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的營養成分
其實,雞肉為人體主要提供的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雞肉中的脂肪並不多,比起其他肉類,雞肉的脂肪算是比較少的。雞肉雖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比起蔬菜水果和動物內臟,含量甚微,我們並不指望雞肉能給我提供這些營養素。
雞肉中的蛋白質卻不同,我們攝取雞肉中的營養素,主要就是其中的蛋白質。在煲制雞湯的過程中,脂肪很容易溶到湯中。
脂溶性維生素,骨頭中的鈣在溫度和水的條件下,很容易溶解在脂肪裏,並隨著脂肪一起溶入湯中。水溶性成分自然也很容易進入湯中。而這些融入到湯中的成分很多都屬於香味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湯又鮮又香如此美味的原因。
2雞湯再美味,並不意味著營養
因為在煲湯的過程中,雞肉中的蛋白質只有一小部分會溶入到湯中,即使長時間燉煮,溶入到湯中的蛋白質也不過時總數的10%左右。也就是說,還有90%左右的蛋白質仍留在雞肉中。
有些人會問,那為什麼一些虛弱的人喝了雞湯,會感覺身體有好轉呢。從西醫營養學角度來講,這跟雞湯中的營養成分有關,而且,這些營養成分都是身體所需且已溶入湯中,進入體內,可直接吸收,相比較而言,胃腸的消化負擔減輕很多。
如果吃蒸雞或炒雞,考慮到吃的量和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未必能達到喝湯的效果。
3我們不僅要喝雞湯也要吃雞肉
那又有人問了,我煲的雞湯,湯很鮮美,可是這雞肉卻很乾澀,怎麼辦呢?其實雞肉變得乾澀跟煲湯過程中加鹽的時間有關。放入鹽,會使雞湯的濃度升高,也可以說是滲透壓升高,這樣會造成雞肉脫水。
所以吃起來會感覺很幹,毫無“嫩滑”口感!所以建議在開過之前放入鹽,這樣可以減少雞肉脫水量。
五類人群不宜喝雞湯
雞湯營養豐盛又美味,許多人把雞湯當作滋補的佳品,另外家中有發病的人時也往往熬一鍋雞湯作為補品。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喝雞湯,雞湯性溫,雞湯裏多是油、熱量和脂肪,專家提醒,以下五類人群不適合喝雞湯。
1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
因為患者本身胃酸多、消化功能就不好,多喝雞湯會促進胃酸分泌,不僅不利於消化,反會增加胃腸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2膽囊炎和膽石症經常發作者
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一起參加,喝雞湯後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發膽囊炎發作。
3高血脂症和脂肪肝患者
雞湯中的脂肪被吸收後,會促使血脂、血膽固醇進一步升高,造成脂肪在肝內積聚,會在血管內膜沉積、引發冠狀動脈硬化等病態。
4高尿酸血症患者
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富含嘌呤和脂肪,會誘使痛風發作。
5腎臟功能不全患者
雞湯內含有某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效果不全或尿毒癥的病者,因為病者腎肝對蛋白質分解產物不能準時處置,喝多了雞湯就會引發高氮質血症,加重病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