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無論是支援及反對同性戀的研究都顯示,同性戀反映了一種既不健康又不快樂的父子或母子關係。

 許多受同性戀生活模式吸引的年青人,都是在追尋一種令他們感到被接納的身分。
許多在性別問題上掙扎的年青人,大多數關乎自我形象的問題,都是由家庭開始的。

 

1. 成也父親,敗也父親!
 

    《Gay Soul》一書作者認為同性戀是一種渴望得到被接納的生活方式,書中十六位男同性戀故事不斷地重複著一個資訊:我跟父親之間存在很多問題,關係很差。
 

    就以奧運跳水運動員勞根尼斯,曾在他的自傳《Breaking the Surface》一書中,提及他的父親如何苛待家人,加上他被同性同輩嘲諷,不知不覺間便跟母親建立了知己好友的關係。當他長大成人後,開始渴求生命中欠缺的一種感情,就是和男性之間建立的親密關係,因此他開始走向同性戀之路。
 

    《愛中轉化》的作者施道恩先生的案例顯示,同性戀者早期童年發展時期,在家中缺乏男性角色,這包括父親、擔當父親角色的人物或男性長輩等。當這類角色缺失時,最明顯的影響是令男童失去男子氣概。
 

    百分之百的受訪者都把他們的父親或父輩親人形容為在成長期中表現疏離、冷漠、可怕及遙不可及,無論是什麼原因,同性戀者總是回想起他所需所渴求卻得不到滿足的體驗,尤其是始作俑者是他們的父親。

    也許大部人都會把他們的父親形容為既疏離又冷淡的人,但或許其實是他們的父親並沒不妥,只是他們的需要對父親而言太過為難,以至總是無法好好地溝通。亦可能他的父親真的不喜歡甚至拒絕接納兒子的感情。無論如何,當一個男童在缺乏一個快樂、親切而緊密的父子關係時,他會因保護自己以擺脫這方面的失望,變得“防衛性地與人保持距離”。
 

2. 愛也母親,害也母親!
 

    在孩子形成性別角色的過程中,母親也擔當一個重要角色。在輔導同性戀狀態背後的父母模式時,發現性別角色混淆的孩子,他們的母親往往都是霸道及過分挑剔或愛支配的人。可能因為以往的經歷而憎恨男人,因此貶低所有男性。她們也可能是孤單、需要愛的單身女性,與自己的兒子產生亂倫的感情關係。
 

    一個「經典」的同性戀三角關係模式是當母親的角色越來越主導,丈夫的角色漸漸退色,尤其這類丈夫同時也是特別疏離的父親。

   這類母親同時也對某一位會喚起她對父親或丈夫印象的兒子特別關注,又基於她們本身的情緒問題,令她們無意識下想霸佔這位深愛的男性,繼而把這種想法投射在該名兒子身上。這種母子關係不是必然的,卻在很多同性戀者個案中發現一種非常親密依賴的母子關係,甚至有母親會公然表示希望兒子是自己的丈夫。

    這種關係引發了一種矛盾狀況,男同性戀者認為母親才是這世上最瞭解他的人。當母親與父親經常發生爭執,她們傾向希望得到兒子的同情和理解,尤其如果兒子跟父親關係疏離,接下來形成了母親與兒子聯合跟父親對立的關係,男孩會視男子氣概是一種粗暴和不體貼的表現,繼而拒絕表現自己男性的一面。
 

3. 當專橫型的父母遇上敏感型的孩子
 

    在探討怎樣預防同性戀的過程中,當中有一個經常出現的共通因素:
   
    愛支配、專橫的父親或母親,以及那個父母對敏感的孩子所造成的影響。
 

    專橫(Dominant)性格類型父母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都是最具爆發力的:

    冷淡──剛強、冷漠、硬心腸

    盛氣淩人──喜愛運用權力,支配別人/情況

    獨立──令別人難以接近

    講求實際──沒有人情味,把人當作物件看待

    沒有耐性──在運用時間方面非常克制

    肯冒險──在人際關係方面好爭競

    喜攬權──喜歡獨自作決定
 

4. 我們可以怎麼辦?
 

    面對這個現實,我們要怎麼辦?無論我們是父母、牧者、輔導員,或只是那個家庭的朋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採取一個愛和接納的態度。
 

    缺乏愛和接納的態度,是每一種自毀和沉溺行為——包括同性相吸、同性戀─產生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
 

    《愛中轉化》及作者施道恩先生提出「十個預防性的教養原則」,是預防青少年同性戀的良策。
 

    1.  你喜歡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你的兒女。
 

    你喜歡得到贊許嗎?你的兒女同樣喜歡。你喜歡別人真心關注你的嗜好和喜惡嗎?同樣真心關注你孩子所參與的活動吧!

    2.  容讓你的兒女犯錯,但同時不要損害他們的自尊心。錯誤可以是學習的良機,幫助他們日後面對挑戰。

 

    3.  給他們自然的發展空間。孩子是需要時間和空間去建立他們的自信心的。
 

    4.  讚揚他們的長處,以彌補他們的短處。每個優點都有把它抵消的弱點,相反亦然。別把焦點放在他們的短處上,相反要著重他們獨有的長處。
 

    5.  把你無條件的愛和接納表現出來。要確定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愛是基於他們的身分和個性,而不單是因為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情。
 

    6.  要跟他們在一起,伴著他們。瞭解他們的興趣,一同參與。如果你願意跟他們混在一起,你就會享受到他們所享受的樂趣。
 

    7.  別害怕要表露你脆弱的一面。
 

    男人會恐懼,也會流淚,跟兒子或女兒分享這些感受並沒有什麼不妥。作為母親的,發脾氣或放聲大哭也是很正常的事。別欺騙你的孩子,反倒要不加掩飾。這樣,當時機臨到,對於他們的情緒,你就可以感同身受。
 

    8.  公開、坦承你個人的掙扎。
 

    這樣做需要智慧和辨識力,你可以分享你個人的困擾,但只到一個地步,令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親密,令他們願意向你吐露秘密。
 

    9.  申明你和他們的關係比一切都重要。
 

    即使你對他們的決定及想法有什麼異議,感到失望甚或氣餒,你都總要讓他們知道,無論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情,你都會永遠愛他們。
 

    10. 要肯定你的子女知道,他們在你生命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敏感性格類型的孩子(往往也是富藝術感的,)有以下性格特質
 

隨和──友善

性格親切──合作

喜與人相處──喜歡成為群體的一分子

親密的關係和友誼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

在運用時間方面不大克制──表現出來就是行動緩慢

不肯冒險──不在乎能否支配別人

需要感情上的支援和認同
 

     當敏感型的孩子對專橫型的父母,這類孩子很可能有以下一些反應

 

你令我感到內疚,你毫不瞭解我。

你不信任我──你對我感到失望。

你專橫、冷酷無情。

你要求過高,永遠都沒法感到滿足。

你令我覺得自己乏善足陳。

     如果一個在成長中的孩子擁有大多數「敏感型」的特質,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面對著愛支配、意志堅定的父母時,這個孩子會感到疏離和被拒絕。

     一個專橫的父親對一個敏感的小男孩有什麼影響。在成長中的兒子眼中,專橫的父親比自己的生命還要大。父親永遠都不能夠令兒子得到他所需要的注意力。兒子甚至會認為,父親根本就不會喜歡自己。兒子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心目中的英雄接納和欣賞,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卻得不著。於是,兒子唯有把目標轉移到別人身上,以滿足這個需要。而往往正是一個較年長的男同性戀者,能夠做到父親無法做到的事──向孩子表達愛和接納。
 

      父母會在不知不覺間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孩子。這種做法本身不會帶來傷害。但不健康的父母卻有機會以不健康的方式針對某個孩子,令這個孩子日後成為同性戀者。在大多數例子中,青少年早年在家中的成長時期內,都找不到男性的模範角色,無論是父親、父親的替代人,或是兄長。對於受女性化影響最嚴重的男孩子來說,缺乏可以讓他們認同的男性模範角色的情況尤其突出。在另一些例子中,即使家中有父親或擔當父親角色的替代人,他們通常都與家人有感情上的隔閡。
 

      許多受同性戀生活模式吸引的年青人,都是在追尋一種令他們感到被接納的身分。當他們被父母、朋輩排斥時,自我形象低落,他們或會轉向極端的生活方式及行為,以尋求認同和接納。許多在性別問題上掙扎的年青人,大多數關乎自我形象的問題,都是由家庭開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