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顛禪師曰:夫心經者,未曾舉起已是分明,何須注解!你沒起念動心的時候,那個覺然就是心。若能對己返照,窮究見聞,先取見性,次第入頓,後無凝滯,終到牢關。設或未然,且聽末後句。這種修法實際是釋迦佛本人的修持法。妙師講解如下
1、窮究見聞:先把理搞明白。薄伽梵歌、心經、易經、三部聖典
2、先取見性:即把摩尼珠煉出來。九陰功,將摩尼珠打出來。
3、次第入頓。打坐入靜、入定。九陽功完成後面的三步。
4、後無凝滯。中脈順通無阻,能量蓄足。
5、終到牢關。說走則隨時可走了。
五、《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心即大靈,即真我,即人的生命本質,生命光音色能量體。亦稱為性、性光、靈光等等。
經即徑,路徑,通道。心經即靈光大道,即大靈的通道。此徑即中脈,上通天,下入海。
摩訶,為“大”,為虛空。般若即智慧,波羅即到達目的地彼岸。
密即一,極,宙心。
多即萬法、萬有、萬種、萬物,十方三世一切佛、神。
心經全稱為,大靈回歸宙心的途徑。
中脈七輪在神門裏稱之為天、月、風、火、日、水、海七輪。天輪即梵天輪、天門。月輪即眉輪,風輪即喉輪,火輪即心輪,日輪即臍輪丹田,丹田下麵稱水輪,海輪即海底輪。
在《易經》中,月輪之月為一點真陰;日輪之日,為一點真陽。‘三花聚頂月華融,五氣朝元金光顯,二華合和歸元體,中間涵養吾法身’,然後舉歸泥丸宮,則目前大明。易在這裏是指從宙心飄落海底的生命能量,亦指心中大靈。《易經》即靈徑——中脈。《心經》、《易經》異曲同工,一是出自老大之手,一是老九所傳。《薄伽梵歌》曰:我是眾生的生命,是大靈的英氣。薄伽梵歌即靈歌,頌唱大靈之歌。
1、大神咒兩種念法:
“摩訶般若波羅密”“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兩種念法都可以,在九陰功第一式神女傳書中,應用的是後一種。前一個咒是單指大日如來。後一個是大日如來與九宮。在修行中為要獲得加持,後一個比前一個有利。七級以上能量者,前一個咒才能有用。當初釋迦密傳玄龍大帝的神咒是前一個。
2、《心經》的起源則屬於神話。
《心經》不是阿難及其他大羅漢集結經典的作品,釋佛傳法講經主要是根據《心經》,故曰,《心經》是三藏十二部八千五百卷經文的大總持。修學之人抓住了《心經》這一卷經,就抓住了全部佛經的精華。
《心經》就是觀音法門,是通往宙心的必由之路。無論是出家修行者,在家修行者,若真想修出去,而不是自欺欺人,不是故弄玄虛,道只有一條,《心經》——中脈!是否是修中脈,這是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分水嶺。修中脈的功法是為生命本質修行。凡不是修中脈的功法,皆屬世間法,皆屬為形體修行。只修命不修性,修不出去。只修性不修命,往往時間不夠,走的太早,故修旁脈是修形體,是為生命修行提供足夠時間的修行,稱為性命雙修。
3、在家修行
修行不是突擊,是終生之事。不是搞運動似的一陣風一陣雨,故要有長遠打算從長計議。
在家修行首先要妥善安排好生活和工作,沒有資糧的保障是修不下去的,也是修不成的,不能有任何幻想。釋佛傳給弟子的第一件東西就是缽,缽是用來吃飯的。故修行者若要走上修行之路,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
第二,世間法的修煉危險性不大,出世間法的修行是極為危險的。修出去意味著什麼?死亡,就是靈體走了。故而不要輕談什麼修出去。釋佛說,人身難得。故要好好生活,萬萬不可輕生。《心經》解注已講清楚,要窮到無立錐之地,窮到連錐也無,才能窮到家,即修出去。觀音告誡曰:若走上修行之路,你將失去一切!故,可勸人行善,佈施積德,但不必勸人修行。觀音在這個問題上內心是矛盾的。她不願看到眾生輪回不止,生生死死慢慢耗費著生命能量而下墜。也不願看到眾生那樣捨棄實在迷戀的人生。故決不再主動去渡人,順其自然。留下一卷經,但把密法隱於其中,留給想修出去的人看。《易經》也是如此,她把如何好好生存寫在顯意裏,而把修出去的功法隱在卦之中。
世間法是為生,出世間法是生滅法。所謂生滅,就是在三界內消失,永遠無生。人類有權自由選擇向哪個方向去進化,上天不會從中干預,但提倡行善止惡,以免宇宙自然法則的懲罰。故而修行與不修行無所謂對,無所謂非。如今,修學氣功的人,目的不外是延年益壽,或是出點功能、神通用於人生。而不是為求死(涅槃),故廣修外道之法並不是錯。
經曰:苦海常作渡人舟。只有在人身經歷滄桑,識破紅塵之路,已不覺人生是樂時,方可行渡。真正的修行者應視人生無所謂苦,無所謂樂。人生是苦並不對,人生是樂亦不對,人生有苦有樂還不對,看透了,得悟了,方知人生無苦無樂。苦也罷,樂也罷不過是六根在根境中的反應,是心隨物境轉的一種反映,是你讓物境牽著走,隨波逐流的一種現象。真正的修行者應該是兩種人,一種是真正了知生命是永恆的人,另一種是為探索宇宙生命奧秘的人。只有這兩種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在修行之路上才能無所畏懼,才能將得失等同看,將生死等同看,將成敗等同看。是故,釋佛臨終將修出去的密法心傳于大迦葉,不立文字,不可輕傳,只有悟道、悟到那步田地的人方可傳,否則無人情。
在三部聖典中,唯有《薄迦梵歌》直接了當,但黑天女神只是說給般度王子一人聽,是讓一個大巫用天耳給聽走了,傳了出去。《薄迦梵歌》的精神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她告訴人們,在命運面前要無所畏懼。而只有把一切真正能等同看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薄迦梵歌》是對修行者思想的指導。《心經》是修行功法原則上的指南。《易經》是談具體持功的方法。上述三經合一則是修行的萬全之法。唯中脈行加入定方能有成。其餘一切方法均無成,即修不出去。可以這樣認為,離此三經的原則和方法,均不是出世法。亦即皆為世間法。真正的修行者立點要高,不僅不能分門派,分宗教,就是民族,國界也不能分。
3、什麼是接引之光?
有人說光念佛,臨終時會有接引之光引渡,去西方極樂世界,去天堂。實際是宙心之光,生命之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那又何必非要念佛呢?所謂修出去,就是臨終之時,你的生命之光能否溶入宙心之光。問題在於你的生命是否有光可溶。黯淡無光的生命體任何接引之光也接不走你。只有一路可走,就是下墮。
如果你的生命體有光,自己是可以看得見的,但並不是氣功那種看光方法,生命之光只有一種看法,即在你的眉心,是否出現一輪秋月,這表示你已具足四級能量。但是還嫌不夠仍是出不去斷魂關,但死後可以成仙,最下一個檔次的仙,即鬼仙。念佛的人不要嘲笑具有鬼仙級能量的人,因為你才在兩級以下,在0—1.5級之間,死後必為鬼或下地獄無疑。宣化上人四級能量,決不是光靠嘴上念佛,而是靠打坐,靠坐禪。念佛僅僅是一種手段,是幫助你禪定的一種手段。
專門修禪定的人會知道,禪定修的是什麼,就是修眉心的光團,那是你的生命之光。 氣不入中脈則不會成光,不把中脈修通,臨終時你的生命光體就發射不出去。煉九陰九陽就是讓你在臨終時,如何用最後一口氣,把形體的全部能量,一次性轉化為光。掌握這種光化技術的人,他死時,身體會突然縮小,甚至完全沒有了,細胞核爆成光華了。虹化現象就是將整個人體轉化成光,這也是易經中的‘含萬物而化光’。
以後的人們吃不了修行的苦,受不了修煉的罪,於是就搞一種自我欺騙,自我麻醉,宣揚不用修行,不用修煉,念念佛就可以了。人們覺得這種方法的確不錯,又省事又方便,一傳十,十傳百,代代相傳,誤人不淺!妙師接著說,告訴你,這些,絕對修不出去,通通淪為鬼道。《心經》注中已講得明白,三世諸佛、菩薩等等皆從此經流出。皆從中脈流出,除此無它路,除此皆為旁門左道,都拐到別的地方去了,只念佛,不打坐入定,不修中脈亦是旁門左道,拐到鬼道上去,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
4、吉星高照——釋佛成道由來
釋迦牟尼佛這次住世距今約為兩千五百年,正是我國周朝時代,和老子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人。當時的印度已從吠陀經進入了奧義書時期,生命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的觀點在印度已是普遍承認的事實。生命生生死死的輪回現象亦是社會所公認,釋迦牟尼就是在這種宗教風俗極濃的社會環境中誕生。出生後不久,其母故去,於是釋迦牟尼決定出家去探求生死的秘密。這是佛門密而不宣的,釋迦真正出家的原因。
釋迦從小就學藝練功,十九歲出家時的能量為2.2級,釋迦苦修了六年瑜伽功其能量達到4.4級,眉輪已具足穩定明亮的秋月。後終於下決心打坐,在樹下靜坐七天入定提煉秋月,于後半夜淩晨,終於明星即摩尼珠出現能量為4.9級能量,有了摩尼珠人則開悟了,因為可以借助摩尼珠的功能看到過去、未來及不同層次的空間。隨後又去林中打坐入定四十八天,修的是觀音法門摩訶般若波羅密,能量為7.4級居聖羅漢位,獲得大神通。事情就這麼簡單,但卻不是常人所能吃得了的苦。單就這七日夜的打坐世上又有幾多人能挺得過去。
但漢地佛門卻認為六年修行無用,就那七天有用,猶如人吃了四個饅頭不飽,吃第五個就飽了,於是論定前四個饅頭沒用。有的寺院或講堂搞打七訓練,也是集中坐七天,但得明星者卻不見。何以故?沒有瑜伽功的基礎。正如看到成者九秒跑得百米獲金獎,你去跑百米以期拿金獎,一跑卻是16秒。何以故?在百米成者的後面,有過跑萬米的訓煉。不能認為金獎只是百米的成果,以前的萬米訓煉是無用的。
釋迦具足7.4級能量之後,走出樹林,以神通力收服了過去與他陪煉的五個人。又用神通收服了大迦葉及其千百名弟子,用神通收服了另幾位外道大師及弟子,並宣講佛理、佛法創立佛教。這就是印度的原始佛教,共一、二千人。除釋迦之外,餘者皆為外道。但嚴格來說,釋迦也是先修學的外道。但印度的外道皆以修中脈為主,瑜伽的底子很好,故原始佛教的眾弟子,最後幾乎都修成七級能量進入羅漢位。
早期佛教十分注重功法的訓煉,打坐入定是必修之課,故四級能量以上者較多。越往後就越是放鬆了修煉,至如今的佛教已變成理論性佛教了,淪入口頭佛教了。故釋佛早就預言:末法時期,佛法會滅,只剩下念阿彌陀佛。佛法並不是念阿彌陀佛,念佛號僅是修煉中幫助入定的一種手段。真正的佛法就是通過修煉。親證生命的永恆性,並提高生命體的生命能量,以獲得較好的生命表現形式。修行者應實修實證,借助宗教的形式和理論方法去修行,而不去熱衷於擴充宗教勢力的盛行和發展。這也是修行者與宗教領頭的根本區別。
- Mar 19 Wed 2025 15:24
大顛五步行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