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原來發在養生之道版頁的帖子,現在發在主壇上讓大家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見,也供同道共同探討。
內容如下:
自古聖賢修煉勤, 獨處善養春常真,一團真氣通任督,智慧全在頓悟身。
一 、螺旋思維作用:
物理學螺旋運動中,使物體高速運轉產生力的漸開作用,人體螺旋思維中所產生的漸開原理與此是相似的。因為人為宇宙之一物,宇宙萬物自然法則歸一,人的反思行為就象反轉的螺旋運動一樣,反思是人的反省意思自我訓練的結果,在靜靜的反思過程中,人體內會產生相應的一系列明顯的生理變化,人體內氣動流體的變化感覺相對地明顯,氣體的向心與離心作用表現也非常敏感。
由於人在反思過程中會產生向心作用,這是內視訓練精神意識產生的集中統一的結果。在這種作用下,人的真氣﹙物資基礎﹚則沿著人體的任督二脈,作三百六十度的周天旋轉,這種由意識流導向所產生的物資運動而出現的人體內氣,是人體物資的客觀反應,也是人體內各組織系統﹙中醫學觀點﹚在受反思意識支配功能訓練上的特殊內在氣流反應。例如,人在靜思過程中,兩周後就有腹動感覺,這種感覺是在人體意識相對靜止的潛意識導向作用下,所產生的腹場氣動作用。這種氣動作用,特別在晚上剛躺下靜思睡覺的時候,感覺非常明顯,腸鳴漸至增大,腸運動相對加快,矢氣﹙即屁﹚增多,隨之胃腸的消化功能會得到更好的改變,迫使腸內腐氣即內毒素相對排除。但是,這對於人體每天所吸收進的飲食穀物,所產生的附加產物——毒素,和人體內寄生的蟲體病毒,所排放的毒素總量來說,仍是產大於出。然而,只要人立志堅持不懈地自我訓練和努力,最後將會排等於產,直至排大於產。此時,排毒健身的目的就已達到。這就是真氣凝聚﹙向心作用﹚,廢氣排散﹙離心作用﹚,就像我們用旋轉原理分離出米和穀一樣,重者向下向外,輕者向內向中。重者,濁氣也,屁也,內毒素也;輕者,清氣也,正氣真氣也。先賢王陽明說:“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王陽明全集》。清濁分明,邪正各走其道,人體自然祥和氣順健康。
人之健康一旦回轉,思維就相對更加敏捷,智慧提高,悟性大開,意識觀念會有所改變,並能健康發展。人的內心世界的改變非常明顯,狹隘會逐漸變為寬容,急躁會逐漸趨於平和,焦慮會逐漸轉為安定,情緒在受到客觀干擾的時候也會很快平靜下來。這對於處理一切事務來說,精力會更加充沛,信心會更加強盛,信念會更加堅定,毅力決心和意志會更加的頑強與鞏固,人的行為受意識思維的健康支配會發生超常的變化。《達摩洗髓易筋經·采精華法篇》說: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者,若無堅志,且無恒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所以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誤也。
二 、關於真氣即正氣的作用與說法
“真氣”說源于祖國醫學《內經.上古天真論篇》之中:“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孟子稱“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醜上》,所謂浩然之氣,乃是自然之氣,正義之氣,真正之氣,邪不可幹之氣也。在人為氣,在天為道,在世間為儀禮,在事物為理義,皆為自然之氣也。人以正氣充實,心氣合一便為志,志氣專一,心志合一便為智,智慧光大,誨人不倦便是仁,既智且仁,則為聖人。先賢強調志與氣的專一作用,說“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意思就是即以意導氣,氣隨意走;以氣定意,意隨氣行。這就是人體培養正氣的道理。按照道家的說法,氣亦是宇宙形成的最基本的物資,道家傳統觀念認為,宇宙形成之初,是“渾元之氣”的聚合,是“混沌”之物。我們所謂的正氣即人之真氣——清氣也。清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資。而傳統醫學則認為,表現在人體內的正氣(真氣)為“宗氣”,“血氣”,“呼吸之氣”,“水穀精微之氣”等。這些都是人體生存最基本的物資。現代醫學定位在人體內的,則是新陳代謝中所產生的“血氧”之氣,這一指標失調,人體各組織臟腑就有可能導致功能與活力減弱,局部組織痙攣,或微循環障礙,血流緩慢,血管淤血,甚或導致細胞變質、變性、壞死,更甚者則形成血管栓塞。特別最敏感的是,腦組織細胞在大量缺氧缺血的情況下,血氧不能正常供給大腦組織細胞的生存需要,腦細胞就會很快地變性、萎縮或死亡。此時,人輕則會感到心慌氣短,煩躁不安,重則會昏迷、暈厥、休克,最嚴重者會造成大腦意識障礙,肢體失去知覺,若搶救及時,倖存有望。否則,會引起嚴重後果,形成植物人狀態或者死亡。
由此看來,氣是人體絕對需要的物資之一。我們應該從這一點認識出發,去探討人體生存的奧秘。既然真氣是人體內的最基本的物資,那麼,我們就應該有必要去蓄積和修練它。
三 、為什麼要練“真氣”?
俗話說:天之三寶日月星,人之三寶精氣神。天無日月星不成其為宇宙,人無精氣神不成其為人體。人就是一個小宇宙,所以,古人才有“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之說,意即人與宇宙,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協調,就在於人與宇宙磁場和空間環境的和諧與協調。因此,人要象天聚集日月星那樣聚積精氣神而歸為一本,如此,人就會象天體一樣自然健康。這就是易經八卦裏說的乾象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道理。
《達摩洗髓易筋經·采精華法篇》說:靜立叩齒,舌舔上顎,調勻鼻息,細吸光華,合滿一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於中宮,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後起行,任從酬應,毫無妨礙。這是調息積精還神的最形象的過程說明。
要聚積精氣神,必須要首先完成聚精的過程,從而才會達到積精還氣,積氣還神,積神補虛的目的。
精乃神之本,精是人體記憶體在的精微物資,為血,為氣,為唾液,為腺液,為精血和精氣,也是人體氣血賴以生存的根本。精又為載神之物資,精為體,神為用,這就象刀與刃一樣,刃的鋒利就靠刀來體現,刃的鋒利依附於刀,是物資與功能的體現。氣介乎二者之間,是聯繫二者的橋樑,是體又是用,就象介乎於刀與刃之間的火候,火候需要錘煉,而人的氣也需要鍛煉積蓄。氣表現在精血方面為實體—血氣、精氣,表現在精神方面就為功用—神氣。因此,聚氣必先積精。精微之物,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一是飲食的攝入,二是呼吸的交換,三是體內臟腑的新陳代謝。現代醫學的這一觀念及認識,與傳統醫學認為人體的精微物資,是通過人的氣化功能完成的結果的觀念與認識是相一致的。傳統醫學的精氣,宗氣,水穀之氣,三位一體,與現代醫學的飲食,呼吸,新陳代謝三種功能,有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之妙。因此,要促使人體完成代謝而合成精微物資,必須首先要解決人體的氣化功能。要完成氣化功能的轉變作用,必須首先從調息訓練做起,如此才能促使人體各部功能的新陳代謝更加趨於完善。為什麼要說更加趨於完善呢?因為當一個人從母腹出世的那一刻起,無時無刻地一方面無不自然需要受到大自然的恩賜,大自然提供給人體足夠的氧氣和賴以生存的各種物質,而另一方面,當人體在消耗這些水穀精微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人體自身,這就是現代醫學說的“過氧化”。所以,人體在抗自身反消耗的同時(西醫叫抗氧化),需要將一些先天血氧交換的氣場功能(母腹嬰兒具備此功能)保留一些。如果要保留一些這一先天的功能,唯一的途徑只有用訓練真氣的辦法才能夠達到目地。
關於氣場的說法,習練者都有氣場一說,顧名思義,氣場即氣機作用的場所,也是人體內外呼吸和新陳代謝的交換空間。氣場有先天與後天氣場之分,嬰兒在形成至出娘胎見天這一段時間內應該算作先天呼吸,所以先天氣場隨即形成;嬰兒從出母腹那一刻起一直至死,這一段時間應該算作後天呼吸,所以後天氣場隨即形成。
嬰兒在母腹內的先天呼吸是依靠臍帶的血氧流動和新陳代謝的代謝模式完成的血氧交換呼吸模式,所以先天氣場也叫臍帶血氧交換呼吸氣場;當嬰兒一出母腹,從向宇宙發出呼喚的那一聲起,人體組織器官肺的呼吸功能啟動,人體的血氧交換過程就自然而然地分成兩步來進行了,如肺的呼吸吸收氧氣,腸胃的消化和細胞的新陳代謝等功能促使人體共同完成了血氧交換過程,這又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人體後天血氧交換的氣場了。
調息靜念,首先以訓練精神意識的統一專注為主,輔以呼吸訓練,使呼吸深長細勻,藉以增加肺臟的肺合量,讓空氣中的足夠氧氣通過人體肺部細胞,進入人體血液脈絡,進行血氧交換,從而改變血液性質,促使人體各臟腑組織機能,失調的新陳代謝功能恢復正常,並使之逐漸趨於旺盛。用現代醫學來解釋,即在人的潛意識流的作用下,人的大腦受意識導向的作用而逐漸達到中樞神經的集中專一化,使植物神經逐漸興奮,中樞交感神經得到抑制。在中樞神經達到抑制後,臟腑的各種功能受植物神經興奮的功能支配作用就能得到自我功能的調控。另外,人在閉目養神的時候,主觀與客觀相對隔離,人體的各感覺器官受到抑制,能量消耗相對減少,所以人在靜坐時手腳四肢溫度相對增高,體內血流速度增快,大腦的血氧供應相對充足,人體內的血氧含量相對升高,並相對改善各組織器官血液循環系統的血液迴圈功能,人的精力也相對充沛。這可能就是人在靜坐後,為什麼會感到內氣調和,神清氣爽,大腦非常清醒的原因。
人的智慧來源於聰明,聰明的字面含義為耳聰眼明,其實,智慧不但需要聰明,而且需要眼明心亮。現代醫學認為人們所說的心亮為大腦清醒。傳統醫學認為“心主思索”,“心之餘為腦”,心之功能為腦之功能,即心的末端通於腦,這大概是說心臟的血流於大腦,腦血氧含量增高,腦細胞的活力相對增強,而導致大腦清醒,耳聰眼明的緣故吧!儘管這種解釋有些牽強附會,但作出這一說明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的話,我們訓練的理論依據又從何而來呢?
人在自我訓練以後,由於自我感覺逐漸進入良好狀態,隨之而來的,很明顯的變化便是,口中唾液增多。增多的唾液必須咽下肚去,古有“吞千口水能活人”之說,唾液增多,胃液自然就增多,消化功能也就隨之增強。唾液是人體精液之一,內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酶類,能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各種水穀精微之物資,以供人體所需。
完成上述幾種修煉程式後,真氣的逐漸積累,使人體內的氣場環境逐漸得到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將會煥然一新;臟腑的氣化功能,從被動的狀態逐漸走向主動;原來感到吃力的事,現在做起來也會感到輕鬆愉快;煩躁不安的情緒,隨之也能靜若止水;消沉和悲觀的意志會變得積極主動和樂觀。這就是訓練真氣的結果與好處。
四 、練真氣的基本方法:
﹙一﹚、姿式:自然得體,儘量放鬆,各部配合協調,完成統一姿式。
1、眼 — 雙目微閉內視;
2、耳 — 聞所未聞;
3、鼻 — 呼吸於微微無聲之中;
4、口 — 輕輕叩齒,即上齒叩下齒;
5、舌 — 上抵天顎;
6、身 — 端坐或正坐,正臥或側臥,正立或解散都行;
7、手 — 坐時雙手放於膝上,兩膝間隔兩拳寬,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成相對直角;
8、腳 — 立時雙手下垂,中指對兩腿褲縫,雙腳與雙肩齊寬。正臥時兩腿伸屈即可,兩手放身邊或枕於頭下,或兩手重疊放於臍下三寸處,亦可交替而行。側臥一手枕頭下,一手放在大腿上。
﹙二﹚、注意事項如下:
1、呼吸在正確姿勢的支配下進行。吸,展胸提氣;呼,收胸鼓腹。呼吸無憋氣之感,做到深,長,細,勻。
深——如魚沉海底,徐徐而降;
長——如車輪紡線,綿綿有序;
細——如春蠶吐絲,柔柔無盡;
勻——如梭穿經緯,細細猶密。
如此,則氣布均勻,神定心安,全身舒暢,如春筍經大雨洗滌,旱苗逢雨露滋潤,全身上下,猶如晨霧遇朝陽,霍然開朗,有如春風見雨露,潤物暢快。
2、時間。早中晚各一次,有條件可多增加一兩次無妨。
起初半月內——十至十五分鐘/次;
半月至一月內——逐漸延長至三十分鐘左右/次;
一月至兩月內——一小時左右/次;
兩月以上——每次堅持一小時/次。
3、意識:雙目微閉,似是而非,內視於心,似見非見,調節意思,精神內聚,“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內徑·上古天真論篇》;
4、環境:
A、室內完成,儘量避風。如在戶外,千萬不要迎風而練。此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內徑·上古天真論篇》。
B、雷雨天不作,以免靜電感應,更忌雷聲干擾心緒而驚恐。
C、濁氣地方禁止練功,濁擾真氣,滯留致病。
D、感冒發燒不作,此時人體汗孔緊閉,邪氣上升,正氣受擾,心志難定,真氣難行,不如順其自然為好。
E、大饑大飽不作,大饑大飽會影響臟腑功能不協調,負荷加重,難以聚氣凝神。
F、大疲勞後不作,此時內耗太多,真氣難聚,調氣難行,因體內能量不足,精神難以支撐之故。
﹙三﹚、練功與意識步驟: 1、積精還氣過程:
A、初始時首先內視心臟,時間半月左右;
B、待胸膈肌興奮敏感之後,膈肌的牽拉運動,致使意識感覺胸中有氣動之後,慢慢地將這種意識導向膈肌以下,促使腹肌神經產生敏感,而在潛意識流的作用下,與呼吸配合,作用於腹肌運動。腹部此時就會有功能興奮運動的感覺,即氣動的感覺。每當靜下來時,受意識的導向作用,腹中就會象波浪一樣往復傳遞運動,這時,腸鳴聲增多,矢氣即屁增多,噯氣增多,這可能就是胃腸道氧氣供應充足,血氧代謝功能上升,胃腸蠕動功能增強,內毒素向外排除的結果。此時食量也相對增加;
C、慢慢地將意識導向臍下三寸處,即中丹田處。上丹田在眉心,早期不要意識此處;下丹田在會陰,待過了中丹田後,隨氣動感覺的下行,而逐漸將意識導向此處;待聚積一段時間的真氣後,其氣將會衝開會陰,而使會陰部的肌肉興奮跳動,真氣隨肌肉的顫動,並在意識導向的作用下,逐漸推動過關;
D、下丹田真氣過關時,開始如一線通絡,隨著丹田的聚氣逐漸增加,而沖過此關的真氣將會越來越大,氣流動感也會逐漸增強。會陰一關,相當重要,是真氣由陰達陽的關口,是真氣由任脈轉向督脈積精化氣的必然反應。此關需要很長時間,通常是真氣訓練者應該注意的一點,不可勉強而為,要相信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此時,主要是厚積中丹田之氣,中丹田真氣聚積愈大,衝開下丹田就愈容易,人為欲求,切不可取,如此會欲速而不能達。
E、當大量的真氣通過會陰的時候,意識應隨時跟上,這就叫“意隨氣走,氣隨意行”,這大概就是意識導向功能的作用,反過來說,氣聚積到一定的時候,無形中也會引導意識往氣流方向移動,它們之間是相互為用,相為互補的。當真氣沖過會陰以後,需要再修練很長一段時間後,真氣才又會衝開尾閭穴而沿督脈上行。尾閭一過,真氣在督脈中上行就容易了。
F、當真氣沿督脈上行於頸部的時候,這最難沖的一關,將會是玉枕穴。請不要著急,只要你牢記:當真氣不足的時候,立即將意識返回於臍下三寸處,即中丹田處就行了,真氣在此處又會越積越多,就象池塘裏的水一樣,滿則自溢,玉枕也就不難衝開了。這種功法為“返樸歸真法”。此時的意識,隨氣而行,氣到何處,意隨何處,氣到何處,意守何處。意守何處,何處的氣流和氣動感將會更大。但要千萬記住,凡事不可強求,一味追求奇跡出現,將會導致氣流走邪,一旦發生這種現象,請立即採用“返樸歸真”法,順其自然一點的好。
G、玉枕衝開後,在真氣的逐漸推動下,意識隨氣流沿督脈上行於巔頂,就到了人的百會穴。真氣過百會穴的時候,始如一線穿頂,日積月累,到某一天的時候,將會突然感到有甘露從天而降,滿入口中,這就是佛教說的“醍醐灌頂”。此時,真氣就溝通了津精玉液關,任督二脈就此貫通,環流上下,源歸大海了。但是,此時也不要盲目地過分追求任督二脈真氣運行的感受,而主要是,集中精力修練臍下丹田之氣,丹田之氣越足,任督二脈的真氣流動感就越強。時間一長,真氣自然會遍及全身,打通奇經八脈,行透五臟六腑,十二經絡。注:津精玉液穴在舌下連根處兩邊。
2、積氣還神:
當體內真氣逐漸積聚而功能逐漸增大以後,人的精神將會為之一振,每次練功後,都會有特別異常的,“神清氣爽”的感覺。人的主觀意識會逐漸加強,對外物的知覺會日新月異,信心、信念、意志和毅力都會由此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人的精力會越來越充沛,對書面知識的接受,理解和感悟將會產生幾何倍增的能力。思想隨之會更加豐富,心之力會更加增強,旺盛的生命力會將身邊的一切困難和險阻驅逐出境,讓你感受到世界的一切都會為你所用,浩然正氣將促使你縱橫於天下。
在人的精神支配下,人的耐力會逐漸增強,對各種困難與險阻都會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去努力地排除,怨氣會逐漸減少,對外部世界會用寬容與謙讓的態度去對待。總之,心境的轉化明顯地會改變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態度,這一切都來源於人的精神變化的結果。
3、積神補虛:
人在社會中活動,需要思維,需要體力,需要消耗自己的精氣神。這就是人在自然中自然消耗的原因。假若一個人能長期地堅持不懈地自然訓練自我,做到精氣神的集中與統一,就可以部分地彌補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消耗的能量,即虛中寓補。這是人類千百年來所總結出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顛撲不破的生存法則。因為,人在社會活動中的消耗是自然難免的。那麼,要彌補這一損失,就必須走拾遺這條道路。拾遺,就是人在前進的過程中,要回過頭來看看,在你走過的路上,究竟丟掉了什麼東西應該拾起,這就叫拾遺。在意識方面,拾遺就是“反思”,“反思”即逆向意識。在練功過程中,將意識回到臍下丹田處,即回歸到嬰兒的“臍帶時代”,嬰兒在“臍帶時代”是意識混沌的模糊時代,所以,在練功逆向意識過程中,就是在拾遺起已經丟失掉的嬰兒模糊意識,也就是將意識逐漸轉化到近似於無意識狀態。這在練功初始的反應是很明顯的,在靜思過程中,往往會有昏昏濛濛,欲睡非睡的朦朧感覺。隨著練功時間的增長,這種昏蒙狀態會逐漸減少。由氣的轉動導引,意識會逐漸隨氣流而行,模糊意識逐漸清醒,但這種清醒與平時的清醒是有區別的,不妨將此稱之為專一意識中的清醒。這種清醒是人體精氣神充足的表現,是專一意識流的導向作用,將人體內平時所丟失掉的東西重新內聚攏來,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化功能,這就叫積神補虛。
五、在練功過程中的各種細微反應與明顯感覺:
1、癢:在練功過程中,由氣動的作用,體表會出現局部的發癢,這大概是體表神經,在自我訓練中的局部興奮所產生的敏感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將會伴隨著整個訓練過程而存在,這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在癢的敏感作用下,氣將隨之推動毛細血管的血液運動而活躍性增強。很明顯的感覺是,在訓練過程中,儘管人未動﹙相對靜止﹚,但手腳的體溫很明顯地會上升,特別是在寒冬時節,此種感覺相當明顯。
2、脹:首先是,練功初期會感到胃部有些反脹感,噯氣也隨之增多,只有在矢氣﹙即屁﹚逐漸增多後,噯氣感才會隨之減弱。手足即其他各部有時也會有脹感和肌肉跳動合併出現,這些都是訓練過程中自然會出現的一些局部反應。這對訓練者的心理和生理都無任何壞處。只要不去刻意追求這些感覺,無意中自然會消失這些現象。
3、痛:體內的病變部位大部分會在訓練過程中出現微脹微痛的感覺,這是氣流在通過病灶部位的關隘時的自然反應。隨著功力的逐漸增加,病灶部位的關隘會逐漸被打通,體內的各病變部位的自身功能也會隨之逐漸增強,脹痛的感覺會漸漸減輕,直至病灶部位的功能逐漸恢復。
4、冷熱感覺:練功過程中,在病灶部位氣流過關的時候,會出現病灶部位的熱脹感,這種反應在人體表面無任何異常現象,僅是練功者自我感覺而已。若這種感覺持續有增不減,可用意識逐漸導向,將痛感部位的體位儘量放鬆。如肝病引起的脅肋脹,膽病引起的肩胛脹,可將右手儘量放鬆下垂,將意識導引趨向少陽膽經脈絡下行至外踝骨處,此處神經產生興奮敏感,如此反復訓練,不久將會出現痛處象有一根導管放出熱水一樣,沿脈絡向下流入外踝骨處。這種感覺一旦出現,痛脹也就會慢慢減輕,繼而逐漸消除,隨之而來的感覺便是有一股清涼的東西來填補熱脹熱痛之處,爽快極了。
5、睡眠現象:在初初訓練過程中,大多數都會產生休眠狀,有睡眠感,此時應順其自然,睡他一會又有何妨?即使是訓練有素的人,在大饑大累,體耗過大的時候,一旦靜下來,也會有欲睡現象。處理的辦法都一樣,睡一會兒,讓體力得到更加充分的恢復,有百利而無一害。
6、自動:有很多人在訓練中,由於植物神經的局部極致興奮的作用,肌肉或肢體某部會突然產生自我彈動的現象,這一現象行內人士認為是人體的一種自發運動現象,是一種積極的正常的訓練氣動反應,無須焦慮不安,慢慢地自己會自停下來。假若個別人有持續難停的話,只要睜開眼睛,停止意識訓練,就會自動停下,實在難停下來,就用意識導向眉心即上丹田處,自動現象立即就會停止,無須驚慌失措。
總之,在訓練過程中,不管出現什麼現象或何種感覺,你都應該認為是訓練過程的自然正常反應,不以為是,無為而為,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去刻意自覺這些現象,和刻意追求這些感受。如果有了這些現象,應鎮靜自若,自然無礙。
六、關於“走火入魔”說:
很多人說,練功容易“走火入魔”,出現偏差。其實不然,練功總體來說很難走火入魔,心術不正者可能有此現象發生,除此之外,很難發生。但是,如果練功的方法不當,有可能出現身體局部不適的偏差現象還是有的,不過無大礙,通過適當的調整就沒事了。但行功仍有注意事項,正如《達摩洗髓易筋經·功宜知避篇》說:行功凡遇疾風迅雷,豪雨閃電,黃沙大雹,虹見霧重,日食月食,嚴寒盛暑,天變地震,疫氣妖氣,邪魔怪異,狎褻鬧攘,臭穢腥膻,五濁雜氣,鬱熱伏室,暖閣露宿,灶前靈房,重傷將便,大醉過飽,以及男女房事前後一時,女子胎前八月,產後四十日,萬不可行!行之無益有損,覺道者不可不忌。
一般偏差現象如下:
1、過分追求練功的結果與體驗,如果不順其自然,就會出現偏差。例如精神過於集中在某一部位的氣流感覺,和某一部位的熱脹感等,該部位的熱脹感就會越來越加重,甚者會使你越練越感到難受,最後難以繼續下去。解決的辦法是,將熱脹感處的體部放鬆,將意識轉移方向,上熱脹重就意下,下熱脹重就意上,或者將意識返回臍下三寸處即中丹田,如此反復訓練,大約半月左右,此熱脹感就會消失,熱脹感部位代之而來的是非常舒適的清涼感。熱脹痛可能是練功者在練功過程中,特別注意自己的病痛部位,使病痛部位的神經越來越興奮的原因,如果不儘快調整練功方法,就難以避免會出現這種偏差;
2、走火入魔的現象如下:
精神抑鬱與敏感者在訓練過程中,由於神經高度集中,或意識集中追求某種感覺,都會導致神經高度緊張,或過度興奮,而引起心理不健康,產生難以抑制的偏激或狂熱的行為。如有的人一旦受到某種精神力量的暗示誘惑控制後,就會出現一種近似瘋狂和變態的過激行為現象。世界上很多魔教﹙即邪教﹚的信徒皆因此而走火入魔。那些近似發瘋變態的人,不顧個人與社會的安危,一味地追求某種精神的幻想,根本不管這種幻想是否現實,更有甚者,他們將這種幻想的作用建立在超自然超宇宙的法則之上,而固執地使自我行為走向極端。這些人神經是極端脆弱的,很容易被某種觀念意識所支配,而變成支配者的奴隸﹙如falungong﹚。實際上,這些人也在尋求人生的某種精神支撐點,只是他們在尋求這種支撐點的過程中,卻不知不覺地已經失去了自我,而變成了非自我的被奴役者。如果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消除自我的極端幻想,努力使自己回到現實中來,與精神奴役團體徹底決裂,重新找回自我,使自我樹立起自然生命觀,相信自己通過自我的努力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超自然超宇宙的力量,即使某些現象類似超自然超宇宙的力量,也應認為是自然與宇宙的力量,只是現實的一切有限的現代科學的條件和手段暫時還無法解釋清楚,儘管無法解釋,但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謎信它或說他是迷信,可以暫存未知,讓實踐者慢慢去考察與驗正,這就是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只要做到這一點,走火入魔就很難發生。
總之,練功以健身強體為目的,既然是為了強身健體,那麼就應該在整個練功過程中,做到無為而為,順其自然,凡是不可強求,功到自然成。練功者必須具備這種心態,方可得道。
在此,我應對甘肅省蘭州中醫學院的李少波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因為是他的《真氣運行法》一書(大約是1979年以前出版,現此書已被借失,僅憑記憶參考,在此說明)救了我的生命。現在,我不僅僅有了健康的身體,而且有了自己今天的事業。使我深感愧疚的是,時至今日,我還從未與先生謀面相見一次,深表歉意!
練功者對藥物的敏感性作用
有人提出,練功不吃藥,吃藥不練功。其實不然,練功者難免有傷風感冒之不虞,因此,服食藥丹膏散是歷來練功者難於避免的事。
常人服食藥物也分體質情況而定,一般身體比較健壯的人服食藥物量稍小即有藥效敏感反應,體質較差的人服食藥物量要較大才有藥效反應,這是符合“強者弱之,弱者強之”的原理的。
練功者由於經絡開通,血氣舒暢,五臟六腑氧氣供應充足,血氧交換順利,屏障機能增強,所以在用藥方面立足於輕薄,只要藥物稍有輔助,即可有較強的藥物敏感反應。
筆者年輕時是一個體弱多病的人,十三歲時得了一次發黃病,那時由於醫藥知識落後,大家都不知道這是黃疸型肝炎,鄉鎮醫生說是患了肝炎,開了點維生素什麼的一類藥吃了半個來月,前後也沒做什麼生化檢查,就這樣不了了之,在二十歲時重患一次黃疸型肝炎,這次就很厲害了,住院將近一年,肝功還是+++,表面抗原陽性,轉氨酶比較高,其他接近正常,出院時臉現虛浮,以後吃了很多中草藥,病不見好轉,反而腸胃受寒涼藥物之苦,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部鼓脹,夜臥不安,鬱熱日久,小便色黃異味,其狀難言。以後苦於無藥醫治,無意間在書店買到一本蘭州中醫學院李少波老師出版的《真氣運行法》小冊子【至今已找不到那本小冊子了,全憑記憶與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回憶編寫出此帖內容】,獲益匪淺,受用終身,這是一種緣分,在此,我應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將《真氣運行法》一書,拿回家中連續堅持修煉年餘,以後二十載隨時立志守一,順其自然,功法大進,平常在感冒時,服用“感冒通片”,僅一粒即可有昏昏欲睡的藥物反應;服食中成藥“保和丸”,僅服食3克就立即顯效;口腔潰瘍原來一發就一兩個月不愈,後來用“馬應龍痔瘡膏”外擦病變部位的皮膚表面,僅一星期就痊癒了。另外,筆者服食的其他丸丹膏散也反應比較明顯。這些現象可能與氣流、血液迴圈等暢通和內毒素的持續排除有關。
1997年體查乙肝,所有指標正常,筆者深感意外,錄此作紀。
2009-5-31練功有感:藍海碧水映晴空,天地澄清歸元通,真心修得錚鐵骨,百邪不侵神體中。
練功出現幻覺感應詩曰
田園萬象風光好,高山流水曲徑繞,
幽幽氣沉佛陀現,脈脈潮浪逐漸高。
萬里草原秋風緊,蕭瑟惶惶寒欲摧,
轉眼又是春來早,昨夜星辰今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