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間本沒有光棍,人多了,也就有了。今天小編就來大家科普一下,在車馬郵件都慢的古代,單身狗是怎樣脫單的?
1、千年智慧結晶——相親。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仲春會”,功能類似於現在的相親大會。在古代,相親叫做“奔”。不理解這個字不要緊,換成“私奔”總該懂了,差不多就有這種意思。這種能有效解決光棍的手段,就這麼一直傳承到現代。
2、光棍完全不愁娶
其實現代很多女性,是自願,而不是迫不得已單身。
反觀在晉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齡是必須要嫁人的。《晉書·武帝紀》(卷三)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意識是:“女孩子到17歲了,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那麼地方領導就要強行給她找老公了。”所以,與其被強行分配,當然是自己選更好。
到了南北朝這個問題就更嚴重,如果女性適齡不出嫁,會被視為犯法,甚至連帶家人。所以光棍壓根不愁沒媳婦,媳婦會送上門來。
3、強制女性結婚的“官·媒”
說到媒婆大家都不陌生,不過官媒你聽過麼?
官媒,在古代是指官方婚姻介紹所,它甚至有權利,指定某女嫁給某男。有這麼個強制“脫單”的單位,你說古代怎麼會有單身狗。
4、男同胞們想多了,小妾真的不是想娶就能娶
很多人,特別是男性,都羡慕古代一夫多妻,知識君要告訴你,兄弟你真是想多了。
為了平衡社會發展,不少朝代都對娶妾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明朝朱元璋就規定:
“親王一級的‘許奏選一次,多者止於十人’,世子及郡王則減了一多半,‘額妾四人,一生中一般就是納妾一次,除非無後才可再納。’”
5、鼓勵娶二婚、寡婦再嫁
雖然古代對於女子有“三綱五常”、“貞節牌坊”,這類現在看來匪夷所思的規定。
不過,宮府對於寡婦再嫁、男子娶二婚還是相當鼓勵。在古代北方民族中,就不以娶寡維持,特別是家族內部,弟娶嫂,嫂嫁叔成了一種常規倫理。想來也是呵呵噠。
所以,小編覺得,現代有越來越多人單身,恰恰反映了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