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修德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索質,學習不是為了裝點門面,附庸風雅!讀書之樂無竅門,不在聰明只在勤,讀書只知道吟風弄月,尋章摘句而不務實學。不求甚解,永遠不可能求到真才實學。

求取學問一定要集中精神,專心致志于研究,立志修德卻又留意功名利祿,必然不會取得真實的造詣。讀書不重視學術上的討論,只把興致寄託在吟詠詩詞等風流儒雅之事,那一定不會深入進天取得心得。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穫,想有高深造指,全靠自己平時多下苦功。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很容易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要保持優良的道德品質,就需要在面對周圍環境的時候時刻警醒,保持的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如果心存一些別的祈求,希望獲得功名利祿,就會一心多用,忽略德行的修養。

02

列子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左手把弓,還在臂肘上放上一杯水;右手拉弦,弓弦如同滿月。當第一支箭射出還沒到靶,第二支箭已經拈在弦上,第二支箭飛出,第三支箭卻上了弦。列子全神貫注,像個木偶似的。伯昏無人看後對列子講:看你射箭好像是為射箭而射箭,不是為了實用。如果你隨我上山,腳踏山顛而臨懸崖峭壁,還能不能像這樣的射箭?”

伯昏無人說完就上山爬上高峰,身臨百丈深淵,然後背著身子小步朝懸崖後退,一直退到峭壁邊沿,腳尖踏著邊沿,腳根懸空,拱手招呼列子上前。列子見伯昏無人如此,早已膽戰心驚,嚇得汗流浹背,伏地而行。伯昏無人說:至聖之人,上能窺識青天,下能了然大地,意氣風發于宇宙八方,精神不被外物動搖。你現在樣子嚇得頭昏目眩,還談得上拉弓射箭嗎

精神內守,感應於天地的精氣,達天人合一的境界,將自身與天地的理、象融為一體,就忘了自身小我的存在,這就是靜,是進入當下境界的那種動。修身養性的人若能達到此種靜與動相和諧的境界,就超越了生死的概念。若是先在心中顧忌自己將受到如何的損害,定然不會獲得任何成果。日常的生活中,有這樣的精神,隨時隨地都進入靜中,打開內心的靈動之門,它將使你獲得成功的喜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