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飽暖思淫欲,還有句俚語叫做閑得蛋疼,現在,日子舒服了,不愁吃喝了,不怕兵荒馬亂了,餓不死凍不著了,就有很多人想著要做個隱士。

於是,就有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人只要往山上一躲,換上粗布衣服或者古裝或者道袍,連上網路,在朋友圈、微博、QQ空間曬幾張悠閒自得的照片,再加上一點“天大地大我心逍遙”、“世界很骯髒而我很清高”、“紅塵俗世離別去、我心逍遙終南山”、“現在我很快樂”、“大家快來看,我隱居了!”的雞湯,馬上就可以獲得眾人的稱讚甚至媒體的追捧,隱士啊!高人啊!這是真修行啊!高風亮節啊!個人有選擇的自由啊!好羡慕啊!

 

但你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問題了。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人整天不做事,也不贍養老人,天天躲家裏,也不出來工作還經常在朋友圈發我現在很快樂的雞湯,你會怎麼看這個人?不能因為一個躲城裏面,一個躲山裏面你的看法就要變吧?雖然說你有隱居的自由,但是,你隱居了就好好待著,為什麼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你在隱居啊?

還是那句話,做隱士首先你要是一個“士”,功成名遂身退可也;連自己的人生都沒理清楚,連做人都沒學會,人樣都沒活出來,偏激迷信逃避懦弱,還要隱,只能是隱屌絲了,不,文雅點說是引雕士,那麼傳說中不僅有鬼穀子、陶弘景,還有了引雕士的傳奇。

當然 ,嘮叨完了,我們就談一談什麼是隱士:

  

有史可靠的第一位隱士叫許由,他是許氏開姓始祖,當時堯帝想禪讓天子給他,他跑去洗耳朵,然後躲山裏面去了;但堯帝還是不放過他,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嶽,後世祀之。”

為什麼堯帝和後人這麼推崇許由,因為他是名滿天下的賢者者,他擔心繼承天子之位引發內亂,禍害黎明百姓放棄了天子之位,而不是因為他躲到山裏面。

 

許由之後有箕子,箕子者為商朝太師,孔子《論語·微子》中說:“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

箕子為了阻止紂王的惡政不斷勸告,紂王不聽,他裝瘋賣傻被紂王貶為奴隸,後來武王滅商,周武王很崇拜箕子,勸箕子在周朝為官,箕子不願意在周朝為官,但也不忍看到祖先治國安民的智慧就這樣沒了,在傳授周武王如何治理天下後逃到朝鮮。

後世朝鮮人尊其為朝鮮始祖,直到二戰後朝鮮人才不承認他們的始祖是箕子。

 

後有商山四皓,他們的故事最能表達隱士這個群體為何隱士。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對戚夫人百依百順,戚夫人想讓自己做太子,劉邦也答應了。呂後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去找張良,張良給呂後出了一個主意。

有商山四皓為前秦博士,在讀書人中名聲廣大,但因陛下輕慢士人,不願出山,如果太子以賓客之禮聘請他們,他們應該會來,讓劉邦看到他們也跟著太子來了,就會覺得太子有德行不能廢。

後太子帶著四個老人去見劉邦,劉邦看到後老人仙風道骨就問他們的來歷,聽了四人的姓名後,劉邦吃驚的問他們為何追隨他的兒子,四個老人說因為你對士人不尊敬,我們不願意來,但太子仁厚孝順說,恭敬愛士,天下之人都仰望天子,期盼為太子效力,所以我們願意來。這一下劉邦知道太子羽翼已成不能廢!

大家看這四位隱士,他們在隱士之前不是普通人,是前秦的博士,因秦朝滅亡才隱世不出,而且他們的文名遍佈天下,屬於讀書人的精神領袖,所以他們說天下人都期盼為太子效力,劉邦就不敢動太子了。

再後有竹林七賢名滿天下,他們為隱士是因為他們不滿世道!再後有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不遠在渾濁世道汙了自身,這些隱士讓我們中國人對隱士一詞充滿敬意,一聽到隱士就知道是很厲害的。

 

再後的唐朝許多人都跑到終南山去隱居,他們跑到終南山去隱居,是因為終南山和長安近,便於把名聲傳到皇宮,人稱之為終南捷徑。現在首都在北京,已經流行朝陽區十萬仁波切。再後依然有很多人有才幹但對世道不認同,隱于鄉村山林為隱士。

今人之隱士憤世嫉俗者有,避罪遁山者有,逃避責任者有,這些人只是山民,和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之中的人一樣,只是他們會上網,會拍照,還會說幾句雞湯。

大家讚歎這些隱士,也是因為這些隱士滿足了自己看稀奇的想法,感歎:唉,這種境界我是達不到,我還要養家糊口啊,我上有老下有小,不跟他們一樣不用管父母妻兒,不用跟他們一樣逃避社會或者標新立異。

反過來又一想,我有父母妻兒朋友同事,我高興快樂,我又沒有犯法,我又沒有厭世,我隱居幹什麼啊?

人活在世上要盡責,父母之孝,夫妻之恩,兒女之情,朋友之義,這些責任要盡,隱居或許只是個成人童話,離開休息一段時間可以,但是,別忘了這美好的世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