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博友說:“剛讀完《道德經》。辟穀第三天了。老師今天的博文說的實在,因我也是沒老師指點的自修,所以靜坐時會出現什麼都不去管他,只是盡力地空掉自己,南師也是這樣說的。但虛空中是有物的,讓飄動的心緒緩慢下來似乎能與虛空和一下,很溫暖,很快樂。不知,這是不是也成了有為?”

我回答說:“古禪德說‘有為極處是無為’,不要小看有為,張伯端說:‘豈知有作(為)是根基’。這個根基,被一些自以為是的人誤導了,都想學無為大道,沒有有為的修行,何有無為?何談無為?所以,不要怕有為。”

今早看紙條,另外一位博友留言說:“‘古禪德說‘有為極處是無為’,不要小看有為,都想學無為大道,沒有有為的修行,何有無為?何談無為?所以,不要怕有為。’這一番話,給了我莫大的支持,不怕有為了,道友們一說就無為大道,搞得我灰頭土臉的,好了,這下子,誰再看不起有為,我就直接承認:我就有為了!就這麼簡單,有啟發。”

索性再談幾句,真是“老僧長談”的話題。這位博友說自己被有些人講的“無為”的道理搞得“灰頭土臉”,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理論”的干擾竟然如此之大,所以,寫文章時,還是要慎重,見地要清。很多修道的人,一提就是無為啦,資訊啦,神仙啦,元神啦。這些提提沒錯,但要對機,要符合基本的原理。即便無為,老子崇尚,歷代真人崇尚,但是,沒有“有為”的修行,哪來“無為”的成就?即便那些宣傳無為的好處的人,也是由有為修過來的,一個勁地貶低有為,就錯了。《參同契》裏的內丹外丹,都是以有為法為根基,《黃庭經》更有為,要你觀想那麼多內景之神,《悟真篇》直接說“始於有作人不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有作就是有為。

以張伯端在丹道史上的地位,以《悟真篇》在丹道史上的影響力,尚且這樣看重有為的根基,張伯端甚至說:“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也就是說,丹道之無念——諸慮息,無為,都是建立在肉體的健康與肉體修持的“萬化既安、百骸俱理”的基礎上的。安者,不病也,而肉體的安與理,且需要有為的方法。比如導引、站樁、辟穀、按摩。脾胃虛寒,內有水濕的病,打坐,只怕半年未必能治好,但站樁,半個月也能好,能把水濕之氣排出體外。張伯端站在丹道立場批評過導引、辟穀等道術不是大道,說這些方法“總與金丹事不同”,那僅僅是“不破不立”的教育,鑒於世人僅僅把閉息、導引當成大道大法而提出的批評,但並沒有否定有為法的合理修煉。

禪宗大德有詩雲:“有為極處是無為”,密宗的氣脈明點,禪宗的四禪八定,淨土宗的老實念佛,道家的三調觀想,都是有為法,但是,“有為極處是無為”,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而入定,就是無為,四禪八定達到極致,就是羅漢菩薩的果位,氣脈明點修到極處,同樣有偉大的禪定和神通妙用,丹道的道理何嘗不如此?沒有有為法,往往落在“空有好道之虛名,不見得道之實跡”上,這就是我的處境。慚愧。我們都要精進啊。無為雖高,但沒個著落處,有為雖低,且能順著入道,乃至登堂入室。《道德經》說:“高以下為基”,又說:“圖難於其易”。無為雖高,且以有為為根基,丹道雖難,且要從容易的導引辟穀存神等等道術開始。

這就是《道德經》的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