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不關心您是否信仰道教,而是關心自然社會是否需要。
驪山老母(女媧)關心的是天塌地陷之後人們無法生存,於是就勇敢地承擔起“補天”大任;大地荒涼了,應該讓其生機勃勃,於是就“摶黃土做人”,而且親自化身媒神教人婚姻,讓人們自己傳宗接代,享受天倫之樂。
2道教不關心您是否信仰道教,而是關心您的生活是否幸福。
財神爺時時刻刻都關心您錢夠不夠用,於是他就想方設法讓您勤勞致富,而且教導人們“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
3道教不關心您是否信仰道教,而是關心社會是否穩定。
靈官爺賞善罰惡,於是他就想方設法不讓壞人抱團,而且時時刻刻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4道教不關心您是否信仰道教,而是關心您是否老有所養。
關聖帝君說:“孝道是眾多善良行為的根源”(《關聖帝君覺世寶訓》),於是關聖帝君就想方設法讓孝子們的兒女以父母為榜樣,使感恩精神代代相傳。
5道教不關心您是否信仰道教,而是幫助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八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於是八仙就鼓勵人們只要通過刻苦學習和不懈努力,一定會功成名就。
6道教不關心您是否信仰道教,而是幫助您明辨是非。
於是《老子》教人正確認識善惡、美醜、長短、高下、前後、有無等矛盾存在與相互轉化的規律,於是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7道教不關心您是否信仰道教,而是讓您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於是《老子》說:“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柔弱勝剛強”“以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等等謙下為人的智慧。
綜上而看,道教的神性源於社會和人性,道教的神反映出中國人和當代社會的迫切需要和美好追求,所以,道教是一個重視現實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