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微論》感應篇 

其次又當原感應。感應者,言乎其天道也。夫天道,不言而回應,福善禍淫皆是物也。諺雲:陰地好不如心地好。此善言感應之理也。是故,求地者必以積德為本。若其德果厚,天必以吉地應之,是所以福其子孫者必也,而地之吉亦將以符之也。其惡果盈,天必以凶地應之,是所以禍其子孫者亦本於心也,而地之凶亦將以符之也。蓋心者氣之主,氣者德之符,天未嘗有心於人,而人之一心一氣,感應自相符合耳。郭氏雲,吉氣感應,鬼福及人。人之於先骸,固不可不擇其所而安厝之,然不修其本,惟末是圖,則不累祖宗者寡矣,況欲有以福其子孫哉。地理之微,吾旣發明之,故述此於篇終,以明天道之不可誣,人心之所當,謹噫觀是書者其知所戒哉。 

《葬經》四庫本 
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四庫》釋:五氣即五行之氣,及生氣之別名也。求全夫一氣分而為陰陽,析而為五行,雖然於天實出於地,行則萬物發生,聚則山川融結。融結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父母骸骨,為子孫之本。子孫形體,父母之枝。一氣相應,由本而達枝也。故程子曰:卜其宅兆,蔔其地之美惡也。地美則神靈安,子孫盛。若培育其根而枝葉茂,理固然也。惡則反是。蔡季通曰:生死殊途,情氣相感,自然默與之通。今尋骸骨,以生人刺血滴之而滲入,則為親骨肉,不滲則非。氣類相感有如此者,則如枯骨得蔭,生人受福,其理顯然,不待智者而後知也。或謂抱養既成,元非遺體,僧道嗣續,亦異所生,其何能蔭之有?而不知人之心通乎氣,心為氣之主,情通則氣亦通,義絕則應亦絕,故後母能蔭前母子,前母亦發後母兒。其在物則萎藪螟蛉之類是也,而何疑乎。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四庫》釋:乾父之精,坤母之血,二氣感合則精化為骨,血化為肉,複籍神氣資乎其間,遂生而為人。及其死也,神氣飛揚,血肉消潰,惟骨獨存。而上智之士,圖葬于吉地之中,以內乘生氣,外假子孫思慕,一念與之吻合,則可以複其既往之神,萃其以散之氣。蓋神趨則氣應,地靈而人傑,以無為有,借偽顯真,事通陰陽,功奪造化,是謂反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父母子孫本同一氣,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有之,蓋真龍發跡,迢迢百里,或數千里,結為一穴。及至穴前,則峰巒矗擁,眾水環繞,疊嶂層層,獻奇于後,龍脈抱衛,砂水翕聚。形穴既就,則山川之靈秀,造化之精英,凝結融會於其中矣。苟盜其精英,竊其靈秀,以父母遺骨藏于融會之地,由是子孫之心寄託於此,因其心之所寄,遂能與之感通,以致福於將來也。是知人心通乎氣,而氣通乎天。以人心之靈,合山川之靈,故降神孕秀,以鐘於生息之源,而其富貴貧賤,壽夭賢愚,靡不攸系。至於形貌之妍醜,並皆肖象山川之美惡,故嵩岳生申,尼丘孕孔,豈偶然哉!嗚呼,非葬骨也,乃葬人之心也;非山川之靈,亦人心自靈耳。世人往往以遺骨棄諸水火而禍福者,蓋心與之離故也。
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四庫》釋:漢未央宮一日無故鐘自鳴。東方朔曰:必主銅山崩應。未幾,西蜀果奏銅山崩,以日揆之,正未央鐘鳴之日也。帝問朔何以知之,對曰:銅出於山,氣相感應猶人受體于父母也。帝回應曰:物尚爾,況於人乎?昔曾子養母至孝,子出,母欲其歸,則齧指,而曾子心痛。人凡父母不安而身離侍側,則亦心痛。特常人孝心薄而不自覺耳。故知山崩鐘應,亦其理也。木華於春,粟芽於室。此言一氣之感召也。野人藏粟,春至,粟木華,而家藏之粟亦芽。實之支本已久,彼華此芽,蓋以本性原在,得氣則相感而應,亦猶父母之骨,葬乘生氣而子孫福旺也。夫一氣磅礴於天地間,無端倪,無終穹,萬物隨時運化,本不自知,而受造物者,亦不自知也。氣行地中,人不可見,其始也則因地之勢而知其行,其次也因勢之止而知其聚也。 

風水學不是宗教但卻勝似宗教。其他宗教以崇拜某個人為主,或崇拜某學說為主,或崇拜某一物為主。而風水學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崇拜的是天地大自然山水草木所含“氣”的綜合力量。人們可以不崇拜敬奉某人或某物,但卻不可以不崇拜敬奉自己的祖先。人們可以不相信不敬畏神仙佛主,但卻不能不敬畏大自然。人們可以不求成仙成佛,可以不求來世善果,但卻不能不求自己及子孫後人推及人類的平安健康賢能智慧富貴興盛。所以在中國,風水學遠比其他宗教普及並深入人心。宗廟祭祖,清明掃墓,就是典型的民間信仰活動。把祖宗靈位骨骸安放於山清水秀,山環水抱,生氣盎然,鐘靈毓秀的地方,以便後人緬懷紀念敬奉而得到天地和祖宗的庇蔭感應,人們會覺得這遠比其他宗教超度亡靈來得實在和更有意義。信風水,相信風水感應的存在。感應原理非常難寫,感應的道理不好講,但不能不講,不講感應,也就否定了風水。 

感應的原理是什麼?宗教的解釋各能自圓其說。《悟真篇》丹訣所言“要知火候通玄處,須共神仙仔細論”。“夢謁西華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都是感應。最關鍵的是與玄空之“神仙”的感應而起到“玄空調火候”的作用。佛教而言,密宗的“上師相應”是感應,淨土宗的“念佛接引”是感應。關於念佛感應的教誨,可以參讀《楞嚴經》裏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其文字曰:“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信佛者心心念佛,必然能與心心念眾生的諸佛菩薩感應。感應,的確就好像調頻對上了相應的頻道接受到相應的信號而起到作用一樣,只不過,念佛而感應,西方三聖接引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更為究竟殊勝。學佛修持的人,一定要誠心念佛,一是能得感應而得到護佑與加持,二是能因感應而增強信心,三是因感應而得到接引,四是因得到感應而成就。但不要有意識地求感應,有意求感應,往往會因為妄心之求而出現幻覺,或者招引魔障幻化佛像。佛教故事裏就講過:一個禪僧希望得到感應,結果一條千年蛇精感應其心念而幻化成佛像出現在他面前。正好被一位路過的得道產生看破,救了這位險被幻象所迷的禪僧。不要自己祈求感應,而要淨念相續地持名,功夫到了,必然感應,必然如願。而這些“必然”,也而是很自然的事情。《金剛經》裏即講了感應的道理,比如經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這就是感應。學佛者真心修學、讀誦此經,諸佛悉知悉見,雖雲是諸佛神通妙智如大圓鏡智之所見,但本質上也是感應,眾生虔誠修持念誦之心,一念至誠,諸佛知之,即是感應。 

除了人與聖者如佛、菩薩、基督、上帝、真主、神仙、祖先崇拜信仰的感應,也有人與“宇宙本體”、“風水生氣”之間的感應,還有師徒之間的感應,親人之間的感應,雙胞胎之間的感應,與過去資訊、未來資訊的感應。這種種的感應我都體驗過。雙胞胎之間的心靈感應的故事非常多,不必舉例。人與人之間有如此感應,人與佛菩薩乃至已故的聖賢、羽化的神仙、得道的至人之間,也會有心靈的感應。得道真人雖然肉體羽化,但他們在天地間的精神生命、資訊、能量是永存的,而這三者也是三位一體的。所以,在“靈應”狀態得到很多古代得道前輩的資訊傳導與加持。這是“人與人”的層面上的感應,也是“高人與普通人”層面的感應。按照《華嚴經》的法界原理,法界是沒有局限的,法界裏所有的資訊都是息息相通的,人能精神透入法界,則資訊感應,就非常簡單,毫不神秘。理固如是,但需要修道的實證,而實證頗難。 

而現代科學並不認可感應的存在,心理學和人體潛能研究雖然認可感應,也僅僅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感應”,如血親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特別是雙胞胎之間的心靈感應,生活裏很常見;某些動物之間也有資訊感應,把一對有親緣的甲殼蟲,一隻放南極,一隻放北極,先給北極的甲殼蟲扎針,南極的甲殼蟲立馬會有反應。這也是資訊感應,過去前蘇聯人提出了“微波資訊”的概念,以為這種感應是通過微波傳導來實現的;植物與人之間也會有資訊感應,比如《植物的特異功能》一書裏就提到了人與植物的感應。對感應的原理,我不做具體的探索。這些年探討感應原理的著作相對較少,有從靈學出發探索的,有結合現代科學常識來比喻的,比如一些人就結合了電視、收音機等的“電磁信號接收原理”來講述,感應者好比接收信號者,被感應者(仙佛)好比資訊源。這裏有個問題,感應者既是接收器也是觀看者,比如電磁信號是人主動調頻之後才接收的,要有電源、電視,還要有一個打開電視並調頻觀看的人。人與器合一,才能談資訊感應。“電磁感應說”裏,很難將“人、器”(電視等)合一而論。真正的感應中,人的身體存在好比“器”,而人的靈性好比“人”,這樣,人、器就合一了。所以,這種以電磁信號發射與接收來比喻感應現象,還是不太全面的,也需要界定,將人本身的存在比喻為“器”,人的靈性的功能比喻為“能動的人”。也有人從“互聯網”理論出發,認為人類之個體和諸佛神明本身就有神秘的“網路資訊系統”相聯繫,每一個人的大腦如同一台電腦,可以和諸佛眾仙連線;甚至,每一個人的靈性也是一個網路系統。我曾經有很多與親人、好友、戀人之間的心靈感應,感覺人與人的大腦之間,乃至人與人的元神(靈性系統)之間好像聯網的電腦。臺灣有學者李嗣涔教授研究神秘文化、研究人體科學很多年,發起了“尋找諸佛的網站”的行動。國內一些研究人體科學的學者如羅新教授提出了“兩重時空重疊”說,認為我們這個時空和另外一個仙佛的隱態時空是重疊的,可以通過某些方法達成感應,比如特異功能者的頭部的天目穴可以感應到一些神秘的資訊,羅教授稱為“螢幕效應”等等。再如神秘學研究專家王大有先生就從“宇宙全息律”出發講感應原理,他提出了“宇宙生命資訊統一場”這個概念以解釋感應。問題是:“宇宙全息律”是一種假說,尚未被學術界、科學界認可;而“宇宙生命資訊統一場”也是一種假說,但這些探索都是很寶貴的。《易經》體系裏也存在著感應原理。風水更多的是“生氣”的感應層面、天人合一的感應層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