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家丹功歷來多是師徒密傳的,經性命雙修,將精、氣、神凝煉為一,結就玄珠,名曰內丹,頗具神秘色彩;經過修煉,我亦得丹。筆者體驗到的內丹是一顆飽含能量而密度較大的特殊氣珠,大小近似小孩玩的玻璃彈子,其形狀、大小、顏色在形成過程中存在顯著差異。
氣通大、小周天和中脈貫頂後,真氣像一股熱流流注經絡之中,經過“四交”(即三陰三陽交、任督交、心腎交;乾坤交)達到經脈之氣歸於中脈時,才凝聚成有形有象的特殊球狀氣團。從1988年8月21日氣通大、小周天起,至1989年2月12日結成玄珠,歷時半年之久。
真氣凝聚成珠狀內丹的情景:進入定境;自發深呼吸3次;每呼吸一次腹部膨脹一次。當膨脹消失後,呼吸頓停,靜極之中腹內現一圓洞,這就是丹家所說的丹田。內視還可見到百會穴至會陰穴之間連接著一條白色的管道,此即中脈,又叫中黃正脈,管道等。白色的真氣從頭頂百會管口進入管內,聚於腹中之“洞”,真氣不斷旋轉、發熱、發光,漸漸凝聚成一顆白色的特殊氣珠內丹。
內丹形成之後反應如下:靜中忽而生動,腹中微微一震,丹田內吸,牽動五臟六腑,一顆彈子大小的氣珠發于下丹田,過會陰穴,沿督脈滾動向上。這時,脊骨搖動,身體隨之左搖右擺。氣珠到達兩眉之間印堂穴,停留片刻,落入性宮,刹時間全身發熱,劇烈扭擺,金光炫目,頭顱深處“嗒嗒”發響,前額發脹。
02
氣珠自上胯降人口中,“嘶嘶”作響,帶來滿口津液,其味如冰片,甘中帶涼。丹家稱此津液為“甘露”。經過口腔的是一顆珠狀的硬物。我多次試將氣珠含於口中,沒有成功。氣珠下重樓,如物入喉,有輕微的摩擦感,伴隨咽液的“汩汩”聲,快如閃電,直瀉腹中管庭穴,引起更大的震動、發熱。呼吸停頓,身體若失,妙不可言,正是“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若氣珠運行腹腔內,常上浮下沉於中、下丹田之間。上沖,則沿中脈旋轉直達頭頂百會,頭骨作響,眼現金光,身體會發出類似琵琶的彈拔聲)著氣珠流轉到手部勞宮穴,從十指相對的手印通過,會化成氣流,經五指流向另一隻手的勞官穴還原成珠,並且強大的氣常常把雙手彈開。此階段,我可有點怕氣珠的運行了。
結丹前內氣運行給人舒適的感覺,而現在氣珠對穴位、經絡、肌肉、內臟等的刺激,由初期像針輕紮到蜂刺一樣痛,或觸電那樣強烈,甚至產生爆炸感,身體從微動到劇烈扭擺。
03
內丹周流中內景豐富,在性宮內視反照,歷歷在目。丹光五彩繽紛,變化多端,常見銀白、淡黃、金黃;偶見紫、赤、藍、青、黑等,光強耀眼,光象之豐富,筆墨難書。偶然聞到的丹香是一股濃濃的檀香味,沁人心肺。
我練功除保持松靜狀態外,從沒有用意念去指揮內丹的行動,一切順其自然。初期,氣珠連續運轉幾天(練功才運轉,不練不動),靜養幾天,又運轉幾天,每次自轉少則一、二小時,多則通宵達旦。隨著時間的推移,運轉天數越來越少,靜養時間越來越長。功夫至此,印堂自有月光常明,光的的,圓陀陀。
近幾年對於內丹爭論頗多,我認為不足為奇,因為各人先天條件和後天環境不同,以致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練功方法都存在一些差異。即使同一個人,每次練功的內景也難以雷同:我的體驗與古藉所載的也大不相同,實在難以執一而論。
但是,內丹在體內的存在卻是無可置疑的。至於小還丹與大還丹的異同,由於我是同時貫通中脈和大、小周天的,沒有親身感覺,也就沒有發言權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