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韋馱獻杵
口訣: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此勢與第二式、第三式是易筋經動功的基礎、練氣的入門。這個架子開始運用平心靜氣、斂神的原則,結合人體的經絡走向,運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動中含靜”、“動靜兩蓋”的精義,尤其對於調節肺氣,發揮“肺主均衡”的作用,一開始便從這裏下手,單刀直人地掌握了“肺為氣笥”的關鍵,控制了全身氣運的總樞紐,是非常可貴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確高明得多。細細體會口訣,就會明白了。

 

 要點一:身體要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勁,全身放鬆。要想做到這項要求,兩腳不可並踵站立,否則一經並立,腳下氣機發動,就會有勁,反而緊張而不會鬆軟了。因此,必須兩腳相距一尺二三寸的距離,最好以本人的腳為標準,相距約一腳的寬度,同時足踵和腳尖必須左右看齊。
  要點二:脊柱要豎立端直,不可弓背彎腰,把兩肩的肩鍋穴(即兩肩的尖端處)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則脊柱就會自然筆直,而不帶一點強硬的感覺。

 

要點三:兩眼半睜半閉,平視正前方,這樣可以收到澄心和斂神的作用,因為“眼上視則心神上浮,眼下視則心神下降”,不得平衡。
  要點四:兩手自然下垂,輕貼大腿外側。
  要點五:垂著的兩手同時從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後屈兩手心相對,緩緩向胸前收攏,距胸前一拳處停止,兩掌相接,合十當胸,與兩乳之間的膻中穴相對。這樣能使肺臟上下左右“位置適中”,升降開合,呼吸合度,從而達到“氣定”的要求。氣機能定,則心境澄清,神意內斂。表情是目瞪口呆的樣子,如果目瞬則視亂,口動則氣粗,若再腳尖點地,必然站立不穩,東倒西歪。

 

第二式橫擔降魔杵
口訣:足趾支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緊接第一式,一面把兩掌交成陰掌(掌心向下),從合十當胸的架子,向左右兩側伸開,雙手與肩平行,成“一”字形。此架子叫做“橫擔降魔杵”。這時會自覺兩肩沉重,如負重擔,然後把足踵升起,腳尖點地。日久功深,可只用大腳趾點地,其餘四趾離地。此動作必須配合兩掌左右外開,上下同時動作,不可參前落後。在這個動作中,意念一定要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達到心平氣靜的境界。  

 

第三式掌托天門

口訣:掌托天門自上視,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莫放寬,舌下生津將齶抵,鼻中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弛力還將挾重看。
在“橫擔降魔杵”之後,兩手繼續向上劃出半個圓,同時兩掌由陰掌緩緩翻成陽掌(掌心向上),兩中指微微接觸,與“天門”(前額發際內二寸)垂直相對。此時兩臂已平行豎直,微貼兩耳門,同時用意念從“天門”向上“內視”兩掌。切切注意不可仰頭用眼去看,誤用“觀法”必然頭暈腦脹,而且站立不穩。  

 

在做此動作時,還必須用腳尖點地,繼續抬起足踵,以不能再升高為度。且足踵微微向兩外側分開,使“陰蹺庫”收合,關閉“地戶”,使三陰的氣脈順三陽而逆運上升。同時使“會陽”絡穴雙雙鬆開,以期“督脈”會絡三陽氣脈,發出都督綱維的均衡作用,使背後三關自然通暢,同時架子會自然站立穩固。這種架子看似簡單,實則細膩,很難做得純熟。如果練得合度,全身氣脈會自然膨脹起來,自覺渾身如鋼鐵一般堅強,似樹幹一般牢固,尤其應以兩側的脅肋、髀、股等部位,即經過肝臟、膽腑、脾臟的經脈感覺特別明顯。

 

然後,牙齒微微咬著,緩緩運氣。自覺咬緊牙關後,耳根振動,上及兩鬢為度,同時舌頭微抵上齶,承接津液,含在口內,呼吸由口呼口吸改為鼻呼鼻吸,把氣息調勻到細長而綿綿不斷為標準。再把掌托天門的兩掌捏成拳頭,仍分左右,按上舉時的路線往回下降,好似去夾腋下的東西,變為“橫擔降魔杵”的架子,同時雙腳配合,緩緩落平足踵。

 

第四式摘星換鬥
口訣:只手擎天掌複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吸口呼頻調息,兩手輪回左右侔。
接上式,把右手單掌緩緩向上舉直,在上舉的過程中,把掌向前方轉到左面而內向著頭頂,仍舊保持陰掌(掌心仍向下),同時掉頭向右偏視,注視右手陰掌的掌心,左掌則一邊向下落,一邊向背後轉,用手背貼腰眼。這時體內氣機的吐納,須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氣息調勻。關鍵是一面用眼注視右掌心,一面則把意念集中在左手背貼著的腰眼,隨呼吸吐納,意念腰眼自然發生一凸一凹的現象,手背隨著這種凸凹開合的動作微微運動。隨意呼吸,不必拘泥。

 

然後,照著上述的操作,再把左手上舉,掉頭向左視,右手下落,貼著腰眼,又照右手上舉的呼吸方法,同樣體會左手。這樣的交替操作三五次,但兩手上舉的次數必須相同。有些人練這一步時,把掌心向上朝天,“袖底勁”向外,這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架子是掌托天門的方法,它是練三陰氣脈外開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而摘星換鬥的架子,是把三陰氣脈收回內斂,變換成回陽的架子,去練三陽氣脈的方法。所謂摘星換鬥,從外向內才是摘,有收摘的意思。人們又以北斗星的形狀來形容這個架子的姿勢。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
口訣:兩腿前弓後箭,小腹運氣空松,用意存於兩膀,擒拿內視雙瞳。  
一、接摘星換鬥勢,須由左手向上、右手貼腰眼的姿勢開始,順著“左陰右陽”氣脈的自然規律,以右手右腿領先,把右手從右腰眼離開,微向下垂,順勢向右前方變成陽掌,向前抄去,緩緩抄到與肩相平,肘微曲似仰月,同時把掌變成陰掌的擒拿手(腕部與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攏如雞頭,氣機集中在掌心的勞宮穴),意念在掌中,有挽著牛尾巴向後倒拉的感覺二、在右手動的同時,右腳向右前方上進步,成右弓步。

 

三、在右手向前抄,變換成擒拿手的同時,左手須一邊從陰掌順勢向下落,一邊變成陽掌的擒拿手,反向左背後抄去,左臂與左腿同為直線,手臂比腿部高。
四、接右弓步,右手擒拿於前,左手擒拿于後,意念集中在兩掌,隨著呼吸的吐納,與小腹丹田的氣運開合相應運動,在吸氣的時侯,兩眼內視觀注右掌向後倒拽;在呼氣的時侯,兩眼內視觀注左掌向前順牽。兩腿和腰、背、肩、肘都要隨著倒拽和前牽,微微相應而顫動。把這四個動作緊密結合操作完畢,隨即依照這種方法,變換成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變成陰掌的擒拿手,右手則反向身後抄去,變成陽掌的擒拿手。如此反復幾次,左右勢次數相同。

 

第六式出爪亮翅
口訣:挺身兼努目,推窗望月來,排山還海汐,隨息七徘徊
接上式,順式變換成出爪亮翅。先把弓步的後腳向前收,兩腳立正站好,後手同時順勢抄向前面,與前掌看齊,兩掌變成排山掌(手指筆直,掌心向前),肘、臂與兩肩等平直朝前方推去,開始時輕如推窗,前推到極點時,則重如排山。這時上身直立,兩目張開,不可眨眼,目視前面,集中精力觀看兩掌的中間,意念觀想明月的感覺
(日久功深,其效自顯,不可強求)。然後,再把排山掌緩緩向胸脅內收,如海水還潮,一直把掌、腕、肘、臂內收,貼於左右兩胸脅。之後,雙掌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往復七次,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氣,決不可參前落後,更不可呼吸顛倒。

 

第七式九鬼拔馬刀
口訣:側首屈肱,抱頭拔耳,右腋開陽,左陰閉死,右撼昆侖,左貼胛膂,左右掄回,直身攀舉。
  接第六式出爪亮翅,動作與劍術的拔劍式相同。
  一、右手向上舉提,一面朝腦後劃圓,一面將掌變成半陰半陽掌(手心向左,手背向右,拇指向上,小指向下),右掌直抵腦後,用掌心抱著玉枕關,用手指輕拉左耳天城穴(即耳上的尖端,把耳輪折卷,在騎縫處)。
  二、在右手劃圓的同時,掉頭扭項,面頰向左旋轉,後腦向右方,迎接右掌相抱。
  三、右掌已經抱頭攀耳,右肩與上臂須相平,右腋張開,不可傾倚收閉。四、右掌抱頭攀耳之後,微微牽動,頭頸同時與掌相應運動。這時意念隨著氣脈的運行,集中在右肘尖,這樣一拔一攀,頭肘張弛相應,運動三五次。

 

五、左掌配合右手運動,不可落後參前,先從排山掌順勢向下降落,由陰掌變為半陰半陽掌,反手向背後劃圓。在下降到與左腿平行相對時,即再變為陽掌,掌心正向背後,於是用手背循左腿、偎髀樞,從骨盆向上,反掌貼背心,掌背貼在兩個胛骨中間,約脊柱第五、六、七椎之間。意念仿佛有手掌被背心吸著的感覺,左腋牢牢閉住,同時配合右手抱頭、拔耳,意念左腋順應。另外,身子既放鬆又要筆直,不能隨著動搖。
  六、呼吸配合上述五個動作,從第一動開始,即須氣沉丹田,不可升降氣機,略帶閉氣之意,輕輕呼吸。頭、頸、胸、肩才能特別放鬆,全身才能筆直,氣機才能沉靜下來。

 

第八式三盤落地
口訣:上齶抵尖舌,張眸又咬牙,開襠騎馬式,雙手按兼拿,兩掌翻陽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氣,蹲足莫稍斜。
這是連接第七式而練上盤、中盤、下盤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盤落地。現分析如下:                  

一、先從九鬼拔馬刀勢起,身子直立不動,兩手分別從後腦和背心各自向左右平伸,使左右兩手與肩相平,成為“一”字形,掌心向下。
  二、兩手平伸後,隨即把左腳向左分開,兩腳相距大約二尺五寸,但高個子可以跨大些,矮小的人可以跨小些,總以兩腿不覺彆扭為原則。
  三、屈兩膝變成馬步,以大腿與地面水平為度。同時不能彎腰駝背,須求脊柱筆直,與大腿成直角。

 

四、在兩腿屈膝時,兩掌都用陰掌緩緩往下按,好像按壓東西似的,勁力綿綿不斷地往下沉壓按去,兩掌配合兩腿,不可參前落後。兩掌下按至掌與臏骨相平為准。
  五、將下按的雙掌一齊翻轉成陽掌,仿佛兩掌心托著重物一樣。
  六、隨即兩腿慢慢伸直,還原成直立姿勢,兩掌一齊隨著上升,意念掌中很沉重,以雙腿伸直時雙掌與胸部相平為度。這時左腳向內收回,與右腳對齊,兩腳相距約一尺二三寸,兩掌保持此姿勢不動

 

第九式青龍探爪
口訣:青龍探爪,左從右出,左掌糾行,蜷傍脅部,右爪乘風,雲門左露,氣周肩背,扭腰轉腹,調息微噓,龍降虎伏。
此勢是專練肺臟、肝臟、膽髒和帶脈的方法,即所謂降龍伏虎的動功。
  一、接前勢,左手陽掌翻轉,變成陰掌的“龍探爪”(五指分開半伸半屈,相距約三四分的距離,掌心空而圓,可以容納一個雞蛋,意念集中在掌心,取名龍探爪),再順勢向左肋收回。在收回時,以左肘尖領全臂後退,肩、臂、腕、掌隨之運動,齊向左後方縮去,不能緊張。
  二、在左掌變化時,右掌翻轉變成陰掌的龍探爪,借左掌向左後方縮去之勢伸右掌,動似波浪相連,相應地朝左側探爪抓去。注意意念要把左邊的期門穴、雲門穴張開,右邊的期門穴、雲門穴閉著。

 

三、在左掌後縮、右掌左探的同時,腰腹部隨著肩臂的勢子,相應地向左扭轉,同時腰腹部要放鬆,才能把腰間的帶脈鍛煉得柔韌如絲,鬆緊合度。
  四、在前三項操作中,呼吸的運用是撮口音發出“噓”字的音調,右掌向左面伸,又探爪向前抓時,即撮唇發音。如波浪般連續向左探爪,同時口中相應發出“噓”音。
  五、頭也跟著向左側轉,與掌、肘、肩、臂、腰、腹相應。
  六、以上五項動作操作後,再照這種順序,反縮右掌,探伸左掌,向右側抓去,與左式要領一樣,雙掌交替轉翻二三次。

 

第十式臥虎撲食
口訣:兩足分蹲身似傾,左弓右箭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翹尾朝天掉換行,呼吸調勻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還將腰背偃低下,順式收身複立平。
   此勢是俯身低下,用矮架子來鍛煉經絡,在武技方面,又可變化成各式“地支”的架子,少林派中的地趟招、十八變化等很有名的拳技,都從此勢演變而出。
  一、接上勢,順著右掌左探、左掌內縮的姿勢,隨即抬起右腿,向右前方跨進一步,右腿彎曲,左腿伸直,變成右弓步,同時胸、腰、臀順勢前傾。
  二、右掌順勢借勁,從左探爪向右前方變成陰掌,斜行削劈,以劈至右膝臏骨前面為度。
  三、順著右掌的運動,左掌直接從左肋下面變成陰掌,向左前方斜行下撲,如老虎撲食,與右掌看齊。
 四、隨即雙掌下撲,雙掌心貼地支持上半身,右腿稍彎,左腿伸直,以支持後半身,同時把頭昂起,兩眼注視前方,腰部放鬆,脊背平直而不可僵硬或者凸起。

 

五、隨即把雙掌掌心凹起,五指尖支地,以支持體重。同時兩腳跟離地,只用足大趾尖點地,支持體重。
  六、雙肘再緩緩由上向下,一屈一伸,一沉一起,同時胸部向前緩緩前進四五寸,再退回四五寸。如此來回運動三五次。
  七、在雙肘屈伸、進退的同時,左腿彎曲,小腿向上、向後翹起,這叫“虎尾腿”。翹起的程度,以腳心朝天、小腿與大腿成直角為標準。
  八、左小腿上翹,配合兩手,右腳也如此法運動二三次之後,隨即放下右腿,順勢向胸口收左腿,變成左弓步,同時掉換右腿,再把右腿翹起,照上述動作繼續運動二三次。如果在換左弓步、翹右虎尾腿時,手足疲乏,可以放平掌心和足心,鬆口氣再抬起來。
  九、這時使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在雙臂一屈、胸部一進時呼氣,而在雙臂一直、胸部一退時吸氣。

 

第十一式打躬擊鼓
口訣:兩掌持後腦,躬腰至膝前,頭垂探胯下,口緊咬牙關,舌尖微抵齶,兩肘對平彎,掩耳鳴天鼓,八音奏管弦。
此勢接上勢,可鍛煉腰腿。
  一、接上勢,右足起虎尾腿後,隨即把虎尾腿放下,還原成右箭步,同時再把手足放平,掌心、足心接觸地面。
  二、隨即收右腿與左腿平齊,蹲身豎腰,兩掌離地,反掌貼於後腦的玉枕關,掌心塞住兩耳孔,兩掌的中指尖微微相接,指頭貼著玉枕關,兩肘彎屈,在頭部兩側相對,肘與肩平行。
  三、貼好玉枕關後,隨即慢慢立起腰腿,全身放鬆而須筆直。立直之後,開始用中指、食指、無名指輕輕敲擊後腦的玉枕關,左右兩手交互敲擊,這叫“鳴天鼓”。敲擊的節奏,應該用“漁陽三撾”,分二四邊音與中音的擊鼓法,再用“幽冥鐘”的一百零八杵撞鐘法,此為“黃鐘”、“大呂”合奏,始為“鳴天鼓”。初學的人,不必這般細緻講究,只運用指頭敲擊,發出鼓聲就可以了。

 

四、鳴天鼓做完後,雙掌繼續抱著後腦,慢慢俯身彎腰,腰胯放鬆,將頭向兩腿之間彎垂下去,以不能再彎垂為度,但不可強求,同時雙腿要挺直,與打躬的樣子相似。
  五、彎腰與垂頭之後,隨即慢慢直立起來,全身筆直,再鳴天鼓一次。
  六、在彎腰與垂頭的動作中,牙關微微咬緊,同時控制呼吸,只細微地鼻呼鼻吸。日久功深,可以完全閉氣。站直起來後,則正常呼吸。

 

第十二式掉尾搖頭
口訣:膝直膀伸,推手及地,瞪目搖頭,凝神一志,直起頓足,伸肱直臂,左右七次,功課完畢,祛病延年,無上三昧。
這是易筋經的最後一勢,也是結束練功之法。看來簡單,實則此法能使全身常經奇經的氣脈通通調和,使全身輕鬆舒適。
  一、接上勢,兩掌從後腦向正前方推去,使兩隻胳膊伸直與肩相平。
  二、兩掌十指交叉輕扣,掌心向地,再向胸前收攏,約距胸口兩拳遠近,隨即慢慢下推及地。不能推掌到地的人,能推多少算多少,同時腰部隨著雙掌下推之勢放鬆下彎,但雙腿須筆直。
  三、雙掌推到地上,頭部向四面微微搖轉。
  四、隨即緩緩伸腰,兩掌同時上提,不可參前落後,恢復直立的姿勢。

 

五、雙掌鬆開,向左右各揮動七次,兩足各頓地七次。
六、呼吸與平時一樣。
七、要把意識集中在兩處,直立時集中在鼻尖上,推掌及地時集中在掌心。如此意識集中,呼吸放鬆,可進入練靜功的準備階段,也是“由動入靜”的練習辦法。(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