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導購看到顧客第一句話就是:“你好,歡迎光臨!”,其實這句話說錯了!
第二句話說錯的人更多了!
“您想要點什麼?” 錯!
“有什麼可以幫您的嗎?” 錯!
“先生,請隨便看看!” 錯!
“你想看個什麼價位的?” 錯!
“能耽誤您幾分鐘時間嗎?” 錯!
“我能幫您做些什麼?” 錯!
“喜歡的話,可以看一看!” 錯!
這是幾種常見的說法,但都是錯誤的說法,開始你就錯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錯誤的失敗也是失敗的一半。
所以一個好的開場白是把顧客留下的首要條件!
選擇你的開場白,讓你的顧客停留。
一般第一句話這麼說:“你好,歡迎光臨(加上某某品牌)!”把你的品牌說出來,因為顧客可能是在商場瞎逛,可能路邊的店有很多,他只是進來看看,可能並不知道你家的品牌,這時你要告訴顧客,你家的品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你要當著顧客的面,在他耳邊做一邊廣告,這種廣告效果比電視上,平面上的效果要強很多倍,因為是你真切的告訴他的!他可能今天不會買,但當他想買的時候,他的耳邊會隱隱約約有個聲音在耳邊響起“金苑!”就會想到你。
第二句話,要把顧客吸引住,讓他停留下來!
怎麼才能把他吸引住呢?
那就是給他一個留下來的理由!
第二句話一般這麼說:“這是我們的新款!”
人對新的東西都喜歡看看,這是人的本性,只是這個新沒有突出出來,那麼我們用形象的方式把新款突出出來,因為現在說新款的專櫃太多了!
怎麼把新款突出出來呢,這個以後說到構圖的時候再詳細說!
第二種說法:“我們這裏正在搞XXX的活動!”
用活動來吸引顧客,但千萬別這麼說:“我們這裏正在搞活動!”因為現在每家都在搞活動,搞活動的太多了!顧客已經麻木了!這就需要我們把活動內容說出來:“我們正在搞買夠三千去馬爾代夫的活動!”這樣顧客就感興趣了!會注意的聽你話的!
第三種說法:唯一性;
第四種說法:製造熱銷氣氛;
第五種說話:時限性等!
在此不一一的說了,朋友可以自己組織語言!
切記:把一種說法練習熟,脫口而出。
第三句話怎麼說?
很多導購,包括以前的我的也是這樣說的:“你好,歡迎光臨XX專櫃!我們這裏正在搞滿三千去馬爾代夫的活動。”馬上第三句又變成了:“您願意瞭解一下嗎?”“我能幫您介紹一下嗎?”這種錯誤的語言!
你這樣問顧客,客戶的回答又回到了原點,“我先看看吧!”“不願意!不能!”統統被顧客拒絕掉!我通常把這種導購稱為多餘的禮貌!本來人家已經被吸引了,你有讓顧客多新的選擇!給了顧客拒絕的機會!
所以第三句話直接拉過來介紹商品!
這麼說:“我來幫您介紹!”直接拉過來,別問顧客願意不願意!別問顧客能不能介紹!他既然已經被你吸引過來了,就是想瞭解,你一問,他又清醒就麻煩了!
“顧客說太貴了!我們怎麼回答化解!”
顧客進門一看東西往往說一句話:“這個多少錢?”我們說:“888.”“太貴了!”很多營業員會這麼說:“這是老闆定的價格,我也沒辦法!”顧客:“給你們老闆申請一下!”出賣老闆!你敢打嗎?即使敢打,老闆怎麼看你!
“這是已經是我們打過折的價格了!”意思是打過折你還嫌貴啊!其實你這麼說死定了,因為你打過折他還覺得貴!
“先生,我給您便宜點吧!”這種導購我也常見,便宜貨誰都會賣,即使你打過折,顧客還會要求你再打折的!
當顧客說太貴了的時候,上面的話統統不能說,尤其是“先生,我給您便宜點吧!
因為顧客沒說讓你便宜,你自己就主動便宜了!顧客說的是太貴了!沒說你能便宜點嗎?所以你不能主動便宜!所以當顧客說太貴了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顧客為什麼這麼貴?而不是給顧客便宜!
怎麼告訴呢?那就是講商品。
但是很多人不會講商品,很多人會說:“我們物超所值!一分價錢一分貨!”說的很籠統,要麼就是講品質如何如何!
其實講商品要講的全面,一個商品有很多東西構成:品質,價格,材料,服務,促銷,功能,款式,導購,甚至還有店的位置(離得近有問題可以直接來店裏解決),我們講商品的時候,就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講解!不可單一講商品品質!
講完以後,顧客馬上會說一句話:“你能便宜點嗎?”
“你能便宜點嗎?”
首先我們不能說:“不能!”強烈的拒絕會讓顧客對你有強烈的反感!
所以當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把顧客的問題繞開,不要直接回答,因為只要一進入價格談判我們都會比較被動,因為錢在顧客手裏!而我們的優勢是產品,我們比顧客瞭解產品!
任何顧客來買東西都會講價的,這個你要有心理準備,不用怕!
你平時買東西還不還價?肯定還,哪怕隨口說一句,因為感覺不還價的話,自己像個冤大頭!肯定被宰了!
但你也有自己還價還不下來的時候,有時候看還不下來,就打算不買了,但走到半路又後悔了,於是又折回去,結果東西已經賣完了!心裏一個勁的懊悔!
所以顧客還價正常,我們先繞開價格,讓商品吸引住他,而不要過多的在價格上糾纏!只要東西物有所值,不怕他不買!當然你也別在顧客面前太驕傲!
那麼怎麼回答顧客呢?這麼說,“你能便宜點嗎?”如果你是賣蘋果的,你不要直接回答他,你問他:“你要多少啊?”
這時他就會有一種想法:我要得多,他就便宜的多!如果你不是賣蘋果的,你是買蘋果的,你怎麼回答:“你要多少啊?”你也不要直接回答要多少,你要反問他:“你能便宜多少啊?”
這時候賣蘋果的就該想了:我要便宜的多,他就要的多了。你又抓住了主動權!
那如果是賣衣服的呢?“能便宜點嗎?”
你這麼回答:“你先穿上看合不合身,如果不合身,再便宜您也不會要的。”讓他試穿!
“您先看品質,如果品質不行,您肯定不會買的。”
“你先看看喜歡不喜歡,如果不喜歡你肯定不會要。”
把價格繞過去,然後講商品。
一般顧客都是進門就問:
“這個多少?”
“1888。”
“便宜點吧!”
很多顧客連商品都沒看完,只是看了個大概。顧客沒喜歡上之前,你談價格肯定要吃虧!介紹商品,讓顧客心動!
如果看完商品了,也喜歡了,怎麼談價格呢?
第一個技巧就是常用的週期分解法!
“小姐,一件衣服賣720元,可以穿兩年,一天才劃兩元錢,很實惠了!”
“小姐,一台這麼漂亮的車車賣2168元,可以用五、六年,一天才劃一塊錢,物有所值啊!”這是最常用的。
“我認識你們老闆,便宜點吧!”當顧客這麼說的時候你怎麼回答?
很多導購說:“你認識我們老闆,那你給我們老闆打個電話,我們老闆白送給你都行。”你們老闆被你無情的出賣了!
有的導購說:“那你讓我們老闆跟我說一聲吧。”顧客說我出去給你們老闆打個電話,然後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因為他根本不認識你們老闆!
你也不能說:“你根本不認識我們老闆,淨忽悠我!”他肯定不買!其實顧客說認識你們老闆,他就真的認識嗎?
百分之99的人不認識,最多跟你們老闆一面之緣,泛泛之交,他連你們老闆的電話都沒有,你讓他怎麼打電話!
有人說,他要真認識怎麼辦?那麼我們找認識的人買東西會怎麼做呢?
直接打電話過去:“老張,我去你店裏拿件衣服,你給優惠點。”提前就打好了招呼。所以對待不認識說認識你們老闆的人,不要當面揭穿。
我們做的是把面子給他,但絕不降價!
這麼說:“能接待我們老闆的朋友,我很榮幸,”承認他是老闆的朋友,並且感到榮幸,下面就開始轉折了:“只是,目前生意狀況一般,你來我們店裏買東西這件事,我一定告訴我們老闆,讓我們老闆對你表示感謝!”就可以了。
這裏注意一點,轉折詞不能用但是,因為但是已經讓人們反感透了,換成:只是、同時、還有一個詞是而且,這個詞不常用,但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試試!
“老顧客也沒有優惠嗎?”顧客是老顧客要求優惠怎麼辦?
“您是老顧客,更應該知道我們一直不打折的!” 錯!
“知道您是老顧客,給您報的價格就是底價!” 錯!
“你是老顧客,都沒給您多報價!” 錯!
“老顧客也沒有優惠嗎?”很多老顧客這樣問到。
其實各位想一下,老顧客來你這裏買東西絕不是因為你這裏比別的地方便宜!
因為他喜歡你,所以才成為你的老顧客,如果討厭你,第一次就不會在你這裏買,更不會成為老顧客。
一句話:他覺得你們不僅是買賣關係,更多的是朋友關係!
顧客那你當朋友了,他覺得這是我朋友的店!
所以,當老顧客提出優惠的時候,我們不能直接拒絕:“您是老顧客更應該知道這裏不能優惠!”你這樣說,就把老顧客給打擊了,老顧客就會想:“我來這麼多次了,難道我不知道不能優惠嗎?我也就是這麼問問,你就直接把駁斥了,你的意思,我更應該知道不打折,不應該問這麼白癡的問題?”
那麼怎麼回答呢?首先要把面子給老顧客,讓老顧客感覺到你的誠意!
這麼說:“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這麼照顧,能結實您這樣的朋友我感到很高興,只是我確實沒這麼大的權利,要不您下次來有贈品的話,我申請一下,給您多留一個。”就可以了!
老顧客本身是因為和你有感情才來的,而不是為了你比別的地方便宜才來的!
只要你不比別的地方高就可以了!就能留住老顧客!
20%的老顧客創造80%效益。千萬別宰熟!
你們家的品牌幾年了?我怎麼沒聽過啊?”
“您可能很少來這條街逛。” 錯!
“我們這麼大的牌子,你都沒聽過?” 錯!
“可能您逛街的時候沒看到。” 錯!
“你沒聽說的牌子多了。” 錯!
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直接回答他,但第二個問題我們怎麼回答都不對!只要你回答了第二個,顧客會一直問下去,問到他滿意為止!所以遇到這個問題我們要引導他。
怎麼引導?用問的!
“我怎麼都沒聽說過?”“您什麼時候注意到我們品牌的?”“今天剛注意到。”“那太好了,正好瞭解一下。”直接帶過去,不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
“款式過時了!”我們怎麼回答?
這樣的問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過時了!另一種是新款,但顧客看錯了,看成過時的了。
我們先說第一種情況——真的過時了!
東西確實過時了,顧客說的對,很多導購會說:“這是經典款,好東西永遠流行!”或者:“是的,好東西才會賣這麼久!”這些說法都不能算錯!因為沒有否定顧客,而且把東西說出好了。但我不是這麼說的!
顧客說:“過時了!”我的說法是:“所以現在買最實惠!”
對於第二種顧客看錯了,把新品看成過時了!我們一是不能否定顧客“這是新品,您看錯了!”二是不能承認這是老款,因為它確實是新款!
那麼我們怎麼說呢?
我們這麼說:“是的,這一款確實和以前的那一款有些類似,只是(不要用但是)我們在這裏做了一些創新。。。。,在這裏也做了一些創新。。。。在這裏還做了一些創新。。。。”最後讓顧客自己得出結論:這是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