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介紹

誰需要學催眠

說到誰需要學催眠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建議咧,本想說『每個人』都需要學催眠!如果這樣寫肯定被罵死了,但是說正經的,催眠是應該推廣到社會各個層面,有一些催眠概念亦或是有一兩招催眠方法都可自助、助人。

舉個例子(我最愛舉例子了),當小孩子生病上門找醫生時,遇到要打針,我想十個小朋友大概有九個都會嚎啕大哭,另一個可能是打完針後10分鐘才痛哭流涕(反應慢了些!)。此時的母親都會不自主的(本能地)哄騙小朋友說,小寶好乖喔!小寶好勇敢喔!針打下去癢癢的喔,根本不會痛耶!來,馬麻(媽媽)呼呼喔,你看,不痛了呀!......,其實以上所述之用語都是一種暗示性的用語,最終目標就是暗示小朋友說『針打下去不會痛』。除此之外,老師教學生亦會用到很多暗示技巧、牙醫師為減輕病人的痛楚也需要用到暗示用語、長官對員宮的訓話中多少也用到了暗示技巧、業務員對顧客也一樣........,催眠的暗示用語不僅是在催眠中使用,在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使用暗示、誘導,只是我們不自覺這是一種『技巧』,會以為那是一種本能、一項特有的才幹。其實不然,如果能把最頂尖的業務人員的用語、語氣、手勢、手法、表情...都歸納成一套方法,給所有菜鳥業務人員去學習模仿,照理說每位菜鳥都可以成為頂尖業務人員(理論上是這麼說啦!),我相信即使是不到頂尖的階段,業務量也不會差到哪去啦。催眠的誘導法千百種,都是前人『有效方法』的累積,以此方法可以快速的使對方陷於催眠狀態來施行必要的暗示。還是歸於現實面,有了方法並不能保證能催眠對方,還要加上一些些練習來的經驗才是。

至於,您說誰需要學習催眠技巧呢,看完此篇文章如果您覺得您有這需要學會那麼一點點技巧,那.......您真的就是有需要囉!

催眠的應用

各位,不用多說,一定都至少懂電腦吧!不然至少也會開機吧!既然如此就好辦囉,您的電腦中一定有著不少軟體,當您在上班時想打Game時,就把滑鼠在Game的執行檔上Double Click,程式就開始執行......;當老闆迎面走來時,您就會很機玲的把WordExcel給叫出來裝腔作勢一番......!您有沒有發現,一部由幾片塑膠殼、金屬板、電路板、電線所組成的東西竟然能玩出那麼多花樣,其實說穿了,能讓這冷冰冰的機器活靈活現的主導者就是『軟體』啦!同樣的一部機器,您灌了不同的軟體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就會有不同的功能,如果軟體愈做愈精量,您的機器也就愈來愈聰明;相反的,您買來的軟體有Bug,不用說,執行起這軟體來一定是滿嘴的XXX@#$%^!!!

把此觀念轉移到人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出人的『執行原理』和電腦有這麼一點像,咱們的腦袋裡從小就不斷地在寫入程式,也一直不斷地在Debug(除錯),我們的行為也一直不斷地因這些程式的修正而在改變。當寫入的程式很美妙、很正面、很慈悲、很愉快時,造就了我們的行為表現出有愛心、愉悅、樂觀;相反的,若寫入的程式是負面、暴力、悲哀、痛苦時,卻容易造就出一個帶有暴力傾向、悲觀、每天愁容滿面的人。您說人和電腦像不像呢!

催眠在應用層面上扮演著『修改軟體』的工具一樣,透過這樣的工具可以讓我們有效地把身體內部的程式改寫,重新架設一組正向的人生觀、或是重新修正缺陷的軟體。但有一點必須聲明的,當腦部受到創傷時也會影響人的行為改變,此時當然只有先醫『硬體』囉!就像是主機板或是CPU出了狀況,不管您的軟體再強再厲害,我看還是跑不出漂亮的結果吧!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現代忙碌的社會,『壓力』常是造成人情緒不穩定的禍首,不管是來自家人的壓力、來自工作上的壓力、來自人際關係的壓力、亦或是莫名產生的壓力....都會造成精神上的負荷,輕一點的可以藉由其他方式來解除,重一點的可能就是整天垂頭喪氣、輕生的念頭!一些身心官能症狀應醞而生,所以這年頭什麼求神問卜、風水命相這麼盛行,歸咎於外在的因素而造成本身的『症頭』,因為在物質層面裡找不到解決之道只好行求一些形而上的方式,看是否能開\解脫!

很多人萬萬沒想到,治療自己的最佳良藥來自於自己、治療自己也要仰賴本身的內在泉源。話雖如此,但還是要透過一些方式去發掘內在泉源,而催眠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透過這樣子的手段來徹底改變內在的『程式邏輯』才足以讓一個生病的人有強烈的認知、有強烈的企圖心去重新架構他()原本亂糟糟的生活、以另一種正向的觀點看待生活中的壓力。心病,是一種

『觀念』問題(當然有些許的生物性因素),要如何去轉變這內在程式也只有從『如何轉變觀念』著手。

也許有人不認同,認為精神上的疾病只要吃藥打針就會好了,其實我也不否認有其生理性因素存在,但我舉個例子由讀者來思考,倒底是什麼在控制我們的腦袋?Discovery節目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節目(節目名稱我忘了),是介紹『安慰劑』的效用,內容是一名受測者躺在一部腦部斷層掃描機裡頭(隨時可偵測腦部各部位的\動狀況),在其左手接上一小手電筒大小的燈泡,因燈泡會發出較高的溫度,受測者會感到一些灼痛(但沒傷害),此時,偵測到腦部的痛覺反射區很活躍(會痛);緊接著,測試單位向受測者說明為其施打一劑止痛劑,會令其減輕疼痛,其實施打的只是葡萄糖(受測不知道),在施打之後發現腦部掃描中的痛覺區活躍程度開始減緩,受測者甚至說已經不痛了!怪怪!這樣的實驗不知對您有什麼啟法?!

以我們所受的教育邏輯來思考,腦部是左右我們身體反應的一切源頭,但此實驗中似乎卻看到咱們的大腦『被騙了』!被一個比牠更高層的控制系統給騙了,實驗中受測者的痛覺似乎是在進入腦部之前就被阻絕了,太有趣了,這雖然不能證明什麼有個無形的東西在控制腦部,但似乎可以感受到這麼一點『玄』的意味!不管怎麼說,這種現像是存在的,在催眠狀態下痛覺的消失是輕而易舉的(不用透過這樣複雜的實驗啦)

上述拉里拉雜的說了一大堆,無非是要表達催眠只是一種既存的現象,透過此方法可以改變精神上的狀態之外,甚至還可以對生理性的功能做到控制的作用。應用範圍很廣,諸如教育上、婦產科的應用(無痛分娩、胎教)、心因性症狀(焦慮、恐懼症、失眠、憂()鬱、強迫症......)、復健(心理重建)、戒除惡癖、生理症狀(心因性)(胃潰瘍、蕁麻疹、高血壓、暈車、心律不整........).....等。

學習催眠應有的觀念

學習催眠的目的無非是要使自己、亦或是幫助別人遠離某些精神上的痛苦,或是更增加正向的能量,乃至於潛能的開發等。所以,在使用催眠的應用上,我希望所有想要學習催眠的讀者要有正向的觀念與正確的狀況處理方法。以下幾點希望各位學習者能加以注意,當您碰到以下的狀況時,請多加留意: 一、消除痛覺(觸覺):一般在催眠狀態中暗示受試者某部位的痛覺或觸覺消失,可能是要做到止痛的效果,但痛覺是身體對不適症狀的警告,一但痛覺消失可能更延誤自己對病情的判斷,甚至造成更大的傷害。舉個例子,如果對一個腳骨折打著石膏的患者下催眠暗示,暗示其腳已痊癒、一點痛覺也沒有了,可能當下他所有的痛苦全沒了,甚至於會腳踩著地高興的說『腳真的不痛了耶!』!但是,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骨折是事實,骨頭不會因為你不痛就瞬間接合起來了,那是天方夜談的事,此時的『痊癒暗示』是相當危險的事。我就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國外的佈道大會上,一位似乎有神力的主導者將每位有病痛的人在臺上將其向後推倒(後方有人扶住) ,患者在地上躺了一陣子之後(此時不斷地被暗示病痛已經由信念上帝的力量而痊癒) ,站起來就像是沒病一樣活蹦亂跳!其中就有一位是打著石膏的患者,『施術』後一樣活跳跳,看了真是替他捏把冷汗,依我看,那傢夥回家後一定去掛急\了!懂得一點催眠技巧的都知道,那就是所謂的『後倒法』,沒什麼好神奇的啦!所以說,在做痛覺(觸覺)的消除之時,要謹慎,覺醒步驟(往後會提到)中的『回復』暗示不可缺少。

二、不適感的暗示:常會有人在對想戒煙的人下如此的暗示,『當你以後聞到香煙的味道時,就會非常想嘔吐!』,聽起來像是很有效的暗示,但其中卻潛藏著未知的後遺症。畢竟我們不知到這位想戒煙的人兄日後是不是聞到煙味只是『想』嘔吐,還是真的吐了,如果狀況每每如此,那這位人兄的日子一定不好過,『想吐』這種感覺又是他生活中的陰影了。與其用不適感來戒除不良的習慣,倒不如用正面、愉快的事件來取代,在NLP中有一些技巧可以做到這樣的處理。所以,不適感的暗示逼不得已,儘量不用。

三、強化負面(錯誤)記憶:負面的記憶通常是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的,如果在催眠中追溯到不好的記憶,卻讓它一直保留不好的感覺到結束催眠,這真的是不當之舉!應適時的在催眠中消除之、會是將其感覺抽離。記憶這東西挺抽像的,催眠者不知受試者的痛苦記憶是真是假,這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感覺很不好的記憶,催眠師都要做妥善的處置或轉化才是。

催眠概說

『催眠』這名詞相信大家已不莫生,也有很多資訊(網站、書籍...)對催眠下了很完整的定義及解說,但我還是再次的回答一下這問題,何謂催眠?以生活中的例子來舉例會比較能體會催眠中的狀況,大夥兒應該都有上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兩個小時的影片從開始放映到結束時是不是會有一種從影片情境回到現實生活的『差異感』以及兩小時怎麼過得這麼快的感覺(如果影片不是很難看的話!),在看影片的投入過程中就是『類似』催眠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你忘了電影院外頭正在颳大風下大雨、因為你忘了現在是幾點了、因為你忘了你的嘴巴中正嚼著口香糖、因為你忘了你的腳因翹著二郎腿已麻了很久,這些問題可能等到影片播畢時你才會驚覺、亦或是在身旁的人突然的咳嗽聲才使你回神,你是否有過以上的經驗呢?如果有,恭喜你,你不必花大錢去找人幫你催眠啦,到電影院去就可以囉!以上述所舉的例子,您是否可以體會到『催眠狀態』呢!所以,不要把催眠想的太玄奇,它是無時無刻都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現象』,如一定要對催眠做個解釋,那我會說,催眠就是在做『白日夢』,至於被催眠得有多深,那就看你這白日夢有多精彩,能讓你陶醉多久囉!

其實,您可能有聽過,催眠的程度有深\之分,我再拿個例子來說明好了,讀者們應該有看過3D立體圖吧,記得我第一次看3D圖片時,總是看不到什麼碗糕,等到照著說明上描述的方法去試著看,就慢慢的可以從一張原本只是同樣紋路的圖片中看出令人驚奇的畫面,但有時一閃神把圖片的距離拿偏了,Focus馬上不見了,又是回到原本的什麼也看不出來的畫面,總是在嘗試幾次後,才能把眼睛的焦距持續鎖定在適當的距離,以此要領就能在其他的3D圖片中看到美麗的畫面!催眠的深\程度就好像在看3D立體圖一般,第一次看時抓不住要領,漸漸的就能駕輕就熟,一直長時間把『心靈的焦距』鎖定在適當的距離,而有所謂的深層催眠的現象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被催眠成功的人,可以在下一回催眠時很快的進入催眠狀態中,因為他()已可以很精確的抓到自己進入催眠狀態中所需要的『心靈的焦距』。

催眠摘要

人類從尋求緩解疾病痛楚或祈\案之時起,就往往求助於一種像是睡眠的狀態。 這種狀態現在稱為催眠。古希臘和埃及的祭司使病人進入昏睡狀態,為他們醫治生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直到今天,我們對催眠這種很有可能是潛意識的狀態,尚未完全瞭解。

現代催眠術始自法朗茲.安東.梅斯梅爾(Franz Anton Mesmer )。 這位十八世紀的奧地利醫師認為他能傳送一股肉眼看不到的磁力,用以治病。梅斯梅爾將他這種現象稱為受催狀態,但是後來醫學界否定了他磁力理論,認為是梅斯梅爾自己控制著對象而已。稍後,爭論焦點又改變了:催眠者所以能控制對象,必須是對象自願的或是他易於接受暗示。今天不少人認為催眠是改變了的意識狀態 ; 但是有些科學家以為對可能只是在扮演角色(雖然是無意識扮演),目的是取挩催眠者。

不論如何解釋,催眠術己經被使用於不少地方: 鎮痛、娛槳表演、喚回久經抑壓的回憶或情緒、改進\動表演藝術的技巧。催眠即使只是一手段,使受催眠者去做他們想的事,但是它的結果指出精神力量克服了 物質的限制。

醫學界的爭論

梅斯梅爾淡出後,十九世紀的人們開始對催眠展有意義的探索,並且認為它不是生理現象而是心理現象。

法國貴放普賽格侯爵(Marquis de Puysegur) 在這方面跨出了第一步。他是梅斯梅爾弟子,在自己己的花園中為農民進行催眠。他觀對象,發現他們雖然在昏狀態中,但給他們提示時,他們會作出回應 ; 更甚者,他發現他們事後往往會將剛才發生的事件忘記得一乾二淨-------後來稱這種狀態為催眠後失憶。

普賽格侯爵還相信磁力作用,但是他的弟子、葡萄牙教士荷西、克斯托迪奧、法裏亞 (Jose Custodio di Faria) 等則認為催眠是一種清醒的睡眠,不過是對象的默許而己。幾十年後,英國外科醫生詹姆斯布萊德(James Braid)指出受眠者只要集中精神思想就能進入昏睡狀態。英語中催眠一詞叫 hypnosis,是布萊德創造的源自希臘神話中的睡眠之神 Hypnos。 這些見解後來由法國錫布附近的醫生進一步予以發揚。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安勃羅斯.奧古斯.賴波(Ambroise August Liebeault)醫生看病時,病人如果服藥治病要繳費,接受催眠治病則免費。有一個坐骨神痛病人,原本由錫大學醫院教授希普萊特,柏恩罕 (Hippolyte Bernheim) 治療,久不見效,後來他用催眠方法治好了。於是,德高望重的柏恩罕開始和賴波合作。他們催眠\治療過一萬二千餘名病人,還吸引了不少重要人物來前訪問參觀,包括現代心理學宗師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但是據說佛洛伊德的催眠術不大高明,發覺他的病人經催眠後只有十分短暫的效果,因此終於放棄催眠而專用心理分析方法。

十九世紀未,視催眠為生理現象的觀點再度受到提倡。巴黎沙爾貝特醫院著名的神經科專家-馬丁.夏爾科(Jean - Martin Charcot) 發現用催眠術既可促發歇斯底里症,也可以將它治癒,於是他宣稱催眠是一種生理狀態,只能在歇斯底里患者身上見效。夏爾科於一八九三年去世前承認他看法是錯的他,但是他的研究卻協助了催眠術,使它成為醫學界接受的、合法的研究範圍。

催眠的用途

現在催眠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糾正習慣,例如吸煙和暴飲暴食-----雖然促成的效果往往不能持久。催眠術也通過發掘一直壓抑著痛苦經驗與思想,從而對精神病人坐療。不過,不少心理專家相信用催眠召回憶可能並不完全真實,而是病人的幻想、恐懼和欲望。

至於作為調查罪案的工具,催眠更引起不少爭論。有不少案件,證人催眠後能正確地記起一些有關的模糊的細節,但是這類對象很容易受到催眠暗示的影響--------因此非常不可靠。但是美國最高法院於一九八七年寺裁定辯方可以引用他們在催眠狀態中說的話作為證供。

採用催眠術來止痛方法虍較受人接受。一九五八年美國醫協會支援用催作止方法。現在催岷術在灼傷、癌症以及分娩時作之用。

催眠過程

大多數的人能夠被催眠的,雖然接受催眠的程度因人而異。他們接受的水準如何可以用不少方法定。當催眠師評估完受催眠者的接受程度過後,催眠師不論用甚麼方法,都會告訢受催眠的對象集中注意力和聆聽催眠師說話,要放鬆,閉上雙眼,嘗試想像催眠師提出的事物。催眠師往往會吩咐對象集中注意一個物件,目的是促使他們閉上眼睛。那物件要位於對象眼平線上方,使對象要瞪眼瞧著,容易感到疲乏。

這種方法往往和一種名為進步放鬆過程一起使用。在這程式中催眠師吩咐對象盡量放鬆身體,然後喋喋不休地發出" 放鬆之波",不斷地影響著對象,使他漸漸因倦欲睡,無法睜眼-----同時對象也決定這樣做。這放鬆方式多不同的做法。催眠師可以吩咐對象一隻手緊拳頭,繃緊全身,以拳頭為焦點,然後放開拳頭,鬆弛下來。有的催眠師吩咐對象一個一個或三個三個的數數目,或數自己呼吸循環次數,在數時集中聽著催眠師的輕拍聲。還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施術者指示作出反應動作---例如兩掌相觸、一臂向上舉,一臂向下掉。

更高層次的做法是所謂想像法。催眠師要象幻想一個背景,將自己融入其中。這個背景可能是相當引人景物,例如海灘、浮雲,或旭日。催眠師也可以吩對象想像身在樓或者電梯,每下一級就會進入更深層的催眠狀態中。

在林林總總的方法中,只要將程式顛倒過來進行就可以結束催狀態,例如指示下樓梯的受催眠者上樓梯。不過,一般催昏迷狀態很容易結束 ; 催眠師只要直接吩咐對象醒來,或者從十(或二十)倒數到一,對象就會漸漸甦醒過來。

前世今生

世上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呢? 若果真的有前世今生,那麼催眠是否真的能今人返回前世? 以現時的科技尚,還不能證明輪迴是否真實存在,但世上己有很多關於前世今生的個案,其中還有不少的個案是靠催眠使人回到前世。被催眠後的人能說出有關前世的事,他們大多能詳細地說出前世的事如街名、家中的秘密,及周圍人們的職業,這些事往往與真實完全吻合,但他們卻從沒接觸過有關的資訊。有科學家認為這些記憶是催眠師向受催眠的人提出暗示時所誤導而引致的,但這些誤導當時人的暗示是否真的能令當時人說出那麼詳細的前世經歷呢? 其實,有些人能不利用催眠術也可回憶起前世的事,通常這些事都是發生在小孩的身上,他們不需要催眠也能記得前世的事物,他們的記億可能會摻了前世的東西可能與孩子的左腦尚未成熟,理性控制能力不夠有關。

現代催眠的起源與發展

催眠,尤如人類的歷史一般久遠,埃及人,巴比倫,羅馬,馬雅等民族都有曾使用催眠治療疾病的證明。 當時雖然還未有"催眠"的名詞,但催眠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學及醫學的基礎。

我們所熟悉的禪坐及集中精神的技巧,能使印度苦行僧排除痛覺,行走於火炭或躺於釘床,而不感到任何的痛苦。這些奇特的現象不過是自我催眠,這些人經由許多年不斷的修練自己的身心所得到的結果。 對於醫學界,現代催眠的起源是由德國醫師Franz Anton Mesmer,于 XVIII 末期開始。1843,英國醫師James Braid發表了第一份這門科學的研究,並命名為催眠"hipnos",其原意為希臘文的睡眠。 催眠的最大發展在於XIX末期,由於Charcot Liebeault e Bernheim等,醫師的研究貢獻。 在此應提醒的是,催眠是 Freud 及現代心理學研究的起點。 Charcot 曾認為催眠的現象只會發生在精神病患者,而Bernheim 證明了催眠現象的發生是與暗示有關,因此無論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都可進入催眠狀態。 Liebeault 則提出醫師及患者的關係對催眠現象的發生及其治療效果有重大的影響。 Freud 則是使用這現象幫助患者釋放心理封閉的情感。 學者的持續研究及些許的合作與經驗交換,成為了至今仍然使用的基礎概念。 由催眠的使用及研究,Freud 設立了心理分析的基礎。意識及潛意識的定義,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分析,傳達,是現代心理學的特色。 就如同任何科學家及學者,Freud 開始發展這個新的治療技巧,而放棄了使用催眠於治療的研究,也因為他發覺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容易的進入這個夢遊的狀態,然而,引發催眠現象卻是當時研究催眠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50年代,因擁有與醫療研究的關鍵性,催眠的研究重新獲得的科學界的認同,尤其美國及歐洲。近代重要的催眠界研究學者如:美國M.Erickson(艾瑞克森); L.Wolberg,法國 Chertok,及義大利 F.Granone

艾瑞克森定義催眠為一種注意能力集中的狀態,受催眠者可接受一個或多個觀念及指示。艾瑞克森 指出,在催眠狀態,患者能打破自己結構化的信仰及思考模式,同時嘗試自己心理結構的另一種工作方式。 Granone定義催眠為,經由醫師及受催眠者的關係特殊的反映,引導受催眠者至一種可影響其生理,心理,及行為的狀態,這個定義指出了醫師及受催眠者關係的重要性。 英國醫學會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定意催眠狀態為一種可引導之"暫時性的注意力變動狀態",於此狀態,受催眠者會因語言或其他溝通行為的影響,而產生許多特殊的反映。

而這些特殊的反映包含:意識及記憶的變動,建議接受度的增加,產生一般意識狀態下受催眠者不曾做出的反應。此狀態是精神集中,使對周圍意識減低,此狀態對診斷及心理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催眠可以定義為一種變動的心理狀態,使想像力增加,接受能力增加,而減少對現實的知感,如此提供一種可以接受建議性想法及指令的心理狀態,使受催眠者能夠嘗試某些尤如真實的經驗, 全方位催眠 催眠狀態是一種"變動的意識狀態",但同時卻也類似于一般自然的狀態。重要是瞭解我們一直都在催眠及被催眠,例如:當我們完全融入於閱讀,或當我們幾乎機械化的行駛時。在這些時候我們往往不會被外在的干擾所影響,例如:噪音,或頭痛。但同時我們也保有意識的狀態。 有許多的阻礙及媒體將催眠神秘化,使得催眠至今還無法完全被醫學界及須要此技術的患者接受,因為許多人對催眠的錯誤觀念,認為催眠是控制心靈的技巧,但經由所有的研究報告及實驗證明,一個不想被催眠的人沒有人能夠催眠他。 接受催眠的人,一直都擁有自我的意識,決不會做出或說出不希望的事。很可惜的,催眠征服心靈的神話,常被電影及媒體誇大,以及舞臺催眠師傳達的負面觀念,使催眠師成為由受催眠者身上獲取利益的扭曲形象。 有時催眠會被認為是一種魔法或巫術,不論任何疾病都可治療。這是非常錯誤的,催眠不是萬靈丹。 催眠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診斷及治療技術,尤其在醫療專業人士,如:心理醫師,牙醫,外麻醉師,婦產科醫師的使用下,催眠尤其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技術,不是魔術,也不希望是。 全方位催眠與傳統催眠的最大差異在於,傳統催眠由放鬆及敏感度的測試,決定受催眠者的是否進入催眠狀態,全方位催眠是由溝通行為產生的影響力,決定受催眠者的是否進入催眠狀態。 全方位催眠僅需要3~4分鐘進行催眠引導,而傳統催眠需要20~30分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傳統催眠中認為催眠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受催眠者進入夢遊狀態,但現代催眠的研究證明,睡眠只是催眠可引起的現象之一,其實不需要受催眠者進入睡覺,受催眠者保持清醒反而對我們的醫療工作有更大的幫助,使過程更快更輕易且有效率。 傳統催眠認為催眠狀態是由靈力,神力,氣,法術,或甚至催眠機械引發的"夢遊"狀態。全方位催眠是由語言溝通(神經語言程式)及非語言溝通(暗示)使潛意識進入"感動"的狀態。 傳統催眠是以制式化的引導要求受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但世界上沒有人是完全相同的,制式化的結果使許多受催眠者無法理解催眠師的引導也無法進入催眠狀態。

全方位催眠是以心理結構的理解為基礎,催眠師主動進入受催眠者的世界,學習並運用受催眠者的溝通模式,達到與潛意識互動的效果。 傳統催眠的引導及指令往往束縛于催眠師的自我信仰及價值觀。全方位催眠是以科學的理論基礎,以受催眠者的實際需求,客觀的施予指令。 非語言溝通學(Non Verbal Communication)及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 Linuistic Programming)同為現代催眠的二大主流,前者盛行於歐洲,後者美國。同為艾瑞克森派系的後身,在經歷許多年後又再度會合演進成與潛意識溝通最有效率的技巧:全方位催眠(Dynamic Hypnos) 現代催眠的發展始于艾瑞克森,即使他已逝世多年,對很多人來說,他仍是美國至今最優秀的催眠醫療師。對他來說,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催眠及被催眠,為了尋找更多且更好的生活......

學習催眠的方式

有人會問說,學習催眠一定要花錢去拜師嗎?事實上是有這必要,必要在拜師學藝可以不會走很多冤枉路,不會自己Try了半天卻搞不出什麼名堂,也可以學會每種暗示方法的技巧所在,甚至是『經驗傳承』。但如果您只是想自己學學看,只有多下功夫囉,以下就教您如何『無師自通』。

一、閱讀相關書籍:有關催眠的書籍在書店可能不好找到,因為每間書店分類方式不同,有些是集中放在一個書架上,有些則散落各處不是很好找。如果您是住在臺北,建議您在臺北市重慶南路上的三民書局(二樓)是我見過『最集中』的催眠書擺放方式,當然我所說的都是中文書啦,各位可以去參考看看。(當然,在往後的電子報中都會陸續提到)

二、不斷練習:學習催眠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的練習、再練習。不管是自我練習、亦或是有人願意配合你做實際催眠練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應對不同的狀況才是一位稱職的催眠師所要做的功課。

三、自言自語:哈!沒錯,就是自言自語!當您有了催眠步驟的底子時,可以以書上舉例的『暗示用語』來自我練習。對著鏡子練、對著牆練都隨便你,最要緊的是先『獨自』練習,不要一看完書就興奮得抓個人來練習,結果可能是敗興而歸、挫折感很重、放棄練習,那啟不可惜!剛開始先把所有的步驟牢記,不要想說自己要怎麼變化方法,把每句暗示用語說得流暢,不急不徐,把整個流程跑過一遍,如此反覆練習。接著,把相關的表示方式用不同說法來表達,慢慢的,腦袋中的『詞彙』就多了起來,不會因為狀況不一而『詞窮』!

四、小團體練習:一般人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做團體練習,但是『如果』可能的話,幾個對催眠有興趣的人湊一個小團體做實際狀況的練習,對催眠技巧的熟練有很大的幫助。一方面,不會因為催眠不成功而被取笑喪失信心,二方面,可以互相交換意見,一舉數得耶。

五、時間由短至長:剛開始練習催眠時,先練習一些小技巧,例如只做初期誘導,接著做覺醒步驟。花催眠的時間不要太常,等到慢慢熟練後,再加入其他技巧,催眠時間也慢慢加長,以此方式漸進,比較可以從中得到微妙的變化,對狀況處理也可以循序漸進的掌控。

六、牢記過程:不管是自我練習亦或是實際催眠練習,事後都要牢記所使用的步驟及暗示用語,可以的話筆記下來,在下回催眠練習中可以開始變換暗示用語或調整催眠程式,試著找出你最順手的過程。儘量做到在催眠過程中很順暢的指示暗示用語,不要猶豫,要很有自信!通常,在第一次做實戰催眠時,如果成功了,保證您會是信心滿滿;失敗,挫折感會特別強烈。在此,我要告訴初學者,在做第一次催眠時一定要抱著『我一定會做得很好』的信念,因為,受試者會對催眠師的一舉一動特別敏感,一但您的沒有自信被看透了,受試者的不信感相對增強,要想順利進行催眠可能就難囉!

七、排演:對!就是排演!歌星在演唱會前都要經過排演,排演走位、排演跟樂隊的配合情況、排演自己要做多大的動作觀眾才看得到演出.......!初學催眠者在『排演』的功夫上更要加強,將平時自我練習的成果要在別人面前真的表現出來,不僅在心理上要做自信心的建設,更要對整個催眠過程做個事前的演練。排演時(當然是獨自一個然排演啦),想像自己眼前有位受試者,將所有的暗示用語『大聲』說出來,假想正很順利的進行催眠,所有『必要動作』都要做出來,將所有的催眠步驟從頭到尾『大聲地』演練一遍。如此的排演有助於臨場的反應,甚至會進行的更順利、更有自信心。

八、語調配合情境:當您在看一部電影時,如果遇到緊張的情節,通常此時的背景音樂都會很急促或是很高伉響亮,您的心情一方面是被情節帶動、一方面也會被音樂的氣氛感染得更緊張。催眠中的語調應用亦是同樣道理,當您暗示受試者很愉快、很喜悅時,您總不能低聲下氣的吧!所以,語調應配合著您所用的暗示用語情境,如此會加深催眠的效果。

九、速度配合呼吸:每個人的身體節奏通常是跟隨著呼吸的速度,所以催眠者說出暗示用語的速度最好是配合著受試者的呼吸速度。觀察其呼吸時的肩膀或胸部起伏,當其呼氣時,催眠者就把一句催眠用語講完,依此要領,受試者會覺得這樣的聲音是不急不徐的,效果也會更加強。

催眠自學篇

把分散的有關催眠自修的帖子,都彙集到這裏,便於大家查閱,以後會不斷更新,如果你的帖子有足夠的營養,就可以在刪除前提煉到此帖下,因為百家集匯,請大家選擇性學習

初學者學習催眠的第一步怎麼做

第一步是催眠自已,而催眠自己的第一步是放鬆。放鬆的最佳方法是自生術,也叫生理回饋。

下面是一點資料——

催眠術簡介

一、什麼是催眠?

二、催眠術的應用前提

三、催眠的具體方法

四、催眠深度

一、什麼是催眠?

催眠狀態是人類一種本能的意識狀態,處於放鬆狀態的人受到別人的暗示,會失魂落魄似的順從他人的指令,作出反應。   

二、催眠術的應用前提   催眠術是否成功,取決於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催眠師的素質和技能要高,二是被催眠者要容易被催眠,。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較強,對催眠術持信任態度,催眠即可進行。判斷方法有:   1.巴布林暗示:11項暗示,每次暗示成功得1分,總分為8分,得分超過4分以上者表示催眠可獲得成功。   手臂下落: 進制   右手平伸,暗示其越來越沉,沉得往下落。30秒後,下沉4英寸(約十釐米)或更低,得一分。   手臂上飄:   左手平伸,暗示其越來越輕,輕得向上飄。30秒後,上飄4英寸(約十釐米)或更高,得一分。   兩手分不開:   先撒開兩手,然後兩手交叉,緊握置於下腹部,暗示其兩手被粘住了,不能分開,反復暗示45秒鐘,5秒鐘後分不開手給0.5分,15秒鐘後分不開手給1分。   口渴幻覺:   暗示你太渴了,被試者有明顯的吞咽動作,嘴動,潤濕口唇,給0.5分,測試結束後仍然感到口渴,再加0.5分。   失語:   暗示你喉嚨、嘴巴動不了了,說不出話來,持續45秒鐘,5秒後說不出話,給0.5分,15秒後仍說不出話,給1分。   身體不能動:   暗示你身體發沉,僵硬,不能站立。持續45秒,5秒後不能站立,0.5分,15秒後仍不能站立,1分。   催眠後反應:   告訴測試者測試結束後當我響起哢噠聲,你會不由自主地咳嗽,測試結束後,發出哢噠聲,測試者咳嗽或喉部運動,給1分。   選擇性遺忘:   告訴測試者測試結束後你記不起第二項測試,只有當我說你現在想起來了,你才能想起來第二項測試的內容。測試者想不起來,給1分。   2.布林評定:選擇一、二項就可以了。   後倒法:   告訴測試者,要進行神經特點方面實驗。讓測試者背向催眠師,兩腳併攏而立,雙手自然下垂,催眠師用手掌心輕輕平貼於測試者後背,低聲說:現在開始慢慢向後拉你,已經開始拉了!你開始向後倒了!已經開始倒了……”但實際只是把手後移,如果測試者向後倒,表明有足夠的暗示性注意力。   前傾法:   站立姿勢同前,令測試者盯著催眠師的眼睛,催眠師的目光集中固定於測試者鼻樑上,伸出雙手,掌心向內,放到測試者太陽穴附近,並輕微接觸,暗示說:現在當我的手拿開時,你回跟著我向前倒。  勾手法:   讓測試者雙手勾在一起,催眠師把自己的手包在測試者雙手之外,給予輕微按摩,催眠師的目光固定於測試者的鼻樑,並要求測試者凝視催眠師的眼睛,暗示說:你的手麻木了……兩手握得很緊了……你已經不能把你的雙手分開了!你用力試試看,你的雙手不能分開了!  試管法:   給測試者三個盛有清水的試管,告訴說要實驗一下嗅覺的靈敏度,暗示說:聞一下,哪個是汽油,哪個是酒精,哪個是清水?如果聞到了汽油或酒精,則暗示性較強。   擺錘法:   用一根結實的線,一端系上一個小鐵球,讓測試者伸出一隻手提著另一端,催眠師用一塊木制的馬蹄型磁鐵圍繞小鐵球運動,並暗示說:小鐵球會跟著磁鐵擺動起來……”

三、催眠的具體方法:

被催眠者先平靜而舒適地坐在安樂椅或躺在床上,放鬆數分鐘。暗示的語言必須堅定有力,簡單明確、清晰。   1.光點刺激法:   讓被催眠者凝視上訪的一個光點或光亮燈罩,或凝視催眠師手中捧端的發亮物體,距離10釐米左右。集中注意力凝視數分鐘後,催眠師用單調的暗示性語言引導:你的眼睛開始疲倦起來了……你已經睜不開眼睛了……你全身越來越沉重,頭腦越來越模糊了……你就要瞌睡了……睡把……熟睡吧……”眼瞼閉合,說明催眠成功。   2.單調音重複法:   讓被催眠者閉目全身放鬆,傾聽節拍器或感應器發出的單調聲音或滴水聲,幾分鐘後給予類似的語言提示,在暗示時還可加上數數,典型語言有:這裏沒有打擾你的東西……催了我說話的聲音和滴水聲,你什麼也聽不見……隨著我數數你會加重瞌睡…………一股舒服的暖流流遍你全身…………你的頭腦模糊不清了…………周圍安靜極了……不能抵制的睡意已經完全籠罩你了……你什麼也聽不見了……”   3.溫覺引導法:   淨手並烘熱,用溫暖潔淨的手輕微基礎被催眠者的皮膚表面,從其額部,兩頰到雙手,按照同一方向反復地,緩慢地,均勻地慢慢移動,同時可使用上述語言暗示。也可以不接觸皮膚,只靠手的移動一起的熱空氣的波動給予刺激。

四、催眠深度:一般分為三個等級。   1.淺度:   被催眠者處於舒適的肌肉鬆弛狀態,保持隨意運動的功能,但不願意動,沒有力氣睜開眼睛。催眠解除後能記得催眠中進行的一切。   2.中度:   被催眠者隨意運動小時,四肢僵直難屈,催眠師彎曲取胳膊是,明顯感到有抵抗力。催眠解除後能保留部分記憶。   3.深度:   被催眠者只聽到催眠師的說話聲音,絕對順從和遵照指令動作,痛覺減退甚至消失,催眠解除後完全遺忘。   四、催眠的解除:   再過五分鐘我將把你叫醒……現在我從五數到一,當數到一的時候你會完全清醒…………你開始逐漸清醒了……肌肉變的有彈性和力量了…………你頭腦清醒了,你開始清楚地辨別各種聲音…………你更清醒了……你已經完全清醒了……一!醒來吧。  如果一次不成功可多試幾次。
 

什麼是催眠

所謂「催眠」,可能有人會認為就是使人睡著,然後控制他人的技術,這絕對是誤解。催眠不是控制他人的能力,而是把控制的能力交給他自己。

催眠是運用語言暗示、肢體動作改變人心理及生理狀態的技術。

催眠是心理學的一種,也是一種行為科學。催眠被應用在精神醫學,是心理治療中最有效果的治療方法,其已成為全世界醫師和心理學者的研究學科,是很實用的技術,也是科學技能。

催眠,對平時無法控制的潛意識領域很有幫助,五官感覺會變得敏銳,集中力記憶力、學習力也會增加好幾倍。美國有位潛能專家博恩崔西說: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的力量大3萬倍以上。

而催眠正是運用了潛意識巨大的潛能,才能產生對人身心方面的諸多幫助。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潛在意識的力量不容忽視,而且對人的身體及心理的健康有重大的影響,只要你相信自己能透過潛能的力量,改善自己的身體及心理狀態,那你就真的能做到。如果你認為自己無法做到,那結果也會如你期望的一樣。

從現在起,你要捨棄以往的負面態度,你必須對自己的一切結果負責,積極正面思考,戒除壞習慣,釋放自己的潛能,並主動克服挫折與困難,這些積極的思考及做法,都可以喚醒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

或許有些人會追根究底,想要探究催眠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為何有效?這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全的。如果你真的想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聽再多的理論解釋也沒有用,你應該跳脫理性的思考模式,讓更深一層的,也許是非邏輯、不理性、不易發覺的內在潛能去發揮作用。

對於人類思想的力量,哲學家、醫師、教士、科學家,不同領域的專家各有不同的看法,而對於人類思想力量的運作,我們的瞭解只是微乎其微。

--------------------------------------------------------------------------------

催眠是什麼狀態

所謂施以催眠術,就是運用語言暗示,改變受術者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這個心理、生理改變的狀態就是催眠狀態。這種催眠狀態每個人每天都有經驗,就是類似半夢半醒的狀態,做白日夢的狀態。

例如看電視看得太入迷,而忘了其他事情;或是上課時看著窗外的景色太入迷,而一時聽不到老師在叫你;或是下班騎車要去辦其他事情,而不知不覺騎車回家了……

如果是在理性運作時,一定不會陷入那種情境。然而,既不是睡著了,也不是失去意識,那為何會忘了重要的事情?這表示當時進入了催眠狀態。

當集中精神專心於某件事情時,則原本在普通狀況下意識可以察覺到的事物,現在都變得無法察覺。也就是意識知覺產生一些變動,這就是催眠狀態,而不是睡眠狀況。睡著了,稱為「睡眠」,而不是催眠。

施以催眠術時,常常是閉著眼睛做的,所以就外觀來看像是睡著似的,但意識並沒有睡著。讓眼睛閉著,只是為了有效營造舒適良好的狀態,眼睛張開同樣可以進入催眠狀態。

--------------------------------------------------------------------------------

催眠能使我們做出違反自己意志的事嗎

在一般情況下,被催眠者不會服從違反道德和自己意願的指示,被催眠者只會接受合乎道德跟意願的指示去行動,因此催眠師會運用一些欺騙的手法,合理化被催眠的行為,這樣違反意願的催眠才能成功。

當然,你碰到這種心懷不軌的催眠師,機率是很微小的,所以選對催眠師非常重要。更何況,如果你平常就不容易被欺騙的話,你被催眠時也就不容易被欺騙,因為催眠只能讓你做你願意做的事情。

--------------------------------------------------------------------------------

哪些人不容易被催眠

任何人都可能被催眠嗎?完全正確。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只是每個人對催眠的接受度不同,有人很快就可以進到催眠狀態,有些人可能要較長的時間。

那些人不容易被催眠呢?通常體質虛弱或神經衰弱者的感受性低,不容易進入催眠狀態;教育程度低或常識缺乏者,由於聽不懂指令就不容易被催眠;不夠專心的人容易分心、胡思亂想不容易被催眠;

緊張不易放鬆的人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意志力弱的人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還有好奇心強的人,只是想觀察、試驗,因此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還有恐懼心太重的人,因為看了太多小說、電影的荒謬言論,心生恐怖,不容易被催眠。

除此之外,只要身心健康,理解力夠,夠專注能夠放鬆,願意從催眠學習不同的體驗,都能進入催眠狀態。

--------------------------------------------------------------------------------

催眠可以激發潛能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過度注重理性思考的社會,認為只要頭腦聰明很會算術、記憶、考試成績很好,就能夠身體健康、不會肥胖,就能夠事業成功、不會失敗,就能夠交友廣闊、婚姻幸福。

真的嗎?這想法是錯誤的,有些人比你成功富有十倍百倍,有人比你身材苗條、健康,有人比你性感、有魅力,有人比你人際關係更好,難道他們都是比你聰明、智商比你高嗎?

如果聰明和理性思考,可以幫你減肥、有魅力、克服恐懼、人際關係更好,你現在早就做到了,問題出在哪里呢?你雖然知道,但是克服它又是另一回事。這也是很多聰明的人,考試成績很好的人,邏輯分析能力很好的人,他們並不成功、不快樂、不健康的原因。

直截了當的說,你無法克服自己的壞習慣,你肥胖、你不健康、你不成功,並不是因為你比較差或比較笨。而是因為你沒有好好的將你的潛能發揮出來。容易擁有壞習慣的人,他也擁有較大的潛能動力,只要你能善加的利用它,你的生活一定會大大的改善。

催眠調整術是一種改善舊生活、改變壞習慣最快速、有效的辦法。運用催眠,你可以找到與自己潛能溝通的大門,命令你的內心世界做改變,讓你忘記過去的失敗及不好的習慣,為它規劃將來的美景。

最重要的是,自己想清楚,嘗試是不是比放棄來得好呢?與其被過去的失敗經驗所擊倒,不如往正面去看,讓催眠調整術幫助你改變性格,改掉壞習慣。透過催眠,你也能成為自己潛能的主宰,為自己設下新的程式,重新鼓舞自己。

從現在開始,放輕鬆,運用催眠教材,學習運用自我催眠的方法,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設下新的程式,改善自己,讓自己魅力四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