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揭示一條新道學的重大發現,就是“兩重天地”的新宇宙觀。道學的歷代宗師,如伏羲、黃帝、老聃、關尹子、列禦寇、文子、楊朱、莊周、魏伯陽、鐘離權、呂洞賓、陳摶、譚峭、張伯端、王重陽、白玉蟾、張三豐等,發現了宇宙人生的一個大秘密。這種秘密,道祖等哲人也曾用不同語言進行了揭示,丹家將其概括為“兩重天地,四個陰陽”,也有的丹家秘傳為“兩重天地,三個陰陽”,弄不懂這個秘密是無緣進入丹道之門的。
呂祖《指玄篇》詩雲:“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裏煮山江”。又雲:“兩重天地誰能配,四個陰陽我會排。會得此玄玄內事,不愁當道有狼豺”。
《周易參同契》號稱丹經之祖,其中隱藏著許多最關鍵的丹道法訣。
《參同契》開頭六句雲:“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籥”。門為雙為陰,戶為單為陽。乾南坤北為伏羲先天八卦,離南坎北為文王後天八卦。先天之世界(古稱世界為天地)為虛空世界,在人體為法身。後天之世界為實體世界,在人體為色身。《參同契》這六句話,將“兩重天地,四個陰陽”的真諦和盤托出。
兩重天地分虛無的天地和實有的天地,四個陰陽即先天陰陽和後天陰陽。從另一方面說,宇宙是一大天地,人體乃一小天地,各有陰陽對應關係,也稱“兩重天地,四個陰陽”。還有“兩重天地,三個陰陽”之說,其中三個陰陽指自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兩重天地即為形而上的道世界(虛無空靈的天地)和形而下的器世界(後天實體的天地)。
所謂先天的道世界,包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三個生化過程,一直到“三生萬物”,都是先天陰陽在起生化作用。“三生萬物”則由先天轉化為後天,由“無色界”生出“色界”,雖轉為後天陰陽用事,然仍是陰陽在萬物中起生化作用。陰陽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關係”,並在一定“關係實在”中被稱為“陰陽”,切不可將“陰陽”固定不變地指稱為某種實體。
因為在此一關係實在中被稱為“陽”的東西,可能在彼一關係實在中被稱為“陰”,切不可以西方第一性質“拜物教”的機械觀硬套新道學的概念。根據新道學的“太極原理”:一陰一陽之謂道,無論先天或後天的生化作用,都離不開陰陽相互作用。孤陰不生,寡陽不化,法身先天成丹,色身後天生人,凡是要生出個什麼東西,凡是要變化成什麼新狀態,都要靠陰陽交和,離了陰陽道不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永遠處於相互作用的對立統一關係之中。以上是道學《太極圖》的真實含義,也是三家陰陽丹法的理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