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雲:“陽間三世,傷天害理皆由你”
下聯雲:“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
橫批是:“你可來了”
古訓雲:“積善余慶,積惡餘殃”,“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因果,對於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認為行善去惡是本份內的事。
然而有的人不善於觀察,卻說那個人行善卻沒見到好的際遇,那個人做惡卻也沒見其得禍,因此心生疑義,懷疑善惡報應。
陽間三世,傷天害理皆由你
人性善惡,自知者明。
《三字經》裏說:“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說:“人性本惡。”
關於人性的論斷,眾說紛紜。並且人性是難以改變的。比方說,貪財、喜歡炫耀、不知道滿足、佔便宜、算計別人等。
最難以理解的是,很多人犯錯了,或者做了很多的惡事,不管你用什麼方式提醒和教育他,也不會悔改,正如一句諺語:“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相比之下,那些能夠看透人性的人,就顯得高大了。
有大智慧的人,做人性的控制者;愚昧的人,被人性牽著鼻子走,常常迷茫。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把人間的一切,都看透,人就活得通透了,也真正區分了善惡。
從而,人活著,就會“懲惡揚善”,從而實現了“趨利避害”,一生活得安寧。
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
善惡有報,慎言慎行。
很多人,在活著的時候,做了很多壞事,但是沒有什麼報應。這樣一來,就宣揚了“惡人樂逍遙”的謬論。
事實上,作惡多端的人,就是生前沒有得到惡果,死後也不得安寧,仍舊要承擔後果。這就是“地府”對人的警示。
詩曰:“陽世全憑一張紙,是非顛倒多因此。豈似幽中業鏡臺,半點欺心沒處使。”
一個人在人間為非作歹,還躲避了責任,那麼到了地府就得受苦了。這是沒有定論的事情,但是其道理非常明顯,也很正能量。
更可悲的是,那些做了惡事的小人,一旦入獄,那麼人間也變成了他的煉獄。這不就是“地府”裏的規則嗎?
如果你深度領悟了地府的對聯,那麼你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會想一想前因後果——看到了美好的後果,那就積極行動;想到了惡果,那就馬上停止。
一件事在發生之前,就停頓了,這就是最佳的“止損”方式;一件事正在發生,能夠停止,那也是“亡羊補牢”,還有改變的餘地。
千萬不要一意孤行,把道德和法律,置之不理。
對任何事情,都要有責任意識。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好事壞事都瞞不住,承擔責任是必須的。
作家茨威格說:“一個人能力所不及的地方也就是他的責任的界限。”
但凡不能承擔責任的事情,都不要去做。否則會坑害自己,傷害家庭。
- Jul 05 Sat 2025 17:45
陰曹地府,給陽間人的忠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