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實層面的具體問題,上升到使命層面上都不是問題,因為願力大於能力,只要發心足夠純粹光明,德合道生,規律都可以超越;使命層面的具體問題,上升到本源層面上都不是問題,因為整體大於個體,只要意識回歸於萬物一體,同頻共振,宇宙自有無窮的智慧。
二、當一個人打開格局,站在生命整體的更高維度上,紛繁複雜的各種問題不再是精神的內耗,而是開悟的助緣,是上天對自己的厚愛。當下即是,一切的發生都是來豐富圓滿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場靈魂的修煉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
三、上天會特別眷顧內在乾淨通透的人,一個心中有光的人,意識空間光明純粹,願力志向皆是順應宇宙向善的整體發展意志,他的外在物質世界當然是出路光明,生機勃勃,豐盛當下顯化。
四、當一個人把意識能量聚焦在敬天愛人上,聚焦在慈悲喜舍上,聚焦在天人合一上,以道馭術,以德開智,他就會自動擁有超越人性的根本智慧,成為真正的一流紅塵高手。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合一中正,無我利他事上磨練,全力以赴地培養一顆純粹乾淨光明喜悅的慈悲之心,這才是真正的覺者之道。
五、蘇軾在逝世前說了人生最後一句話:著力即差。意思是當你使勁兒時,就錯了。東坡居士用生命中最後一句話,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終極領悟。
佛家講不執著,一切隨緣。道家講道法自然。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你無須努力,所謂的努力,其實就是死磕也就是在死胡同裏找出路。自性的流露是不用著力的,但凡用力皆是刻意而為之,刻意而為的東西都是不長久,或者產生痛苦。做事,交朋,感情,婚姻……皆是如此。
刻意與不刻意即有為與無為的真義,凡事不刻意,人生才如意。落到實處:對一切都順其自然,和所有人的關係,不強求。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珍惜當下永遠是最優解。
六、真正的覺醒,是打開了另外一個維度,連接了本自具足的智慧海洋,超越所有思想層面的東西。思想,無論它有多麼偉大,多麼高深,它始終是思想,它永遠是大腦裏面的思維活動,或者說,思想是一種知識結構,它的本質是一堆概念的集合,是一種記憶的呈現。而覺醒,是親自體證到了絕對的真理是親身發現到了超越的智慧,它與知識無關,與概念無關,也與記憶無關。
“思想”是一種邏輯活動,可以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而“覺醒”是一種親身的洞見或體驗,它不是思維層面的東西除非親自地體驗到,否則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
七、一個靈性很高之人,她氣質近乎天道品質,主而不宰,持而不有,內在乾淨而純淨,複歸於嬰,赤子之心。是簡單,是純粹,是喜悅,是寬容,是安靜,不輕易居高臨下地點評別人,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往往看起來不太合群,因為她在自己的世界,滋養自己,調整自己,研究自己,她內心繁花似錦,在自己世界裏無邊遼闊。
八、當一個人的生命進入靈性的境界,達到悟道的階段,她不會感到孤獨。她的精神內核及內心極其強大,認知、思維、格局等都高於常人。活的通透又清醒,隨後在她強大的覺察之下,她的每一次行為,都會讓她的內外能量得到上升。
九、極具智慧的人,不期待別人的認可理解,不理會別人的態度,只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會做的,發揮到極致。我不入你的局,你說什麼都沒用。人和人之間,不能輕易把自己的時間和情緒給別人。
十、從裏到外把自己和住所都打掃乾乾淨淨。聚神,出去的神收起來,收一收自己的神氣。離火運會自動斷掉一些拖累自己的人事物。多閱讀,思考,複盤。身心同修,想做什麼直接去做,不要消耗、內耗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你的身體永遠是承載高能量的重要要素!
曬太陽,去閱讀,關掉手機,交朋友,儘管去做! 用最樸素的方法調整,事情一件一件去做,一件一件去執行。慢慢等待它們發芽,開花。這些都做到了,就會跟周圍聯接得更好,能量就會收回來。
十一、你相信自己會好起來,毫不遲疑,那你肯定會好起來。你相信自己要倒楣,那這個黴運你是躲不開的。一切都是按你的心念如實的顯化。
十二、如果把人比做是一個發射念頭的基站,那能場就是驅動的電力。高能場時電力足,那能量波的頻率和振幅就越大,高能場=高頻率;低能場=低頻率;信的越真,振幅越大,因為無比堅信時,是沒有對抗拉扯;
十三、大道的頻率用一個詞來表示的話即是一一圓通,圓即是不抗拒,通則是順暢,此時能量流經是通暢的,沒有卡點的。你看高能量的人通常具有很多共性:積極樂觀、自信,懂得感恩、有包容心、能戰勝恐懼,善於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高配得感,認為自己值得擁有一切。
而低能量的人:糾結內耗、沒有底氣、遇事抗拒、優柔寡斷等等。這只是我們對高能和低能人的一個外相的總結,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正念和負念的使用。高能的人通常拿正念來對待自己和外界,低能的人通常拿負念來攻擊自己和外界。
十四、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態都是按照我們念力如實顯化的,包括我們的抗拒拉扯和不配得感,無論好壞宇宙都照單全收,如實的在你的生活中呈現出來,由此你也看得出來,所有一切境遇都由“我”心造,我即宇宙,宇宙即我。
十五、此時帶給我們的情緒,此時我們就在和這個人這個場景產生能量鏈結。心理想著佛,就在和佛做鏈結,心裏想著法界助緣,就在和助緣作鏈結,心裏想著恐怖的事,就在和這種能量作鏈結,想著快樂的事,自然就在和這種頻率作鏈結,等等等等。
十六、三維介面已經是顯化的最末端層面,已經是能波振動後的結果,一切的根源在“念”上,想讓事態朝著我們預計的方向進行,就在腦中去具象化這種狀態,也就是發動意識去想像,想像即是念頭的輸出,此刻能量開始振動,進一步就會顯化;這也是同頻共振、心想事成的玩兒法。要注意,正信的力量最為強大。
十七、我們一直活在自我意識中,也就是念頭中,並不在三維世界中。想讓自己身心健康,要不斷的保持正念回返給自己,愛自己,也要輸出正念給外界,共振後也會回返到自己身上;現在好多人每天都是拿負念來攻擊自己,完全用錯了念。
佛家講的“五蘊皆空”描述的也是物質背後的不可見即空性。物質和念頭是同一種東西,念頭能顯化物質,物質能進一步的影響念頭,這就是傳說中的心隨境轉和境隨心轉的過程。
十八、“念”產生“能”的波動,“念”就是你的念頭,“念”的強弱是由你相信的程度決定的。當你無比的相信自己時,自身的能量場自然就高。“能”的世界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因此念的顯化是同時發生的。相反,如果念消失了,就會同時消失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色聲香味觸法,瞬間回歸到清淨本心。因此我們講:一念即達,念起即糾纏,念落既覺知。
十九、正確看待出現的好事和壞事,善和惡,走運和不走運,實際上是同一個事物的一體兩面。同一件事物,你看到陽的一面就把他判定為好事,看到陰的一面就把他判定為壞事。當你能看到陰陽兩面,並認識到事物的本性是中性的,此時就是入道了。
二十、迴圈法則核心也是萬物的“念”形成“能波”而呈現的物化迴圈,你會發現快樂久了你會覺得無聊,就會想尋找刺激,痛苦久了你會想要快樂。宇宙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生物習性本就是物化世界中的一環,所以同理理解了循環往復,就會明白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終。
結束意味著另一種開始,開始也來源於另一種結束。接受人、事、物的出現,也接受它的離開,因為宇宙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不住相,如是來,如是去,指的就是處事的狀態。
二十一、行為已經是一個果,因為先有念,才有行。想生活過得舒坦,那就去利他利己,向外界,向自己,輸出善念、善行、善果。雖然這是有為法,並不高端,利他者終利己,這句話聽著很自私,但同頻共振後確實如此,無論你要不要回報,被利者的正念都會投射到你身上,向自我輸出善時,同樣是在做加持。
二十二、一切外相因你的心念而生,你先有念才會有行為,才會有結果。當下即是過往累累的總和,一切都是自我的選擇。你可以在這個遊戲場盡情的玩耍,儘管很多人已經把自己玩兒丟了,已經全然忘記遊戲的正確玩法,就會有諸如類似於佛陀、老子、耶穌等等或者眼下的高維使者來給我們糾偏。
二十三、佛家講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能波=業力。肉身不是我,只是個當下的體驗道具,因緣和合而生。小我意識是我也不是我,只是個高我玩遊戲時的內部驅動力。那高我和小我融合才有當下的我,才有當下在思考的這個我。
因為我錯誤的認為小我才是我,認為身體是我,才會產生執著,才會不斷的從外界抓取;但這世上本無我啊,卻無處不是我,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大道本源是我目前所知的最高維度。
二十四、人生短短三萬天,每次給你一個遊戲副本的時間,很短。很多人還沒明晰卻又進入下一輪回。這裏只是個遊戲場,遊戲有遊戲的規則,清者上,濁者下,清者勘破幻境,不被俗世所累,濁者迷失其中無法自拔,清其實指的就是達到“無我境”的多少。
二十五、靜下來後,學會了放下,原來我不是我,我的執著不過都是迷失後的妄想;學會了反思,學會了以“覺知”視角,跳出來去看到過往,去正視自己;我不是我,我執著於夢境,大夢初醒,才有了現在給你描述的這一切。
二十六、向大道看齊,以大道的認知來對待一切。允許、接納、包容所有的一切,先不對抗,如果想去解決這個事兒,想讓事件按照咱們設想的進行,那就得有智慧。從這件發生的事中看到事件的本質、規律,有了火眼金睛,智慧是同在的。
你看待問題的深度有多深,智慧就有多深,兩者是呈正比的。自然你就知道怎麼從根源上去圓滿化解外境的事兒接納自己的一切,激發本自具足的能力。首先是愛自己,不是愛別人,愛滿則溢,你首先自己得滿足了才行,因為我們是匱乏,我們才會向外抓取。這種匱乏感,讓你蒙蔽,讓你迷失。
二十七、眼下的事已經是個果了,先接納這個果。需要解決,那就運用智慧去解決就行了。這個世界沒有好壞,一切都是體驗而已。不要被三維境所障礙,我們是活在意識中的,並不是活在現實世界中。一切的發生都是來完成我們的體驗,都是好助緣。
二十八、當下,我已然明晰自己不過是這場遊戲的體驗者,首要之務便是放下內耗,摒棄對抗,終止拉扯,接納自身的全部!我寬恕自己往昔的種種行徑,原諒自己的任何言辭,曾經犯下的過錯、自身的行為以及意識,我全然原諒自己!接納屬於自己的一切!
我亦諒解外界,包容所有的傷害,接納外界的所有狀況。從此刻開始,我將把這一切統統放下。只因在無知無覺之際必然會做出此類事情,我無需與自我作對。我熱愛自己的身體,鍾情於自己的一切,喜愛自己的所有,我感恩能夠降臨於世,將這些正能量回饋給自己。
我能夠正視過往的種種,那皆是我在無知無覺時造就的。轉換一下念頭,能量便得以轉換,所有的發生,都對我有益。就這樣從阻塞變為通暢,境遇由心而轉。倘若當下它依舊對我形成阻礙,那就運用智慧去解決它,加以修正便好。
二十九、用觀電影法去覺察當下外界的狀態,跳出來看待你就不會入局了,用覺知去觀這個事態,看到這個果境,明白他的形成,看到他背後的原理。如果頭腦有評判,心理有情緒,去看到頭腦中的念頭,看到情緒,凡是身體有反應,念頭有波動,說明課題來了!答題時間到!因為頭腦的評判來自於小我習性。覺察外界就是覺察外界的刺激引發了我們的什麼念,引發了什麼體感,這些就是需要體驗的課題。
三十、如果修行讓一個人越修越自私,那絕對是修偏了。當因果站出來我們發現這世間上沒有可憐人,可是當慈悲心升起後,我們會發現這世間全是可憐人,眾生皆苦,我們要幫助他們脫離苦海,又怎會自私?
如果修行讓一個人越修越痛苦,那也絕對是修偏了。修行是一個不斷放下自己執念的過程。心裏越來越乾淨,也就越來舒服。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又怎會痛苦?
- Dec 30 Mon 2024 21:53
修行人必看:那些修行路上我們應該提前要明白的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