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轉化的第一階段:小我不再讓人滿足  從小我意識轉變到心靈意識,始於一種內在空虛的感受。從前吸引你全副注意力的事物,或是讓你完全投入的情況,如今留給你的只有空虛或乏味。不知怎麼地,事物好像失去了以往的意義和目的。在體驗到這種空虛感之前,意識一直被恐懼緊緊抓住,需要持續地肯定自己。它不斷尋求外界的確認,因為它不願面對潛藏的那種被排斥和孤獨的恐懼。這種深沉的恐懼和對外在認可的需求可能被長期隱藏,但它們卻是你許多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你的整個生命可能都奠基於此,你卻完全沒有意識到。或許你覺察到內在有隱隱約約的不安或緊張,但往往必須發生一件大事,例如親密關係破裂、愛人去世或失去工作,才會讓你真正去檢視那個緊張或不安是什麼。當小我是你生命的中心時,你的意識和情感生活處於約束的狀態。你在恐懼之中畏縮不前,因此常常採取守勢。當你在小我階段時,總是覺得匱乏,總是需索更多。你的思想、感覺和行動的基礎是個黑洞,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空虛。這是個恐懼的洞,一個隱匿在陰影中的地方,因為你不讓自己的意識去面對它。你隱約知道陰影裏有個空洞,但你不想去那裏。這個階段,你與神或一切萬有的關係有個特徵:分離感。在內心深處,你覺得孤獨、覺得被拋棄,仿佛自己是一塊破裂、毫無意義、沒有目的的碎片。而當你掩飾對此的恐懼時,只能間接地體驗它,感覺到它是個陰影。

人都害怕以全然的覺知面對內在的空虛,他們害怕去正視並探究內心的黑暗。但如果不去面對,它依然存在,然後你就必須制定「因應策略」來讓生活可以忍受、過得下去。小我的策略一直是在周圍解決問題,而不是問題的核心,它把你的意識轉向外在,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試圖用外在能量減輕你內在的痛苦。小我特別喜歡的能量是認可、讚美、權力、關注等等。透過這種方式,小我似乎為靈魂對合一、平安和愛的深切渴望創造出一個解答。這樣的渴望本身完全是有根據且真實的,是神在呼喚你,是你自己的本質在大聲地呼喚你。你就是神!神是合一、平安和愛的能量。每個人都渴望無條件的愛,渴望你稱之為神的那股能量的擁抱。本質上,這份渴望是期

待全然覺知到你的神性自我,並與之合一。你自己的神性就是通往無條件的愛的入

口,而你只能在穿越它周圍的恐懼和黑暗之後,才找得到它——要做到這一點,你

必須轉向內在,而不是外在。你把自己的意識當成光,用來驅逐陰影。意識就是

光,因此,它不必與黑暗對抗,它只要存在,就足以驅散黑暗。透過把意識轉向內

在,奇跡真的會降臨在你身上。然而,小我卻完全反其道而行。它需要愛與平安,但是它回應這個需求的方法,卻不是去面對內在的黑暗和恐懼。為了實現這一點,它耍了個「把戲」:把對愛的需求,轉變成對他人的認可和賞識的需求;把對合一與和諧的需求,轉變成需要比別人更優秀、更好。一旦你認為因成就而被他人讚賞,就代表被愛,你就不再需要往內在去尋求愛,只要更努力工作就行了!透過這種方式,小我努力地壓住恐懼之鍋的蓋子。你最初對愛和極樂合一的渴望,已經被扭曲成對認同的渴望。你不斷尋求那些只能讓你暫時安心的外在確認,所以你的意識基本上是集中在外部世界;你依賴他人的評價,而且對別人怎麼看你覺得非常緊張,因為這對你很重要,你的自尊就由它決定。但事實上,你的自我價值感越降越低,因為你把自己的力量交給外在力量,它是根據你的外在表現來評斷你

,而不是根據你真正的本質。於此同時,那根深柢固的孤獨感和被拋棄的感覺卻沒有緩解。實際上,因為你拒絕面對,它變得更糟了,而你不想去看的那些東西就變成你的「陰暗面」,恐懼、憤怒和負面性在那裏徘徊並影響你,它們因為你拒絕進入內在而被強化。小我對懷疑、直覺和感覺的抑制非常頑固,不會輕易放掉控制權。你在這個世界看到的「惡」,一直是執著於個人權力——拒絕放棄控制,拒絕接受內在的恐懼和黑暗——的結果。

 

走向開悟

走向開悟的第一步是臣服於「本然」。開悟的意思是:你允許你本體的所有面向進入意識之光。

開悟並不意味著充分覺察到內在的一切,而是你願意有意識地面對每個面向。開悟

等於愛,而愛指的是你接受你所是的自己。

內在的黑暗——也就是靈魂深處那種你們每個人都害怕的被遺棄感——是暫時的。小我階段只是意識發展和演變的其中一步,在這個階段,人會朝向個別化的神性意識躍進一步。個體意識的誕生——也就是你誕生為一個「單獨靈魂」——伴隨著被遺棄、被從母親/父親那裏分離出來的體驗,跟物質世界中的出生創傷很類似。在子宮裏,嬰兒體驗到與母親合一,那是一種海洋般的感覺;而出生之後,它本身就成了一個完整的個體。由於這個出生創傷——現在說的是靈魂的誕生——靈魂會攜帶著一種被撕裂的感覺,因為它不得不跟以前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分開。新生的靈魂渴望回到合一的半意識狀態,那是它來的地方,靈魂認為那裏是它的家。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靈魂會感受到巨大的恐懼,以及孤寂和疑惑的感覺。這種內在的痛苦和迷惑會逐漸形成小我奪取權力的溫床。靈魂必須處理恐懼和痛苦,而小我承諾會提供解決方案。小我向靈魂意識提出了權力和控制的願景,覺得無力和迷失的靈魂於是屈服,讓小我掌控全局。小我是靈魂中朝向外在物質世界的那一部分。本質上,小我是靈魂用來在時空中將自己顯化為物質存有的工具。它為意識提供「焦點」,讓意識特定且具體地出現在「此時此地」,而不是如海洋般廣闊無垠的「所有地方」。小我把內在的推動力轉化為具體的物質形式,正是你的這個部分,連接了靈性的你(非物質)和物質的你。由於靈魂是一種非物質的靈性存有,所以把它固定在時空裏是很不自然的。靈魂基本上獨立於任何物質形式之外,當你夢到自己到處飛時,就是接觸到自己這個獨立而自由的部分。反之,小我則是約束和集中的,它讓你可以在物質實相裏運作。因此,小我扮演了非常珍貴的角色,而這個角色與「好」「壞」無關。當它在平衡的情況下運作時,對以肉體形式居住在地球上的靈魂來說,小我是一個中性且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當小我開始控制靈魂意識,而不是作為工具時,靈魂就失去了平衡。當小我支配靈魂時(這是小我意識的正字標記),它不只會把內在推動力轉化成物質形式,還會控制並選擇性地壓抑那些推動力,然後,小我就向你呈現一個扭曲的實相。不平衡的小我總是在追求權力和控制,並以這樣的觀點來將所有事實詮釋為正面或負面。在日常生活中找出自己從權力和控制出發的行事動機,是很有啟發性的。試著留意一下,你有多常要求人事物服從你的意願,即使為了崇高的理由?你有多常因為事情沒有按照你的方式進行而惱怒?重要的是你必須瞭解:控制的需求底下,總是藏著對失去控制權的恐懼。所以請問問你自己:「放開控制、放開對可預測性的需要,有什麼風險?我最深的恐懼是什麼?」為了讓事情在「控制之中」,你現在付出的代價是,對生命的態度變得緊繃而拘束。當你敢依循內在靈感而活,而且只做為你帶來喜悅的事情時,就會在

你的生命中建立一個自然而真實的秩序。你會感到輕鬆、快樂,沒有必要把生命之

流放進模子裏。這就是沒有恐懼的生活:帶著全然的信任而活,相信生命將帶給你

的一切。你做得到嗎?

對年輕靈魂來說,小我意識的陷阱幾乎不可避免。小我提供了一個出路,可以解決恐懼和被拋棄的問題;它把你的注意力從「內在有些什麼」,轉移到「你可以從外在世界得到什麼」。這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但似乎確實可以讓人暫時松一口氣。對你的周遭環境施加權力和控制,或許能給你暫時的滿足或「快感」,有一種短暫的被愛、被讚賞和被尊重的感覺。這會舒緩你的痛苦一陣子,不過是短暫的,然後你必須再次竭盡全力讓自己脫穎而出,變得更好、更棒,或是對別人更有幫助。請注意,在小我的旗幟之下,你可能同時是甜美和卑鄙的、付出和接受的、統治和屈從的。許多看似無私的付出,其實是無意識地在要求接收者的關注、愛和認可。當你總是關心別人、為他人付出時,只不過是在逃避自己。因此,要瞭解小我統治意味著什麼,不一定非得想到希特勒或海珊之類的暴君。讓事情簡單一點,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從對控制權的需求,就能認出小我統治的存在。舉個例子:你希望某些人按照一定的方式行事,因此就表現出某些行為模式,例如百依百順又親切,而且很努力地從不傷害別人的感情。這種行為背後存在著對控制的需求。「因為我要你愛我,所以我不會跟你作對。」這種思考方式是基於恐懼—害怕獨立自主,害怕被拒絕、被拋棄。表面上的親切與美好,其實是一種自我否定。這是小我在運作。只要小我在支配你的靈魂,你就需要以他人的能量餵養自己,好讓自己感覺良好;你似乎必須被別人、被你之外的權威人士接納。然而,你周圍的世界既非不變,也不穩定,你無法永久依附那些你現在所倚靠的物件,無論是配偶、老闆或父母。這就是為何你必須一直「工作」,總是警覺地注意著向你而來的「那份認可」;這解釋了每個困在小我階段的人那永遠處於緊張和不安的心理狀態。小我無法提供你真正的愛與自尊,它解決「被拋棄的創傷」的方法,其實是個無底洞。年輕的靈魂意識真正的使命是:成為自己遺失了的父母。請注意,地球生命的結構——指的是從無助的嬰兒長成獨立的成人的過程——常常在請求你那樣做。生命真正的快樂的關鍵往往在於:成為自己

的父親和母親,給自己以前和現在都沒有從別人那裏得到的愛與理解。從更大的形

而上層次來說,這意味著:瞭解到你是神,而不是祂的一隻迷途的羔羊。這樣的領

悟將帶你回家,帶你到達你的本質的核心——愛與神性力量。

當靈魂瞭解到它正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相同的行為和思考輪回時,小我階段的終結就指日可待了。當靈魂對於一直苦苦追求那永遠得不到的寶藏覺得越來越疲倦而厭煩時,小我就失去了統治地位。接著,靈魂開始懷疑它參與的遊戲所給的承諾是假的,裏頭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贏。而當靈魂對於總是要努力掌控遊戲覺得越來越厭倦時,就會稍微放開控制。隨著較少能量被用於控制思想和行為,一個能量空間就打開了,允許新穎且不一樣的經驗進入。當你最初進入這個階段時,或許只會覺得內心非常疲憊和空虛,以前認為重要的事物,現在似乎完全沒有意義。恐懼也會浮現,沒有明顯或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對死亡的模糊恐懼,或是害怕失去所愛的人。另外,你可能對自己的工作和婚姻狀況產生憤怒。以往似乎不證自明的事物,如今都無法肯定;那些小我意識一直在阻止的事,最後還是發生了。鍋蓋漸漸打開,各種控制不住的情緒和恐懼彈了出來,進入意識,在你生命裏播下疑問和困惑的種子。在此之前,你主要是靠自動駕駛在運作,內在的許多思考和感覺模式會自動產生,你也毫無疑問地讓它們經過,這給了你的意識整體性和穩定性。然而,當你的意識成長和擴張時,你的人格一分為二,一部分的你想堅持舊方式,另一部分的你則質疑這些方法,並讓你面對不舒服的感覺,例如憤怒、恐懼和懷疑。因此,在小我階段結束時所發生的意識擴張,常常被當作掃興的事—一個不受歡迎、搞砸遊戲的入侵者。這種新意識擾亂了以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而且喚醒你內在那些不知該如何處理的情緒。當你開始懷疑以小我為基礎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時,你全新的一面進入了你的意識,這是你熱愛真理而不是權力的那個部分。依循小我的命令而活是很壓抑的。你服侍的是一個有點可怕的獨裁者,其目標是權力與控制——不只針對你的環境,還特別針對你。你的感覺和直覺的自然流動,都被這獨裁者制止。小我不喜歡這麼多自發性,它抑制你自由表達感覺,因為感覺和情緒是無法控制且不可預測的,這對小我來說很危險。小我是利用掩飾運作的。如果你的小我命令你:「要甜美、要體貼,好贏得人們的贊同。」你就會有系統地壓抑內在不滿和憤怒的感覺;若你開始懷疑這個命令的可行性,這些被壓抑的情緒立刻再次出現。感覺不會因抑制而被消除,壓抑得越久,它們越是會繼續存在,而且變得越強烈。空虛和疑惑是小我階段結束的特徵,一旦靈魂有了這樣的感受,就可能遭遇並面對以前被隱藏在黑暗中的所有感覺和情緒。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和感覺是通往你的大我的入口,透過探索自己真實的感覺,而不是應該有的感覺,你恢復了自發性和完整性,這部分的你也被稱作你的「內在小孩」。與自己的真實感覺和情緒取得連系,讓你走上解脫之路,然後,你就開始轉向心靈意識了。

 

意識轉化的第二階段---不帶評判,全然接納自己。

之前我們把從小我意識轉化到心靈意識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一、對小我意識提供的事物不滿足,渴望「別的東西」:終結的開始。

 

二、覺察到自己與小我意識之間的連系,承認並釋放伴隨著小我意識的情緒和思

 

想:終結的中間階段。

 

三、讓內在舊有的小我能量消失,破繭而出,成為新的自我:終結的結束。

 

四、一種心靈意識被愛與自由激發,在你之內覺醒;幫助他人完成轉化。

在這裏,我們將討論步驟二。

你必須療愈內在受傷的部分

當你不再認同小我時,首先會進入一種混亂狀態,困惑於自己的本來面目,這種混亂在本質上可能非常深刻且具有哲學性。你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質疑好與壞,質疑你真正的感覺和想法,以及別人說你應該有的感覺和想法。對你而言,這些問題突然變得非常真實,而且直接關係到你的生命抉擇。你看著自己,心想:「這是我嗎?這是我想要的嗎?」此刻很難做出選擇,因為所有事物都不再不證自明瞭。事實上,你現在正向後退一步,進入內在深處。你開始覺察到自己更深層的部分,那個部分比較沒有受到你的教養和社會的制約。你瞥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你的獨特性、你的個體性。你記得有一部分的你沒有依賴周遭的任何人事物——父母、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是你的身體。這就是你模模糊糊地感知到你的神性的時候——神性就是你完全沒有被約束且永恆的那個部分。其實,你們都是多重次元的存有,有能力、也的確同時在好幾個不同的實相裏顯化自己。你沒有被限制在一個線性的時間框架內,目前的人格只是你這個多重次元實體的一個面向。一旦你瞭解到,現在呈現為物質世界的人類只不過是你的一個面向,你就會超越它,並接觸到你所是的大我。但在到達那個境界之前,你必須療愈內在受傷的部分。遵照小我的命令和要求而活,已經在你的內在造成心理創傷。放開小我意識一開始會引起混亂、疑惑和迷惘,而在這第一步之後,你便進入一個新階段——觀察、理解和療愈內在傷口的階段。我們現在就要來談一談。在小我的控制下,你的行為和思想長久以來一直是基於恐懼。某種意義上,你曾經冷酷地追求權力、認可和控制的欲望,因此掩蓋了自己的本性。你的行為一直依循外在標準,而不是聽從自己真實的需求。另外,你也無法真正愛別人,因為愛與控制或主宰的需求完全相反。這整個意識狀態對你靈魂的整體性造成重擊,於是,靈魂在小我的統治之下受苦。當你從小我的掌控之中解脫時,這個內在痛苦對你來說越來越顯而易見,它暴露在你面前,赤裸裸的,沒有掩飾。然而,你卻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樣的痛苦,因為你仍然處於混亂、迷惘的狀態。你多半會經歷一個評判內在傷口的階段,因為那些創傷似乎把你引向負面的行為模式:上癮症、抑鬱、無法控制的情緒波動、溝通問題、難以有親密關係。靈魂才剛剛開始轉向光,而你對自己的這種評斷會為它帶來更多痛苦。靈魂正在放下對權力和控制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敏感……然後就陷入了自我評判之中。許多人正在這個小我與心靈之間的無人地帶徘徊,他們在尋找一個更充滿愛的實相,卻依然處於小我的控制範圍內。其實,你身上那些你所謂的「負面特性」,並不是內在創傷造成的,你對

創傷的評判才導致了負面性。如果用接納的態度看待自己,你不會看到一個上癮、

憂鬱或失敗的人,而只會看到那需要用最溫柔、最寬容的方式去照顧的內在創傷。

 

從小我轉變到心靈的第二階段裏,最重要的一步是:你願意去瞭解自己內在的痛

苦,也就是接受它,瞭解它從何而來,然後允許它存在。如果你可以察覺小我意識所有表現形式中固有的恐懼的核心,就進入了心靈意識的實相。無論某人的行為有多麼應受譴責,如果你認出這些行為之下的痛苦、孤獨和自我保護的需要,就接觸到了表現這些負面行為的靈魂;一旦你察覺到處於恐懼之中的靈魂,你就能夠寬恕。而這最先在你身上發揮作用。接受你身上讓你真正厭惡的事物,一些實在讓你氣惱、你認為早就該擺脫的東西,可能是不安、懶惰、急躁或上癮症——也就是你認為不應該存在的一切。現在,試著去理解這些特點或脾性背後的真正動機。是什麼迫使你一次又一次地有這樣的感覺或做這些事?你在這個動機之內可以覺察到恐懼的因素嗎?你是否注意到,一旦瞭解恐懼的存在,你內心就會長大成熟,就會湧現類似這樣的感覺:「天哪,我不知道你如此害怕!我會幫你的。」如今你的態度之中有了寬容,有了愛與寬恕。只要你依然認為由恐懼出發的行為,例如挑釁、上癮症、卑屈奉承、虛榮等等是「壞的」「有罪的」或「愚蠢的」,你就是在評判。但評判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基於恐懼。你有沒有注意到,當你下評斷時,內心會變得苛刻。我們為什麼需要評判事物?把事物局限在對與錯的強烈欲望到底是什麼?評斷的需求底下有什麼樣的恐懼?那是害怕面對內在黑暗的恐懼;本質上,也就是害怕活著的恐懼。在放開小我意識的過程中,你會想要建立一種對事物的全新觀點。對於這種觀點的最佳描述或許是「中立」——只注意那是什麼,不在意它「應該是」怎樣。如此一來,小我行為的因果就會被觀察,其內在恐懼的核心會被認出來,於是,小我對你來說真的變透明了。而透明的東西,只要你想要,就可以放開它。每個人都知道恐懼,都知道困於恐懼之中的黑暗與孤寂。當恐懼在小孩子臉上坦率地表現出來時,大多數人的反應是立即伸出雙手。但是,當恐懼透過暴力和殘忍的面具間接表現出來時,似乎不可原諒。行為越具破壞性、越是殘酷,越難察覺其背後的恐懼和寂寞。不過,你有能力做到。從你自身恐懼和孤寂經驗的深處,你可以觸碰到殺人犯、強姦犯和罪犯靈魂中深刻的恐懼。你有可能瞭解他們的行為。而假如你基於自己對黑暗的親身經驗去理解,就可以釋放它。你可以讓它就是它,不必對它下評斷。如果你真正瞭解恐懼就只是種力量,也知道你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而完全瞭解了

這種力量,那麼你就可以不再評判。恐懼不好也不壞,它只是個角色,有它必須演出的特定任務。

以人類概念很難表達的方式來說,恐懼既是祝福,也是一種折磨。無論如何,不是別人為你選擇讓恐懼出現在你實相中的;可以說,你就是允許恐懼在你的實相扮演基本角色的神。你這樣做不是要折磨自己,而是為了創造,為了創造一個比僅僅奠基於愛的世界有更多內容、更「豐富」的實相。我知道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或許你可以直覺地領會我在這裏想說的。恐懼是讓創造得以發生的部分。凡恐懼之所在,愛就不存在;凡是愛不存在的地方,愛就可以透

過出乎意料的新方式被找到。所有種類的情緒都可以被探索,甚至因為愛的「不存在」而被創造出來。愛的不存在可以經由許多種方式被感覺到,而愛的存在只能在恐懼的背景之下感受,否則,愛會遍及一切,你就不會這麼注意到它。因此,透過製造恐懼,透過把自己猛然拋到那包圍著你的愛之海外面,你第一次讓自己體驗到愛。你明白嗎?你

並未創造愛,但你創造了愛的體驗。你需要相反的事物——愛以外的某種東西——

來做到這一點,而你利用了恐懼。帷幕另一邊的我們可以清楚看出恐懼在你的實相

裏扮演的靈性角色,所以我們一再懇求你不要評斷。請不要評判恐懼和它所帶來的

黑暗,無論是你本身的,或是其他存在體的。你們全都從愛中被創造出來,也都將

返回到愛。當你進入從小我轉化到心靈的第二階段時,會被迫面對你的內在傷痛、你的恐懼,請你帶著理解與接納去看它。覺察到內在創傷和恐懼之後,起先你可能會經歷一段自我評判,這時你或許會出現破壞性行為,看起來好像走了回頭路,而不是往前。那一刻,你身在危險區,也就是小我與心靈之間的無人地帶。你知道你想甩掉舊的,卻又還不能真正擁抱新的,於是你被困在自我懷疑和自我評判之中。而當你停止評斷自己——至少一陣子——的時候,轉捩點就出現了。只有當你準備好用關注與開放的態度看待自己時,才會進入心靈意識的實相。在那之前,你只不過是將自己與一種人為標準或理想做比較,而大多數時候,你都達不到那個標準。你為此責備自己,然後試著再次強迫自己進入那個你在腦子裏為自己建立的模式。

我告訴你,這種完美主義是個殺人武器。它與愛恰恰相反,因為愛其實是不做比較的,更重要的是,愛從不想強迫你進入任何狀態,或是用任何方式改變你。愛不關心「應該如何」,「應該」這種東西不存在于心靈意識。從心的觀點來看,道德類別只不過是詮釋或「劃分」實相的方式,它們是你頭腦裏的思想,而你知道的,不同腦子裏的思想可能非常不一樣。制定標準和為「好」下定義的需要,是人類衝突和戰爭的前兆。與其說是思想引發侵略和衝突,不如說是對控制和固守的潛在需求所造成的。政治、個人或靈性的理想,以及健康、美麗和神智健全的標準,都為你提供了「事情應該是怎麼樣」和「你應該如何表現」的標準。它們全都試圖定義什麼是「好」,並使之固定。但愛對於界定什麼是「好」不感興趣,它關注的不是想法,而是實相。愛總是轉向真實。心對一切如是感興趣,對你的每個真實表現感興趣,無論是破壞性或建設性的。它只是留意、只是在那裏,用它的存在包圍著你——如果你允許的話。如果你向愛的實相——心靈實相——敞

開,就放下了評判。你接受此時此刻的你;你瞭解到你之所以是你,是出於多種原

因,而你現在正要研究、探索這些原因。當這一刻來臨時,對靈魂是個偉大的恩賜,因為你現在能夠療愈自己了。你會不時重新陷入自我評判,但你現在有意識地記得愛是什麼感覺。而一旦擁有那樣的記憶,你會重新回去找到愛,因為你已經再次品嘗到「家」的甜蜜香氣了。、

你的第二層皮膚

在小我轉變到心靈的第二階段,你跟自己有了更密切的連系,進一步檢視來自過去的包袱。你再次重溫痛苦的記憶——此生的記憶,也或許是前世的記憶。你所攜帶的累世(包括今生)的心理包袱,構成你目前的身分。你可以把這件行李看作一個裝滿衣服的手提箱,你過去演過很多角色,呈現許多身分,就像不同的外衣。你如此深信某些角色,以至於把它們當作你身分的一部分。「這就是我」——你會這樣認同這些角色或「衣服」。然而,當你真正去探究這些角色跟你的關係時,你會發現你不是它們。你不是你所呈現的心理角色或身分,不是你的衣服。你是出於靈魂想要「體驗」的需求,而利用了這些角色。靈魂在所有經驗裏得到喜悅,因為它們是靈魂所投身的學習過程的一部分。這樣看來,所有的經驗都是有益且珍貴的。當你更仔細地檢視自己的角色或身分時,你很快就會注意到你的過去有著痛苦、甚至創傷的經驗,它們依然「黏住」你。你似乎無法放開那些經驗,它們已經變成「第二層皮膚」——是皮膚,而不只是衣服了。那些是你過去之中很難熬的因素,而那些片段現在依然阻礙你真正去生活並享受人生。你如此認同這些部分,以至於認為自己就是它們。因此,你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並且從中得出對生命的負面結論。但這些結論不能這樣應用在人生,它們只適用於你靈魂意識裏的創傷部分。此刻需要療愈的就是這些部分。你透過再次進入過去而治療它們,但帶著一個比以往更充滿愛與智慧的意識。在從小我轉化為心靈的第二階段,你用你現在的意識圍繞過去的片段,從而療愈它們。透過現在從一個以心靈為中心的焦點出發,去重新經歷過去的創傷部分,你就能放下那些傷痛。當你經歷巨大的損失、痛苦或不幸,而你又無法理解它為何發生時,創傷就出現了。你在許多世都經歷過創傷;事實上,小我階段的靈魂意識從一開始就受到傷害——它記得自己失去了合一或家,卻不明白為何會這樣。當你藉由想像回到原來的創傷事件,並以心靈意識包圍它時,就是在改變你對事件的原始反應。你把恐懼和懷疑的反應,變成「僅僅注意到發生了什麼」。在回溯中,你只是留意發生了什麼,而這種行為本身就為理解創造了空間,讓你得以在靈性上瞭解這個事件中實際發生的事。當這個空間出現時,你再次成為你的實相的主人。你現在可以接受整件事,因為你從心裏瞭解到,每件事之所以發生,都有其意義和目的。你可以衷心地感受

到,發生的每件事之中都存在著自由選擇的成分,於是你漸漸接受你對事件所負有

的責任;而當你接納自己的責任時,就可以自由地前進了。唯有當你像演員看待自己的角色那樣,去面對自己過去的身分時,才能自由地前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接著,你可以自由地進入心靈意識。你不再執著於過去的任何面向:受害者或侵略者、男性或女性、黑人或白人、貧窮或富貴等。而當你可以和那些二元性的面向嬉戲,並且只在二元性為你帶來喜悅和創造力時才使用它們,你就領會了地球生命的意義。你將體驗到巨大的快樂,以及某種回家的感覺,這是因為你正在接觸自己不同角色和身分之下的意識。你再次接觸到自己的神性意識,也就是領悟到所有事物都是一體的;簡言之,你接觸了愛的實相。我們要提供你兩個靜心練習,來結束這一章。它們可以幫助你與合一之流連系,那是你所有經驗底下暗湧的神性意識之流。

靜心練習一

.你認為你的哪些心理特徵在自己的生命中造成最多問題?舉出兩種這樣的特徵。

.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特徵的反面。所以,如果你選擇了「急躁」或「不安」,現在就專注於跟它們對應的特質:耐心與自信。花一些時間感受這些特徵的能量。

.進入內在去尋找你之內的這些能量,從你的生命中舉出三個你曾經展現這些正面特質的例子。

.既然你接觸到了這些正面特質,就讓它們的能量流過你,並感受它們如何讓你平衡。

靜心練習二

.放輕鬆,讓你的想像力回到你覺得非常快樂的某個時刻。抓住進入你腦袋裏的第一件事,再次感受那份快樂。

.現在,前往一個你覺得極度不快樂的時刻,感受你當時感覺的本質。

.捕捉這兩個經驗的共同點,感受這兩個時刻有什麼是相同的。

這兩個靜心練習都是為了讓你覺察到潛在意識,也就是你所有經驗裏始終存在的「我是」。這始終存在的意識之船——你經驗的載體——就是神性的你,它是你進入一個超越二元性的實相——心靈實相——的入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