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功是本人於1990年前後從武當太乙鐵松別派第十三代掌門李兆生(真陽)先生處學得。此功並非社會上的流行氣功,而是明代武林九脈合真後,融匯了各大名門正派內功精華而成的武功與修真一體的傳統內功。這裏記載的只不過是本門功法的九牛一毛,但如習練有成,亦足以驚世駭俗。

靜功(太素練形法)

一、元明執印

姿式:自然盤坐,單、雙盤、散盤均可,坐椅、凳、沙發亦可。

兩手重疊,掌心向上,兩手大拇指相對。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置於下丹田(大腿根部、小腹處)。

意念:不做任何觀想,無有意念。

注釋:元明,即指體內的元陰元陽。此功則是以先天腎水為元陽動力,運化於全身。此式中兩大拇指相對,調動手太陰肺經,肺主平衡,起於寅時,合於身中氣機交注的十二時之運化;調動自身的元氣,使真元之氣的陰陽兩大脈得到充實。因手印的姿勢作用啟動了肺金。祖國醫學中子水來顧金田,氣功的傳統用語為水撞金輪。其作用即是傳統功中的脈輪修持,使**常轉。溶於內景,調節了氣肺交注過程中的動中八觸,演示了髒象。

二、坎離印

姿式:自然盤、單盤、雙盤均可。兩手掌分別扶在兩腳掌心處。

意念:無需意守。

注釋:此式為心腎相交內氣循行法。勞宮與湧泉相合,調節自身氣機合順,使體內“離火為心”的氣機下注,“坎水為腎”的氣機上騰,陰陽二氣交注周宮行於自身。故名坎離印。

三、日月合機印

姿式:自然盤坐。單、雙盤,散坐皆可。兩手仰放於腿上,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屈伸,大拇指和中指相扣;腕部放於膝蓋彎曲處。

意念:意守虛無,不做任何觀想。

注釋:日月代表陰陽,日月合機喻為陰陽兩大氣脈,在行功調節時,運化交注平衡,故名日月合機。

此姿式手的大指與中指扣合,是傳統氣功中的金乘火相產真形的內景行功。掌心向上以啟動氣機,調動大拇指行太陰經脈,合於中指心火,調節全身氣脈,以順陰陽之道,用來啟動內景與內氣循行相合,達到修真的某個層次。

四、子午結印坐式

姿式:自然盤坐。單、雙盤,散坐皆可。坐椅、凳、沙發亦可,最好是雙盤入坐。兩手環扣,左手大拇指扣在左手的中指指尖處。右手大指插入左手虎口,扣在左手無名指指根紋處,右手中指扣在左手無名指根節處。其他餘指合扣蜷起。

意念:意想丹田處有一個如蛋黃大小、形狀的顆粒,久觀而後,發出太陽般的光。收功時將形象縮小,最後關閉隱在丹田裏。

注釋:子午結印,是傳統道家氣功常用的一種手式。古人將宇宙自然運化的規律,用天干、地支的陰陽關係來表示。用人掌指上的各個部位反映其變化。天一生水這個概念正合人身的生命之源而生自腎水,古人又喻為坎宮真水,在氣功的修持過程中,要以腎為先天之本,培育生華。易經中水火既濟的卦象,表示人體氣化過程中的心腎相交,即丹道學中的坎離交宮的階段。用結印的形式,中指為午火,能調節人體的心宮;無名指指根處為子水,可調節腎氣。大拇指溝通兩手的氣機,而在全身產生陰陽兩大氣脈的迴圈,達到氣化修真的目的。所以得名子午結印,俗名子午印。

五、飛虎印坐式

姿式:自然盤坐,單、雙盤,散坐皆可。兩手以掌扶在兩膝上,閉目而坐,舒適為度。

意念:意守虛無,不做任何觀想。

注釋:此式以手之五指扣扶於膝,使手之氣機交注於膝,行於腿上,如此行功,可使盤坐時兩腿不能落平的現象消除。用來調節初學盤坐之人出現的兩腿麻木感,這樣可以促使手足陰陽氣脈的暢通流注。常習此功可使人步履輕捷、壯腰強腎、培元固本,因此得名飛虎印。

六、大力金剛印坐式

姿式:自然盤坐,單、雙盤均可。兩手合實,掌心相對,指尖向上,置於胸前。自然舒適,切勿使僵化拙力。

意念:1、先守虛無,待身中有了動觸以後,元氣充騰,啟動內景。

2、守丹田中一點真華,結合抱一守真之法,培育先天元氣。

3、觀光映在上丹田金庭處,成白、紫、黃、金等色光,或觀光明亮點,或一片光華照體。

注釋:這是佛家大力金剛掌的手印,用以增力強身開慧降魔之法,亦為道家的三才如意訣,用來培育真元之氣,調節調動手三陰三陽的氣機交注,融於全身,啟動內景,悟妙證真玄化行持之功。隨層次不同,體會感受各有異殊。

七、真武訣

左手食指在外,拇指在內以指尖掐住中指第一關節,手心向上,中指尖向上,置於身體中線,高低不限。右手成劍指置於右腿上或懸於右腿上方,手心向上,中指尖向前。

作用:開竅。作用比元明執印等更佳。

真武訣還可與玄陽掌配合。真武訣同上,玄陽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此系金丹九轉之第一轉。

真武訣的結法隨功力進展程度不同而不同。上述為第一層次。第二層次是:無名指搭於中指後第二節,其餘三指蜷屈,中指伸直。

八、太乙混元訣

左手手心向上,拇指尖與中指尖相搭,右手手心向下,拇指在內,食、中、無名指相並在外套入左手拇、中指所形成的環中,拇指與中指相搭。兩手拇指及中指互不接觸。

作用:聚元氣。

執此訣時,體內真氣有兩種走法。

1、金風吹脈法:真氣起自大指玄英穴,形成手臂經兩肩、膻中的環形運轉。

2、水撞金輪法:丹田真氣沿中脈上行至肺再返回。

此法為金液還丹打下了基礎。

九、龍虎飛騰印

姿勢:左手手心向上,除中指外,其餘四指屈曲;右手心向內,拇指向上,中指伸直,其餘四指屈曲,然後兩中指環扣,置於腹前。

意念:無意念。

作用:練龍虎大丹。

十、乾山靈犀印

姿勢:左手拇指在內,食指、無名指在外掐住中指第一節橫紋。中指直伸向上;右手拇指搭於左手食指及無名指尖,其餘四指在下托住左手,兩手置於腹前。

意念:1、碧海玄光 存想丹田有一顆紅珠放射光芒。可練出透視、遙視、內視等功能。

2、銅牆鐵壁:無意念。可練出身外護身之氣場。

靈犀印和龍虎飛騰印不可輕練。必須在玉環樁和太素練形法每天各行功一次(40分鐘以上)或玉環樁每天一次行功360個(一左一右為一個)以上之後才能練靈犀印。否則容易引起顱腔中間不適。因為靈犀印使氣機運行加快,沒有40分鐘的動、靜功調節,不能平衡。單練玉環樁一次能練1800個以上時可練龍虎印。

嚴格說來,練龍虎飛騰印和靈犀印必須在動、靜功出現真氣化光並相對穩定後才練。

此兩功應七天練一次,不要天天練。練此兩種功法應先以子午印和元明印為基礎。

碧海玄光和金蟾拜月(見後動功部分)相配合可使人體產生內部變化,達到金門功力。

十一、海不揚波

姿式:靜坐,手隨意放,無意念。

作用:調節、穩定元氣,是真元固氣法的內景功。

十二、藏密拙火定

執元明印坐定,觀想尾閭前任脈後中脈中有一紅色明珠,珠光沿中脈上照到頂門,再返回尾閭。如此反復。

作用:大補元氣,治腎虛、陽萎、早洩、改善性功能、增強功力、大增抗寒力,還可化掉腫瘤、通中脈。但過於剛猛,易出偏差。

十三、四大平衡法

兩腳分開稍寬於肩,兩腿微屈,兩手手心向前略高於肩,兩肘微屈,手指自然彎曲,兩眼平視。

初練每次可站5—10分鐘。

作用:丹田之氣發於四肢,又從四肢聚回丹田。

十四、采太陽法

清晨以目視太陽,然後緩緩垂簾。存想有一小太陽存于丹田。如此反復采。目光即神,與陽光撞擊可振動元氣。采太陽是採光,不是采氣。最快的是伏天采太陽,人可在背陰處采水中的太陽。

十五、定元樁

練功到丹田有充實感後,就要把元氣聚成形。此即真元固氣法,共分九個層次。此功是真元固氣法之一。

兩腳開立,兩腿夾角為60度,腳尖向前。兩手在腹前抱球,掌心向斜下方,虎口相對。如同下方還有一隻手與雙手一起托抱一球。

無意念要求。

此功系真元固氣法第一步功,能聚氣成形,與金龍探爪均可打通中脈。

十六、鐵松派金剛門功夫

1、佛家大力金剛杵站樁

自然站立,兩手握拳向前平伸,拇指外展伸直,指尖相對。拳面平。無意念。持頌一遍般若心經。如不會心經,可頌心經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共20遍。

2、靜坐,兩掌心向上,中指、無名指指尖相接,閉目,無意念。時間長短隨意。

3、二郎擔山

兩臂伸直前後平伸(以右臂在前為例),左腿伸直前伸,腳與右膝同高。然後右腳原地跳動,兩掌隨身體起落作上下擺動。兩側交替行之。

作用:練輕功、掌法。

十七、金風掌

待混元球功練好後(練功時自身感到如在一個大氣團中時),兩手丹田抱球,兩腳重心左右移動幾次,大拇指扳動(意動形不動)一次,然後左腳以大腳趾領動前邁,腳趾先落地,然後腳跟落地,後腳腳跟提起,腳尖落地。同時兩掌由腹前前舉至與肩平,手心向前,虎口相對,掌指向上,略向內側傾斜。站立不動。

此功可練出金氣周天,功成後手上可放金光

此功必須在金鋒抖肘練得較好後才能練。

十八、太乙三才樁

太乙三才樁分天、地、人三字樁。應在元明功的基礎上練習。

1、天字樁

天字樁主要的作用是起動體內的真元之氣,使其升騰。溝通天體與自身的氣機往來,智慧開發較快,但不可操之過急。

第一階段

動作:自然站立,兩足距離略寬於肩,兩腿微屈。兩手掌心向上平托,指尖在後斜上方,以舒適為度。雙目平視,呼吸自然,全身放鬆。意守丹田。

意念內景:、雙手托起,與天化合。

、雙足溶化,雙腿虛無。

、漸漸入靜,周身溶解在大自然之中,雙目神光外射(意念與目光統一)。守住神光,不要散失。收功時,將神光收斂送入丹田,返照守真。以不疲勞為度。初練時間要短些,覺得神光外注,沒有疲勞和不適感,方可逐步延長時間,切忌神光失散。

第二階段

動作:繼上式內氣起動後,繼守天目穴和勞宮穴,兩腳內側用暗力內扣,兩手略往回收,微向上舉,舒適為度,呼吸勻慢深長。

意念內景:

雙掌勞宮穴左右往返,上越頭有氣流交注。兩耳有清悠的音樂感,氣注從湧泉上沖至全身,天目穴沉漲,眼前明亮。

內氣得到充實之後,從勞宮穴采氣,沿身體兩側循入丹田,然後由中脈而起,真水腎氣直貫瞳仁。

第三階段

動作:繼上式,雙腳外側稍翹起,十趾抓地,意守百會。忘掉呼吸。

意念內景:

身體從下至上升騰,氣過百會直沖雲天。

此功需體內氣機運化之後才能習練,否則不能練習,以免在行功中,由於自身的經絡閉塞、氣機衝動而產生不適的異常效應。(血壓不穩或體質較差、年歲大的人都不能練此功)

2、地字樁

地字樁是將體內的氣機與地氣的地陰之華相接。以期萬物土中生,得到天地陰陽二氣的交注、自然寰宇太合元氣的溫養,強筋壯骨,以及武技內功的運化。

第一階段

動作:站大馬步,兩足間距寬於肩。掌心向下,雙掌在體側下按。雙目平視,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全身放鬆。

意念:自身如山脈峰巒,身與大地相結合。

第二階段

動作:繼上式,架子低降,呼吸勻細深長。

意念:勞宮湧泉氣感明顯,上下交注往返,在周身流注。

第三階段

動作:意守湧泉,忘掉呼吸。

意念:自身下沉,如入淵底。如水中山石樹木,遍體清涼,自身渾然之形。

3、人字樁

人字樁沒有流弊,有溫養育真的功效。初學者可從人字樁入手,是守真抱一、培養真氣的主要行功。

動作: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手重疊,放在小腹丹田處。

人字樁早晚練法不同。

早功:

雙目遠視,意念和目光合一,觀看朝日,取太陽光熱映于丹田,丹田裏似乎有一面鏡子,呈斜面反照太陽。

繼上式,雙目內視映在丹田內的朝日,與太陽形成三角迂回折射,往返周注。

雙目微閉,含光內視丹田裏有一輪噴薄朝日,周身蒸騰。

晚功:

雙目微閉,太空碧月一輪,光華吐瑞,從天直降入丹田,遍體清涼無限。

4、三才合一法:(結合太素煉形法靜功)

入坐觀想丹田境內,浩如太空,丹金耀金,碧海玄光,有日月合璧之象。

此三才合一法,亦屬精進上乘之功,是三才樁功的歸宿。

動功

一、金蟾拜月:

兩腳尖外撇,膝裏扣,腿彎屈站立。兩手掌心向前下方,虎口相對,置於腹前。隨即兩手上揚,身體借力前躍。落地後下肢姿勢不變,落地同時手下落於腹前。

作用:練丹,並可演化出輕功。

二、金龍探爪

面向西方站立。

起勢:左腳前邁一步,落於正西,與右腳平行,兩腳湧泉穴在東西線上。身轉向西北。同時左手手心向左,沿身體中線上提,至大、小臂抬平時以肘為軸翻掌前按,掌心向前,掌指向上,五指自然彎屈。同時右手掌心向下,掌指向前按於右胯側。左腿伸直,右腿彎屈,重心落於右腳。

上式站立片刻(武當門內要求一個小時),左腳跟抬起內旋,右腳向西進步,腳尖朝西南,與左腳平行。左手落于左胯側。右手由右胯側沿身體中線上提,掌心向右,掌指向下。提至與肩平時翻掌向西南按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面向西南方。如此迴圈練習,熟練後可加分指、彈指動作。

分指:前手以中指為中心,其餘四指用暗勁外分。拇指、小指與中指成90度角。

彈指:前手五指前後彈動。

收功:龍虎印:兩手上下相對。男右手在上,女左手在上,拇指分別與另一手的小指尖相搭,上手拇指尖頂肚臍。站立。

這種手印引氣歸元,力量特別大。功力不深者勿用。否則會將元氣固住,難以運行。

金龍探爪之作用:

人的百會和會陰之間有一通道,密宗稱之為中脈,道家稱其為先天真脈。中脈打開後,功夫即達到較高層次,可出現特異功能及佛家六通十二神變。也可練出金氣周天,五心震動。

上步時以身體中軸(即中脈)為軸扭轉,要慢練,體會其感受。可通中脈。前腳的擰轉使湧泉穴運動,陰陽經絡轉化。前手前腿經絡全部打開,可治肝、脾病變。還可開通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功夫深時,手上可放出五色光芒,而且不出偏差,還能使習練者產生巨大力量,是武當金剛功夫之初步。此功應與采太陽功相配合練。

三、開中脈又一法

此法出自《白鶴真人飛鳴圖》

兩手手背相貼,沿身體中線緩緩上提,至與膻中穴相平。再緩緩下降,分開至兩腿側。如此迴圈,每練三、六、九次。

練功日久功深,兩手一合,元氣震動,百會、會陰均有震動。手起氣即上行。

四、玉環樁

1、自然站立,腳跟併攏,兩腳尖相距一拳。兩手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呈先天法象。左腳向左前方邁一步成弓步,兩手掌心向上同時上抬至膻中並向前推出。

2、兩手下落,掌心向下向後帶,收至胸前抱球,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重心同時後移。

3、左手翻腕掌心向上,舉至頭前上方;右手經腋下後拉至右腰眼處,掌心貼腰眼,並沿身體右側經右腿外側(三陽經一側)下移至右腳跟。在右手下移至大腿外側時右腿全蹲,左腿伸直。

4、身起立,同時左手經額前上方向左、向下、向右劃立圓,收于左腰側,掌心向上;右手從右腳跟處經右腳背移至右腳內踝處,並隨身體起立沿右腿內側上行至腰側翻掌,掌心向上。

 

5同1,惟左右相反。

如此迴圈練習,一左一右為一次,應一次行功1500次以上,愈多愈佳。

收功:兩手由腹前重疊在丹田,身體直立,兩腳併攏,收小腹提會陰聚丹田之氣1—2分鐘。

作用:丹道、武功合一,能在動的過程中練成內丹,是本派重要的專修功。

釋密:玉環樁第一層次是使氣機沿手導引的路線貫徹周身,運內氣流水穿堤。動作虛實相生,是先天真力,屬於築基功。第二層次真元內顯外化純剛,舉手投足內氣外注,時而運化武技。這階段的行動多變,內氣如長江大河,滔滔無間,屬運化階段。第三層次由動歸靜入室而定專修丹法,外動可因敵施術,隨時變換可融于武途。

玉環樁何為此名?古人曾以金玉之喻。以修真之質,元真內注,以生玄華,內運潛行,周流不息。行動之中,內氣在體內的交流循行呈兩個環形,而結交處因兩掌的動作陰陽變化置於膻中,故使兩個環形系結于一處形成太極兩儀環,此意猶深,故古人留下四句口訣以宣妙密:大則玉環,乾坤法象。玄機莫測,陰升陽降。

五、太乙混元球

太乙混元球是本派必修功法,它是由太乙元明功(即元明八式)采氣、充形、聚形、集氣產生內外競發、外形俱顯的結果。

它聚形集氣,從顯到密從密到顯,產生球,金華出現而產生自動,從而產生蛇形蠕動,也就是遊樁。

練習此功必須把小練形“金雞叩米”、“提龍腿”、“跨虎橫雲”練熟後才能練習。

練法:坐、站、行均可。兩手如抱球狀,手心相對,前後左右隨意轉動如抱球,手心始終相對,一動全身皆動。

作用:聚元氣。

單式典型:

預備式:合扣丹庭

同元明八式的合扣丹庭。男左手在裏,女右手在裏。睜眼、神光內斂。兩腳平行站立。如站成外八字腳,將導致兩腿的三條陰經先行交注,如站成內八字腳,則導致兩腳的三條陽經先行交注。所以為了保持平衡,取半陰半陽的平行站立為准。但在練功中也可根據自身陰陽二氣的盛衰關係而自我調節。

1、金華出現: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掌從太乙元明功的掌托日月到陰陽化合,兩手向下慢慢導引,手心向下寬不過肩窄不過頭,象籃球大小,導引到膻中穴定住,兩手先擠按數次,然後滾動,動的距離不超過一寸;兩手定位虎口相對,開始站樁,名為“玉鏡鑒心”。

作用:補充真氣增加球的功能,並解決真氣不足的問題。

2、予注中圓:接上式,雙手撐大過肩;兩手、兩肘、兩臂同時向內擠按和拉撐,兩腿也要有內動,,使手、肘、臂和體前都有氣感;然後兩腿開步下蹲成馬步,把球放於地面,一手放在球上面,一手扶於球側面,然後左右走圈,先走哪面都行。還可以把球抱起來走圈;不練了,把球收回體內丹田處或把球抱起來掐小,兩腿站直,站定圓樁。

3、大混元球:兩手儘量撐開,手心相對抱住,左右走圈,圈的直徑不得小於8米,手型可以上下相對、斜對和調換,步伐走游龍步、三角步或順其自然。站樁將球掐小,導引至小腹,站定圓樁。

4、順天呈象

要把預備式時聚結在丹田的元氣運化至雙手間,先外面的手下翻托在丹田下方,裏面的手上提扶在丹田的上方。雙手掌心相對先由左往右順時針旋轉,再反方向旋轉各36次。然後雙手開始不同步地順逆運轉。

注意:

其一、雙手的運轉圈數要記清,先以36圈為基數,慢慢增加到360圈。

其二、在不同步運行時,雙手只是不同步,但仍然往同一個方向運轉,而不是反方向的運轉。

其三、不但要記住雙手轉動的圈數,還要細心體會丹田處的變化。

太乙混元球的層次

第一層次:初步。兩掌相對防止真氣外遊,睜開眼睛按按抓抓,做到充分練球。

第二層次:遊樁。也叫開樁遊動。練習時做到動靜自如,順其自然,化除僵勁,安神定志,內勁潛行。

任何武功都是從禪功內出現。如太乙混元球轉圈出八卦,分開出太極、順直出形意等。遊樁的特點:氣足而動,氣形同旋,內外如一、氣機交注。

第三層次:練球成丹砂,入室練靜功。打坐,體會其微妙:散則成氣聚則成形。練到神形飄沒處,沒有真象有英魂。不練時把球收入體內丹田。練到全身即球時,不知自己在動,忘身忘我。

六、九龍環

九龍環功法是道家流丹小術,是武當真宗。用此修煉純陽之體是外功的基礎。是一種祛病療疾、循經導脈的一種功法。歌曰:

仙家大道自古傳,陰陽妙諦此中參。

周遊元都真性本,摩尼真晶顯慧元。

九轉圓轉內外法,三乘密注乾坤田。

移來真火合三味,元真造化九龍環。

功譜:

此術妙行守道真,離宮真訣發本音。

靜注華功適元海,運轉元海照法根。

先天之寶陰陽體,通元大道古今聞。

三番九轉成大器,是取大千火煉金。

功法:

1、昆侖照頂:、搓面。兩手搓面部,從兩頰沿臉由前向下複始行七次。擦鼻。用兩食指內側摩擦鼻樑兩側,由上向下複始行七次。、擦眼。兩拇指按於太陽穴處,用食指內側在上下眼眶各摩擦七次;從內向外,拇指不動,兩虎口交叉摩頭七次。、擦耳下拉。兩手拇食兩指拉耳稍、耳輪、耳垂(分上、外、下三個方向)各七次。、鑽耳拉雷。兩手食指伸直,其餘手指自然彎曲,食指尖插入耳內,稍用力向內旋轉之後,微停一會兒迅速將手指從耳內拉出,共作七次。、拍頭頂。兩手置於頭頂,掌心向下,拍擊頭頂,用力大小以自然舒適為度,左右掌各拍七次。、擦後頸。兩掌經頭頂向後摩擦至後頸風池穴,再向前至咽喉摩擦七次。

2、坎離交宮:兩手相搓,搓熱後兩中指相對,右掌沿左臂內側(手三陰)向上摩擦至肩頭轉而沿左臂外側(手三陽)摩擦而下複為兩中指相接;繼而左掌沿右臂內側摩擦而上至肩頭轉而沿右臂外側摩擦而下,如此周而復始3—5次。

3、乾元周宮:右手扶左三陰經逆行至腋肩雲門穴,由胸間從上向下、從左向右用右掌心順時針在胸前畫環循行數次後,右手從左腋下順左手逆行三陽經而下,複用左手扶右三陰而上,在胸前作逆時針方向畫環,循行數次後,左手從右腋下順右手逆行三陽而下,左右迴圈為一次,做3—5次。

4、雙環周野(雙龍入海):兩手相對平按,中指對準膻中穴,由上向兩側向下同時分別畫圈,螺旋形下移至小腹,雙手勞宮穴對準丹田捂住(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

5、真水周流:雙手按在命門,同時向上向兩側畫環,停止時手按命門。

6、順輪周宮:雙手合帶脈(雙手合著帶脈氣)由前向後順足三陽經下行轉足心,由腿內側足三陰經向上入帶脈複始行之。(此式可站式兩手同時動作)

7、黃河置足:取坐勢或盤腿式,用手掌搓湧泉穴,畫環而摩,複搓腳趾,用力大小以自然舒適為度,兩腳各搓36次。

收功:兩手從體側向上合十,下落至丹田,兩手重疊在丹田處,同時收腹,會陰上提,將氣聚于丹田持續1—2分鐘。

七、元明八式

預備式: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兩腳踏實。兩腿伸直,切忌彎曲。兩手自然垂放在大腿外側。兩眼向前平視,神光內守。頭頂正直;全身放鬆,排除一切雜念,氣沉丹田,自然呼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