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

  成熟是什麼?

        成熟就是知道沒有什麼要完成的。成熟就是接受存在原本的面貌:YATHA BHUTAM。成熟就是不欲求事物應該如何。成熟就是放鬆在整體裏。不成熟就是衝突、努力。部分和整體對抗就是不成熟。成熟就是部分來到和整體同步的音調、和諧的安定在整體裏——不試圖戰勝而是去瞭解就是成熟。沒有要被完成的。瞭解這個就是成熟。

  還有:沒有什麼要在意的。你完全不在意地允許它深入到你的心。一切就其原本的狀態就足夠了,這就是成熟。否則人將保持是幼稚的。當你欲求,你是幼稚的。每個欲求都是對存在的抱怨。每個欲求都是對你現況的不滿足,對你的存在的不滿足。每個欲求後的覺醒都會帶來挫折,因為它是無法被滿足的。欲求帶來了未來,造成對當下的困擾。欲求創造出「我」的概念。否則不會有「我」。如果你進入你裏面,你不會找到任何人,它是全然的寧靜。那就是佛陀說的ANATTA,沒有自己。知道沒有自己就是成熟。

  蘇格拉底說:知道自己。佛陀說:當你知道,你將不會找到自己。只有你還是無知的時候才會找到自己。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還在。如果你知道了,你就消失了。知道的光就足夠驅散自我的黑暗。

        每個欲求都強化了「我是」的概念。我必須對全世界聲稱、表現我是誰。我必須證明我自己,為我自己抗辯、合法化,必須對抗。不只是對抗,還必須贏。野心就是不成熟。

  很難找到一個成熟的人。如果你找到一個成熟的人,那你就找到了一個佛。否則一切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欲求。有的人欲求金錢、有的人欲求涅槃。有的人欲求權力,有的人欲求神。有的人想要對外在的世界證明「我是某個偉大的人」,有的人想要在內在的世界證明「我是某個偉大的人」。這種逐漸形成的概念就是不成熟。

        白隱是對的,他說:「眾生即是佛。」承認這個,接受這個,就是成熟。沒有要改變的、沒有要去哪、沒有目標。思考目標就是在思考玩具。心靈的成長、革命、進展,一切都只是神聖的牛屎。

       你已經到了你要去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想要試著去哪,你將永遠到不了。因為你已經到了——那個努力是荒謬的、可笑的。因此世界上會有這麼多悲慘,因為你試著要去到那個你已經到達的地方。自然地你無法到達。因為到不了,你變得驚恐不安的。你越來越感到挫折。越來越被擔憂和痛苦支配。開始創造一個圍繞著你的地獄——你是一個失敗者,無足輕重的。

  你越渴望,你就越努力要到達。但是你到不了任何你已經到達的地方。知道這個就是頓悟。開悟不是逐漸的,它是突然的。它是一個洞悉的瞬間,它是個閃現。但是人們繼續下工夫在他們身上。不論是在俗世或修道院,那個努力是一樣的。

        我的教導是:放棄努力(work)的概念。葛吉夫常說他的方法是「努力」,而我說我的方法是「玩樂(play)」。那個努力的概念是危險的,它會給你越來越多自我。所以很多葛吉夫的跟隨者發瘋了、痛苦的死去,不是沒原因的。那個原因是,他試著要以西方的術語(terminology)來瞭解東方的達成。然而對西方而言,「玩樂」是一句髒話。西方一直是工作狂的;對工作上癮。

      「玩樂」這個字對西方的頭腦而言似乎是幼稚的。努力似乎是更成人的——我不會稱它是成熟,它是成人的。葛吉夫試著要從東方移植某些東西到西方的頭腦。自然地,它必須使用西方的觀念、文字、語言。最後那個改變是非常毀滅性的。玩樂變成努力。

        如果你瞭解我,甚至一個片刻,那就夠了——即使只是一瞬間,瞥見到你為何要急急忙忙?

       放鬆在這個片刻,安定在這個片刻。突然地,一切都開始在你裏面爆發。在那個片刻中,你是成熟的。而那個片刻可以成為你默示的瞭解。然後你像一般人,但非凡地的生活。你活在俗世但不再是它的一部份。以一種微妙的方式,你超越它了,不需任何努力。不需要奮鬥,你超越它了。你可以繼續玩遊戲,但它們只是遊戲,你不再是連續劇。它是一場歌劇——那很好,享受它,但不要陷入它裏面。你變得嚴肅的那一刻起,你就被世界佔據了。嚴肅是你被世界佔據的暗示。不嚴肅是世界不再對你有影響的暗示。

      真正開悟的人擁有非常大的幽默感。據說菩提達摩開悟時,​​他笑了好幾個月,沒有停止——笑那整個荒謬,人們一直都在他們想要去的地方。因為他們的努力,他們繼續迷失。無論誰問了菩提達摩關於開悟的問題,他只會打他們或笑他們。能怎麼辦?這傢伙活該被打。無論誰問了菩提達摩如何成佛,他會立刻呼他巴掌。然後那個問的人會說:「你在做什麼?我是來問怎麼成佛的。」他說:「我在讓你成佛。如果一個佛過來問我要如何成佛,我能怎麼作?我只能打他!」

  也許那個巴掌會帶你回家。那就是為什麼禪宗的人扔他們的弟子、揍他們。曾經發生過,一個師父把弟子丟出窗外。當弟子落到地面,背摔斷了,他開悟了。因為那個痛楚,他第一次處於當下。在那個劇痛裏,未來消失了、佛性和所有胡扯都是。在那個劇痛裏,有一個沒有思想的片刻。他變成無念的,然後他瞭解到一切。

        師父跑過來,看著他,弟子在那笑著——帶著摔斷的背!然後他向師父頂禮,觸碰他的腳說:「我如此感謝您。若不是這樣,我就不會開悟。你在正確的時刻作了這個,我得到了。」

  記住,神已經讓你是完美的。祂從未讓任何事物是不完美的。神無法讓任何事物是不完美的。人們說神是萬能的,我說不是。因為祂無法讓任何事物是不完美的。不完美如何來自完美?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完美會來自完美。這是個完美​​的世界,你是完美的存在。聽白隱說的:「眾生即是佛。」本是應該如此。而你卻試著要成佛、要完美。你在創造你自己的悲慘。你會失敗。當你失敗,你是悲慘的。

        不需要跟隨,只要停止試著要達成。當我說停止試著要達成。提醒你,我不是說努力停止。

        一個禪宗師父常和他的弟子玩一個遊戲,特別是新來的弟子。他會把手帕扔了,然後說:「試著把它撿起來。試著把​​它撿起來。」自然地,弟子會撿起來給師父。然後他會再扔了,他會再說:「再試一次!試著把它撿起來!」這情況會發生幾次,然後弟子瞭解到——你怎能試著要把它撿起來?你只能撿起來或不撿。你怎能試著要撿起來?那就是師父說的——他說:「試著撿起來。」你將會失敗,因為你怎麼能試?你只能撿起來或不撿。試著撿起來?

        師父是在暗示,那就是你怎麼生活的。成佛或不成佛。但試著成佛?那就好像:成佛或不成佛。

第二個問題:

  我相信神,不是出於恐懼。你為什麼說所有相信來自恐懼?

  那為何你要相信?你不瞭解。如果你瞭解,就沒相信的需要。所有相信來自無知。相信的意思是無知的。佛陀瞭解,​​他不相信。我瞭解,我完全不相信。但為何你要相信?你的相信從哪來的?那不是來自你的經驗——那麼它來自哪?只能來自兩個地方,這兩個地方基本上是同一個地方——不是恐懼就是貪婪。你不是恐懼就是貪婪。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恐懼與貪婪。

貪婪是因為恐懼,由於貪婪,帶來更多的恐懼。它們走在一起。所以你不是害怕地獄就是欲求天堂。否則你為何需要相信神?你怎麼能相信神?你的那個相信正說明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是恐懼的;你需要一種保護。一個天父,某個可以控制命運的人,某個可以尊敬的人。

所有相信都是以恐懼為基礎,你的神只是擬人化的恐懼。你的神所說的都不會和神相關,祂們說的都是和你的疾病、頭腦相關的。

一個非常虔誠的人,熟睡中,作著夢。在夢裏,神出現了,對他說話:「我有二個關於你的消息——壞消息和好消息。你想要先聽哪個?」

  「好消息,」那個人說。

「嗯,好消息是你死後會上天堂。」

那個人非常高興的說:「那壞消息呢?」

神說:「壞消息是你明天就會到那。」

即使要到天堂也會恐懼,你害怕死亡。

一個登山家從一塊陡峭的岩石落下,所幸他抓住一根樹枝,懸在半空中。

  「救我,救我!」他叫著。 「上面有人嗎?」

突然一個厚重深沉的聲音從底下的深淵傳來:「我會救你的,我的孩子。但首先我需要你的相信,你必須相信我。」

那個人說:「當然,我會作任何你要我作的事,我的神。我相信你,我相信你。」

「那麼,」那個聲音說:「放開樹枝。」

在一陣深深的寧靜之後,那個人叫著:「喂!上面有人嗎?」

即使神出現對你說:「放開來!死吧!消失吧!」你也會轉身背對著祂。你會開始尋找另一個神。

  所有相信根植於恐懼。只有當所有恐懼和相信被燒毀,經典和偶像都被摧毀之後,才會誕生出一個真正宗教性的人。當你免於相不相信的束縛,真理將會顯現給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