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易性第八章以水喻道,闡釋七善之德,正是開啟修道者觀水悟道智慧的鑰匙。法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養生處世,則近於矣。朝真訪道,臨水靜觀,追尋祖師,感悟《老子》,妙不可言!

水與,本性甚似。水以萬千形態和以一貫之的品格形象地詮釋著。道祖老子在《道德經》易性第八章裏讚歎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儒聖孔子亦與道祖共識,他盛讚水有九性:似德、似義、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善化、似志,曰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祖師先賢論水的精闢之說,正是開啟我們觀水悟道智慧的鑰匙。

道祖老子稱讚水的美德,認為水是最好的。這種善等同於上德,最接近的品質:滋養萬物,利而不爭;水心空虛,淵深清明;甘居幽下,容納百川;變化無礙,方圓自在;動靜合時,生生不息,周流不止……老子讚美水的德行,推崇它不爭的品質,揭示它無尤的境界。細細體味,意趣深遠玄奧,令我等後學學修體悟而難能盡得其妙,只有以水為師,感水之德了。

豐祖多次提到調度陰蹺之息(炁)這一話題:

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度陰蹺之息,與悟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中也。即以後天之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陰蹺即會陰部,乃任督交接之處,水火聚散之鄉,逐日生炁之地;輪拙火燃起之域;是人身潛在的巨大能源庫;屬於下丹田玄關管轄的範圍。故有會陰動,炁脈活之說。

關於行氣的要領,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吸氣曰納,出氣曰吐。吐故納新即吐出碳氣,吸納新鮮氧氣。納時深吸至於丹田,然後徐徐吐出廢氣。吐氣有吹、呼、唏、呵、噓、呬六種方法。《養性延命錄》雲:“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呼吸之法要細、長、深、勻。吸氣時要細微徐緩,不可聞聲,葛洪所謂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深者謂吸氣深入達于臍下丹田。勻謂呼吸要勻稱。細微、徐緩、深長、勻稱,此即道家所謂綿綿若存

2)行氣宜在早上林間,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古人稱:“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司馬承禎謂:“凡導引當以醜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導引論》

3)導引行氣是把肢體運動、乾浴、按摩與氣功,內外結合起來。《導引經》說清旦起來,叩齒、閉目握固、調息、導引正是講的內外功的結合。

4)行氣要節食,不宜過飽。《養性延命錄》雲:“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

5)行氣要注意意念活動,要把調息練氣與練心(思想、意念)結合起來。意念活動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老君存思圖》雲: “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雲笈七簽》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則氣住,練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關,在道書中又稱守一。《抱樸子地真》雲:“思一至饑,一與之糧。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諸神等說,其實就是使精神專一,凝神聚氣。道家以耳為精竅,目為神竅,口為氣竅。意動形搖則傷氣;目動心搖則傷神;邪思精搖則傷精。故《莊子》雲:“勿搖汝精,乃可長生。(《在宥》)意念專一則耳不聞,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氣;目不視,可以保神。心靜守一則氣平,氣平則息勻,息勻則氣聚,氣聚則凝神,神氣合一,性命歸根。所以存思的要點在排除雜念,閉目內視,所謂智靜神凝,除欲中淨。(《老君存思圖》)《神仙絕谷食氣經》說:“諸行氣皆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思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雲笈七簽》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氣功要精神上輕鬆愉快,心情安靜,排除一切煩惱和雜念,常保心氣和平,這樣練功持之以恆,自可健康長壽。《清靜經》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欲則心平氣和,心靜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專一,是行氣功的前提條件。

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導引行氣就是現在的氣功、保健按摩、柔軟體操、武術鍛煉等結合起來的一套保健強身之術。導引行氣如能長期堅持鍛煉,無疑能夠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可以卻老延年。但道教認為可以長生不死,顯然是妄誕的。漢代的王充就批判過道家以為導氣養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虛妄。(見《論衡道虛》)葛洪認為行氣導引可令內疾不起,風濕不犯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樸子極言》)行氣重視意念活動,意念活動是心理衛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與生理密切結合起來,說明古人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上已有較深的理解。

(四)房中 房中本是古代醫學中講男女性生理和性醫學的知識。《漢書藝文志》方技略雲:“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這一段概述了古代房中術的要旨,說明男女結合是性情之極至,其要在樂而有節。如果沒有節制,沉迷荒淫就會傷生短命。道教汲取了它。在道書中把房中亦稱為合氣男女合氣。早期道教的經典《太平經》中就有興國廣嗣之術。天師道的教徒們都是有妻室子女的,因之道教認為房中是保精、養生、卻病的一種修煉方法。所以《黃庭經》說:“長生至慎房中急,棄捐淫欲專守精。道教的理論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配合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天地之道就是陰陽和諧,陰陽合而萬物生。所以《玄女經》說: “一陰一陽相須。《抱樸子》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微旨》)。又說:“陰陽不交,則坐致壅閼之病,故幽閉怨曠,多病而不壽也。任情肆意,又損年命(《釋滯》)。《養性延命錄》謂:“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若孤獨而思交接者,損人壽,生百病。這說明男女合氣的真理。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不交及縱欲過度都會產生疾病。所以葛洪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抱樸子微旨》)。房中術的要點是:1)注意節欲而不能縱欲,葛洪所謂得其節宣之和,可以不損(《抱樸子釋滯》);(2)禁忌醉飽以後或勞累過度的性生活。《素問厥論篇》說:“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王冰注雲:“醉飽入房,內亡精氣,中虛熱入,由是腎衰。《養性延命錄》亦雲:“醉飽、遠行歸還,太疲倦,並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房中術的功用,據葛洪說:“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抱樸子微旨》)至於道教認為房中之法可以采陰益陽還精補腦增年益壽,能醫治百病(見《抱樸子釋滯》),這顯然做了不適當的誇張。

房中、服食、導引行氣等都是道教修煉養生之術。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樸子微旨》)葛洪說這些淺見之人,總是強調自己知道的一點,認為就可以成仙,其實乃是片面之論。精、氣、神是構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煉貴在愛精、保氣、全神。房中的目的在愛精,導引行氣在保氣,服食藥餌是綜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氣、全神。《抱朴子雜應》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藥,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濕,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認為人的身體是個有機體,各方面密切聯繫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像治理國家,必須文武禮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廢。如像音樂一樣,必須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調。養生也是這樣,應該把服食藥餌、導引行氣、房中之術等結合起來,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強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寶貴經驗和知識。如青牛道士封君達說:“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饑餓——引者)。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日養形,四日導引,五日言語,六曰飲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並《養性延命錄》引)袁了凡講聚精養生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攝生三要》)這些都是養生經驗的總結,是頗有價值的。道教的長生成仙之說,當然是虛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著許多醫藥和食療保健的知識,導引行氣是氣功、保健功與按摩相結合的強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醫學的知識,這裏面都包含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應該珍視這分文化遺產,剔除其虛妄迷信的東西,發揚其科學的內容。

《西山記》:雖知養生之理,不悟修煉之法,則生亦不長。雖知修煉之方,不得長生之道,則修亦無驗。

混沌神炁、交媾陰陽的理法,大道至簡,就是調息守竅——守竅調息;或曰守中抱一。正如呂祖所言:借有為之術,達無為之境。神炁氣合一,性命盡歸根。

紫陽真人也說:但識無為為要妙,雖知有作是根基。入門守竅,凝神調息全系有為法:有為雖偽,棄之者佛道難成。有為這根拐杖須用時還是要用的。

至於煉功的姿態,仙道修持則較為自由,以舒適安泰為宜,站、坐、躺、臥均可;如陳摶老祖則以睡功聞名於世。

盤坐有盤坐的好處,尤宜於年老體虛、心功能低下者。雙腿盤坐,兩手交叉,使四肢活動靜止,內氣相互交流,便可減輕心臟的負擔,所以靜止的時間愈久,對於恢復心臟功能的功效愈大。雙盤、單盤、散盤均可;能雙盤則更妙!可根據自己的體能情況而定。身體弱者,可以背靠椅子或沙發,臀部下面置一坐墊,令尾閭虛出,以免阻礙任、督二脈氣血的交換與運行。

古人曰:煉陰精者,謂人食五穀百味所化之精華,名曰津液,是滋養五臟之後天物,皆屬渣滓,晝夜滋潤乎周身;而至於丹田者,則為陰精也。煉功就是煉陰精為元精、元炁。故而陰精愈豐富愈妙,中老年奉道者要重視自身營養!

金丹之道全仗呼吸之火:凡呼吸之火能化飲食之穀精而助元精;凡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炁;凡元炁之火能化呼吸而助元神;元神之火又能化形而還虛助道。成始成終,皆承火之力,以登大羅之金仙。

黃元吉真人說:後天足則先天可複;先天複則後天可化。”“若不知保養後天,徒尋先天元炁,勢如吹沙求飯,萬不可得。後天色身的祛病、健身、強化,是修道的基礎,對於花甲、古稀老年奉道者,精氣衰微者,要有長期抗戰的思想精神,以強化自我這個載道之器,固色身以明道,煉法身以承道。

古經雲:八十尚還丹。又曰:百二十歲猶可還。凡人只要有一口氣在,按正法依序修持,皆可望由衰致強,自人仙、地仙而神仙。無數的古人已給我們示範了,並留下了大量經典著述,指明了通天之道,造就了登天之梯,我們反而不願、不敢去攀登,真是豈有此理!

中老年人補漏築基階段,必須節制性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