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容易掙錢難
消耗福報容易
行善積福累德難
我有一個表妹是高中政治老師,她發動親友們投票評當地最好的老師,轉發朋友圈也要投票,我不轉發也不投票,我還私信提醒了表妹這樣不好,會消耗透支折損福報,會生病的。但我對於她不好直說,她不在意,後來經過投票半個多月後,得到全地區十二個縣城的最美老師,上臺拿獎金5000元,結果,沒過多久感冒了,之後就淋巴腫,然後住院輸液很長時間,渾身無力,無奈去西安看病,還不行,最後回來保守治療外部貼敷中藥貼,最後遭罪兩個月終於好了,發的獎金錢也花完了,還倒貼錢,說明錢好拿錢不好花,無福消受。
再舉一個例案例,我表妹的女兒,當天過生日,在飯店,很多人來祝福,按古代的說法過生日等同過壽,祝福生日等同祝壽,第二天女兒好好的就生病了,吃藥輸液不見好,半個多月之後才好。
在古代,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苦難日。祝福孩子生日,就是增加母親苦難日的痛苦。
方法是,在祝福孩子生日之前,先祝福母親,孩子給母親磕頭感恩生育養育之恩。
古代沒有給孩子過生日的規矩,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孩子的福德很薄或有限,承受不了長輩們的祝福。反而容易讓孩子生病,消耗或透支福報。福報包含:仕途,財運,健康,壽命,學業,事業,性格脾氣的好壞,等等其他。過去古代過生日最少六十歲。
孩子是晚輩,父母叔伯姑舅以及祖父母都是長輩,哪有長輩給晚輩過生日?長幼有序已被顛倒了,古代孩子都是要給父母行禮問安,父母帶孩子拜爺奶,敬天祭祖保佑家族祥和,世代福祿壽安康。現代父母爺奶反過來拿孩子當祖宗敬,這樣容易引起,顛倒乾坤陰陽不平衡道德滑坡多災難。
古代的家庭禮儀不同於社會世俗禮儀,古代學禮儀是從家庭起步開始學習禮儀,叫禮學,從小開始學,從娃娃抓起,少則四五年,多則七八年。然後再到私塾學文化,先學習禮儀,後學習做人,最後才學習做事。現代退化不古斷脈失傳太久了,顛倒反了,先學文化知識,學校不教學做人和禮儀,所以國將不國,家不像家,官無官樣民非民。
還有一點,古代禮儀細節上晚輩眼睛不能看長輩眼睛,最多不超過三秒鐘。家族父子之禮,朝廷君臣之禮也都是這樣,都是微微低頭,而不是抬頭正面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