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願:生生世世,專門弘揚念佛法門,普度眾生。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三皈、持五戒,再老實念佛,立即可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把這個五濁惡世,一變而成極樂世界。但為什麼不能實現呢?這由於大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念佛必須志專願切,恒常念佛,竭誠不息,懺悔策勵,不問外緣,發願念佛,求生西方。
常思淨土在目前,更無再起差別見。
皈依佛,就是以佛為師,因佛為大覺悟人。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種種神仙,它們雖有神通,但皆屬外道。
歸依法,就以法為師,法就是佛說的道理。
皈依僧,就以僧為師,僧是指出家受具足戒的清淨福田僧,跟他學習佛法,可以離苦得樂。
受了三皈依有什麼好處呢?皈依佛就不墮地獄,歸依法就不墮餓鬼。事事都依著佛法去做,還能墮餓鬼嗎?皈依僧就不墮畜生,清淨僧人,有大智慧,你若常親近明師良友,那還能再墮畜生嗎?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叫做身三業。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叫口四業。
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叫意三業。為人必須具有這十種善業,才與佛法相合,才容易念佛,才能了生死,離苦得樂。(1
念佛怎麼入門呢?念佛有三件事,先要知道,第一件,要確信西方有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那個世界的教主,念佛的人臨終時,佛一定能引生到那裏。
第二件,既知道極樂世界,有種種莊嚴,鬚髮切願要往生到那裏,心中常存那裏是我的老家,其他的地方皆不去。
第三件,你既有了真信切願,再加上老實念佛,那就將來一定會成功的。
有些人,口裏雖然不停的念佛,心裏卻盡胡思亂想,那樣念法,是很少利益的。必須口裏念佛,心裏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號外,什麼事都不思,這才容易達到念佛的最高境界。念佛的時候,要使阿彌陀佛,每個字,都從心裏經過,心、口、耳都清清楚楚,從心裏發出來再由耳聽進心裏去。一個字也不能放鬆,佛聲所到之處,即佛光所照之處,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無論順逆苦樂的境界,絕不忘失這一句佛號,方為堅持正念。
什麼是四攝?攝者,是攝持、攝化,即把握施行的意思。1.佈施攝。2.愛語攝。3.利行攝。4.同事攝。
什麼是六度?度是度化。1.佈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禪定。6.般若。精是不雜,進是不退。
學佛人,必須有禪定的功夫,才能開悟大道。
般若是梵音,翻為妙智妙慧,非普通所謂的智慧。
2
皈依三寶是眾生成佛的最初起點(因地)是否可以這樣講,檢驗一個眾生是否真正皈依佛的標準,是否真正做到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並積極努力地積累福慧資糧。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諸佛如來廣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無量眾生依此無上法寶而成佛,佛佛法同,法法平等。佛像與經書均為眾生而設,為了啟迪眾生回歸如來覺性海,諸佛菩薩同體大悲,無緣大悲,設無量善巧法門,現種種方便相貌。然而佛像是啟發眾生的善巧標誌,而不是佛的般若本體。
什麼是智慧?分別一切法是智,不做分別想是慧。
隨緣入娑婆而不住娑婆。智慧不遠,就在性中。
大家都知貪嗔癡不好,可是不能不起,什麼原因?智慧不夠。
智慧被兩種法障住,就是我見和我慢。兩種人不得智慧。
清淨心是智慧的種,以戒定功德生智慧。
如果有戒定慧功德,雖弱必強,雖愚必智
還有三種緣,障智慧:(1)不持戒。(2)喜攀緣。(3)好熱鬧。
光起我見,光生我慢,從文字相,言語相去求,皆不可得。
以清淨心看經文,念佛,才能開智慧,並非多看才開智慧。
一般人誤解,認為多讀經可生智慧,其實錯誤。佛說:多讀經是禪定障,有禪定障的人,不開智慧。
一念不生般若生。
3
保持住不打妄想,不散亂,不昏沉,不計較人我是非,處處提起正念,一點一點開智慧。
怎麼圓顯悟性?不彰他,本來就是,悟性是無作而作。
作而無作叫做定,無作而作叫做慧。
看經不可著文字相,一定要求其義現,教現具足才能開智慧。智慧如火,經文如油以油助火,才得受用。
萬事萬物都是我們的助緣,助我們顯露本性。
清淨心為因,廣學多聞為緣,如此,智慧才生。
勉強說,解脫就是清淨心,失清淨心,怎麼得解脫。
佛法甚深,深到不可思議,無相法,只能以清淨心去會。
無住心就是清淨心,以無住心契合無相法,才能深入佛法。
理以教而顯,教以理而立。教者俗諦,理者真諦。
我們學佛,越學心裏越光明,如此明,才能感佛加被。
以佛法覺悟世間,把人間火宅,化為清涼地。
不取著名相,叫念佛。佛本是無,清淨則有,佛是實相,佛沒煩惱故不受報,眾生有煩惱故受報。在業力當中,不受業力限,那是不可能的。
解門是幫助行門的,解門是文殊開始,行門是普賢圓成。不二法門法身是一,地菩薩也是阿彌陀佛。
清淨就是無量壽,不生不滅,平等就是無量光,橫遍十方。
清淨是無量慧,是道,平等是無量福,是德。
4
佛不過是放下的人,我們要學會隨緣修。
取相是不善,不取於相是善,行一切善法,自然得證正覺。
念佛要把功德念出來,功不起貪嗔癡,德不造十惡業。
真正清淨心,想見佛就見佛,想見西方就見西方。
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
提起正念求往生,是願力,起貪嗔癡心顛倒是業力,如果業力超過願力,一定墮入六道,這不是瞭解就好了,一定要修。
業力增加,願力消退,願力增長,業力消退。
定慧深的人,才能預知時至,念佛可逐漸增加定慧,定慧從哪里來,從戒中來,,斷淫欲定慧增長。
至誠懇切心,就是定慧
要想往生西方,必須萬緣放下,不放被業所系,佛無法接引。
看病人的時候說:你一生念佛,修淨土,一定往生西方。
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心行清淨光明,毫無垢染。
隨緣不變,雖譭謗,打罵之緣而心正不變,要使正念的根不動搖,不爛,心中的蓮花才能開放。
轉凡成聖的道路就是改正自己的缺點,原諒別人的缺點。
諸過改盡,眾善圓滿,稱為成佛。
隨緣而過,不生煩惱,名之一心不亂。
如果要一切環境皆順我意,那是隨緣轉,是六道輪回。
一切是因緣,離開因緣沒有一切,因緣是自己選的,所以說,命苦不能怨父母。
5
忍的功德最大,初修是忍,久修成定。
要體會人生不要求如意,不如意時正好領略人生。
解除病因最好的辦法是做功德。
念佛不是癡癡的念,而是要知道他的功效,增進功德,功者自度,定力,德者度人,慧力。定者不被妄想攀緣所動,慧者,能破一切妄想、攀緣心。
情淫一生,道種不增。無心就是大懺悔。
正念的資糧,妄念的資糧,把平常念轉為道用。
理清法自明,成就在修行。
樹我正念,不被邪見所動搖。
遂我自然,勿被外境所折淪。
思想不清,雜念就生,信念不強,正念就亡。
執著外境,就易生病,攝心為戒。
從各種不同觀念中找到共同點,為成就解脫的方便而創造條件。為什麼說因果不空?因果是能變現象的根源,因是能變,果是所變。
為什麼有十法界?有佛的因,就現佛果……這些全是意識心變現的,整個宇宙人生就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相,有清淨心才能變現四聖淨土,沒有清淨心則變六道的報土。現在高高興興造業,以後都是悲悲切切的受報。
6
內在清淨尚未得,外在修法皆無意。完全依靠內心的力量來達到自在灑脫。
搔癢所出來的快樂,不如擺脫搔癢更快樂。
修補前世與今世的某些殘缺,恢復生命生機。
能緣之心不亂,能緣之境不動。住心一境,靜境才現,慮以凝心,散提正念,思維正受,生活坦然。
真正的聞思修行,是把自己的內心相續真實地融入於阿彌陀佛當中。
現在學佛的人都是熱情有餘而理性不足,不明理的學佛。就如在黑暗中遠行,隨時都有喪失掉自己慧命的可能。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
即使少數孝心為父母做些善事,但因無明愚癡反而為父母造下許多罪業。
自覺明悟,慧劍斬魔,開拓智慧,體悟微妙。
萬事萬物從心起,萬事萬物從心滅。
現在很多人,每天都在很多無意義的生活當中過日子,為什麼不抓緊時間來經常多學一些佛法呢?
憑著自己本能和習氣的衝動而隨意行事,這種處世方式與動物沒有什麼區別。
以正知正念來反省自己的心靈,就是智者。
7
經典就是路,修就是靠我們實際去走,當然走的方式不一樣,有步行的,騎自行車的,騎摩托車的,坐飛機的。
在走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煩惱、障礙,我們要會應用,以堅強的信念戰勝困難,以善巧方便轉煩惱即菩提,如果不會用,煩惱即無明。
論人是非即是非人,只要實際去行就很簡單。
不好中也有好,好中也有壞,不除分別相則無法解脫,我們學的是解脫法門。平常做什麼事情都是在調心,心才不會亂想,妄念才少。
我們的頭腦有很多印象,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裏面,一接觸外境就浮現出來,所以要掌握好六根,讓六根為自性服務,心若清淨就有精神,做起事來就有活力,要守住六根,不要逐境,自己的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看後體悟,自然出現,而生覺悟。
做事情不是替別人做的,是為消眾生業障而做,一念不生出三界,念而無念到西方,我們是帶業而來,但不能隨業而去。處處因地正確。
現在學佛人很多,但深知佛法者少,不知好的參學,見人不好,正好改過,反省自己有沒有這個樣子。
人壽皆由業力感召,善惡業成分不斷變化,壽命也不停變化,算命無法測准業力變化。
8
進入佛門修法,如果得不到感應,即是罪業障道之相,經常生病是罪業現行之相。 以心治心。
把日常生活小事都轉成佛事來修持。
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
凡事承認自己不對,就不會起煩惱。
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家沒有說對不對,對也接受,不對也接受,出家是為了得到解脫,看能不能修到五蘊皆空?把精神用在修行上。有分別心就有生死因。
修行念佛本來是要消業障,要從粗衣淡飯下手,如果整天講穿、吃,只在聲色裏打滾,在那裏挑、揀什麼樣好?什麼料子好?什麼是新潮?什麼是過時?吃飯也在那挑肥揀精,什麼菜好吃?什麼菜不好吃?吃葷的還嫌死的不鮮,活的才鮮,就是這麼造業受報,把福慧吃下去了,將一尊大好的天真佛,埋葬在六道輪回裏,假如我們心無所住,有啥吃啥,任運隨緣,就證入無為大道了。
什麼是智慧?能通達事理,決斷疑念,觀達真理,根斷無明,求得解脫。1.不聞他教而獲得者叫思所成慧2.聞他教而獲得者稱為聞所成慧”3.入定所獲的一切慧都是修所成慧
十法界都是由不同的心行作為而轉化的。
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是生滅法。
9
人生就像演電視劇一樣,多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忽喜忽樂,忽憂忽悲,眼根對塵境,惡習深重,見惡易隨,見喜難從,這就是沒有誓願力的緣故。
持戒、忍辱、修苦行,粗衣淡飯,為常住,為眾生服務,才能開智慧。出家要做到心出家。
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夠心裏明白,而不表現出來,那才是真功夫。
我們修行念佛主要在演這場戲,能過關就是佛、菩薩。念佛修苦行,才能了生死。
出家人不談往生不往生,要發願度眾生,這就是佛菩薩。只顧自己念佛,拜佛,誦經乃是執我相,這樣的修持心地只能越來越窄。
以信調心。
一切以脫眾生苦為本,自性無量三昧才能逐漸現前。
離一切相,心無所住,才是靜坐的意義,才能走出生死。
修六根對六塵的貪欲,不著五蘊的色相,坐無相禪。
如果相續相中遍滿菩提心,那就是菩薩了。
我們對,而別人不對,若讓別人作主,則變成我們不對,若自己做主,就不被他人所轉。
內心經常平靜,一切的因緣條件也就因而變好。
看佛的經,那些十方三世佛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
10
無始以來所帶的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這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自認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實修的人,心不得解脫,終被文字所縛。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
一個苦修行的人,會心照自性,忍辱才能引發神通。
如果已了道,能弘法利生,雖然不求名利,名利自然會跟著而來。心定神足,心無所求,心裏自然快樂,歡喜,這就是西方境界。
真正的學佛是沒有文字相,形色相,只有這樣才能修好解脫的路。
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自己的心中,是自性中自然流漏出來的,非是講經開示可以出來的。
彌陀經中所述西方極樂世界,均是應對眾生而方便設立的,使眾生因嚮往而專意念佛。
離一切相的真正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的西方。
認識壞的就是好的,就是從這裏去修,才能去煩惱。
11
什麼叫自淨其意?就是眼見、耳聽均不生分別,別人的是非善惡與自己毫無關係,只審察自己有無過錯,念念落在何處?
忍辱即是智慧。
要找心裏那個不生不滅的自性,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外面的生滅法,與自己無關。 念念提起道心。
念佛不能見佛,心開即是見佛,見自性佛(因為佛非由色相見)。 佛性即是道。
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關鍵是內心裏面生歡喜,要修到我沒有怎麼樣,行住坐臥去領悟體會佛道,壞念頭才不會跑出來,這就是正念。
學佛便是隨過去佛的作為,修習而學,而不是把學佛掛在嘴邊,寫在文字上,放在學術思想研究上,學佛是腳踏實地的身心修持。
念佛心開,心開花開。花開智慧來。天熱心熱,我們就抓緊念佛,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涼的。
有正念才會清淨,自己所為何事。
打擊我們的,在修道來講,那是西方錢。
什麼叫捨身?就是不要太愛惜身體,否則無法修福,反被臭皮囊騙走。
如是體悟瞭解到:為什麼要活著?為了脫生死,不受輪回而活著。
12
不需多看經,只要多念佛,智慧一打開,經藏在心中。
生了病不要去理它,更應該體會出人生無常,難免生老病死,更應該加倍努力修行。
凡事不是光說的或分別的,而是應該用智慧體會出來的。
修苦行,是要消業障,故對於自己的言行,應多注意,免得帶業來,又隨業走。念佛掃塵埃,蓮花朵朵開。
做任何事都要心甘情願,這樣才會開智慧。
不要著相:我做了些什麼?
穿的是求生西方的衣服。未成佛先結人緣。
不是他壞,是我們不會修。無過便是功。
妄念少則明,明則不昏,不生念則靜,靜則不散。
人為什麼有煩惱?因七情五欲太重,為財色名食睡煩惱,惡業也就這樣造出來了。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趁此人身,及早修行。
為保持臨終的正念,我們平常就要多服阿彌陀佛的藥,否則死將何去?
做什麼事情都心甘情願,就會開智慧,老實念佛就是心甘。
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的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
吃穿住太好太多,業就不容易消。
13
自己時刻覺到是有根基的,否則盡多煩惱。
會修處處是菩提,不會修處處是煩惱。
佛學院所講的未必全是佛法,而摻雜了一些社會學,接觸久了,心無法脫離世俗。
和社會人打交道,只是應酬,心要有主,要有佛法。
念一樣則多一樣,少一個念頭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社會是造業的路,出家是極樂的路,得解脫。
無掛礙,心才靜,心靜才會如如不動,老實念佛。
籠雞有食鍋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念佛即入中道,沒有好,沒有壞,念佛亦屬幻化,但屬正念,故我們要以幻(念佛)滅幻(妄念)。
靜坐是念佛助緣,可調身心。
外境有此事此物,我們心中沒有此事、此物的存在。
一個人不是壞,而是習氣,只是深淺不同。
外境是緣,如果清淨,心中智慧自開。
煩惱都只是暫存在眾生的心理,並沒有進入他們的本性。為什麼要持戒?因為眾生的無明貪欲,如果說貪欲是痛苦之根源,那麼持戒正是要消滅掉痛苦的良藥。何為禪定?定是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中,妄想就好像鏡子裏的影子不起作用,禪定是訓練心力的集中,裏面包含著一層層的深入,所謂過了一山又一山,最後才有消息。
14
眾生修持八萬四千法門,為何不能成就?1.無因希果,生前不願修持,死後想生善道。2.放逸畏學,只知求福,不明佛法之妙用,縱能聞之,而不能覺悟。3.牽欲怠修,迷於聲光享樂,縱欲狂歡,致身現前,五欲六塵,而心散亂。
真心裏無限境界
以此法緣微妙因,慧開福增有緣人。
借煩惱為促進發心之善緣,以困苦為鍛煉身心之爐灶,煩惱是啟發覺心的善知識。學佛人要認清煩惱為善知識,絕不能在煩惱中再造煩惱。
念頭即是因緣,六根為媒,觸發心識,一旦分別,便落印象,印象就是種子,此是因,如果遇到其他種子起現行,便成緣,因緣而生起行,行必造業,受果報。
修學佛法三個階段:1.紮住根本。2.如法修行。3.開花結果。根本就是人格五戒。
成佛的關鍵:若能時時處處求覺悟,便是向著了生死乃至成佛的大路走去!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培。
六根無邪正,唯人所使用,六根圍繞自性轉,一念之差凡聖間,種淨念相續之因,得一心不亂之果。
求道須經過六字階段:志、求、聞、見、修、證
迷惑甚多,主要有兩種:1.見惑。2.思惑。見解不正確,行錯誤路,如何得正果。思惑乃存於心中永遠不去者。
15
見惑5種: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
思惑5種:財、色、名、食、睡。見思惑共193品均須斷盡。一心不亂即已斷193品見思惑。
必須不為歡喜煩惱所左右,求道必須得道
如法修行,不談利害關係,一談利害,便去體萬裏。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學佛三個字:聞、思、修。心、佛、眾生平等不二。
淨土法門包括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千經萬法的辦法都是信、解、行、願、證。佛法無人說,隨智不能解。
為什麼會顛倒呢?那是因為惑,功夫下得深,是斷惑,下的淺是伏惑。 妄想是什麼?是垃圾!
我們現在整天就像三十的夜晚,糊裏糊塗,聽了佛法,就像初一、初二、有了月牙,放了光明。
什麼是福德?福德就是對佛教肯信受奉行。先求根本智,再求後得志,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後得智就是看經、念佛。沒有根本智,哪有後得智。
讀經、禪定是圓修,日常生活是次第修。
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防己之邪。
居士對師傅恭敬幾分,就得幾分利益。
改過是真修行,不覺悟如何能改,改過是因,遠離災禍是果。積善是因,幸福是果。
16
佛法的基礎就是建立在因緣果報上。
正助雙修,善根者正功也,福德者助功也,正功就是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掏開。凡學佛不離修福慧二字。
無明乃平日所為殺盜淫、貪嗔癡。
佛果雖好,何人能證?改變心裏,實踐修行,覺悟而後,可望有成。念佛正是顯自己之本性。
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正功既是去妄念,直透心性,助功夫既是助顯心性。
念佛為的是什麼?也就是現在能消災免難,將來往生西方。消災免難既是福,往生西方既是慧。
本性本清淨光明,但有無明覆住,透不出光明,喻鏡有塵埃而不能照,現修福時,如以抹布來試鏡。
一心是什麼?就是你的心露出光明,顯出本性,阿彌陀佛的光跟你接上了引你走。要是你那些見思惑壞東西包著你,則阿彌陀佛也沒有辦法。
學佛、修行、修行什麼?修行就是修這個念頭。總之,功夫全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慣成自然。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有福就開悟,古人說:福至心靈,福來,心自然靈,一說就懂,沒福,心就不靈,講一百句,一句也聽不懂。
感應道交,感應佛叫靈感,心昏昏沉沉,怎能與佛感應。
17
說到一心,很多人不太懂,不動怎能辦到?
我們修淨土,講究的是字,不是求熱鬧,而是求功德與善根。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最大的善根,堅信念佛、憶佛能往生就是最大的功德,只要你念到心淨了,就是居於淨土。
論到煩惱,百法中:貪、嗔、癡、慢、疑、不正見,屬根本煩惱,此外還有塵沙煩惱,根本無明。
阿彌陀佛包含了極樂世界一切的莊嚴美妙。
人生就是一張大白紙,起心動念就是筆,怎樣畫好人生這幅畫。
怎樣去除煩惱,要心中真空,一念不起,這是真理,本性原來是不動的,一動就換了名義,叫做心,一動念頭就有了目標,便去造業,造了業就受果報,各作各報。
善講者不如善聽者,諸法於恭敬中求
為何有煩惱?為何有善心?如此一切,皆是因為有念頭,念起則萬法生,念滅則萬法滅,萬法唯心造。
平日所為之事,雖極複雜,然一念善轉,便皆可為助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為修行求生活,從心性中求,無不可的。
本師釋迦牟尼佛傳給我們阿彌陀佛這把開智慧的鑰匙,我們一定打開自性無盡的寶藏!!!
18
大多數人,寧可日後賠財受苦,又賠出一生幸福,而不願放下眼前的小利。
改過積善:善有真有假,有直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有純有雜。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
什麼叫苦修行?就是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就是苦修行。
萬法唯心,操之在我,求佛不如求心。
人一念佛,心一想佛,就有光,冤親債主蒙佛光也能安樂。願和您解怨結,一切惡意不能加害。
不准做病人,做凡夫,相信自身有強大奇妙的愈病力。
願更多的人有好福報,好因緣,來深入瞭解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功德。
修行是修香味觸法,粗衣淡飯,是看能不能修的腦子清淨解脫。 念佛----離境與佛相應,才知此心與佛心同。
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個心念波動時,身體瞬間就有變化,一念羞愧面紅耳赤,一念恐怖,面色慘白,一念激動,熱血沸騰,身體還是您,但功能差很多。
19
我們並不是靠這個肉體而活著,我們有偉大的生命力,有遍滿虛空的強大的佛力,有無限的潛能,要開發出來用。
佛是無所不在的,唯有至誠的人,才能握到佛的手。
不學佛的人遭遇痛苦或歡樂而迷失自己的本性,學佛的人則相反。 每天鑽在牛角尖中,煩惱不斷,這樣的生活,活一百年也是枉然,我覺得這樣的人多不是生病死的,而是煩惱死的。
天下的事情是無常的,會因為因緣而轉變的。我相信人與人之間有著奇妙的感應力。 簡而言之。
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努力淨化生前的人生,無限昇華未來的人生,進而完成究竟美滿的人生,絕不能失去向真理邁進的目的。
調伏諸根,深入正慧,安心正念,淨心才現。
願滾滾紅塵的眾生拋棄對生命的無知,彌補精神的創傷,恢復本來的純潔,創造生命本具的無限價值。
眾生由於閉塞了心地光明,同時也就回絕了美妙性靈的呼喚。心靈的力量不可思議
煩惱只是暫存在眾生的心理,並沒有進入他們的本性。
人生最終的目的在於覺醒和露出圓滿的智慧,而不在於生存。
佛陀是把智慧之光投身人類心靈的第一人。
20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定。
正見:覺察永恆與無常之間的差別,看到假像背後的真象,如佛教的四聖諦。
正思維:必須有徹大悟的意志決心,離邪妄,貪欲,覺察到達到大悟的可能性。
正語:不要講說廢話,要用友善、純潔有意義的語言。
正業:即正確的思想行為,守住五戒,行為舉止必須無可指摘,高尚清淨。不能聽憑感情的衝動,去做利己損人的事。
正命:指正當的職業和營生,既要謀生有方,又要保持自己的道德。
正精進:生起善心,並讓其發展完善,專心致志,全力以赴,於神聖的事業,完全理解他自己所做所為的目的。
正念:禪定中的正確思維,只考慮真諦,完全拋棄了的念頭,所有虛幻已經不再出現,那裏只有真理,他是知道真諦的人,自己就是真諦的化身,念身觀身,精勤自覺,專心一致,脫離貪欲與憂鬱。
正定:思想集中,清除一切雜念,達到心一境性,整個身心充滿清淨與安寧的感覺,並且理解貪著欲樂,貪著生死,愚癡冥頑這三大惡事的起源與終止。
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經常懷著正念的動機時,智慧便像影子般地跟隨者他。
如魚在水鳥飛空,往返周旋在此中。善就是道德行為。(21
雖然還沒有成為聖人,但在修行時應入佛位修,所以說:雖在生死地,我已出生死。首先制心用功修。
一切佛證悟的就是心性,悟到心性就成正覺,心性也就是本性,人人本有的清淨心源。所迷的是這個心,修行人所悟的也是這個心,一切祖師所傳的也是這個心。
三昧是指正受無邪,是在定中沒有一點邪念。
聞到佛法而得到正確深切的理解後,應以佛法為自己的見地,把佛的正思維化解為自己的理想,經過深密的思考,達到更深的悟解,並立志去實現行為。
你認識神識就是佛性,也就不生不滅了,任何緣對你不起作用,全妄皆真,處處都是佛性,神識也變成真,也變成佛性,這就成佛了。
一切皆假,自性是真,所謂真即空性,心的自在不受任何影響。
縱橫妙用皆是它,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向他尋,尋亦不得,得亦不真。
一個念頭一個化身,萬個念頭萬個化身,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仰蒙佛陀浩恩,廣利有緣。
人鏡照形,神鏡照心。法無邪正,唯人使用。
無欲常教心似水,有欲常憶彌陀佛。
人情百態,事變萬端,本想積福,反而造孽。
植眾德本,莊嚴眾行,惠利群生。
22
我們學佛到底為什麼?學的是什麼?得到些什麼?
心理、精神、思想、見解、生理、環境等污染,必須回頭依清淨。生活瑣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願眾生個個都過真實美滿智慧的生活。
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剛般若菠波羅密,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我們做的不圓滿,所以證不了果。懺愈拜,業障愈多,佛愈學,煩惱愈多,盲修瞎練,如何了得。必須依靠老師的修學經驗,才能精進,能聽老師的善知識就是持戒。什麼是善知識?自己心目中最仰慕,最佩服的人,此人就是你的善知識。
學佛最重要的是智慧增長,身心清淨。
是非、邪正、善惡、利害要有能力辨別,學佛得明理,才能受用,六道輪回是以有為法而有差別。每天為假身去造業,你說冤枉不冤枉。
素食的確有好處,但不是不吃素就不能成佛。
萬法都是自性變現的,沒有不能圓通的道理。
佛法也是緣起性空的,真心本性裏沒有佛法,若明瞭事實真相,就能看破,看破自然放下,不必人勸,若看不破,怎麼勸也沒有。 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家庭主婦,從早到晚忙著家務,若懂佛法,是修佈施波羅蜜,用智慧,身心行佈施。
24
一念極惡,念頭一轉就是極善。
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開悟,把毛病改正過來叫修行。
每天敲木魚,念佛經,口念多少萬聲阿彌陀佛,那是樣子,不是真修行。
正念莊嚴故,成一切善法。
若以為做好事,那還不是好事,做什麼事都若無其事。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以無所得,如是方便,實即智慧。
與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穿衣吃飯皆是三昧。
凡是自心念佛不斷,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故。
釋迦殷勤示勸,讓我們深信難信之法,佛法有無量法門,有難有易,方便法門,應當念佛,疾得無上菩提,自得心開,生生不退。
往生淨土有三品,上品以解悟為本。中品以戒善為本。下品以一念信心,滅罪往生。
處處道場,時時佛事,淨願淨行,心自然清淨。
遇到什麼事都能直其心,正其見,就可永離三惡道。
以精進為莊嚴,便能破除魔怨,入佛法藏。
持戒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戒為一切善法住處。
戒是黑暗中的明燈,戒為惡病中的良藥,戒為恐怖中的守護,戒為惡道中的橋樑。
慧莊嚴是從勤學中來,如法了知諸法真相,所以能夠斷除妄見。
25
時時保持慚愧觀念,須仗三大力量:1.內心經常對自己說。2.對真理說。3.尊重輿論說。
內心有慈心,對眾生不起惱害。有悲心,對眾生不厭捨。有法喜心,見修善者心無嫌嫉。有捨心,對順逆境無愛、嗔心。
念念厭離五欲,心系阿彌陀佛。
流光如駛,衰老日侵,勿虛度好時光。
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情愛一分疏淡,淨業一分成熟。
念佛就是深妙禪,憶佛就是不滅法。
念念佛號,熏我心性,觀智若成,自然顯現。
物乃心中私欲,因有私欲障礙自性,故本具心性,無由顯現。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學佛必須事而成理,理而成事,理事圓融。
究論佛法,不出真俗二諦,真諦:一法不立,即聖智所見之實體。俗諦:萬行圓彰,即法門所修之行相。
徹悟理體,力行法門行相,空有圓融。
佛力、法力、眾生力都不可思議,就看自己的心真誠與否。
生沒什麼可憐的,死沒什麼可捨得,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
業鏡照真小人,心鏡照偽君子。
心定則氣聚而形固,心搖則氣渙而形萎。
佛法不是談玄說妙,而是日常生活。
26
欲心所感,淫鬼應之;殺心所感,厲鬼應之;憤心所感,怨鬼應之。
往生與否,在於信願行的有無,品位高下在於覺悟的深淺。
南無阿彌陀佛是彌陀所成就的,裏面具足了往生的三資糧。
念佛人為何有還很苦惱?因沉重的習氣擔子背慣了,放不下,故苦惱。一旦放下,真的是海闊天空,連放下的心也放下,則內心常法喜自湧。
自心清明
唯靠彌陀本願力,明信佛智而得度。
感恩淨信地稱念彌陀佛號,則一定!必定!決定往生!
隨順佛教,隨順佛意,隨順佛願。
打妄想,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有執著,就造成六道輪回,破執著,就超越六道輪回。斷妄想,就超十法界。
從舊的注解裏生出新的意義,推陳出新,謂之開悟。
不取於相的方法而證如如不動的真心。
若把佛法與生活完全脫節,則毫無用處,此人正是不瞭解如來真實義。
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轉成金剛般若,這是每個學佛人面對的實際問題。
世間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現相而已。由此可知,是非善惡並沒有標準,也沒有界限,僅在一念之間。
心量小是最重的業障。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27
隨緣受報,對面不知。
證實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明心見性。
離開心意識,離開思維想,才能大開智慧。
做什麼事都是為眾生而作,為法界莊嚴,為自性流露而去做。要發菩提心,知見才正,心量才大,要一門深入。
若將佛菩薩當做神明看待就錯了,佛菩薩沒有一定面孔,隨著眾生的心變化。
菩提正道名善根
聰明者不學終成愚癡,有才者不修己德終成蠢才。
乘佛願力,拔諸愛欲,杜眾惡緣,言行忠信,表裏相應,精進行持,端心正念,改往修來,去惡就善,勤心奉法,常念佛恩,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正受者:想心都息,緣慮並亡,三時相應。
性空即是涅槃,一切法皆畢竟性空。
彌陀四十八願,是念佛人的增上因,因起於行,行感於果,果感成報,報感成極樂。樂顯通,悲心無盡。悲心顯開智慧無窮,悲智雙行,廣開甘露,甘露普攝眾生。
凡惑障深,心多散動,不舍攀緣,淨境難現。
心遍六塵,境緣非一,怎能清淨。迷倒自纏,無由解脫。
觀心明淨,深信淨土,諸善聚會,。
內與法樂相應,外無三邪之障。
仰蒙釋迦牟尼佛發遣,指向西方,又靠阿彌陀佛悲心招喚,法喜入心,法味充足。
28
如暗遇明,如貧得寶。
修己明道,顯明清白,精勤求索。
於世有見聞,心必有是非,有所是非,必有所愛憎,則喜怒哀樂之情,比迭起循生,人一想事,心皆自知,既已自知,便有此象。以實學求實用,遵修一切善法。
勝負之念不可太盛,恩怨之見不可太明。
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渡眾生。
不被五欲六塵染,自然法性禪定中。
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
脫虛幻之色身,證真常之法身。
防非止惡,戒為根本,轉凡成聖,戒乃舟航。
五濁:1.末法劫濁中,為時所困。2.見濁,因的不正確,為邪智所纏。3.煩惱濁,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4.眾生濁,身在臭穢中而不能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5.命濁,為無常所吞,措手不及。
念佛9種,1.稱名。2.觀象。3.觀想。4.實相,5.緣想境界。6.攝境唯心。7.心境無礙。8.心境俱滅。9.重重無盡。
佛為外境,心為內鏡,憶念功成,自然證知。
什麼是憶佛?接觸一切事物,內心不忘佛號。
念念相續,成就定力,緣心自在,成就慧力。
雖修淨土,心念塵勞,怎能相應。
聖人之心,與天地通,故相感也。
29
心亂神渙,鬼得乘之,儉言養德,使心不亂。
眾生不知人欲險,娑婆世界誤此生。
煩惱是煩逐外境,惱生內心,一切外見,內生取捨。
退己養德方免人障,執著不除,必墮邪定
正念分明,智慧朗照,一心不動。
為什麼叫金剛心?金剛喻自性,經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見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經。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遇境似有,境滅還無,種子不真,怎能結菩提正果。
深思研究,入佛知見,悟佛知見,成佛知果。
所知為之理障,理障不除,法執不忘,法執不忘,真心不現。
睡障不練,昏沉太重,真心不朗,慧性不發。皆因食重貪厚味,語多喪氣,勞形脾困,精神不精,濁氣混亂,愚癡多怒,懈怠放逸,不念生死,唯貪安樂。
心是身主,身是心用,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刹,心是一切罪福種子。
有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
自心若不能安閒而住,難尋快樂。若不對治自心,煩惱難息。發廣大心,立堅固願,修一切善法,得與菩提心相應,如不相應,皆屬魔業。
30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事事待明日,我生已蹉跎。
心要理養,佛要法扶。
供佛要用自身七寶佈施,什麼是七寶佈施?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佈施。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佈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佈施,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佈施,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佈施,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佈施,性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佈施,若人能悟自身的七寶佈施,所得福德不可思議,勝過世間一切佈施。
眾生是但見肉身,不見法身,常住相中,縱起分別,被境迷惑,沒有正見。諸佛是常見法身,本來清淨,不生不滅。
在凡夫地,名叫心性,在聖賢地,名叫聖性,在乾坤地,名叫天性,在菩薩地,名叫佛性,在佛地叫清淨法身。
什麼是一體三寶?性是佛寶,如如不動。心是法寶,明決公正。身是僧寶,清淨齋戒。
我們不論做什麼事,必須具有欲求願望,以此為動力,才可完成自己所要作的事,世間普通事尚且如此,要想完成無上菩提,如沒有崇高的願望,熱烈的追求,怎能達到成佛的目的?
一分功夫,一份成就。
無盡功德法,皆由此欲心所之生起的。
以無漏慧為體,嚴持淨戒,精進修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內濁外清,與佛不應,言清行濁,終不見佛。
31
怎樣發菩提心?1.內在的自性發。眾生的內心本來具有菩提的覺悟,但它為煩惱所蒙,覺的力量過於薄弱,不能發起強有力的作用,如人在病的時候,運動的精神必然是提不起來的。2.外在的資助發。外在的資助就是善友與聖教,聽聽開示,念念佛號就是外在的資助。
菩提心如一切佛法的種子,種子就是因。
菩提是印度話,譯來中國,唐以前的舊譯翻之為道,唐朝以後的新譯,譯名為覺。純正的、清淨的、沒有絲毫染汙的及迷惑存在,是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3種:1.聲聞人成就聲聞菩提。2.緣覺人成就緣覺菩提。3.無上佛陀成就無上菩提。無上菩提的自體: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
我們什麼都可以慢慢來,唯有學佛,特別是發菩提心,要立刻開始,時間是不等人的。學佛這顆心絕不能東碰西撞,要按目標去實行。
什麼是菩提心?真正、純正、清淨的覺悟的願望,以此為動力,來完成度眾生,往生,成佛的目的。
以聞法斬斷誤解,將心溶入佛法中。
若常無明、貪愛,自稱畏懼地獄徒勞。
若不覺悟,精進徒勞。諸相為助緣
被妄亂所困,必入來世惡趣。
32
善巧清除妄念,成就無上佛道。善用無用之身。
必須以真誠、純潔的信心,恭敬,尊重三寶,信奉接受三寶的教訓。入道要門,發心為首,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1.忍力。2.慧力。3.福德力。4.業力。不論造了什麼善、惡之業,總有一股推動的力量,使你隨業或東或西的賓士。
誓願力最勝!!!
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修心,一般人不但認不清,也控制不了它,我們的一念心,終日時而東,時而西,不能控制它,也就不認識它。如果能認識了,也就能控制了。
發心力願8種:邪、正、真、偽、大、小、偏、圓。發心也就是動機的純正。邪心邪願:只知修,不知探自心。
平時動的一念心,明明是向惡的方向走的,自還以為是存的好心,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現前這念心究竟是什麼?是在內、在外、還是在中間,是善、是惡、還是無記?自心是否虛妄分別,在這虛妄分別心的內在,是否還有一個無分別的心在。一般學佛人這念心總向外賓士,所以念佛不得相應。
無量劫來,常處六道輪回中,生死不能度脫,就是因為貪著現前色、聲、香、味、觸五欲之樂。
現前的一念心活躍在五欲境界上,心裏怎麼能清淨。
學佛就是把心安住在佛法境界上修行。
菩提心是善法之王,菩提心能領導一切善法。
33
內有菩提種子,一旦與外緣接觸,立即就發起菩提心來
受時代洗禮的新人物,根本不信佛法。
我不求什麼果報,唯為生死,為菩提而發心修行。
上求菩提道,下化渡眾生,以佛道為念,以度化為心。
雖聞佛道長遠,但不生退轉之心。
菩提心的因緣大概10種:1.念佛重佛恩故。2.念父母恩故。3.念師長恩。4.念施主恩。5.念眾生恩。6.念生死死故。7.尊重己靈故。8.懺悔業障故。9.求生淨土故。10.念正法得久住故。
是什麼罪障讓我生在末法年代的?是何種福德使我出家得到僧倫三寶的?佛法是人類覺者所創說的。
在生死苦海中流轉不息的眾生,所以不能得到解脫,原因在於兩條無形的繩索,把我系縛的緊緊的,在生死牢獄中動彈不得,那就是無明和貪愛。清淨的無漏智慧才能割斷這兩條繩索。
願我與諸位成為菩提道上的眷屬,同發菩提心,同行菩提道,同證菩提果。
至誠懇切的合起掌來,一念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功德,超過供養一切諸佛。
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
(34)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道由心悟,豈在象上。
亦見亦不見,常見自心過,不見他人非,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在實性上入門,便須自見。
正知正念,觀照自己,反省自己。
病後方知身是苦,好時多為情欲忙。
光陰一去不復返,良時易往而難追。
在整個人生歷程中,如能好好的善用時間,時間就成良時,不然就是浪費時間,能聞聽佛法的機緣就是良機。應知它的可貴。
諸佛在悟,凡夫在迷,僅一念之差,致使我們與佛好像相隔甚遠,如果靜言思之,真是感到可恥?我們為什麼把握不住這念念清淨呢?我們本有解脫之分,為什麼不精進去努力,我們本具有佛性,為什麼不露出來呢?還有什麼徘徊的呢?!!!!!!!!!!!!!!!!!!!!!!!!見境思境即亂
眾生本具的清淨心性,譬如無價之寶,現有的煩惱活動,譬如汙穢的淤泥,無價之寶埋在淤泥中,你說錯誤不錯誤,終日妄心分別,自甘墮落而缺乏自拔的信心。
既然人人具有佛性,就應該以無量善法去對治一切煩惱。
修後天的功德,露先天自性的功德。
勤勞苦修換來永久的安樂,懈怠偷安換來多生的痛苦。
35
業障是人人都有的,誰也不能否認,只是輕重而已,必須加以懺悔,至誠真切的髮露懺悔名真懺悔,無相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具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回想受戒後名不相符,真是感到羞愧。
以念佛之犁,耕翻心中粗糙之土,以誠信播菩提種子,以清淨法水經常澆灌,以慈愛肥料經常營養,以覺悟之陽光經常照耀,以精進之鋤鋤掉妄念之雜草,菩提樹根自然堅固,佛的種子自然茁壯成長。
入於淨土之海,西方決定往生,智慧之刀,磨久必鋒
我們很幸運相遇得此人身,居於華夏,有法可聞,又逢善友,所以要把握好這良好的時機和環境,慶倖父母給我們的六根完整無缺,更應利用六根完具之身,在佛法中好好薰陶,以求的佛法的真實受用,經中說六根不具是八難之一,六根完具是修學佛法的法器,但若四大不調,身體常常有病,乃是修道的一大障礙,所以,趁著四大輕安,少病少痛,應真切發切念佛。
佛經說:善友難值
經中說:信如手,如入寶山,利用你的雙手,可獲得無量珍寶,假如沒手,寶貝雖多,一無所得。
佛經說:一個真心出家的,要有相當的善根才行。
自性三寶,必須加工磨琢,如能發光。
學佛要有堅強的信念,不受任何環境輿論的動搖。
36
心有五毒,自製哀愁
內心之五毒,為汝心之魔所感,六根習氣,為外物之魔所惑,貪著靜慮為內境之魔所惑,希求圓滿為果見之魔所惑,最大魔羅為我執。
當以慈愛之水,息嗔心所燒之火,以覺悟清淨之炬,驅無明黑暗,以精進之鑿,平傲慢之山,以穿安忍暖衣,擋癡妒之風。
往者不可諫,將來猶可追。
心離苦惱,住處安樂,困其自心,不知瞭解。
常觀地獄之苦,常念無常迅速,時刻沐浴在佛法中,以求進步,當知佛法在人生中的價值,經常閱讀,聽聞親近善知識,使自己的身心天天受佛法的薰陶,就可獲得改善。
若對貪愛染著不棄,念念佛號也無意義。
若不當下精進念佛,不知來生生於何處。
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度自心眾生。
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
自心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前念不生是心,後念不滅是佛。
若不思萬法,性不如空,一念思量,名為化身,思惡事化為地獄,思善事,化為天堂,慈悲化為菩薩。
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覺醒,此名自性化身佛。
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佛思量即是化身佛。
誰知七情六欲內,還有清淨法中王,清淨法身即自性,圓滿報身即智慧。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37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
學佛得知道什麼是智?什麼是愚?什麼是迷?什麼是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有明師可求,有福可作,有罪可懺,知因果不昧,非理不說,非事不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實,積德成名,流傳後世,是名智人。
愚人心暗,不信有罪福輪回,貪色戀酒,不識高低,殺害生命,而供口腹,一失人身,萬劫難複。
迷者是但念目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迷真逐妄,迷戀顛倒無數,背覺合塵,長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輪回,萬劫不復。
悟人覺知自己是佛,聞道苦修,六根清淨,三業無虧,自度度他,同成佛道,雖住世間,世法不染,坐塵勞內,轉淨土輪,化娑婆界,為極樂國,悟佛知見,能引眾生。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眾生為苦苦追求物質享樂和安逸,而捨棄一切天良道德和因果,造作不可思議之罪業。
有緣根無大小,相同淨土相映。
末法時代邪師邪法極多,真是雲厚難分天早晚,雪深不知路高低。
念念不愚,一念愚,般若絕,一念智,般若生。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就是,波羅蜜即離生滅。
口中念佛,心中常愚,怎能相應?
38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心常起正念,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心不染著,是為無念。身是性之體,性是身之用。
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
通頓悟性智,三身原我體,四智本來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心真性。
每起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內在清淨尚未得,外在修法皆無意。
何名為暗?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則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
五陰:色、受、想、行、識。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自性名含藏識。
若起思量,既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佛教是世界上的一盞明燈,照破了世間的愚暗。解除了人們的迷執,是人類的智慧得以無止境的發展,而達到無上的正覺。
39
人的意識力能夠影響物質的變化!
我願意按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因受社會環境的各種影響,現在的佛法幾乎演化成了影像佛法,實修苦修的僧人,真正致力於聞思修的相對太少了。
凡夫與佛之間存在著一條緊密的智力紐帶,那就是撥開生活中的層層迷霧,就能獲證圓滿的本來狀態。
我為終日為滿足自己的身體的種種欲望而競爭,為世間的五欲六塵花去了所有寶貴的時間而感到可憐。
在終南山能超越時空的接壤及敞開心靈真誠的溝通,我做為一名佛教徒,在提筆之前,首先頂禮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
慎思明辨,求得真正的佛法。
自己以前曾對佛教的誤解自然而然的澄清,從而使短暫人生的未來更具意義。
妄盡真顯
可憐的是有許多人終身空過,卻仍安然度日而不自傷悲。如果只是一味的抱著一些陳舊的觀念,機械的模仿一些過時的傳統教條模式,那怎麼會有新鮮的活力和強盛的生命力呢?
世界上的許多科學家和文學家們都讚歎和研究佛法,像我們這樣憑何道理不學佛?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雖避苦求樂,無義終飄雲。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
(40)
真正聞思修的人,才能折射出大慈大悲的深厚內涵。
佛教只佩帶一把劍,那就是智慧之劍。
佛教只認得一個敵人,那就是無明。
通過佛法的聞修,使我們的身心將會更加健全和理智,對一切有情會充滿慈悲和同情。
真誠希望那些鼠目寸光的人能夠放眼看看這個世界,多多地聽聞和瞭解一下國際社會上對佛教的精神和哲理是如何學習和崇拜的,否則,恒常住於自家狹窄的圈子內,就永遠也見不到世間美德的花園。
偉大的哲學家薩迦班智達說過:不觀察有和無益,不求智慧,不聽聞真理,只求自己充腹的人,那真實是一頭無毛的豬。
淺者見淺,深者見深
吃喝嫖賭就是用金盆來盛糞尿。
真正的聞思修行,是把自己的內心真實地融入於佛陀的教誨與智慧之中。
一念堅決,足以洗百年之惡。
知歷代個人成敗之教訓,國家興亡之明理。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佛經是由真如本性中流露出來的,這就是常人所說的真理。
發大悲心,以一念真誠,大地都會震動。
智者自己能觀察,愚者總是隨聲行。
一群猴子見到人時也會嘲笑人竟然沒長尾巴!
41
聖賢之道,唯誠與明!
任重而道遠,我生已蹉跎,晝夜清淨心,但念彌陀佛。庸人嘲笑我,我且彌陀佛。
在當今這個物質發達精神貧乏的時代裏,我們更是需要到佛法的這座寶山裏去開墾探索,腳踏實地,佛號不斷,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追求高尚行為的人總會擁有快樂,而卑劣的人,則是痛苦纏身。正如蜜蜂喜歡繞著芬香花朵飛舞,而蒼蠅只會樂於逐臭一樣。
本性叫性德,把他恢復叫修德;恢復的方法要覺,要察,內心覺悟,外面觀察。
今生為名聞利養,七情六欲牽掛,將來後患無窮。
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內心,有情叫佛性,無情叫法性。
用何種推動力使自己努力修學,精進不懈,這是一大前提,世人奔波勤勞,其推動力是為名為利,學佛人應以大願心為推動力。
單有誠而無明,單有定而無慧是小乘,單有慧而無定是狂慧。身體就是機器,要靠能量,能量不足毛病就來了。一般人的能量百分之九十都消耗在打妄想上。
要想健康,就要把平常不健康的業因消除。
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隨諸眾生類,為之立名了。
五蘊分為色、心二法,物質以色為代表。心分四類:受、想、行、識。改過修新,才能有求必應。
42
五蘊皆是因緣生法,皆無自體。
經論中說: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才能觀察到諸法真相,一切法,相有體空,了不可得。
一切苦惱借由迷惑顛倒妄想執著而來,我執空,煩惱斷,蘊從緣生,緣生無性,求五蘊相也不可得,法執也盡了,法執產生所知障,障礙了菩提涅槃,所知障盡了,變易生死也沒了。
自性本來無生滅,沒有入定與出定,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物,心中時時提起觀照功夫,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一切人事物皆是諸法空相,把自己無始劫來錯誤的見解、思想逐漸在般若智慧光明中淘汰的乾乾淨淨。五蘊的根源是重疊生起的,一念不覺,把真如自性轉變為無明業識。
一有識,才有行,有行才有想,有想才有受,有受才有色。
性為銀幕,沒有生滅,增減,染淨,而畫面則有生滅。
相是有,性是無,性中既無,相有也不是真有。
佛果地所證境界,可以體會而不易證得,雖能體會而煩惱習氣未能劇斷,在一切境緣幻象中,還會起心動念,仍有可能隨入輪回,所以還得靠阿彌陀佛的加持。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苦是現在的果報,集是過去的業因,滅是修行人未來證得的果報,道是現在修學的因緣。
43
在因稱為智,在果成為覺。
必須知道,為什麼來作人,輪轉六道,人生為酬業而來,善業得福報,造惡業受苦果。這是事實真相。
佛說五蘊因眾生迷色法輕,迷心法重。如不用心意識,就是自性起作用。自性起作用,般若才現前,由此契入真實。用生滅心看一切法都有生有滅。
轉八識成四智,證法空而悟真如。
顯說是讓我們開智慧,秘說是讓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恢復清淨心。把業報身轉變為願力身。
佛法沒有別的,只是破執而已,我執是煩惱的根源,破了我執,見思煩惱就斷了,就出六道輪回。法執是無明的根源,破了法執,無明就斷了。
執有,輪轉六道;執空,不能見性
我們的身體與一切萬法、萬物皆是刹那變化而生滅,無有一法可得。
在日常生活中隨緣度日,是真正的幸福,如如不動,絕無煩惱,樣樣清楚,充滿智慧。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我要往生自己變現的淨土,還有什麼障礙嗎?心中有淨土,必生淨土。離開自性,無一法可得,三聖皆為自性所變現,自心本具極樂。
能變夢境的是心,所變的是夢境,所以說全心即夢。到斷氣時,才知道人生是一場空是愚昧。
我們的真心是很單純的,所現的常寂光淨土,心性迷了以後,遂現九法界。
44
晚上睡覺,眼一閉,睡著了,與死有何區別,哪件東西是你的,連身體都不是,何況身外之物。
所謂善根就是能信能解,所謂福德就是能願能行。
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為心所現,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一心一意要見阿彌陀佛,意志非常強烈,必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一切法以心意為先導,由心意所支配,由心意所成就。
當心行不再緣成心意,心意就不再起,他就了然於一切有為法。以知覺去跟隨心意的狀態,直到心意進入輕安、平靜的狀態,自然轉化成一片光明,繼續觀察這光明,最後呼吸好像沒有了。身體也好像不存在了,這叫基本定(三摩地)。
必須瞭解心中的煩惱和性質,在構成生活計畫的基礎之上,必須建立內在的快樂泉源的習慣。
我是什麼?其實就是一連串相續的心識活動而已。
沒有堅定信念的人,終生只可望成為輿論煩惱的奴隸!
我們的心識中有著各種先入為主的偏見,粗糙的和微細的,混雜在一起,必須及時地用正念把他轉化過來。
養成堅定忠誠的習慣,忠誠於自己的誓言。每當一個念頭生起,心意就會隨著那個念頭所動搖,不自覺的追隨著那些毫無價值的事情,等到你後悔時,時間已經浪費掉了,這就是沒有堅定的信念所造成的。
誰願意為了沒有意義的事情而犧牲自己的價值?
45
沒有正念,哪有善法。信心是成功之母。
聚集心意的能量並穩定和強壯地集中在一個點上,形成知識和辨識智的能力,能夠進入一切因緣的本性中獲得真正的內明,消除所有的煩惱和雜染。
我們念佛是在提醒我們自己露出佛性,發展佛的高貴品質。
自古以來,沒有一位佛菩薩勸我們念經成佛的。
分別心不死,彌陀緣不活,情愛不舍,極樂不得。
經雲: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學佛的真義,以實相慧,化解一切法,回歸自性。
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學佛本為清淨,清淨切莫攀緣。對於過去的一切要全部忘掉,絕不回頭看。
凡是不住在內心修行的都是外道。應瞭解拜佛為何而拜?
害怕就有鬼,疑心魔所攝,憂愁地獄囚。
學佛用什麼來修?如何修?方能成就,要見地正,也就是因地,用我們的本性來修。
天天我業障重啊,能生西方嗎?恐怕不能生吧?在色體上修只能是一場空。
一般世俗的認識,都是依慣習的心境而來,似乎是實在的,其實,隱蔽了真相,在世俗共知的現實之外,還有聖者共證的真相。佛告訴我們,虛空中世界很多,有仰世界、覆世界、斜世界,同時太陽也很多。
46
把我們自己的主人翁喊醒,別迷了,別做夢了,世間的色相都是假的,都是水中撈月一場空,不要迷在你的妻子、兒女、錢財、地位上,那都是曇花一現,不可得的,唯一真實的就是法性,也稱實相,法是諸法,界是分界。四聖六凡,因緣果報在冥冥中轉換著,我們大家不知道,佛是先知者,而我們人卻很糊塗,所以要遵照佛的教導去做才對。
處處提起正念,打開本來,親證佛性,與定相應,對境不迷惑,對任何境不顛倒。圓覺經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凡有所住就遮障了本性的光明。只存妙有,不存動靜,動時不見動,靜時不見靜,動靜一如,離開本性就喪失慧命。我們所說的成佛者,是心成佛,而不是身成佛,佛性天真有,不是後天修。
自身佛性,本來清淨,常住不變,亦複如是,垢衣所纏,妄想所汙,必須離煩惱藏,自性本來就是活活潑潑的,不是空無一物,不是死在那不動,真空妙有,要時時刻刻起妙用,頑空是錯誤的,實有也是錯誤的,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不空有空,不有而有。
自性如鏡,色相如影,只認鏡子不認影子。
外境是風,真心是水,妄念是波浪。
是覺破私情,是悟明心性。
覺悟妙用無邊!
47
心若不空,智慧不通。
無明不是實有之物,只是妄想,除妄想,不是硬生生地壓死他,斷滅他,而是轉,一轉即覺,覺既不住,不住無明就照破了。
我們修行,首先要通過看經書,聽講經講法,來瞭解佛教,看的文字,聽的聲音都是色相,這是色蘊;看經、聽經後,接受佛經的妙理,就信受奉行,這是受蘊;接受之後,經過大腦的思考、分析、研究,明白了佛教的教義、教理,為什麼要修行?這是想蘊;然後付與實行,這是行蘊。
佛性他不會動,他要其妙用,就需要很多幫忙,僕人、傭人、客人都要來幫忙,五蘊就是僕人,妄心就是傭人,一切外境都是客人,要善用五蘊,而起種種妙用,成就佛道。
有解法之道力,學佛的腳跟才能站得穩。
破法執就是破有法可修,有道可成。
人生就是一個旅程,坎坷不平的旅途上佈滿了各種痛苦的深坑。一夜是一小夢,人生是一大夢。醒則夢滅。
透過色相見本質,見其理體,就是見到自性,如白雲不論什麼形象,但本體白雲一直沒變。
張長王矮李面赤,桃甜梅酸李子澀。(分別心)
只有破盡人我,法我二執,才能顯現一心。
我們是因地佛,阿彌陀佛是果地佛,所以說,我們要借佛果覺,顯我自性。
心通才是最大的神通。
48
業由心造,命由心轉。
很多學佛人正處於對佛教認識的初始階段,由於接觸佛法的片面性,導致對佛教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誤解,多數都是以盲目的,迷信的消極的無明心理狀態去學佛,把學佛當成任務,當成樣子,與日常的工作及生活很難協調。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緣生緣滅,不值得貪戀。

內不隨念轉,外不隨境牽,住在相上,便成蘊魔。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佛法就是安心法。
處處皆我本性顯現,世事無非般若妙用。
真心做主,妄念就是妙用,時時覺悟,處處無住,尊佛教言,順從菩薩祖師之語行。
淨業三福融聖道,了他即自享佛果。1.人天福(世善)。2.二乘福(戒善)。3.大乘福(行善)。
佛法的意義,就在於痛苦時給人以安慰,困難時給人以力量,逆境時能給人以希望,順境時能給人以愛心。
若外執坐相而心地不明,自然反成障道因緣。
心境不能是理性的直線式思考,必須透過緣起法對非直線體系的直觀才能產生。
我們的思想意識形態是多元化的,是一個複雜的生命網,在世間要念念處在優美而有秩序的共存中,要充滿升級的和諧,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讓心靈與精神得到更多的實現空間。
49
陽間奸巧傷天害理皆由己,陰間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
聰明不能敵業,富貴難免輪回。
信可分為:迷信,相信,解信,證信。小信與大信。
願:邪願,惡願,許願,善願,正願。小願與大願。
因為緣的不同而造成果的變化,既是緣生之法。
因果不離因緣;凡事皆不離緣起之法,故謂緣生。
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聲念思維念佛,因地無相念佛,果地無相念佛,實相念佛。
心念心聽,心念心憶,一行三昧。
從有入無,從無入真,從真入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