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瘋狂的“長生不老勇士”
隨年齡增長,我們的器官開始衰弱、頭腦變得遲鈍、骨骼也不再強健,而這些與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不少人帶來困擾。在現有豐腴物質條件支持下,人類再難坦然變老。
有一批自詡為“盜火者”“人類勇士”的人出現,他們秉承秦皇遺志,在21世紀仍推崇把變老當做最大的病,在他們看來,如果認為它很正常的話,就像過去覺得婦女在難產中死亡一樣“流氓”。
他們是怎麼做的?
禁欲:垂直抗衰平臺時光派上,@清風爽(男)用戶為了視覺上的年輕,已經堅持了98天的絕對禁欲,“不想不遺”,並每天輔以運動、大量飲用豆漿以求事半功倍。此前有研究認為,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短,是因為“雄性激素”。
斷食:也有人正在斷食(辟穀),希望通過挨餓的方式,啟動細胞自噬來清楚體內老了的僵屍細胞,這類行為學術名詞是“熱量限制”。另外,全球知名是人均壽命高的地區如日本、地中海一帶的飲食方法也在小範圍內引起效仿;也有一部分人生酮飲食(高脂肪低碳水)來啟動細胞自噬。
吃翔:腸道菌群研究近年來熱度推高,學者發現百歲老人糞便內的菌群有益,若將其提取做成膠囊,年輕人服用後有望收穫壽命延長的效應。
換血:矽谷知名富人、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為了實現自己活到150歲的人生大計,每季度定期輸入從18-25歲年輕人體內提取的血漿,被稱作矽谷“吸血鬼”,為其提供換血服務的是一家現已倒閉的公司Ambrosia Medical。
吃處方藥:另有78歲紐約博士病理學醫生Alan Green,相信自己和身邊人對於雷XX素處方藥的體征年輕化回饋,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冒著大風險給至少550位尋醫老者開出治療變老的處方藥。
雖然行為力度超常,採取方式令人錯愕,但也有樂觀者認為,如果技術真的成功了,有的人是要名垂千古的。
02 野生與正統“長生不老術”之爭
相較於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野生技術,國際醫學頂刊《Nature》曾於2019年初,以“研究全面性、專業性、安全性”幾大標準做出篩選,其中入榜的7大正統干預手段分別為:運動、熱量限制、Senolytincs、二xx胍、雷xx素、NAD、Sirtuins啟動劑,其中後兩項指向的β-煙醯胺技術在近年來引起不小關注。
這個坐擁Cell、Nature、Science數百篇科研研究支撐的物質,經由基因港完成量產上市後,即使成品艾沐茵售價高達上千元一瓶,仍在過去3年,累計創銷40多萬單,觸達消費人群早已超出10萬(資料來源:基因港綜合京東、阿裏等平臺統計得出)。
根據學術界劃定的幾大黃金老化標誌物,端粒長度及線粒體活性是衡量一個人老的程度關鍵性指標,通常端粒較長縮短速度更慢、線粒體活性高是年輕的表現。
坐落於波士頓劍橋市的哈佛醫學院在研究中發現,人體老化過程中,會流失上述β煙醯胺珍貴營養物質,它是細胞內頭號酶I的前體,若能及時補充,可有效減慢老化進程。實驗組接受干預後,端粒長度維持,線粒體活性提升,剩餘存活期延長了30%。
但總而言之,變老是複雜的、系統性的工程,很難說改變其中一兩個小成分就能完全扭轉。雖在此之前,基因港在2017年已將上述技術落地,甚至創銷超40萬單,觸達用戶超10萬人次(京東買家秀綜合好評率達99%),8月旗下全資子公司“LIFESPAN萊孚斯本”檢測投產,擴增年產能至300噸,雖該類物質的市場化步伐正有序進行,但現階段若將長生不老信念寄託於這類物質,卻是天方夜譚。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李可基表示,“它(艾沐茵)的作用是幫助人們以比較健康的狀態度過老年期,切莫相信活到150歲類似的誇大宣傳。”目前該物質的60%市場規模由國產品牌基因港佔據,中信證券針對該物質發表的深度調研報告中指出,很快其國內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
哪怕即使由正統科研所主導的各項試驗,“長生不老”現階段而言只是無稽之談,未來還需長期摸索實驗,但在這之前,有必要正視它。
03 遲到的“死亡教育”
老,是死亡的隱喻。白岩松說: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無論是恐老,還是怕死,其實都是其中表現。
中國本土第一例冷凍人展文蓮丈夫桂軍民表示,他們這一代人從來沒有接受過死亡教育,所以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親人的離去。
面對深愛的妻子患癌即將辭世,他利用人體冷凍技術先將妻子“保護起來”,直到未來癌症被攻克再叫醒她接受治療。
2020年12月初,美國田納西州成功喚醒了27年前在液氮罐裏冷凍的一個胚胎,並移植到了一位母體的子宮中,成功分娩出了一個健康的女嬰。這讓參與人體冷凍的家屬們,再次燃起了希望。
桂軍民表示,他相信20、30年後,就能喚醒妻子,在這之前自己必須盡可能久活一點…相較于桂軍民,其他追求時光永駐的更多出於名利。
在全球500多例接受人體冷凍的案例中,許多是曾經成功的企業家;基因港旗下網紅補劑,京東板塊90%以上買家來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學者蕭功秦曾感歎:“中國人的價值追求太單一了,大家都像一個經濟動物,金錢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缺少了死亡教育的人,對生活低敏,喪失了很多內在東西。
《尋夢環遊記》中提示,被所愛的人記住,才是年輕過、活過的最好證明,無需歲月不老,僅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