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近而不見,不察其辭——戰戰兢兢,如覆薄冰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萬物有規律,萬事也有其自然離合之道理。有的在近前卻看不到,有的在遠處卻能感知;近前的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習而不察,不明虛實;在遠處的能得知,是因為做到了反觀以往,推驗未來。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多面性。鬼穀子說:“物有自然,事有合離。”人與事,都有其客觀規律,而一個高明的管理者,總能從這些小處著眼,去判斷一個人是否可靠,從這些小地方觀察他能否值得信任。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每一件成功的大事,都是無數精益求精的細節組成的。許多人眼高手低,遇事只會空談大道理,卻不願從點滴小事著手,總覺得“我是幹大事的,這等小事應該旁人來做。”結果就是小事不肯做,大事卻做不好。

法國銀行家賈庫-拉斐薩托年輕時曾一度失業,有一天,他到一家銀行求職,又遭到了無情的拒絕。這已是他第52次碰壁了,聽上去確實很無情。

當他垂頭喪氣地走出銀行時,忽然發現門口的臺階上有一枚大頭針,他想,這太危險了,進進出出的人這麼多,萬一誰不小踩在上面,肯定會紮到腳。於是,他彎腰撿了起來,把它放進垃圾箱。

第二天,正當他呆在家裏看著招聘報紙,尋找新的求職目標時,昨天那家銀行給他打來電話,問他找到工作了沒有。他本能地說:“嗯,還沒有,不過已經有了新的意向。”對方笑道:“您能再次來我們銀行嗎?我們董事長想見見您,這不會耽誤您多長時間。”

這是一份錄取通知,他被聘用了。原來,昨天他蹲身撿釘子的情景恰好被這家銀行的董事長看見。在那位元董事長看來,從事銀行工作,需要的是拉斐薩托的這種精神。從此,拉斐薩托憑著自己的才幹和努力,終於在法國銀行界嶄露頭角,成就一番事業。

 

中國古代有個掃屋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人理想滿腹但卻庭院不掃,搞得自家衛生很差,每當有朋友勸他掃掃屋子,他便仰著頭說:“我志在四方,豈能做這點小事。”朋友譏諷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沒錯,一屋都不想掃,又拿什麼去掃天下?古之成大事者,無不從細微處做起,每個小節的積累,方才成就為“大節”,塑造個人事業的輝煌。我們判斷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也往往要根據這些小節進行考量,因為人們總是重視那些光鮮亮麗的東西,容易忽視這些局部的細微之處。抵巇之術的精妙,便在於此,從縫隙尋找漏洞,從漏洞考察全局,然後反而觀之,洞察一個人的本性。

 

北京一家公司舉辦人才招聘會,招聘品牌經理,總裁親自上陣。一位三十來歲的年輕男子坐到了他的面前,經過一番交談,年輕人展現出了很優秀的工作能力,對該行業的見解獨到,而且重要的是,他還有在國際大公司工作兩年的經驗,在客戶這方面的資源也很充足。不管從哪個方面看上去,他都非常合適。

 

但是總裁微笑著說:“對不起,您沒能通過面試。”

年輕人驚訝地問:“為什麼,您告訴我理由嗎?”

 

總裁說:“在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您一直是昂著頭,眼神充滿了自豪和驕傲。對於一個人來說,這是很好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自信,但很遺憾,對我們公司來說,作為品牌推廣經理,他應該是謙虛的,溫和可親的,而不是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

 

年輕人很失望地離開了,他絕沒想到自己會因為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表情,而被一家公司淘汰。這正體現了小節有多麼重要,一個人面試時對於自己的過去充滿驕傲的人,他怎麼會在新的公司安心工作呢?一個細微的表情,被總裁捕捉到了他的內心,從而對他這個人是否可用,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有些人走過無數的高山,趟過無數的河流,都安然無恙,最後卻被一塊香蕉皮摔個大跟頭。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壞習慣,就是正在等待我們的那塊香蕉皮,這便是阻礙我們成就大事的重要小節。

 

哪些“不起眼的小事”需要我們格外的注意呢?

同事之間,老把自己不當外人,亂翻別人桌上的檔資料或抽屜,不經同意打開別人的電腦文檔,站在別人後面看對方用QQ聊天;別人不在場而抽人家的香煙、倒人家的茶葉;夫妻家人之間,未經允許查看對方手機短信,不尊重對方基本的隱私空間,有些事情不商量著來,替對方做主;朋友之間,聚會穿衣不整,舉止缺乏基本的尊重,當著旁人的面喊對方不好聽的綽號,取笑或譏諷對方,吃飯從不主動買單,到處蹭飯吃;上下級之間,不分場合亂開上司玩笑,不給對方面子……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都是小事,偶爾一次或許沒什麼,次數多了,就會讓人厭煩,慢慢就會成為你經營自己人際關係的絆腳石。所以鬼穀子認為,小節影響大局。從小節,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根本品質。抵巇之術就是利用這個規律,對人和事進行抵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你想成功,不經營細節,不重視細節,是不可能有番作為的。海樂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用“戰戰兢兢,如覆薄冰”來形容自己的工作態度,這位海爾的一號人物,正是意識到了小節乃“抵巇之本”,才發出了如此感慨。

 

第22節

能因能循,天地守神——做大事需因時而動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天地有離合以來,事事皆有巇罅,不可不察。要發現巇罅,就要用捭闔之道,能用此道者為聖人。聖人者,是可以挽救天下蒼生的人。世無可抵,則能隱居起來以待時機;若抵巇的時機已到,則挺身而出,為人為國謀劃;他們可以上說服君主,下治理百姓,既根據實際情況,又遵循客觀規律,堪稱天地的守護之神。

 

鬼穀子借聖人之名,講出了抵巇之術的運用原則:“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做事不但看環境,看問題大小,還要看時機。因時而動,把握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能彌補則儘量彌補,不能,則果斷放棄,躲避危險。所謂明哲保身,是因時機不合,即使努力也於事無補,才採取的無奈之舉。

 

戰國時代,法家掀起的變法大潮,把准了時勢,才最終在當時大獲成功,因為他們的努力,經過後世儒家的一些調和,在中國確立了儒法合流、外儒內法的治國策略。

秦國孝公求賢,衛鞅敏感地意識到,當前是變革的大好機會,誰變,誰就能掌握七國競爭的主動,強國強軍,打破天下的平衡。於是,衛鞅果斷投奔明主,君臣二人聯手合作,做了一番大事業,使秦變成虎狼之獅,為後來統一中原打下了百年根基。

但衛鞅的不智在於,事已完成,功業已立,形勢逐漸對他不利。作為變法的主持者,在變法成功後,他個人已成為秦國之法公正實行的最大阻礙,何況變法之時得罪的那些世族遺老,正伺機找他報復。此時,他卻沒有適時隱居,退出權力中心,依然貪戀手中的權力和二十年來的無上榮耀,被人抓住機會誣告謀反,新國君正愁沒藉口除掉他呢,於是立刻下令把他逮捕。衛鞅被逼無奈,只好跑到封地舉兵造反,結果兵敗被殺,死後被五牛分屍,又成了不知時宜的反面典型。

 

所以鬼穀子告訴我們,戰亂之世,莫輕易出來,一定要選擇明主。太平之世,做番作為之後,一定要懂得適時而退。如果遇不到明主,則寧願隱居,也不要出來冒險,這是非常高明的保身之地。

落井下石也要看時機,如鬼穀子所言,“隱而待時。”對方強的時候,不要輕易站到他的對立面,該忍則忍。時機一到,就可因時而動,不要猶豫。

 

《三國演義》中,劉備恨死了呂布,但忌其勇力驚人,三英戰呂布尚且不勝,真是急得沒辦法,不敢輕言對戰。所以劉備一直忍,呂布來投靠,也成為了客大欺店,自己忍氣吞聲。不過,他隱而待時,也終於等到了機會。曹操率大軍征徐州,呂布兵敗,退入下邳城堅守。兩個月後,呂布在睡覺時被手下人捆了送給曹操。

在白門樓上,曹操準備處置呂布及其隨從。當曹操下樓時,呂布對劉備說:“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救呢?”劉備趕緊說我一定救你。不一會曹操上來了,呂布表示自己願意投降,替曹操打天下。曹操就問劉備:“你覺得怎麼樣?”

劉備卻回答:“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言下之意,這傢伙已經背叛過丁建陽、董卓倆人了,你曹操想成為第三個嗎?於是曹操心領神會,下令縊死呂布,割下腦袋來示眾。一代名將,就這麼死在劉備的一句話下。

 

可以說劉備是借刀殺人,但根本上,劉備運用的卻是鬼穀子的隱而待時之道。平時讓呂布欺負慣了,不敢還擊,現在曹操把他逮住了,那還等什麼?趕緊落井下石,置他於死地,除去心頭大患。

鬼穀子說,一個人只要懂得了因時而動,就“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不管做什麼事,說什麼話,機會都是最重要的。一句相同之語,一件相同之事,在不同的時機說出來,做出來,效果就可能天差地別。

 

第23節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說錯話比做錯事更可怕

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眾口鑠金,言有曲故也。

 

沒有眼睛的人,沒有必要拿五色給他們看;沒有耳朵的人,沒必要讓他們聽五音;所以不可以去的地方,不必讓他們去,不可以來的人,也沒有必要接受他們。有些行不通的事,就不要辦。古人有言,說:“嘴可以吃飯,不可以說話。”說的是講話是有忌諱的。警惕人言可畏,那是可以把事實歪曲的。

 

小孩子經常玩的一種“傳話”遊戲:由第1個人說出一句話,然後第2個、第3個……第N個,很多人把這句話傳下去。當最後拿第一句話跟最後一句話來比較時,就發現它們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天差地別。

 

一條資訊每被傳播周轉1次,它的樣子就會發生一次改變。你能想像謠言被重複和周轉10次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你加入這個傳播者的行列,就等於在參與一場危險的遊戲,當謠言最後被戳穿的時候,就是你付出代價之時。

 

鬼穀子說:“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嘴巴吃飯可以,但說話要小心。這是古人的經典忠告,對我們現代人仍然意義重大。

有時,話說錯比做錯事的後果更可怕。事情做得不對,還有彌補的機會;話說錯了,卻會失去一位朋友甚至一份重要的利益。任何一個人,都應努力成為利益的重心,而不是話題的中心。

 

當一個人被閑言非語所包圍時,就相當於一艘小船置於海上巨浪之間,一具肉體凡胎被擁到了火山口。“眾口鑠金”,大家的嘴巴一起使勁,即便是金子,又能抵擋多長時間?“眾口鑠金,言有曲故”八個字,道出了人言可畏的現實。鬼穀子強調,無論在哪個場合,我們說話都須謹防忌語和謠言,不要隨便講不適合的話,也不要讓自己成為謠言的中心,否則後果嚴重。

 

上海某知名公司,小北和同事小劉、小郭三個人共進午餐,相談甚歡,最後開始聊到一些公司的八卦傳聞。小劉說:“告訴你們一個消息,我聽說公司要從上海搬到香港。”“為什麼?”小北和小郭很驚訝,公司搬家可不是小事情,他們忙追問。小劉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你們可別傳出去呀!據說我們公司在證券市場搞投機行為,有關部門要來調查,所以老闆才要撤離內地!”

吃完飯回到公司,小北越想越心焦,自己是本地人,去年剛大學畢業,連房子還沒買,他可不想跟著公司去香港。下午工作時,他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部門的業務員小李,小李也是非常吃驚,嘴巴好長時間合不上,然後匆匆忙忙出去跑業務了。下午還沒過半,經理就來將小北叫到辦公室,冷冷地問他:“公司被有關部門調查,要搬到香港去?這些謠言從哪里來的,誰編的?你的工作就是傳播這種小道消息嗎?”

 

小北頓時慌了,急忙解釋,說自己無意傳播謠言,只是與同事閒聊時得到的消息而已。經理搖搖頭說:“現在整個部門的人都知道了,鬧得人心惶惶,你讓我怎麼辦?你去收拾一下自己的東西,明天不要來上班了。”小北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只是多了一下嘴,就失去了這份非常優越的工作!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聰明人的嘴巴也一樣,有所言,有所不言。但偏偏就有些人非常“熱心”,喜歡捕風捉影,說些無根據的話,傳來傳去,就成了一把傷人的刀。一些人說話之前從來不經過仔細考慮,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樣就容易給別人帶來無心的傷害,從而讓自己跳進海上巨浪、扔進噴發的火山口。

 

比如,你與辦公室的一個同事關係很好,而對另外一個同事很有意見,於是,你就口無遮攔地,在與你關係好的同事面前,極盡所能地說另外一個同事的諸多不是,肆無忌憚地搬弄口舌。

你會說:“哎,他太能巴結領導了,看他那副哈巴狗的樣子,我就感到噁心。”或者說:“如果不是胡經理,他早被公司開除了,一點能力沒有,就知道混日子。”“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吝嗇鬼,來公司四五年了,天天蹭別人的飯吃,自己從不買單……”

辦公室就這麼幾個人,說不定哪天,你的話就傳到了與你關係不好的同事那裏。想想他會對你怎麼樣呢?也許會採取同樣的方式報復你,如果他有點背景,也許會暗地裏排擠你,總歸你的日子不會好過。

 

當我們面對這樣的人時,不管他是無心的還是有心的,你最好讓他住嘴。如果他繼續嘮叨地說個不停,轉身走開,躲得遠遠的,是你最好的選擇。

對於性格豪爽,經常說些不該說的話的人,以下幾點,或許是你們應該注意的:

一、不要在背後對別人的個人衛生狀況或者家事亂加評論,比如頭屑多而不常洗頭髮、香港腳、對方父母天天吵架等等,即使這些都是真的。

 

二、不要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別人爭辯,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無所顧忌地惡語相向,這些不但會傷害你們之間的感情,留下隱患,而且還有損你的自身形象。

 

三、沒有得到對方的同意,不要向外人透露他的真實年齡或收入狀況。對女人來說,年齡一般都是秘密,而對於男人來說,收入則是一種秘密。這些都不願被人所提及,你逢人就把他們的這些隱私都給透露出去了,時間久了,誰還會和你打交道?

 

人與人之間的交談是非常需要技巧的,什麼樣的話能說,什麼樣的不能說,你首先必須在意,因為這是最基本的一些準則。如果在這點上把不住門,不要說談事了,你話一說出口就傷人,時間一長惡名遠揚。

 

第24節

言其有利,從其所長——揚長避短才能趨利避害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知用其所用也。

 

人之常情,只要自己說出話,就希望有人聽,只要辦事情就希望能成功。所以一個聰明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用愚者的長處。不用自己的笨處而用愚人的擅長,這樣就使自己永遠不會陷於窘迫。說到有利的一面,就要發揮其長處,說到有害的一面,就要避其短處。因而,甲蟲防衛,是用其堅硬的甲殼。而毒蟲行動,一定用那有毒的螫子。連禽獸都知道用自己的長處,何況進諫的人,更應該懂得其中的遊說術了。

 

世間本無絕對的智者和愚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短處,人人都有優點和弱點,也都有自己生存的法寶,智者在能力上,在思考方面,也會有笨拙處和短處。愚者也會有其精巧處和長處。只要善加利用,彌補弱項,擴大強項,都能達到自己特定的目的。

森林裏住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為了和人類一樣聰明,動物們開辦了一所學校。開學典禮的第一天,來了許多動物,有小鳥、小雞、小鴨,小山羊、還有小兔、小松鼠。學校為它們一共開設了5門課程,有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

 

當山羊老師宣佈,今天上跑步課時,小兔子興奮地一下從體育場跑了一個來回,並驕傲自豪地說: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歡做的事!而再看看其他小動物,有噘著嘴的,有搭拉著臉的……第二天的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來到學校。老師宣佈,今天上游泳課,小鴨也興奮地一下跳進了水裏。天生恐水,祖上又從來沒人能游泳的小兔傻了眼,不但是小兔子,其他小動物更沒了招。

 

接下來,第三天是唱歌課,第四天是爬山課……以後發生的情況,便可以猜到了,學校裏的每一天課程,小動物們總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

這則寓言故事詮釋了一個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讓豬去唱歌,讓兔子學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應跑步,小鴨子就該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樹。每個人想要展現自己的優勢,就千萬不要拿自己不擅長的一面去和別人擅長的一面比,這樣你只會一事無成,反而打擊自己的自信心。

 

鬼穀子認為,揚長避短、取長補短非常重要。在對計謀的運用中,我們可以借用別人的精巧之處和優長之處,來為自己的成事服務。如果你能做到這些,便會無往而不勝。

古代成功的政治家、野心家,無不千方百計借用民力,借助別人之力來奪取江山。因為他們深知,利益之爭乃術,民心之爭乃道,欲行大道,必爭民心。能夠借助民心者,是最大的揚長避短,取長補短。

比如說劉邦,他雖讀書不多,甚至堪稱街頭流氓出身,但在具體行事方面,卻是對鬼穀子的謀略體現最為深刻的一位古代帝王。他自己不會領兵打仗,卻能重用一些軍事天才,取他們之“長”,補自己之“短”。在跟項羽的爭奪中,他又能巧妙地利用民心,將濫殺無度的項羽在道德上進行矮化,可謂是擅於取長避短的典範式人物。

 

諸葛亮天天練武,恐怕也只能給關雲長提鞋;愛迪生天天畫蛋,他也成不了達芬奇,讓姚明苦熬苦學幾十年的數學,也許只能成為庸才一個。

懦夫可以派去站崗放哨,用的是他貪生怕死,一有動靜就會逃回來報信的才能,而勇猛者過於戀戰,反倒會貽誤軍機。

人人是庸才,人人又是天才”。能做到揚長避短,才有資本趨利避害。長處可以帶來利,短處只會有害。所以鬼穀子說:“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辯論、交談和做事,我們都需要揚長避短,如何來做,就是揚自己之長,借別人之長,避自己之短,打擊別人之短。深刻體悟這段話,我們就能明白今後說話做事的要點。

 

精則用之,利則行之——情緒外露是怯懦和幼稚的表現

辭言有五:曰病、曰怨、曰憂、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怨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在外交辭令中有五種情況:一是病態之言;二是幽怨之言;三是憂鬱之言;四是憤怒之言;五是喜悅之言。一般地說來,病態之言是神氣衰弱,說話沒精神。幽怨之言是傷心痛苦,沒有主見,憂鬱之言是心情鬱結,不能暢言,憤怒之言是輕舉妄動,不能控制自己的話。所謂喜悅之言是說話自由散漫,沒有重點。以上這五種外交辭令,需要才可使用,有利才可付之實行。

不管在什麼場合,做什麼事情,與什麼人打交道,我們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喜怒不形於色,鎮定自若。像病態、幽怨、憂鬱、憤怒以及喜悅之語,嚴格控制,不輕易表露。因為情緒外露,往往是怯懦和幼稚的體現,而且容易讓人猜到自己的內心,抓住自己的弱點,所以這是大忌。

 

有位華爾街的投資公司的老闆邁克-希丁曾說:“憤怒只是自卑和膽怯的體現,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哪怕下一秒我就會丟掉所有的財產,變成窮光蛋,我的表情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金融危機中,希丁的公司損失了幾乎超過90%的資產,全體員工都沉浸在倒閉的恐懼中,他的助手忐忑不安地推開辦公室,準備聽取他關於下一階段的工作指令。讓這位助手感到驚訝的是,老板正提了一桶水,興味盎然地擦著辦公室的桌子,一邊擦還一邊哼著歌曲。

 

老闆,您在做什麼?”

啊,菲力浦,我在讓我的桌子變得更光滑閃亮。”

可是,股票的事情您聽說了嗎?我們公司損失了足有10億美元。”

 

這又有什麼呢?”邁克-希丁聳聳肩,笑了笑,說:“如果非要我表示一下憤怒或者生氣,你們才能安心工作,那我不得不說,我的公司真是活該倒閉,因為它的成員是這麼的膽小。”

聽完老闆這番話,這位助手深信,公司一定會轉危為安,因為它有一位如此優秀的老闆,並不比巴菲特或者比爾-蓋茨等任何一個傳奇人物遜色。果然,該公司抓住金融危機股價下跌的機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頻繁出擊抄底,當股市回暖之後,公司的資產不但沒有縮水,反而暴漲了280%。

 

邁克-希丁的冷靜幫助他度過了難關,如果當初他輕易地展示自己的絕望和無助,公司也一定會跟隨他的情緒深深地陷在危機的泥潭中苦苦掙扎,絕對不會有隨後果斷出擊、逆市而上的大手筆。

 

鋼鐵大王卡內基說:“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其實何止如此,控制情緒還是我們冷靜分析任何一個問題的前提條件,包括看清事實的真相、對手隱藏的面孔和辯別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有一則關於佛陀的故事,說的是在一次旅途中,佛陀碰到了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有好多天,在很長的一段路上,那人用盡各種方法誣衊、詆毀、折磨他。

在路的轉彎處,佛陀問那人:“假如有人送你一份禮物,可是你拒絕接受,這時,這份禮物應該屬於誰呢?”

那人答:“這還不簡單,當然屬於送禮的那個人。”

佛陀笑道:“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駡,那你不就是在罵自己了嗎?”

 

那人聽了,只好摸摸鼻子走了。

怨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埋怨、憂慮和憤怒,它們會帶來什麼呢?鬼穀子給了我們答案:腸絕而無主,閉塞而不港,妄動而不治。既然這樣的情緒沒什麼好處,為何還要任著性子來,輕易將它們寫在臉上?要知道,喜怒形於色,只會讓人覺得你太淺薄,什麼事都沉不住氣。

所以,當你讀完這一節就會懂得,為什麼大人物不會隨便改變自己的臉色?他站在那裏,對方在心裏已經敬畏三分了。無論別人如何咒駡、嘲諷、冷淡,他們都能默默忍受,連眉頭都不皺一下,這種心理素質是非常強大的。

如果你修煉到了這種境界,即使你現在身為員工,上司也一定會提拔你;即使他與自己的敵人狹路相逢,他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他猜不透你到底在想什麼。

 

第25節

如圓與方,如方與圓——為人處事中的方圓之道

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

 

以言語試探對方,要微妙而隱蔽,不被察覺;捕捉對手資訊要十分迅速,以防誤事。如同由陰轉陽,由陽轉陰,又如由圓變方,由方變圓。它們互為條件,相反相成。未弄清對方實情前,我應以防禦性的圓略對之,化解對方進攻;弄清之後,我應以進攻性的方略對之,以求戰勝對方。無論前後進退或左右移動,都可用此圓方之道來控制。

 

鬼穀子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講究分寸和方式。這個“分寸”和“方式”的原則,就是依據方圓之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抓住圓或方的時機,進退自如,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第一,當別人做錯事時,不要亂發脾氣,因為這是你籠絡人心的好機會,此為圓道。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沒有誰是完美的,所以當人犯錯時,不要一味地責備,而是正確引導,以圓潤之道體現寬容,對優秀管理者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素質。

日本有位表演大師,有一次在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他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他又蹲下來將鞋帶鬆開了。

 

到後臺採訪的一位元記者看到了,不解地問:“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您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難道他不知道這是表演的真諦嗎?”“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松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不當場告訴他,我想可以下一次,如果他還是沒明白,我再說。”

 

這位表演大師並沒有因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責怪他,反而對他的細心進行了嘉獎。這樣既沒有打消弟子以後細心面對生活的熱情,又為後面的教導埋下了良好的伏筆。從鬼穀子的角度來看,這便是圓道的具體應用。

 

許多人剛開始工作時,由於對情況不瞭解,缺乏經驗,有時也往往會提一些很錯誤的建議,做一些並不正確的事。作為管理者,當員工初次犯這類小錯誤時,最好不要直接或剛硬地去批評,而是應該採取婉轉溫和的態度。

如果說話的態度和方法讓對方生氣,或許他就會和你對立,拒絕接受你所說的事實。儘管你此時體現了對細節的洞察力,但因介入方式不對,起到的效果就會是相反的。

 

第二,當下屬居功自傲、挑戰權威時,若圓道無用,就不要縱容,因為這是你立威的好時機,此為方道。

吳王闔閭請孫武練兵,從宮中選出幾十名宮女交給他,讓他訓練,自己則坐在演練場旁邊的高臺上觀看。

 

孫武先讓每個宮女手持一支戟,把她們分成左右兩隊,分別指定吳王的兩個寵姬擔任隊長。接著,孫武問她們:“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

 

眾宮女回答:“知道!”

孫武說:“令向前,就朝著心所對的前方進擊;令向左,就沿著左手的方向進擊;令向右,就沿著右手的方向進擊;令向後,就朝著背的方向後退,知道了嗎?”

 

眾宮女說:“知道啦!”

孫武於是令人在現場設置了斫刀和大斧,當眾又將剛才的指示重複一遍,並強調說:“如果有人不聽從軍令,就依法斬首!”

 

於是他開始發令,讓隊伍按照命令進擊,誰料眾宮女卻嘻嘻哈哈地鬧個不停。

見此情景,孫武沒有動怒。他說:“軍令和操練要求沒有講清楚,是為將的過錯。”於是他把軍令和操練要求又反復地向宮女們作了講解,再次強調:“如果有人不聽軍令,是一定要斬首的!”

 

他把宮女的隊形整理好,再次下令擊鼓進擊。宮女們還是當兒戲,不理會他的命令。這時,孫武宣佈:“剛才軍令和操練要求沒有講清楚,是為將的過錯。現在既然已經講清楚,那就是兵士的過錯了!”於是,他下令斬殺擔任隊長的兩個吳王的寵姬。

 

吳王聞言大驚,趕忙下來求情說:“我已經知道將軍善於用兵了,只是這兩個美女,是我的愛姬,沒有她們我睡不安,吃不香,能不能不殺她們呢?”

 

孫武斷然回答:“不行,如果不殺她們,大王您的軍隊就無法立威。”於是,兩個寵姬被斬首示眾。他重新任命隊長,再鼓操練,這次無人敢嬉鬧、無人敢不從,很快就把宮女們訓練成精英團隊。

在這裏,孫武之所以敢殺吳王寵姬,是因他明白必須立威以確立自己不容置疑的威信。而且令出在先,且幾度三令五申,孫武“圓道”已施,不需再容忍,此時就該果斷祭出“方道”。

對於圓方之道如何使用,鬼穀子說:“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他要求我們注意把握圓方轉換的時機,何時內收防禦,以柔克剛,何時果斷進攻,展現權威和力量,一定要有清晰的洞察力。一旦機會出現,絕不可猶豫。若該施圓道時卻誤用方道,應施方道時卻採取了圓道,或優柔寡斷,當為不為,事情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第26節

如圓與方,如方與圓——為人處事中的方圓之道

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

 

以言語試探對方,要微妙而隱蔽,不被察覺;捕捉對手資訊要十分迅速,以防誤事。如同由陰轉陽,由陽轉陰,又如由圓變方,由方變圓。它們互為條件,相反相成。未弄清對方實情前,我應以防禦性的圓略對之,化解對方進攻;弄清之後,我應以進攻性的方略對之,以求戰勝對方。無論前後進退或左右移動,都可用此圓方之道來控制。

 

鬼穀子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講究分寸和方式。這個“分寸”和“方式”的原則,就是依據方圓之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抓住圓或方的時機,進退自如,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第一,當別人做錯事時,不要亂發脾氣,因為這是你籠絡人心的好機會,此為圓道。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沒有誰是完美的,所以當人犯錯時,不要一味地責備,而是正確引導,以圓潤之道體現寬容,對優秀管理者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素質。

 

日本有位表演大師,有一次在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他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他又蹲下來將鞋帶鬆開了。

到後臺採訪的一位元記者看到了,不解地問:“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您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難道他不知道這是表演的真諦嗎?”“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松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不當場告訴他,我想可以下一次,如果他還是沒明白,我再說。”

這位表演大師並沒有因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責怪他,反而對他的細心進行了嘉獎。這樣既沒有打消弟子以後細心面對生活的熱情,又為後面的教導埋下了良好的伏筆。從鬼穀子的角度來看,這便是圓道的具體應用。

 

許多人剛開始工作時,由於對情況不瞭解,缺乏經驗,有時也往往會提一些很錯誤的建議,做一些並不正確的事。作為管理者,當員工初次犯這類小錯誤時,最好不要直接或剛硬地去批評,而是應該採取婉轉溫和的態度。

 

如果說話的態度和方法讓對方生氣,或許他就會和你對立,拒絕接受你所說的事實。儘管你此時體現了對細節的洞察力,但因介入方式不對,起到的效果就會是相反的。

 

第二,當下屬居功自傲、挑戰權威時,若圓道無用,就不要縱容,因為這是你立威的好時機,此為方道。

吳王闔閭請孫武練兵,從宮中選出幾十名宮女交給他,讓他訓練,自己則坐在演練場旁邊的高臺上觀看。

 

孫武先讓每個宮女手持一支戟,把她們分成左右兩隊,分別指定吳王的兩個寵姬擔任隊長。接著,孫武問她們:“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

眾宮女回答:“知道!”

孫武說:“令向前,就朝著心所對的前方進擊;令向左,就沿著左手的方向進擊;令向右,就沿著右手的方向進擊;令向後,就朝著背的方向後退,知道了嗎?”

 

眾宮女說:“知道啦!”

孫武於是令人在現場設置了斫刀和大斧,當眾又將剛才的指示重複一遍,並強調說:“如果有人不聽從軍令,就依法斬首!”

 

於是他開始發令,讓隊伍按照命令進擊,誰料眾宮女卻嘻嘻哈哈地鬧個不停。

見此情景,孫武沒有動怒。他說:“軍令和操練要求沒有講清楚,是為將的過錯。”於是他把軍令和操練要求又反復地向宮女們作了講解,再次強調:“如果有人不聽軍令,是一定要斬首的!”

 

他把宮女的隊形整理好,再次下令擊鼓進擊。宮女們還是當兒戲,不理會他的命令。這時,孫武宣佈:“剛才軍令和操練要求沒有講清楚,是為將的過錯。現在既然已經講清楚,那就是兵士的過錯了!”於是,他下令斬殺擔任隊長的兩個吳王的寵姬。

 

吳王聞言大驚,趕忙下來求情說:“我已經知道將軍善於用兵了,只是這兩個美女,是我的愛姬,沒有她們我睡不安,吃不香,能不能不殺她們呢?”

孫武斷然回答:“不行,如果不殺她們,大王您的軍隊就無法立威。”於是,兩個寵姬被斬首示眾。他重新任命隊長,再鼓操練,這次無人敢嬉鬧、無人敢不從,很快就把宮女們訓練成精英團隊。

 

在這裏,孫武之所以敢殺吳王寵姬,是因他明白必須立威以確立自己不容置疑的威信。而且令出在先,且幾度三令五申,孫武“圓道”已施,不需再容忍,此時就該果斷祭出“方道”。

對於圓方之道如何使用,鬼穀子說:“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他要求我們注意把握圓方轉換的時機,何時內收防禦,以柔克剛,何時果斷進攻,展現權威和力量,一定要有清晰的洞察力。一旦機會出現,絕不可猶豫。若該施圓道時卻誤用方道,應施方道時卻採取了圓道,或優柔寡斷,當為不為,事情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