要給自己留後路。因為強弱形勢瞬息萬變,今天的強者,或許就是明天的弱者,甚至會是階下囚,流落街頭的失敗者。你依附過深,全無後路,到時難免跟著一起毀滅。

一個年輕人初入官場,上任前,向一位官場老前輩請教經驗,問他自己該如何做,才能在兇險莫測的官場上生存。老前輩給他舉了一個爬樹的例子:

 

爬樹看上去簡單,其實是世間最難的事情。一開始,你要有足夠的力氣夾住樹杆,手腳並用向上爬,夠到第一根樹枝。當你能抓住第一根樹枝時,意味著你在這棵樹上有了第一個可以借力的地方。借著樹枝的力量,你向上的速度就增快了。當前面有樹枝擋你的路時,你要用一隻手攀住更大的樹枝,騰出另一隻手來,毫不猶豫地將它折斷。但是對樹上的每一個分枝,你可以借助它,卻不要把全身的力量都放上去,哪怕是最粗最大的枝杆,永遠只放一半的重量。”



年輕人有些不解地問:“為什麼呢?如何能用上更大的勁,為什麼不全部放上去?”

因為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折斷!”

當樹枝折斷時,如果全部的力量都靠在上面,那麼這個人不管已爬了多高,都會一頭栽下來摔個半死。老前輩通過這個比喻告訴年輕人,官場其實是一場借力遊戲。你借我力,我借你力,互惠互利,互相借力。但是切記的是,不會有100%的朋友,依附可以,但不可攀附;做盟友行,卻不要做死黨。

盟友,有利則盟,無利則散,利反則成仇敵;死黨,死了還是朋黨。人在官場,尋找的應該是盟友,而不是朋黨。再親近的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死會一起死,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把你拽進河裏!



清朝的皇帝康熙,年幼登基,四大輔臣和太皇太后輔政,其中尤以鼇拜權重,為人飛揚跋扈,要脅皇帝。康熙年紀尚輕時,不但沒有能力跟他對抗,朝政之事還需借助於他,所以只得表面委曲求全,事事依靠,暗下卻慢慢佈局,悄悄準備,等到可以親政之時,突然發力,蓄力許久的拳頭一下打出來,將鼇拜一黨全部剷除。

 

康熙與鼇拜之間關係的變化過程,正符合了鬼穀子所言的“合於彼而離於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康熙想要的,越發不是鼇拜想給的。兩個人的利益交集逐漸減少,最後直至於無,徹底走到了相反的陣營。

從依附,到借助,再到敵對和剷除,陰陽變化,利害轉換,把握得准才能做得贏,哪怕一步走錯,前功都會盡棄。現實中,我們很多人從不運用鬼穀子提供的這種重要思維來分析這個問題,盲目傍附領導,甚至以做馬前卒為榮,鞍前馬後,充當領導做事的忠實打手,絲毫不留後路。結果就是前面講的,一旦形勢有變,第一個倒楣的往往就是小魚小蝦,而不是你的保護傘。

 

第13節

關於李斯的老師是誰?這一點其實誰也沒有證據證明。我們不能證明是,也不能證明不是。即使《史記》也未必是權威的,因為它裏面寫過很多皇帝出生時候,有龍跡出現,類似於動不動就看見UFO。所以,歷史久遠的東西相應地會模糊化,大家就當做一種噱頭好了,不要緊盯這一點不放,我承認,其中有亮幌子做招牌的因素。但是,內容還算有點幫助吧,但願大夥看了有所幫助。同時希望大夥看了不要學著去害人。有時候損人未必利己,但與人為善卻絕對可以讓你有收穫。

 

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非至聖達奧,不能禦世;非勞心苦思,不能成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如非至聖之人,不具備高尚品德和超人的智慧,是不可能駕馭天下的;如不勞心苦思,亦不可成事;如不悉心考察,不可功成名就;如無膽識或缺乏仁德,不能統兵;如只是愚忠而缺少真知,就不能有知人之明。忤合之術,必須考慮以上條件。因此,想要用好忤合之術,首先要評估自己的聰明才智,衡量優劣長短,分析遠近那些比自己強或弱的人才。做到這一點,才可進取,可退守,可合縱,可連橫。

 

在鬼穀子看來,想玩轉忤合之術,首先得需要實力保證,不是誰都可以合縱連橫玩弄諸侯于股掌之間。這個我們很容易理解,打鐵尚須自身硬,實力是一國稱霸之本,也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基礎,此為永恆不變的道理。

人們都知道黔驢技窮的故事,說的是一頭驢子嚇唬老虎,結果成了老虎的美味午餐。驢子沒那本事,偏要去踢老虎,空有聲勢,卻起不到效果。即便踹中老虎屁股又如何?開始還嚇得要命的老虎探清了虛實,擦擦口水,對它投以鄙視的眼神,一個猛撲就把它幹掉了。

 

為人處世,我們的立足之本就是實力過硬,對別人有利用價值。

沒實力就沒價值,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在競爭這麼激烈的社會,幾乎找不到朋友。反之,一個有實力的人,他一定是交際場上的明星,每個人都以認識他為榮,希望能在他這裏得到一些幫助。

有實力的人在一起,幫助總是互惠互利的,優劣互補,聯合起來就能做很多的事情。



戰國時代,秦軍攻趙,兩軍對壘,趙軍勢弱,援軍又沒趕上來,此時打起來一定吃虧。趙軍陣營中有個謀士叫宋刕,對主帥自告奮勇:“請將軍給我一次機會,我孤身闖秦營,去見白起,只要能拖延兩三日,等我援軍一到,勝利可期!”趙軍主將一聽,那就試試吧,於是派他去了。

宋刕到了秦營,見了白起。白起問他來幹什麼,宋刕先談了一陣秦趙關係,說秦和趙之間應該結盟共奪天下,不該兵戈相見,然後又說秦軍不等趙軍準備好就進攻,實乃不正大光明。

\

白起一聽笑了,馬上就把他砍了,當天就命秦軍發動進攻,一舉衝垮趙軍大營,圍殲兩萬先鋒趙軍。

宋刕此舉,不僅無智無能,而且以自己的愚蠢,暴露了趙軍的真實情況,反而加速了本方的失敗。既無蘇秦張儀之利口,亦無子貢孟嘗之名氣,卻偏要到陣前逞能,丟了小命不說,還害了兩萬趙兵。

若無實力,就別輕易許諾,超出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既不可做,也不可聲張。一旦實現不了,結果一定會很慘。

 

有些位置不是你可以坐住的,就不要去奢望,踏踏實實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一種成功。

當你得到一個位置或一份工作時,你是在用你做的工作來詮釋自己的價值,如果工作丟了,你的自我價值也沒了,實力也經受懷疑。因此,不要以為失業一定是好事。失業意味著你要重新開始找一份工作,說明有新的尚未可知的機會,但一定代表著你的實力剛被否定了一次。

任何事的前提,都是建立自己的實力。或是口才,或是實幹,或是思考及整體謀劃,你總要在某一個方面體現出價值。

鬼穀子說:“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你要分析自己的各個方面,找到優勢,彌補劣勢,把自我的獨特價值、在自己身上發現並已得到別人承認的技能或能力羅列出來,然後採取正確的措施進一步提高;確立生活的信仰和價值觀,並對自己深一步瞭解,清醒地判斷和理智地改進每一個環節,不管做什麼事,機會才能極大增加。

 

第14節

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周圍環境決定你的價值觀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何謂量權?曰:度于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睿,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孰知?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善於治理天下的人,必會衡量天下發展大勢,揣度諸侯國的各自情況。若對局勢衡量不准,就獲不到強弱輕重的比較;若對諸侯情況揣度不准,就撐握不到暗地的變化。何為量權?一般有十個方面:一是度國土大小,兵力多少,財貨有無,人口多少,富裕還是貪乏,富者與窮者各有多少;二辯各國地利,哪處與己有利,哪處與己有害;三析各國策略謀劃,誰更勝一籌;四量君臣親疏關係,賢德者是誰,不肖者是誰;五看各諸侯賓客,良才與庸才各有多少;六察各諸候的命運福禍,誰吉利,誰兇險;七察諸侯友誼,誰可以利用,誰不可利用;八斷各國百姓人心向背,哪國安定,哪國危機潛伏;九察百姓擁護誰,厭惡誰;十度不順從的勢力,哪些要提防,哪些可聯合。若能將上述瞭解清楚,便達到了量權的要求,就是揣的最高境界了。

 

在鬼穀子看來,治國要考察一國之社會環境,然後去創造一個好環境,量體裁衣制定策略。基礎環境不好,前景便不樂觀;若有改良餘地,可盡心去提升,為之謀略改進;若無調整可能性,則需棄暗投明,尋找最好的那個環境。

 

金子扔在沙漠,永遠都是沙子,只有擺到金店,做成首飾,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歷史上,孟母三遷的教子故事,也深刻地體現了“環境”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居住在墓地的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經常玩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看到了,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

她帶著孟子搬到了集市,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母知道了,又皺起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這次,孟母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

 

著名哲學家周國平曾說:“居住環境決定人的世界觀。”正如同這個故事,孟母清醒地認識到,兒子呆在什麼地方,就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給他創造最好的成長空間,他才能有出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改變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同等智力的兩個小孩,一個放在窮困愚昧的山村,另一個放到現代化的都市,去接受最好的教育,跟最好的人一塊成長,20年後,他們的差距一定很大。

 

環境不但決定人的作為,而且還決定著一個人的格調、認識,影響到一個人的自信和追求。

有一天,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他的徒弟一塊石頭,叫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美麗。但是師父說:“不要真的賣掉它,你只是試著賣掉它。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回來告訴我,它在蔬菜市場可以賣多少。”

這個人去了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只不過幾個小硬幣。徒弟回來,對禪師說:“它最多只能賣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光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塊錢。”

師父又說:“現在你去珠寶商那兒,但還是不要真的賣掉它。”

他去了珠寶商那兒。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竟然樂意出5萬塊錢,他不願意賣,他們繼續抬高價格——他們出到10萬。但是這個人說:“我的確不打算賣掉它。”珠寶商們繼續抬價:“我們出20萬、30萬,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賣!”這個人說:“我不能賣,我只是來問問價。”他簡直不能相信:“這些人瘋了!”

徒弟回到師傅身邊,師父拿回石頭說:“現在你明白了吧,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場,那麼你只有那個市場的理解力,你就永遠不會認識更高的價值。”

鬼穀子說:“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確實如此,環境決定了一個人、一家公司的成敗。行事之前,必須對面前的形勢和環境進行考量分析。你既要度人,也要量己,對對手的一切細節,都要考慮到位,然後再制定應對的策略,勝算無疑就高出幾分。

 

第15節

不信,看看樓主剛開頭舉得幾個歷史人物例子,哪個有好下場了?

鬼穀子門下牛人有——蘇秦、張儀、孫臏、商鞅、李斯……個個都是驚天動地!”——

這是因為他們學得都是進取的學問,可以獲取現實的成功。

但他們缺少一些老莊的退隱之學,以至於沉浸在功名利祿中沒有及時撤出。

所以,完整的生存之道應該是鬼穀子+老子。一個教你進攻,一個教你守成保身。

在這裏,我們主要學習鬼穀子的進攻之道,在現實中攻城掠地,獲取自己想要的第一步成功。

情變於內,形見於外——比FBI還厲害的身體語言觀察術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情欲必出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探情。

 

揣情,就是在對方最高興時加大他們的欲望。他們既然有欲望,就無法掩飾實情;又必須在對方最恐懼時去加重他們的恐懼,他們既然有害怕的心理,也不可能隱瞞住,情欲必然隨事態的發展變化流露出來。對那些已經受到感動,仍不見有異常變化之人,就要改變遊說物件,不要再對他說什麼了,而應改向他所親近的人去遊說,這樣就可以從側面知道他安然不為所動的原因。那些感情從內部發生變化的人,必會通過形態顯現於外表。因此,我們常通過外象,來瞭解那些隱藏於內的實情。此即是“測深揣情”。

 

察言觀色是鬼穀子的遊說之術的重要手段,在遊說過程中,不停地觀察對方,聽他說什麼,分析他的潛臺詞,辨別他的真意,洞察他的弱點,然後尋找突破口,並且能趁機而入,達到目的,才是一名合格的說客。

 

孔子去見齊景公,想尋一個立業之地。景公並不喜歡孔子,但是不便直接說,一會說我這裏沒有合適於您的位子,一會又說自己老了,不太適合在齊國實行新政。孔子當然是個明白人,一聽就知道景公在找藉口,很快他就主動離開了齊國。

 

由此,孔子感慨道:“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你連對方的潛臺詞都聽不出,也就做不到“知人”了。這便是最基本的察言觀色。這裏所說的“知言”,不僅僅指對方說了什麼,套用現代語言,它還包括肢體語言、身份背景、說話的語境,等等。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作為一個合格的官場中人、職場中人,一定要學會察言觀色,看透對方那張外皮,直指內心,對方打什麼小算盤小九九,你要有能力通過外在的蛛絲馬跡判斷到。

 

小蔡入職三個月,就某個問題去請經理指示。經理聽了開口就訓斥:“你都來了這麼久?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呢,平時都幹什麼了?”小蔡心裏說:“我雖然來了三個月,可是這個問題沒人跟我講過,我怎麼知道怎麼做?”然後,她帶著一肚子的困惑和委屈,離開了經理辦公室。顯然,這是一次無效的溝通,互相都不爽。

其實,經理的潛臺詞是:“你平時的表現太懶了!我對你很不滿意。”而小蔡接收到的潛臺詞卻是:“我沒有獲得想要的指點,還被批了一頓,看來這個經理真不好溝通,他真不是一個好領導。”

如果小蔡懂得揣摩領導心意,這件事完全可以有另外的轉機。小蔡大可直接說出自己的委屈:“之前沒有人和我說過這個問題,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所以會不知道怎麼辦。”

如果她能立刻這樣回應,真誠向經理討教,經理也大可心平氣和地說出對她的希望:“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不過,我希望你以後的工作節奏能更快一點。”這樣,大家才算弄明白了對方真正的需要,對彼此的工作才會有幫助。

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探情。”因此,當你與人遇到溝通困難的情況,一定要嘗試從另外的角度去推敲對方的情緒和反應,而不是輕易地打退堂鼓:我怎麼這麼倒楣,遇到這麼難溝通的人,以後我不和這號人打交道了。

 

小張和某公司約好去談一項合作,他和小劉一道前往。兩人去了之後,談判對象對他們非常客氣,但轉入核心話題不久,小張發現小劉好幾次對自己悄悄地使眼色,於是便找了個藉口說下次再談,和小劉一起起身離開。

告辭出來,小張向小劉詢問給自己遞眼色的緣由,小劉神秘一笑,接著壓低了聲音:“他說話總是在用否定的辭彙,這說明缺乏承擔的勇氣,和這樣的人合作,將來我們的壓力會非常之大,我看我們還是慎重為好。”

後來的事實,果然證明了小劉的判斷,那家公司換了另一個合作對象,可一年的時間過去,本來預期前景很好的專案卻成了一個“鬍子工程”,而對所有的責任,對方公司全部推給合作方獨自承擔,為此,合作方被弄得苦不堪言。

小張聽說之後,心中不禁暗自慶倖:當初如果沒有小劉的及時提醒,收拾爛攤子的就該是我們公司了。

 

這個例子很好地表明,揣摩之術要求我們通過其形,察人之心。無論人際交流,還是商業談判,都需把握一個根本原則:打蛇打七寸。

每個人都有弱點,並且一定會通過他的外在表現有所暴露,這個稍縱即逝的時機要抓住,就需你善於發現,擁有一雙火眼金睛,通過對方的字面意思,讀懂他的內心;觀察對方情緒的變化,尋找漏洞和機會,再抓住其弱點,施以有效手段,猛烈攻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