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轉“六個問題”具有深刻的有效的轉化作用,為何它們會有如此神奇而巨大的威力,背後的秘密又是什麼?
1.關於第一問:不喜歡誰或什麼?誰或什麼激怒了你?誰或什麼使你傷心或失望?
我們所不喜歡的人事物,通常是自己的陰影投射所致。所以需要療傷及收回投射。(人類討厭會傷害自己肉體的東西,乃是一種本能,如討厭五毒之蟲類。)
人會被激怒,多半是自己的弱點被人刺激到了。那個“按鈕”被壓到了。或是小我的防護罩遭到攻擊。
傷心或失望,是因為期望落空,需要得不到滿足。也就是舊傷被勾出來之故。因此不再做受害者,主動負責,如實觀照,全然體驗,療愈舊傷,才是要務。
最深的(心理)需要,通常就是最深的舊傷。要別人來補自己的“坑洞”,是早晚要失望的。而真相是----本來無“洞”。
2.關於第二問:你要他們如何改變?你要他們怎麼做?
要別人改變不是重點,何況別人不一定願意改變。就算他/她願意改變,他也不一定改得了。故要別人怎麼做,還不如自己為自己如此如此做了即是。
其實,要別人改變,或要自己改變,都是危險的事。因為可能讓自己變成是活在未來。活在未來的人,就變成是”行屍走肉”。
心靈成長的第一課是----“不改變自己、別人及世界。因為改變就是愛的敵人”。全然接納當下、體驗當下,比改變當下重要地多多。
3.關於第三問:什麼是他們應該或不應該做、是、想、或感覺?
應該或不應該,由誰來“定義”或“決定”?事實上,沒人能夠來“定義”或“決定”。
“應該”或“不應該”通常是一個陷阱。因為源自信念或觀念。而信念的本質是“監牢”或“濾網”。信念不是真理。故不宜強迫或說服別人住進監牢。
凡人如何“想”、“感覺”或“做”,經常不是自己可以主控的。因為九成以上的人類,本質上只是高度精密的生化機械人而已。也因為人類之“身心組合體”是開放系統,故與外境間,一直有不同的成份在對流著。故,人如何感覺,如何想,如何做,常常不是自己可以完全做主的。
所以,請老天爺將我“字典”中的所有“應該”及”不應該”除去吧!
4.關於第四問:對他們你有任何需求嗎?為了你能快樂他們需要給你或為你做什麼?
以凡人的立場,可以去溝通及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對方願意或不願意滿足自己的需求是不一定的。就算對方願意滿足自己的需求,亦可能超出對方能力所能夠做到的範圍。
故寬恕自己、寬恕他人很重要。何況人類的所有情感及心靈需求,皆是幻象。真理是“上天之子,對於世間一無所求”。
自性本具“無量光明、無量真愛、無量喜樂、無量幸福”。不需要從外界的人事物得到。但是需要行者“內觀、深觀、全觀、妙觀”。
5.關於第五問:將你對他們的看法?列個表。
人對自己及別人的所有看法,經常就是人際衝突及煩惱的根源。所以人最需要學習的一件事情----就是對萬事萬物沒有任何的看法。將對自己及他人的所有看法,丟得光光的。正如奇跡課程所言:“今天,我不再判斷任何事情”。
凡人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人,本來就看不清楚,故,對於自己之所見,不當真很重要。人,需要更多的正觀、實觀、客觀。
6.關於第六問:什麼是你不想再跟這個人、這件事、這種情況體驗的事?
“人生如苦海”的根因之一,就是“我不要”。偏偏世上很多的情況,就是會有「怨憎會”及“愛別離”的情況。所以,將“我不要”轉為“我要”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當下一切的”酸、甜、苦、辣”,我都要好好地品嘗它。
以凡夫的立場而言,是可以去選擇要體驗甚麼,或不要體驗甚麼。但是以事實的情況而言----是存在要您體驗什麼,您也只得體驗什麼。是沒得讓人選擇的。譬如很多天災人禍即是。故道德經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行者,為了體悟大道,是“不揀擇、無憎愛”的,是敞開心胸的,是對於將體驗到甚麼,將“自限自保”降到最低的。故此練習,將“我不想….”,轉為“我願…..,我期待…..”。
當“一切”都可以,“一切”都沒關係時,就是大自在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