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宇宙萬有的根源,天地的母親,生命的依據,一切的開始,她創造、安排著宇宙萬物的運作和變化。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這樣描述“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老子這段話的意思是:有一本體物混自原成,先於天地而存在。靜寧虛漫,獨立存在而恒常不改變,迴圈運行不停不止而不壞不損,可以稱為天下萬物的生髮根本體。我不知它的稱名,就以字標名曰“道”,再勉強其作用名之叫大。大者必逝流,流逝必自遠,遠離必自反。

原來道在當下,人就浸泡在道當中,起點也是終點,此岸即是彼岸,所做者時光流失,又會返回到自身。這和近代科學家的發現有驚人的相似,愛因斯坦的理論認為:假設望遠鏡可以觀察到無限的宇宙空間,它的終點一定是觀察者的後背。

“原始反終”,宇宙的規則就是一種輪回的現象生滅,實則本質無生亦無滅。

四十一章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反之動”就是虛靜之處所蘊含的,超越時空輪反生髮的無限生機和創造力,是故長於古者,亦可生於今,因為無古亦無今、瞬間亦永恆。“弱之用”,就是柔弱所達到的清淨、自然、和諧、統一、平衡的妙用。這就是“道”的特質,無為之中所展現的大作為。萬物合道則生成,離道則消亡。

人的本性靈源就是道的本體,它創造、制約和運作著人的生命,人的行為符合於道者,道助之以生,背道而馳者,道制之以消亡。我們現在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祖先所作所為對我們現世的一種投射,天道承負“同於德者,道亦得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是有不信”,故,害人者害己,“強梁者不得其死”,愛人者人常愛之,謙下者人皆敬之,付出者會收穫更多,外其身者身存,後其身者身先,知足者富有,惜福者不窮,仁者無敵,愛惜物命者長壽,厚德者常有遐昌,無私者成就自身。

對於“神”的概念,《易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意即超越了人的認知層面的一種能力和真實存在。

道家認為“神”有兩種存在形態,天、地、山川、萬物皆有其神,此為自然之神,在人為元神,即先天本性,另一種是人在覺悟之後,明心見性,回歸道所獲得的一種功德能力即為“神”,所以,“神”就是了悟和掌握了一切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人,“神仙”就是覺悟了的眾生,他們具有非凡的能力和圓滿的智慧,他們是悟道、行道、修道的成道者,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留下的經典著作,是他們悟道、修道的經驗總結和心得,是救渡我們這些還在苦海裏掙扎的苦難眾生。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向內心世界無限拓展的天空,他們教導我們遠離顛倒夢想,忘卻煩惱——“道”的本源回歸,才能出離苦海,永脫輪回。

“心”是一切造作的主宰,“人心死則道心活”,只有泯滅凡心,道心自然顯現,我們要以道為立身之本,以經教為自己的行為依據,才能在紛亂的世界裏找到人生方向而不會迷失。

“天道禍盈,唯謙能受”,對神靈的尊敬,就是對恩師的尊敬,與道相契,人在道內,道在心中,惟“靜”能入,惟“誠”能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