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什麼時候迎接財神

民俗文化中正月初五日是財神誕辰,為祈求全年財運興旺,故在正月初五是迎接財神是最佳時間。2017年丁酉雞年的正月初五是(新曆2017年2月1日)己未日,今日財神方位在正南方,故2017迎接財神或祭拜財神應當朝向財神方位(正南方)。起名網提醒大家,迎接財神儀式應在吉時舉行,同時還要避免時辰與祭拜者屬相相沖,否則適得其反。2017年正月初五今日【子時為“天刑”,凶,沖馬】;【丑時為“朱雀”,凶,沖牛】;【寅時為“金匱”,吉,沖猴】;【卯時為“天德”,吉,沖雞】;【辰時為“白虎”,凶,沖狗】;【巳時為“玉堂”,吉,沖豬】;【午時為“天牢”,凶,沖鼠】;【未時為“玄武”,凶,沖牛】;【申時為“司命”,吉,沖虎】;【酉時為“截路”,凶,沖兔】;【戌時為“青龍”,吉,沖龍】;【亥時為“明堂”吉,沖蛇】。所以2017年正月初五的“寅時”、“卯時”、“巳時”、“申時”、“亥時”,是家宅、公司和店鋪開門迎接財神的最佳時間,祭拜財神也宜在這些時辰進行。

 

2017年的財神方位

每年財神下界是有方向性的,2017年除夕 (正月初一)財神方位:東南方;東南方是2017年除夕接財神方位。2017年正月初一日時辰吉凶:子時(0—1點)司命,吉;寅時(1—3點)明堂,吉;這兩個個時辰都是適合開門解財神的吉時。

 

接財神的兩種方法:

方法一:如果家中供奉了財神像。直接面對神像,擺好香案,吉時到,點燃香燭,焚化元寶,焚化疏文,默念恭請財神歸位即可!

方法二:家中沒有供奉財神像,可以在吉時打開大門,向東南排列供品,點燃香燭、焚化元寶,手持五枝檀香,向東南方向三拜奉請,在心中默念,接財神回家,邀請財神與你一起回家,接著緩步返家,將疏文連同元寶(紙錢)焚化於香爐內請聖,迎接財神降臨、賜福賜財、祈求平安吉祥!

 

當別人恭維你時,
偷偷高興一下就行了,
不要完全當真,
因為那十有八九是哄你的;
別人批評你時,
稍稍不開心一下就行了,
但不可生氣,
因為那十有八九是真的。
如果真苦,你哪有時間喊累。
如果真忙,你哪有時間抱怨。
因為承受得還不夠,
所以你才有時間抱怨。
何時何地,你都要明白,
你是活給自己看的,
凡事只要問心無愧就夠了!
不為物喜,不為己悲,
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
一切自有定論!

 

地府有幅對聯上聯雲“陽間三世,傷天害理皆由你”,下聯雲“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橫批是“你可來了”。

古訓雲:“積善余慶,積惡餘殃”、 “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因果,對於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認為行善去惡是本份內的事。然而有的人不善於觀察,卻說那個人行善卻沒見到好的際遇,那個人做惡卻也沒見其得禍,因此心生疑義,懷疑善惡報應。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報應有早有遲,比喻形與影是說報應是必然的,一般說來,早報較輕,遲報從重,一切都在天理的安排之中。

人如果能明瞭因果事理,把報應二字反復思考,擇善而從,自然就會避免惡報,得到善報。

 

心懂了,才容易受傷,人懂了,才容易遭罪。
看透了,失去來的很快,看穿了,才知道人生無常。
學會忘記,學不會尊敬自己,看透人生,看不透自己的努力。
慈悲的時候,忘記了損失,感恩的時候,忘記了良心,
權衡自己的未來,捨得捨得,舍的是真情,得到的是無情。
人冷一層天,心冷十年酸,苦苦哀求,未必換來一片真心。
忘了,擦不起曾經的風景,一心走來,看見繁華,
數落人心,才知道活著不容易,放得下,還得拿得起。
容易的人,總是微笑,失去的人,總是不在乎。
感恩的心,總是找不到最初的人,多情的夢,總是抓不住未來的緣分。
笑了,苦了,難了,傷了,回頭一想,懂得,只是懂,不是得。
笑一笑,兩滴淚,昨天的事情,今天的惆帳。
緣分如果是慈悲,誓言就是敷衍,
舍去的愛情承諾,成為今生的得到失去。
命運的交織弦,彈奏風月的無常,人啊,忘不了,心啊,緣難散,
情風吹斷,不堪回首,才知道那份懂得,是多年的累積,換來的遍地鱗傷,
那份懂得,是淚水換來的無情。柔情的心,看不懂眼前的微笑,
後來微笑是擦去往事的開始,多情的人不懂慈悲的緣,後來慈悲是失去的忘記。
一段風景,滄海桑田,一個故人,寫不透的往事隨風去,
誰表白了時間,誰剪短了心事。
心的不值得,人的慈悲,換來散去,緣深緣淺,
不值一提的人情味,凋零碎片的朦朧心。
寒心的人,知道別人需要什麼,孤苦的人,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悲觀的人,知道別人為什麼輸。緣分,只是一場無情的獨木橋,
人情,只是一場慈悲的無法再次相遇。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不是忘不了,是動心了,
不是追不到,是來不及。
有一種想,叫做海闊天空,有一個夢,叫做無欲無求,
後來,夕陽無限好,人情不再見。
有一種懂,捨不得,放不下,叫做昨天的傷痕,有一種懂,叫做今天的慈悲,捨得失去,叫做原諒。

 

什麼叫『濟公活佛』?
『濟』就是幫助,『公』就是無私,什麽是活佛?『活』就是不死的,『佛』就是天心佛性。我們要濟世救人,我們要渡化世界上的眾生,唯有用無私的心才可以,因為無私的心不是死的,是活生生的天心,所以這是『濟公活佛』這四個字串起來的意思。那麽你們今天拜濟公活佛為師,實際上是拜這四個字為師,知否?因為人人都有很嚴重的私心,很嚴重的偏見。有私心有偏見,所以沒辦法為眾生來犧牲,處處都為自己,事事都為自己,那是天心?是私心。
這『濟公活佛』四個字,從你們求道以後就在心裏,你們一直認為那是一個佛像的名字,是不是?濟公是濟公,你們是你們,你們一直都把衪分開。你說,祂是老師,你是徒兒;祂是大濟公,你是小濟公;祂是仙彿,你是凡間的人;這是不是有兩種心呢!有嘛!這樣就有分別心,老師會將這些話講清楚,讓你瞭解從前有一個仙佛,祂的名字叫濟公活佛,是一個比喻,只是在提醒你而己。
什麼是老師?什麼是徒兒?『老師』是你自己的天理良心,『徒兒』是你自己迷昧的心,每一個人都有兩種心,一種是好的,一種是壞的;你們都有一種善良的心跟不好的心在一起,常常都這樣。那你好的心就是老師,不好的心就是徒兒,老師要教徒兒,徒兒要聽老師的話,就是這樣,聽懂否?
借著拜師這個形象,跟你提醒,你的心內有一個老師不要跑到外面去拜師,知否?這是借一個形象來跟你啟示,讓你瞭解,真正的老師不在外面,也不是在佛堂。
師尊:『其實現在大家看濟公,因心存濟公,在潛意識裡,濟公是老師,我是濟公徒實在的老師在你心中,你活潑、公心、濟世,就是「濟公」。可不要誤解,以效法濟公為由,而吃肉喝酒,招搖撞騙,這是欺己欺人,也是害人害己的,公道自在人心、無私無偏、公公正正、濟危扶困、慈悲心腸,才是「濟公徒」。』
師尊:『對人不可太特別,太特別就有是是非非,秉公的話就是為師行道,替為師行道,就是「公」,替魔行道就是「私」,私心湧現時,就契入魔道,懂嗎?』
師尊:『不要忘記濟公活佛這四個字,你們一個一個也都是「濟公活佛」,知否?不要將自己看輕,以後要常常回歸自心來,在那裡心堂就是你的房子,要常常回到你的房子,常常回歸自心才會映光,「心」有了光,意就淨。』

 

人和人,撞上了就是感情。
車和車,撞上了那是車禍。
可惜,車和車,總是撞。
人和人,卻總是讓。
對你好的人,不是因為,欠你什麼。
而是把你,當最重要的人。
有一天,不問你了。
不是因為忙的慌,而是心變冷了。
真誠的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裏。
虛偽的人,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
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的是緣分。
那麼人和人的相處,靠的則就是,一份真誠和信任。
感恩真心對我的朋友,願你們天天安好!

 

某副局競爭局長,晚上連做三夢:第一夢見自己穿雨衣打傘,第二夢見牆頭上騎自行車,第三夢見與小姨子背對背裸睡。次日讓老婆解夢,老婆說:一、穿雨衣打傘你多此一舉。二、牆頭上騎車是走途無路。第三個夢那是你癡心妄想!看來你提拔夠嗆。副局長聽後當即病倒入院。岳母聞訊來看望,知情後一拍大腿說:好夢啊!穿雨衣打傘那是雙保險;牆頭上騎車說明你技高一籌,能力強;夢見和小姨子背對著睡,我就知道你們遲早會翻身的……副局長大笑三聲當場病癒出院。
中國夢,我的夢,有夢要往好處想!祝大家2017年好夢連連!美夢成真!恭喜發財!

 

天有五行,地有五穀,人有五味,命裏雜談,息息相關,均衡有養,偏差無道,互補增,天地人合之聚氣,人生的味道是品。

         吃很簡單又很複雜,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五穀為補,五蔬為助,五果為輔,偏食體現人的性格,均衡五味的人細緻,儒雅。做菜如人調和的是入口味道又是他的人生,有些人炒菜有滋有味,有些人厚重火辣,有些人沒滋沒味,淡如清茶。

         天有五行,人有五臟,日月同輝,相互對應。酸,甜,苦,辣,咸,人生一世的味道,也是一生飲食的味道;慢慢的品,慢慢的回味,喝一杯茶,品味生活,喝一頓酒,消去煩愁,只是暫時的調理。

         嘗盡三餐苦,品味一世甜。慢慢的學習炒幾道好菜,請來親朋一起品嘗,調理好五味,話一頓家常,人生自得其樂,教育了自己感動了別人,在外三秋好,不如自家一日休,人生細品,幸福就在其中。

 

何為道教十病

何為十病?

第一病

看不破世事,妄想神仙,是糊塗病也。

第二病

利名心重,見財起意,隔絕道念,是懢貪病也。

第三病

偶遇高人,妄想即時明道,耐不的琢磨,是性急病也。

第四病

自不學好,自不立志,年久不悟,反怨師不提拔,是欺心病也。

第五病

見他人學道聰明,日有進益,師家見喜,自己不及,故意搬弄是非,敗人好事,是嫉妬病也。

第六病

始而出家,勇猛精進,日久不見功效,即生退念,半途而廢,是自棄病也。

第七病

見他人看經書通達,自己不會,反生譭謗,是愚拙病也。

第八病

口貪滋味,不愛淡泊,常生煩惱,是饞癆病也。

第九病

守些旁門功夫,自負有道,即遇真人,不肯低頭聆教,是高傲病也。

第十病

依自己學問識見,略記幾宗公案,強猜幾句丹經,自謂大悟大徹,目空四海,再不求人,是自滿病也。

 

真正的修行,是“曆境驗心”,是時刻保持醒覺。外在的形式或功課不重要, 重要的是覺知每個起心動念。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駡都是清淨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個當下的修行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