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青黃帶晦暗這一顯著體征便隱含著“木土失和”的基本病機。再參酌其右脅隱痛、小腹膜脹、厭油膩、口幹苦等肝鬱膽熱之征,以及神倦乏力、短氣懶言、納差、胃脘滿悶、大便微溏等脾虛胃寒,氣滯濕阻之象,便不難從整體上診斷出 “肝鬱膽熱,脾虛胃寒,夾氣滯濕阻”。

卻有“木土失和”這樣一根主線貫穿其間。而從宏觀
據臨床體察,此病所涉及的臟腑,主要是肝膽脾胃。其肝膽症狀,多為右上腹反復疼痛,
或放射至肩背,長期口苦,屬於肝鬱膽熱,疏泄失職;脾胃症狀,多為胃脘滿悶,納呆食少,噯氣,嘈雜,短氣乏力,屬於脾胃虛弱,升降失調,此外,患者憂思惱怒,或啖油膩及生冷食物之後,以上症狀往往加重。其舌邊多偏紅,苔薄白或微黃薄膩,脈多弦弱帶滑。
宜疏肝清膽,健脾和胃,升清降濁。常用簡裕光老中醫“柴膽牡蠣湯”合張錫純“培脾舒肝湯”取效。藥用:柴胡10g,生牡蠣30g,膽草3—6g,白術10g,黃芪10g,陳皮10g,厚樸6g,生麥芽10g,炒穀芽10g,雞內金6g,白芍12g,生薑6g,生甘草5g.方中柴胡,生麥芽疏肝達鬱;膽草,生牡蠣,白芍清斂膽火;黃芪,白術,甘草健脾升清;陳皮,厚朴,炒穀芽,生薑和胃降濁。
加減法:口苦甚者,膽草加至10g;胸膈滿悶甚者,去白術、白芍,加薤白10g;大便長期偏稀者,加黃連3g,山藥15g,仙鶴草30g;肩背板滯掣痛者,加薑黃10g.
近年來轉向試用經方,如本案之柴胡桂枝湯合柴胡桂枝幹姜湯化裁,療效亦較滿意。
肝鬱膽熱,脾虛胃寒,夾氣滯濕阻。 治宜疏肝清膽,健脾溫胃,行氣化濕。
予柴胡桂枝湯合柴胡桂枝幹姜湯化裁:柴胡15g,黃芩6g,法夏10g,黨參12g,甘草3g,生薑5g,桂枝10g,白芍12g,幹薑5g,生牡蠣30g,天花粉12g,薑黃10g.2 劑。
慢性膽囊炎,膽囊萎縮,膽囊息肉。因嘆服診斷正確,治療續上方加烏梅20g,威靈仙10g,僵蠶6g,地龍6g (後2 味烘熟軋細吞服)。
柴胡桂枝湯,是小柴胡湯與桂枝湯之合方。
若以六經辨證及治法觀之,小柴胡湯可以從少陽之樞,運太陽之氣,而領邪外出,故可通治“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人,與正氣相搏”的諸般病證;
而以臟腑辨證及治法觀之,則小柴胡湯以柴胡、黃芩疏肝清膽,人參、甘草、半夏、生薑、大棗健脾
和胃,實為從整體上調理肝膽脾胃之妙方。
再說桂枝湯,前賢有“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之美譽。
至於柴胡桂枝幹姜湯,此為少陽病兼水飲內結,故用本方和解少陽,逐飲散結。而本例借用之者,則是取方中之柴胡、黃芩疏肝清膽,桂枝、幹姜、甘草溫化脾胃之寒飲,生牡蠣、天花粉逐飲散結。可見本方亦屬於肝膽脾胃同治之方。——而與柴胡桂枝湯合用,則更能充分地發揮其疏肝清膽、健脾和胃、行氣化濕之綜合功效。
治療膽囊息肉,則必用烏梅、威靈仙、僵蠶、地龍4 味藥。
一是疏清要適度。疏肝清膽與健脾和胃有機地結合起來,並貫徹始終。
二是慎用苦寒藥。清降膽火之藥,有利於膽腑,而不利於脾胃,故用量宜輕,“少少益善”。若大便偏稀者,尤當慎用。惟膽草、黃連2味,少少用之(1.53g),既善清膽熱,又能厚腸胃,大便偏稀者亦可用之(若長期便溏,只宜用黃連)。
三是為配合藥物治療,亟宜勸導患者陶冶情操,樂觀開朗,並節制油膩、生冷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