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第一個好處,能把體內最薄弱的環節做出來。第二,能把體內不好的東西做死(這是土話即清除),剩下的重新再生,人的素質就上來了。
辟穀也有害處,辟不好這個人就死了,或者身體漸漸虛弱、瘦下來。
辟穀第一個好處,能把體內最薄弱的環節做出來。第二,能把體內不好的東西做死(這是土話即清除),剩下的重新再生,人的素質就上來了。
辟穀也有害處,辟不好這個人就死了,或者身體漸漸虛弱、瘦下來。
虛擬的網路,打開電腦,是好朋友,關上電腦,是陌生人,擦肩而過,誰也不認識誰。茫茫網海裏與你相遇,也許是緣分,也許是天意,在網路世界裏帶來了快樂,我感受著網路空間的樂趣,常用一份惦記,更有問候在傳遞,真誠的每一句話語,對我來說都是啟迪。失意時,有你的鼓勵。開心時,有你的支持。心底無悔有你們這些朋友,我們相遇在浩瀚的網海裏,分享快樂,也要分享風雨,這讓我明白了朋友有更深的意義。
人的一生中,有晴天,也有雨天,但總會有雨過天晴。好朋友就是一把傘,不管晴天還是雨天都會有你的陪伴。友誼是人生樂章的精彩片段,是人生河流裏的美麗浪花,是人生灘上的堅固屏障。坦誠的朝陽能溫暖大地的寒氣,真摯的友誼會染綠心靈的荒漠。人的一生最寶貴的是真誠的朋友,讓我們的友情烘托著燦爛的朝陽,在生命的海浪上閃耀出炫目的光芒。
修行是極其嚴格的,不容許有半點的虛假存在。大家可能還聽說過,人間是唯一能修行達到圓滿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是不允許修行,或無法修行,或即使可以修行,但是也無法圓滿。所以,人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所有想修行提升的生命,都必須來到人間轉生為人,然後重新修行。
這是為什麼呢?
我曾聽一位道友說過,修行,始于修,成於行。修,就是修改、修正、完善之意。因此,修就要將那些固有的陋習一一摒棄,將以前習得的錯誤的觀念、看法、態度進行適時調整,並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認清方向。當修的功夫到位了,接下來就是行的問題。不過,說實在的,即使我們周圍有很多修行人,但大多數僅停留在嘴上,而真正身體力行地修行的人其實不多。
其實,很多人在靠嘴巴修行。靠嘴巴修行有一點好處,就是能講出一些道聼塗説的修行感悟,對某些正遭遇瓶頸的迷眛之人來說,或許是一種激勵和鞭策。比如,引用一段馬雲這樣的成功人士所講的話,可能對那些處於事業迷茫期的人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因此,嘴上的修行功夫也有可取之處,只是終歸不是修行。
修煉的障礙歸結為“十魔九難”。今古好道之流,有清靜之心,對境改志,往往難逃於十魔九難。空有好道之虛名,終不見得道之實跡。
或而出離塵勞,幽居絕跡而志在玄門,於九難不能盡除,在十魔或著一二,非不得道也,而於道中或得中成、或得小成。
張仲景說“進則救世,退則救民”,這句話應該算是范仲淹“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最初版本。他們把“相”與“醫”相提並論,可見“醫”在古代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你知道“醫”這個詞的早期寫法嗎?它的左邊有一個“巫”,右邊加一個“醫”字。醫生本身就具有以巫行術的意義。“巫”這個詞現在已被貶義了。實際上,“巫”在古代是指一個有特殊能力又身居特殊地位的人。
這世上,總有你看不透的人,也有你悟不懂的情。不要以為付出,就能得到;不要覺得深情,就能到老。路走到一半,就變了;手牽到一半,就散了;心愛到一半,就淡了。許多的變化,讓你措手不及;許多的不舍,讓你難以放棄。不是你不夠好,是這人心實在難測;也不是你不夠真,是這緣分確實難握。說好了天長地久,不過是曾經擁有;堅信著一生相守,卻只是短暫邂逅。只要記住:捨不得你的人,什麼時候都不會走;捨得你的人,隨時都可能走!
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人心換不來人心,認真也得不到情深。做得再好,也會有人視而不見;說得再多,也會有人充耳不聞。你善良,你原諒,你一再忍讓,最後傷透了心;你包容,你涵養,你不計前嫌,最終失去信心。這世上,總有不領情的人,也有不感恩的心。時間長了,就會知道誰是真心對你好,誰是假意對你笑;日子久了,就會明白誰會肝膽相照,誰會轉身就跑。心疼你的人,捨不得你疼;不疼你的人,不在乎你疼!
當一個人的欲念貪念止息的時候,當我們身心靈合一的時候,我們的自性之光就會自然出現,這個自性之光會自動補充體內的各種不足。
如果自性之光持續不斷和大道之光同頻共振的話,就會源源不斷,這就是“道不可須臾離也”。這樣的生命就健康和諧了——這就是“無遺身殃”。
《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無處不在,萬事萬物、自然現象陰陽蘊含其中。“陰陽”在中醫裏是生殺之本,也是診斷疾病虛實的原則和總綱。如此重要又難弄懂的“陰陽”二字,我們該如何準確理解呢?
有人說,陰陽就是一件事物相關聯的兩個屬性,比如天地,白晝黑夜,男女,冷暖。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許多人過於依賴語言的功能,卻忘了沉默的力量。而保持緘默,通常是為人處世最聰明的策略。言語就像樹葉,愈是茂密的樹葉,愈是難找到豐美的智慧果子。在你滔滔不絕的時候,你的思想已被你的饒舌謀殺了一半。智慧的人,是最懂得沉默的人。
言語是銀,沉默是金。沉默是談話的最高藝術。智慧由聽而得,悔恨由說而生。未見有人因沉默而後悔者,因為未出口的言詞決不會致害。沉默永遠不會出賣你,所以保持沉默便是保護自己的安全。我們可能被多言傷害,但不會被沉默傷害,故智者寡言。
說話是本能,閉嘴才是本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候無心說了傷人的話,導致關係破裂,自己也後悔莫及。有些事本來很簡單,卻因為不甘心,與人爭吵,最終鬧得不可開交。有吧?應該都有過。如今人到中年,更懂得,有些話不可以說,有些架不值得吵。
“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道而全天道。”“固色身以明道,煉法身以承道。”華陽祖師曰:天地之間,富貴以及妻子是有定分。若大道則不然,可以苦志而得;古雲:“有志者事竟成”。古來多少不該成道者,而竟成之,非生來有分也。他又雲:“覓法尋師問正傳,若無真訣難成仙。”
鐘祖說:“晚年修持,先論救護,次論補益,自小成積功到中成。”故中老年人,晚年奉道,精氣將絕,下手煉功,應先論救護,必有一個漫長的“補漏”過程——將數十年來漏掉的精氣返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