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
〔組成〕鮮追風七適量。
〔用法〕洗淨,搗成泥膏,敷貼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癰癤腫痛。
方14
〔組成〕見血清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方15
〔組成〕鮮車桑子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疔瘡。
方16
〔組成〕鮮白簕花葉、鮮元寶草各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敷。
方17
〔組成〕新鮮桃葉25kg。
〔用法〕加水50kg,浸透,煎煮1小時,過濾,濾渣再加水25kg煎煮
過濾,合併兩次濾液,熬成膏即得,用棕色瓶裝入備用。取膏直接敷患處,
紗布覆蓋,或先塗於紗布上,然後覆蓋患處,每天1~2次。
方18
〔組成〕嫩綠的柳樹葉適量。
〔用法〕放鍋裏煮,水不要太多,能浸過藥就行,燒開後多翻幾遍,煮
3~4小時後,將柳葉撈出去,繼續燒,直到熬成膏狀為止。使用前,先將患
處消毒後,再將上述藥膏敷患處。
方19
〔組成〕鮮犁頭草適量。
〔用法〕洗淨後加食鹽少許搗爛,敷貼患處,每日更換2~3次,直至痊
愈為止。
方20
〔組成〕飛天蜈蚣100g,鮮羊金花葉100g。
〔用法〕共搗爛,加適量凡士林拌勻外敷。
方21
〔組成〕鮮苦瓜葉數片。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熱癤初起。
方22
〔組成〕鮮及己葉適量,蜜少許。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亦用於背癰、療瘡。
方23
〔組成〕少花龍葵4份,紫花地丁1份。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療瘡。
方24

 


〔組成〕鮮馬齒莧15~30g。
〔用法〕水煎服。另用鮮草搗爛敷或水煎洗患處。
方25
〔組成〕鮮飛揚草30g,食鹽、紅糖各少許。
〔用法〕搗爛外敷。
方26
〔組成〕土茯苓60~120g,金銀花9~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鮮元白草、桐油各適量。
〔用法〕元白草洗淨,加桐油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痛腫、療瘡。
方28
〔組成〕馬錢子6g,龍腦6g,藤黃12g,新鮮豬膽汁100g。
〔用法〕馬錢子用砂拌炒去毛,合龍腦、藤黃研末,摻新鮮豬膽汁中,
塗在局部,每日2~3次。
方29
〔組成〕鮮水竹葉90g,冰糖15g。
〔用法〕燉服,並將藥渣敷患處。

 


癰疽

方1
〔組成〕鮮旱蓮草150g。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燉後沖酒服,渣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背癰。
方2
〔組成〕雞矢藤30g,山芝麻30g,羊肉適量。
〔用法〕同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附骨疽。
方3
〔組成〕檾麻葉適量,蜜或紅糖適量。
〔用法〕檾麻葉和蜜搗敷,如漫腫無頭者,取鮮葉和紅糖搗敷,內服種
子1枚,日服2次。
〔附注〕此方用於癰疽腫毒。
方4
〔組成〕鮮苦■適量,蜂蜜少許。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5
〔組成〕鮮刺苑葉適量,冬蜜適量。
〔用法〕鮮刺莧葉調冬蜜,搗爛敷,日換1~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療、癤。
方6
〔組成〕茅瓜塊根30g,一枝黃花30g。
〔用法〕加酒、水各半燉服。
方7
〔組成〕金雞腳15g,黃毛耳草15g。
〔用法〕水煎服,渣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8
〔組成〕鮮鉤吻葉適量。
〔用法〕加紅糖少許,同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9
〔組成〕鮮重陽木葉10~15片,豬瘦肉6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鮮重陽木葉適量。
〔用法〕用熱米湯泡軟,貼患處,或搗爛敷。
方11
〔組成〕鮮待霄草葉或花適量。
〔用法〕加蜂蜜少許,調勻,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癰疽。

 


方12
〔組成〕商陸、蒲公英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瘡毒。
方13
〔組成〕鮮鹿藿葉、燒酒各適量。
〔用法〕鮮鹿藿葉搗爛,加燒酒調勻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14
〔組成〕木芙蓉葉適量。
〔用法〕加凡士林調成1:4軟膏或做成紗條,外敷患部,每日換藥1
次。
方15
〔組成〕鮮一枝黃花60g,野菊根30g。
〔用法〕用醋煎,熏瘡口。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潰後腐肉不脫。
方16
〔組成〕丁葵草連莖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7
〔組成〕人面子(漆樹科)數粒,鯽魚1條。
〔用法〕人面子去核,和鯽魚搗爛敷之。
〔附注〕此方用於背癰。
方18
〔組成〕鮮九節菖蒲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瘡癤。
方19
〔組成〕三白草根適量。
〔用法〕曬乾,研末,蜂蜜或雞蛋白調勻,敷患處,1日換1次。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20
〔組成〕大尾搖鮮根60g。
〔用法〕加食鹽少許,水煎服。另取鮮葉以冷飯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癤。
方21
〔組成〕山扁豆葉適量。
〔用法〕研成細末,用蜂蜜或雞蛋白調敷。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22
〔組成〕罐罐花、牛毛氈各適量。
〔用法〕搗絨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23

 


〔組成〕小果千金榆根白皮適量。
〔用法〕加酒槽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方24
〔組成〕鮮小果倒地鈴30g。
〔用法〕水燉服。另取鮮葉搗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背癰。
方25
〔組成〕馬齒莧適量。
〔用法〕按汁,煎以敷之。
〔附注〕此方用於癰久不瘥。
方26
〔組成〕土木瓜塊60~120g。
〔用法〕酌加水煎成半碗,日服2次,渣和紅糖搗爛敷貼。
〔附注〕此方用於癰疽初起。
方27
〔組成〕木豆適量。
〔用法〕研末,泡酒服,每次9g,並以木豆末合香蕉肉搗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癰疽初起。
方28
〔組成〕芙蓉葉、蒼耳各適量。
〔用法〕重陽前取芙蓉葉(研末),端午前取蒼耳(燒存性,研末),
二者等量,用蜜水調敷四周。
〔附注〕此方用於癰疽腫毒。
方29
〔組成〕木蝴蝶樹皮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癰瘡潰爛,也可用於濕疹。
方30
〔組成〕鮮火炭母草30g。
〔用法〕水煎,調酒服,渣調蜜或糯米飯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癰腫。

 

崩漏

方1
〔組成〕鮮地錦草30~60g,鮮地耳草30~60g。
〔用法〕血量多者可將藥用文火微炒焦再加水煎服;血量少者以酒、水
各半煎服。
方2
〔組成〕鮮山蕩根60~90g,雞肉120g。
〔用法〕加水2碗,煎成濃汁1碗,頓服(不加油、鹽)。
方3
〔組成〕飛龍掌血9g,陳艾9g,陳棕炭9g,百草霜12g。
〔用法〕水煎服,白糖為引。
方4
〔組成〕水萼(開花時的地上部分)1.500g,30%酒精2000ml。
〔用法〕水萼切碎,浸酒精中置48小時,每天拌3次,取濾液,每次服
20ml,2小時1次。
方5
〔組成〕鮮蛇莓60g,火炭母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子宮內膜出血。
方6
〔組成〕普通鹿蹄草30g,地榆18g,龍芽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鮮薯茛莖30g,茶樹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8
〔組成〕鮮杏香兔耳風120g,百草霜8g。
〔用法〕杏香兔耳風水煎,沖百草霜服。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9
〔組成〕卷柏炭9g,地榆炭9g,側柏炭9g,荊薺炭9g,槐花9g。
〔用法〕研末,每次用4g,開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於子宮出血,也可用於便血。
方10
〔組成〕羅前草30~60g(或根45g)。〔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吐血、咳血。
方11
〔組成〕薺菜30g,龍芽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崩漏、月經過多。
方12
〔組成〕月季花根30g,肉250g。

 


〔用法〕加水同燉,一次服下。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13
〔組成〕馬齒克30g。
〔用法〕蒸甜酒,一次服下。
〔附注〕此方用於產後血崩。
方14
〔組成〕旱蓮單15g,薺菜15g,仙鶴草15g。
〔用法〕煎湯,1日3次。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15
〔組成〕貫眾30g。
〔用法〕炒焦,加水煎服,一日3次。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16
〔組成〕鮮地錦草30g。
〔用法〕加甜酒,水煎服,1日3次。
方17
〔組成〕茜草9g,管仲9g,續斷9g。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劑,1日3次。
〔附注〕此方用於崩漏不止。
方18
〔組成〕杜鵑根30g。
〔用法〕先加水煮,取汁,熬甜酒,一次服下。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19
〔組成〕烏泡子根15g,棕樹根15g。
〔用法〕加水煎服,l日3次。
方20
〔組成〕卷柏15g,地榆15g,紅糖30g,蒜3瓣。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方21
〔組成〕草棉的花5~10朵。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22
〔組成〕紫萁(燒炭存性)30g,烏賊骨12g,阿膠3g。
〔用法〕研成細未,混合均勻,每次4g,用開水送服,每日3次。
〔附注〕此方可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
方23
〔組成〕鮮薺菜花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4
〔組成〕地榆42g,米醋300ml。

 


〔用法〕地榆研成細末,加米醋,用文火加熱至沸,離火,反復10餘次,
去渣,飯前稍加熱服30ml,每日服2~3次。
方25
〔組成〕普通鹿蹄草9g,苦丁茶9g。
〔用法〕水煎,在經期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可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
方26
〔組成〕牡荊30g。
〔用法〕每日1劑,2次煎服。
方27
〔組成〕鮮苧麻根30g。
〔用法〕每日1劑,2次煎服,連眼2天。
〔附注〕此方用於血熱崩漏。
方28
〔組成〕鮮委陵菜10g,黃酒適量。
〔用法〕委陵菜搗碎,加費酒煎服,1日服2次。
方29
〔組成〕血盆草30g,甜酒糟適量。
〔用法〕煮服,1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血崩。
方30
〔組成〕龍芽草15g。鹽膚木根15g,側柏葉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31
〔組成〕黑鎖莓根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32
〔組成〕天青地白15g,芭蕉蔸15g,車前草15g,田邊菊15g,海金沙
15g,白及15g。
〔用法〕水煎服。

 


倒經

方1
〔組成〕插田泡不定根15g。
〔用法〕用酒、水各半蒸服,1日2次。
方2
〔組成〕倒鉤藤根15g。
〔用法〕水煎或燉雞服。
方3
〔組成〕秋葵花根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4
〔組成〕倒觸傘12g,筆筒草15g,茅草根1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方5
〔組成〕鮮韭菜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和童便各一小杯內服。
方6
〔組成〕大烏泡根30g,倒觸傘根30g,茅草根15g,金銀花藤15g。
〔用法〕煎水兌紅糖服,1日3次。
方7
〔組成〕倒紮草9~15g。
〔用法〕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跌打損傷。
方8
〔組成〕芒種花9~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痧症、口腔炎、痢疾。
方9
〔組成〕倒觸傘12g,白泡刺根倒觸傘12g,貓爪刺倒觸傘12g。
〔用法〕泡酒500g,每次30g,日服2次。

 


帶下

方1
〔組成〕酸漿草全草6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同時用酸漿草30g,煎沸3~5分鐘,過濾去
渣,溫洗患部,每日1~2次。
方2
〔組成〕二葉紅薯30g,苡米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丁香寥30g,白雞冠花15g,苡米根15g,白果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濕熱帶下。
方4
〔組成〕鮮三白草根莖60g,豬瘦肉60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土丁桂30g,椿根皮10g,白果10g,白雞冠花18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山莓恨30~60g,白馬骨30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小果薔薇根18g,金櫻子15g,椿根皮12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鮮火炭母60~909,白雞冠花3~5朵。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井欄邊草9g,車前草9g,萹蓄15g,白雞冠花9g,薏米根15g,
貫眾15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白木槿花15g,敗醬草15g,白雞冠花15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鮮少花龍葵根30g。
〔用法〕水煎,飯前服。
方12
〔組成〕中華秋海棠30g,苡米30g,紫萬年青15g,白果10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鮮毛花楊桃根60g,鮮苧麻恨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濕熱帶下,亦用於淋濁。
方14
〔組成〕毛草龍30g,夜香牛30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半枝蓮30g,雞血藤30g,野菊花15g,爵床15g,自馬骨15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白馬骨30g,金櫻子15g,吊竹梅15g,白果10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木槿花15g,白英30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白扁豆根20g,白絨草30g,銀杏15g。
〔用法〕水煎服。
方19
〔組成〕白蘞6g,蒼術6g。
〔用法〕研未,糖水送服。
方20
〔組成〕黃花稔30g,白簕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土丁桂30g,白簕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組成〕地二草30g,赤地利15g,吊竹梅15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組成〕茅莓15g,蛇莓15g,蛇足石鬆1.5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假地豆9g,白雞冠花9g,地茶15g,烏梅12g,海螺蛸6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銅錘玉帶草果9g,金櫻子9g,白果根9g,紫茉莉根9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組成〕綿毛鹿茸草30g,白果15g,千里光15g,蒲公英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韓信草30g,豬小腸1段。
〔用法〕水燉服。
〔用法〕此方亦用於白濁。

 


方28
〔組成)醉漿草適量。
〔用法〕晾乾,研末,每次9g,空腹以酒送服。
方29
〔組成〕紫茉莉根30~60g,茯苓9~15g。
〔用法〕水煎服。
方30
〔組成〕滿江紅6g,甜酒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31
〔組成〕藍藥參30g,吊竹梅15g,三白草15g,土丁桂15g。
〔用法〕水煎服。
方32
〔組成〕紫茉莉根30g,白木槿15g,白芍15g,豬瘦肉60g。
〔用法〕水燉服。
方33
〔組成〕鼠麹草15g,鳳尾草15g,燈心草15g,土牛膝9g。
〔用法〕水煎服。
方34
〔組成〕錦雞兒根皮、雞冠花、牛膝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35
〔組成〕鮮蕨根45g,白雞冠花15g,山茶花9g,豬瘦肉適量。
〔用法〕水燉服。
方36
〔組成〕樗葉花椒果、石菖蒲各等量。
〔用法〕研未,每天早晨以鹽調溫開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於赤白帶下。
方37
〔組成〕鮮芒萁嫩葉15g,桂圓肉30g。
〔用法〕水煎服。
方36
〔組成〕過江藤30g,苡米根30g,制香附10g。
〔用法〕水煎服。
方39
〔組成〕吊竹梅30g,貽貝30g,白雞冠花15g。
〔用法〕水煎服。
方40
〔組成〕朱砂根30g,星宿菜159,苡米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41
〔組成〕伏石蕨30g,豬瘦肉適量。
〔用法〕水燉服。
方42

 


〔組成〕旱田草30g,吊竹梅15g,水蜈蚣15g。
〔用法〕水煎服。
方43
〔組成〕旱蓮草60g,白果14粒,冰糖30g。
〔用法〕水煎服。
方44
〔組成〕兗州卷柏30g。
〔用法〕用酒煎2次,飯後分服。
方45
〔組成〕松蘿100g。
〔用法〕燒灰,用米酒沖服。
方46
〔組成〕鮮刺克根60g,銀杏(去殼)14枚。
〔用法〕水煎服。
方47
〔組成〕苦■30g,吊竹梅15g,白雞冠花10g。
〔用法〕水煎服。
方48
〔組成〕虎刺30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服。
方49
〔組成〕金絲草30g,銀杏15g。
〔用法〕水煎服。
方50
〔組成〕金櫻子根適量。
〔用法〕水煎,濃縮成膏,每次15g,開水沖服。或用金櫻子花30g,雞
蛋2個,同煮服。
方51
〔組成〕南酸棗根18~30g,豬腳1只。
〔用法〕燉服。
方52
〔組成〕星宿菜30g,魚腥草30g,半枝蓮15g,當歸6g。
〔用法〕水煎服。
方53
〔已成〕鴨蹠草30g,魚腥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54
〔組成〕■木根30~120g。
〔用法〕切片,夜露戶外七夜後焙乾,再用酒炒3次,加老母雞1只(去
腸雜)、紅糖適量燉,分2~3次服。

 


四、兒科部分

 


水痘

方1
〔組成〕蕪荽90g,荸薺60g,風粟30g,紅蘿蔔12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野菊花15g,路邊菊15g,金沙蕨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3
〔組成〕土大黃鮮根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塗搽水痘潰爛處,1天3~4次。

 


麻疹

方1
〔組成〕莽菜全草1000g。
〔用法〕加水4000ml,煎至3000ml,1~3歲每次服50ml,4~6歲每次
服80ml,7~10歲每次服100ml,連服3
方2
〔組成〕滿江紅9g,芫荽6g,椿樹皮6g。
〔用法〕水煎,擦全身。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不透。
方3
〔組成〕鮮薺菜30~60g,鮮茅根30~609。
〔用法〕水煎代茶飲。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疹點透紅,症見發熱口渴、小便色黃者。
方4
〔組成〕積雪草30g,青木香69。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附注〕此方用於預防。
方5
〔組成〕鮮大馬蹄草30g,鮮三春柳10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不透。
方6
〔組成〕大青根30g,淡竹葉(有小塊根者)15g,桑葉6g,梔子15g。
〔用法〕煎汁代茶。
〔附注〕此方用於疹出後煩亂、咳嗽痰多。
方7
〔組成〕山螞蝗4.5g,野高粱6g,黃荊條6g,野油麻4.5g,地胡椒6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山刺柏12~15g,金銀花藤9~12g,夏枯草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發透至手足出齊後,疹點不按期收沒,身熱不退。
方9
〔組成〕山稗子果15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馬尾黃連、牛蒡子、蟬蛻、菊花、防風、薄荷、甘草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將出,也可用于小兒傷風發熱。
方11
〔組成〕五鳳朝陽草4.5g,荏子(白蘇)稈1.5g。
〔用法〕煎水服。
方12

 


〔組成〕巴茅果3個。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於疹出不透。
方13
〔組成〕水柏枝3~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早期發熱咳嗽。
方14
〔組成〕水柏枝15g,芫荽30g。
〔用法〕煎湯外洗。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透發不出。
方15
〔組成〕水柏枝6g,牛蒡子3g,薄荷2.4g,升麻2.4g
〔用法〕水煎服。
〔組成〕此方用於麻疹透發不出。
方16
〔組成〕水麻葉、西河柳、紅牛皮菜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鮮過塘蛇(水龍)30~60g。
〔用法〕洗淨、搗汁,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透後高熱不退。
方18
〔組成〕吊幹麻(苦皮藤)30g,紅浮漂15~30g。
〔用法〕煨水洗。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不出。
方19
〔組成〕李樹膠15g。
〔用法〕加水煎湯,每日服2次,每次半茶盅。
〔附注〕此方用於透發麻疹。
方20
〔組成〕鹵地菊適量。
〔用法〕加水煎湯代茶。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初起。
方21
〔組成〕疔毒草9g,金銀花9g。
〔用法〕水煎,日服2次。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熱毒。
方22
〔組成〕雞骨菜、西河柳、紅牛皮菜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初起。
方23
〔組成〕苦葛根15g,一技黃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不透。
方24
〔組成〕檾麻子6~9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廣東紫珠9g,黃牛刺6g,野高粱6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組成〕芫荽90g,紅蘿蔔120g,荸薺60g。
〔用法〕加多量水熬成2碗,為1日劑量。
方27
〔組成〕土荊芥適量。
〔用法〕加水煎湯外洗。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後期皮膚發癢,也可用於濕疹瘙癢。
方26
〔組成〕香樟果1~2枚。
〔用法〕研末,開水送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感冒高熱。
方29
〔組成〕紅牛皮菜9g,芫荽子9g,櫻桃核9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透發不暢。
方30
〔組成〕鹽膚木根(切片)9~159。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麻疹不易出或出而不透。

 


風疹

〔組成〕滿江紅60g,蒼耳草60g。
〔用法〕水煎服。另各取適量,水煎,洗全身。

 


白喉

方1
〔組成〕土牛膝根90g,大山顏根60g,木患子根30g。
〔用法〕上藥切片,加水2500ml,煎至1000ml加糖適量。每天量:1~
2歲200ml,3~5歲250ml,7~12歲400~600ml,成年人600~1000ml,分
4~5次服,重症患者藥量加倍。
方2
〔組成〕鮮土牛膝根500g,板藍根500g。
〔用法〕將鮮土牛膝根用溫開水500ml浸泡24小時後,把板藍根投入,
再加入2000ml,煎成約2000ml,去渣取液。1~2歲每次服30ml,4~6歲每
次服40ml,7~10歲每次服50ml。每日1劑,3日為1療程,可用2~3個療
程。
方3
〔組成〕鮮鋪地草適量。
〔用法〕用米柑水洗淨,搗爛絞汁約30ml(5~7歲量),分3次服,2
小時服1次。
方4
〔組成〕蟛蜞菊30g,馬蘭10g,金銀花10g。
〔用法〕水煎,代茶飲。
方5
〔組成〕鮮多頭風輪菜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服。
方6
〔組成〕鮮勝紅薊60g,鮮鹵地菊60g,鮮地錦草60g。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分3次服。
方7
〔組成〕鮮多頭風輪菜、鮮鹵地菊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火炭母鮮葉150g,蜂蜜5ml。
〔用法〕鮮葉搗爛取汁30ml,加蜂蜜兌勻服,一天分6次服,病重者少
量多次灌服。
方9
〔組成〕鮮地錦草60g,鮮多頭風輪菜6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地苦膽3g,老鼠拉冬瓜根3g,獨腳蓮10g,冰片0.3g,青黛
1.5g。
〔用法〕共研末,吹於喉部,每日3~6次。
方11
〔組成〕八爪金龍15g,地苦膽15g,硼砂6g,冰片3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取適量吹入患處。每日2~3次,用藥前先以鹽
開水漱口。

 


方12
〔組成〕鮮蛇莓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加2倍量的冷開水浸泡1~4小時,過濾即成50%
浸液,可加適量白糖調味。每天服4次,3歲以下首次量50ml,以後每次量
20~30ml;3~5歲首次量80ml,以後每次量40~50ml;6~10歲首次量
100ml,以後每次量60ml。
方13
〔組成〕鮮土牛膝15g,鮮萬年青根9g。
〔用法〕洗淨,搗爛,加白糖適量,溫開水沖服。
〔附注〕此方用於白喉併發心肌炎。
方14
〔組成〕土牛膝幹根粗未9~15g。
〔用法〕經3次水煎,收集、過濾、濃縮成濃縮液,分1~3次服,連服
4天為1個預防用量。如疫情未撲滅,藥後15天可服第2個預防用量。
〔附注〕此方用於預防。
方15
〔組成〕勝紅薊鮮葉30~60g。
〔用法〕洗淨,絞取汁液,調糖服,日服3次。或取鮮葉曬乾,研為末,
作吹喉散。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咽喉腫痛。
方16
〔組成〕娃兒藤鮮根60g。
〔用法〕搗汁服,每日數次。如不能口服,可用鼻飼。
方17
〔組成〕野菊花30g。
〔用法〕和醋糟少許,共搗汁,衝開水漱口。或搗爛後加白醋半匙調勻塗
喉頭。
方18
〔組成〕旱蓮草60~90g。
〔用法〕搗爛,加鹽少許,衝開水去渣服,服後吐出涎沫。
方19
〔組成〕鮮蟛蜞菊60g,甘草6g,通草1.5g。
〔用法〕加水濃煎服,1日1~4劑。另用鮮蟛蜞菊搗爛絞汁,加相當藥
量1/4的白糖,用棉簽蘸藥液塗抹偽膜,日2~3次。單用蟛蜞菊15~30g,
水煎服,連服3天,可預防白喉。

 


百日咳

方1
〔組成〕荔枝草720g,棉花根二層皮720g,陳皮90g,甘草90g,食糖
150g。
〔用法〕加水到500ml,濃煎為300ml,即可服用。兒童一般每次朋5~
15ml,每日2次。
方2
〔組成〕鮮半枝蓮120g,鮮鵝不食草120g。
〔用法〕水煎2次,每次加水500ml,煎30分鐘,兩次藥液合併,再濃
縮至300ml,加蜜60ml。3歲以下每次服15ml,3歲以上每次服20ml,1日3
次。5天為1療程,一般連用1~2療程。
方3
〔組成〕鮮一枝黃花60g,蔥2株,冰糖適量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2歲以下兒童減半。連服2~7天。
方4
〔組成〕紫皮大蒜50g,生豬膽汁100ml。
〔用法〕將蒜搗爛加水過濾取汁200ml,再加入豬膽汁。每歲每次1ml,
每次最大量不超過15ml,每日3~4次,飯前服。
方5
〔組成〕三葉崖爬藤3~6g,竹瀝適量。
〔用法〕三葉崖爬藤磨米泔水,沖竹瀝眼。
方6
〔組成〕小果倒地鈴9~15g。
〔用法〕水煎,調冰糖服。
方7
〔組成〕馬蹄金15g,天胡荽15g,球蘭15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鮮天胡荽30g。
〔用法〕洗淨,搗爛,絞取汁液,調蜜服。
方9
〔組成〕石胡荽80g,桔梗60g,甘草60g,百部60g,白糖250g。
〔用法〕加水1000ml,煎至750ml,每日服10—15ml,1日3次。
方10
〔組成〕瓜子金15g,蜂蜜適量。
〔用法〕瓜子金水煎,兌障蜜服。
方11
〔組成〕鮮馬齒莧100~30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細葉百部塊根12g,古山龍15g,杏仁3g,甘草6g。
〔用法〕水煎,去渣,濃縮至30ml,分2次服。
方13

 


〔組成〕黃獨3~9g,側柏葉9g,百部6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蛇含15g,生薑3片。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短小蛇根草15g,馬鞭草9g,黃獨9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藍花參15g,百合10g,石胡荽6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箭根薯9g。
〔用法〕水煎,加蜂蜜少許分服。
方18
〔組成〕竹黃6g,枇杷葉6g,杏仁6g,齒草6g,麻黃3g,白糖適量。
〔用法〕水煎,頻飲。
方19〔組成〕杠板歸30g。
〔用法〕白酒炒後加冰糖燉服。
方20
〔組成〕南天竹果實6~9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棕樹葉適量。
〔用法〕爪煎,代茶飲。
〔附注〕此方用於預防。
方22
〔組成〕白茅根15g,甘草6g,沙參10g。
〔用法〕水煎服,l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預防百日咳。
方23
〔組成〕地膽草12g,一點紅9g,百部9g,天冬9g,一朵雲9g,甘草
6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24
〔組成〕水蜈蚣鮮品60g。
〔用法〕水煎,沖白糖分2次1日服,每日1劑。
方25
〔組成〕鮮土兒9~12g。
〔用法〕洗淨,切碎,加糖或蜂蜜15g,再加水蒸半小時,取汁分3次
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兒感冒咳嗽。
方26
〔組成〕夜合葉的葉、百部、豬苦膽(焙乾)各等量。

 


〔用法〕研末,每次1~3g,空腹時用開水送眼,每日3次。
方27
〔組成〕蜂窩菊15g。
〔用法〕水煎,兌紅糖服。
方28
〔組成〕山麻雀2朵,生香榧8粒。
〔用法〕加水煎服。
方29
〔組成〕山稗子全草15~24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水痘、鼻出血、消化道出血。

 


小兒肝炎

方1
〔組成〕牛筋草60g,垂草30~60g,溪黃草15~30g。
〔用法〕水煎2次內服,每日1劑,15天為1療程,連服2個療程。
方2
〔組成〕鴨腳木樹皮及嫩枝葉適量。
〔用法〕製成糖漿,每ml糖漿含藥量相當於千品1g。根據年齡大小,
每次服15~50ml每日2次,服藥至痊癒。
方3
〔組成〕鮮垂盆草全草250g。
〔用法〕採集12月至次年4月之間的鮮垂盆草全草,洗後加水500ml,
煎取200ml.每日1劑,分2次服。1~2個月為1療程。

 


小兒細菌性痢疾

方1
〔組成〕風尾草30g,馬齒克30g,地錦草30g,一見喜30g,野麻草30g。
〔用法〕上藥加水至1000ml,濃煎至60ml(加防腐劑),分3次保留灌
腸,每日1劑,5天為1療程。有脫水症狀者按常規給予補液。
方2
〔組成〕魚鰍串6g,仙鶴草9g,馬鞭草9g,木通6g,紫蘇6g,鐵燈草
6g。
〔用法〕煎水服。

 


小兒高熱

方1
〔組成〕鮮半邊蓮15g,鮮天胡葵15g,鮮黃疸草15g。
〔用法〕洗淨,加開水少許,搗爛絞汁服。
方2
〔組成〕鮮蓬蘽根3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秤墾樹根9g,地膽草9g,丁葵草9g,積雪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感冒、高熱不遲。
方4
〔組成〕小藥木根皮或樹皮9~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5
〔組成〕山竹花根適量。
〔用法〕研末,每次3g,1日2次,冷開水送服。
方6
〔組成〕肺形草6g,冰糖少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7
〔組成〕中華胡枝子全草90~120g,紅棗3個。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含羞草1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鉤藤根9~15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黃毛耳草9g,艾葉3g,鉤藤6g,山楂9g,蜂蜜3g。
〔用法〕水煎服,每小時服1次,每次服1匙。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昏睡。
方11
〔組成〕三葉崖爬藤根3g,鉤藤6g,七葉一枝花根莖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方12
〔組成〕白英6g,燈籠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方13
〔組成〕鐵樹花、金銀花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方14
〔組成〕鮮水龍骨30g,一枝黃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方15
〔組成〕白英9g,蟬蛻3只,橄欖核3枚。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方16
〔組成〕過壇龍鮮葉15~30g。
〔用法〕加冰糖,水煎服,連服3劑。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方17
〔組成〕飯消扭根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方18
〔組成〕狼尾巴蒿果3~10枚。
〔用法〕煎水,加紅糖少許,取上清液,加燒紅灶心土適量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高熱驚厥。

 


小兒感冒

方1
〔組成〕辰砂草3g,藍布正15g,射幹1.5g。
〔用法〕煎水服。
方2
〔組成〕一點紅、古羊藤各等量。
,每加水〕〔用法500g藥煎取濃液500ml。3個月~3每次,歲20~40ml,
3歲以上的酌情增加。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小兒支氣管炎

方1
〔組成〕鮮多頭風輪菜10g,薄荷6g,生薑3片。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黃荊葉45g(黃荊子亦可)。
〔用法〕加適量水煎成100ml藥液,加糖矯味,加尼泊金防腐,瓶裝備
用。每日3次,每次眼10ml。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遷延性支氣管炎,也可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咳嗽。
方3
〔組成〕金果欖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喘息型支氣管炎。

 


小兒肺炎

方1
〔組成〕鮮天胡荽30~90g,鮮白頸地龍7條,朱砂0.3~1.5g。
〔用法〕將天胡荽與地龍用清水洗淨,搗爛,加溫開水250ml攪拌,蒸
沸去渣,取藥汁分4次服:第一次加朱砂沖服,以後隔2~3小時服1次,l
日內服完,每天1劑。
方2
〔組成〕走馬箭9~15g,魚腥草21~30g,竹節寥6~12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沖白糖服,連眼3天。
〔附注〕藥量應視年齡大小適當加減。
方3
〔組成〕小龍膽草3~9克。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重葉蓮6g,春不見3g,太白黃連3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鴨兒芹15g,馬蘭12g,葉下紅9g,野油菜19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繡球防風15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薏苡根9~15g。
〔用法〕水煎取湯調蜜,日服3次。

 


吐奶

方1
〔組成〕尖驚藥15g(根葉並用)。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吐奶並泄青。
方2
〔組成〕鵝掌金星草15g。
〔用法〕煨水,和砂紅粉1g,吞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兒嘔吐。

 


疳積

方1
〔組成〕蓮子草6g,夜明砂9g,望月砂9g,赤芍3g,蟬蛻3g,焦穀芽
3g,花擯榔2.4g,生甘草1.8g,鮮雞肝1個。
〔用法〕水煎,連服10~15劑。
〔附注〕也可用鵝肝半個或鴨肝、豬肝代替雞肝。
方2
〔組成〕香辣蓼、鵝不食草各等量。
〔用法〕陰乾後研為散劑備用。每日0.6~1.5g,蒸雞蛋內服,日服1
劑,連用2~3日。
方3
〔組成〕鮮獨腳金15g(幹品6g),塘角魚1條,瘦肉或動物肝臟50g,
食鹽、醬油各適量。
〔用法〕蒸食,每天1次,15次為1療程。
方4
〔組成〕鮮丁茄果1~2枚,豬肝適量。
〔用法〕切開,加豬肝蒸熟,去丁茄取豬肝吃。
方5
〔組成〕丁葵草9~15g,豬瘦肉60g。
〔用法〕加水燉服。
方6
〔組成〕土丁桂10g,狗尾草15g,茯苓10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土黨參12g,仙茅2~4g,豬瘦肉60g。
〔用法〕加水燉,服湯食肉。
方8
〔組成〕小槐花1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毛大丁草9g,雞肝1個。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水蓼15~18g,麥芽2g。
〔用法〕水煎服,連服數日。
方11
〔組成〕鮮葉下珠根15g,鮮老鼠耳根15g,豬肝適量。
〔用法〕水燉服。
方12
〔組成〕老鼠耳15g,白馬骨15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白鼓釘3g。

 


〔用法〕同燉服。
方14
〔組成〕截葉鐵掃帚6g,勾兒茶6g,瓜子金6g,白馬骨9g。
〔用法〕煎湯,燉動物肝臟服。
方15
〔組成〕野百合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亦可用於黃疸。
方16
〔組成〕綿毛大馬蓼葉芽12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葎草6~15g,雞蛋1個。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葫蘆茶15g,白馬骨15g,動物肝臟適量。
〔用法〕同燉服。
方19
〔組成〕截葉鐵掃帚15g,葫蘆茶15g,淮山15g。
〔用法〕共研成細末,每週歲每次1.5g,1日3次,開水送服。
方20
〔組成〕異葉茴芹30g,馬鞭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含羞草決明15g,水楊梅15g,菜油15g,紅牛膝6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組成〕雞矢藤15g,夜香牛15g,白馬骨15g,截葉鐵掃帚9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組成〕雞眼草9g,截葉鐵掃帚9g,白馬骨9g,獨腳金3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青牛膽塊根6~15g。
〔用法〕水煎,分2次服,或研粉,每次1.5~3g,每日2次,開水送
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消化不良。
方25
〔組成〕金錦香15g,地膽草15g,雞眼草15g,狗尾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組成〕獨腳金9g,豬瘦肉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鮮鐵莧菜30g,豬肝適量。
〔用法〕水燉服。
方28
〔組成〕梧桐根15g,野花生15g,檳榔9g,桂皮9g。
〔用法〕焙乾研末,每次服6g,早晚各1次,連服3天。
方29
〔組成〕爵床鮮品30g,鮮豬肝60g。
〔用法〕同煎汁代茶飲,連服15~30天。
方30
〔組成〕截葉鐵掃帚30g,胡頹子根30g,麥芽6g,窖蘿蔔蔸6g。
〔用法〕前二藥用蜜糖拌炙,再與後二藥同入砂鍋內,以中等火力煎湯,
口服代茶。
方31
〔組成〕葫蘆茶15g,白茅根5g,獨腳金9g,甘草6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3g,1日服3次。

 


小兒腹瀉

方1
〔組成〕鮮四方草60~1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
〔組成〕琉璃草果實1粒。
〔用法〕焙黃研末,開水或米湯送服。也可用琉璃草果實3g,水煎服。
方3
〔組成〕黃瓜葉一大把。
〔用法〕洗淨,搓汁,兌開水加白糖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風熱腹瀉。
方4
〔組成〕黃瓜根、六合草各適量。
〔用法〕水煎,加白糖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風熱腹瀉。

 


小兒腎炎

方1
〔組成〕雞眼草60g。
〔用法)加水煎湯約600ml,1日內分2次服。
方2
〔組成〕伏牛樹根莖30~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小兒夏季熱

〔組成〕三叉苦15g,梅葉冬青15g,葫蘆茶15g。
〔用法〕水煎服。

 


小兒肝熱

方1
〔組成〕千日紅鮮花序7~14朵。
〔用法〕水煎服,或加冬瓜糖同燉服。
方2
〔組成〕無根藤60g。
〔用法〕酌加水,煎取半碗,分2次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肝熱,肌膚消瘦,手足心熱,精神萎靡。
方3
〔組成〕鮮白英15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鮮十大功勞根60g,冰糖15~30g。
〔用法〕開水沖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黃疸、肺熱、瘡瘍腫毒。
方5
〔組成〕鮮野甘草15g。
〔用法〕酌加冰糖,衝開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肝火煩熱。

 


驚風

方1
〔組成〕及己0.3g,鉤藤2g。
〔用法〕水煎服。
〔附注〕及己有毒。
方2
〔組成〕八角蓮根1.5g~3g,人乳或竹瀝適量。
〔用法〕八角蓮根磨人乳或竹瀝,燉溫服。
方3
〔組成〕鮮瓦韋30~60g,紅糖適量。
〔用法〕水煎,早晚飯前分服。
方4
〔組成〕鮮貓尾射葉30~60g,牛肉適量。
〔用法〕加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驚癇。
方5
〔組成〕陰地蕨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瘡毒。
方6
〔組成〕金雞腳15g,虎耳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荷蓮豆草15g,地耳草15g,一點紅15g,一枝黃花15g,魚腥
草15g。
〔用法〕水煎服,或用鮮品洗淨,搗汁服。
方8
〔組成〕鮮蛇莓15g,五皮風15g。
〔用法〕水煎,1日1劑,分次服。
方9
〔組成〕麥斛15g,大青葉10g,鉤藤10g,白芍10g,蟬衣3g,葛根6g,
白菊6g,丹皮1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瓜子金15g,六月雪10g,茜草6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11
〔組成〕鮮一枝黃花30g,生薑1片。
〔用法〕洗淨,同搗爛取汁,用開水沖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急驚風。
方12
〔組成〕鮮九節菖蒲10g。
〔用法〕洗淨,搗爛濾汁,加薑汁數滴,灌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驚風、高熱抽搐。
方13
〔組成〕尖驚藥6g,白風藤6g,金鉤藤6g,防風3g,朱砂0.6g。
〔用法〕將朱砂置於杯中,另將前4味熬水,藥水與朱砂混合,3次服
完。
方14
〔組成〕辣葉青藥15g。
〔用法〕洗淨,搗絨兌淘米水眼。
方15
〔組成〕土三七(春夏用葉,秋冬用根)適量。
〔用法〕洗淨,搗汁1盅,用水酒漿和勻灌入。
〔附注〕此方用於急慢驚風。
方16
〔組成〕大尾搖幹根12g,幹黃疸草9g。
〔用法〕加食鹽少許,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急驚風。
方17
〔組成〕大金銀花9g,金鉤蓮9g,金鎖匙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急驚風。
方18
〔組成〕千年耗子屎(天葵)種子幹末1.5g。
〔用法〕開水吞服。
方19
〔組成〕苦蒿15g,桃子2個。
〔用法〕共搗爛,煎水,一次服下,1日1劑。
方20
〔組成〕飛驚草15g。
〔用法〕煎水服。
方21
〔組成〕乳汁草(千根草)60g。
〔用法〕洗淨,搗爛,合米柑水攪勻,去渣煎沸,沖蜜糖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急驚風。
方22
〔組成〕青魚膽草根3個。
〔用法〕煎水服。
方23
〔組成〕天葵塊根1.5g。
〔用法〕研末,開水吞服。
方24
〔組成〕秋鼠田草9g,鉤藤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急驚風。
方25

 


〔組成〕天青地白(鮮)15~24g。
〔用法〕酌加水煎,沖朱砂適量服。
方26
〔組成〕木芙蓉嫩葉適量。
〔用法〕搗爛,和入雞蛋煎熟做餅,貼兒臍上,冷則隨換。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驚風肚痛及急驚風。
方27
〔組成〕追風七適量(春夏用葉,秋冬用根)。
〔用法〕洗淨,搗汁1盅,開水和勻內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慢驚風。
方28
〔組成〕鮮瓦韋30~90g。
〔用法〕水煎,沖紅糖,每日早晚飯前各服1次。
方29
〔組成〕瓦松15~18g。
〔用法〕水煎服。

 


夜啼

方1
〔組成〕鮮榕葉7片,蟬退3個。
〔用法〕水煎,調冰糖,睡前服。
方2
〔組成〕幹日紅鮮花序5朵,蟬衣3個,菊花2.1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石龍冬(乾草)適量。
〔用法〕燒灰塗乳上飼小兒。
方4
〔組成〕鮮蛇舌癀適量。
〔用法〕洗淨,打汁約一湯匙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驚熱,不能入睡。

 


遺尿

方1
〔組成〕土黨參120g,豬瘦肉120g。
〔用法〕水燉,服湯食肉。
方2
〔組成〕金櫻子根60g,老鼠耳3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土丁桂60g,豬膀胱1個。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鮮薔薇根30g。
〔用法〕燉豬瘦肉吃。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老人尿頻、月經過多。
方5
〔組成〕夜關門30g。
〔用法〕先用燒酒浸透,曬乾,再用醋炒,然後燉瘦豬肉250g,或燉豬
尿脬(膀胱)吃,3日1劑,連服3劑。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老人夜間尿多。

 


小兒麻痹後遺症

方1
〔組成〕老鴉花藤60g。
〔用法〕研細,加粗糠炒熱,外包環跳穴或肩髃穴,3天換藥1次。
方2
〔組成〕燈盞細辛6~9g。
〔用法〕研末,蒸雞蛋吃。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腦炎後遺症之癱瘓。
方3
〔組成〕羊角扭葉適量。
〔用法〕煎湯溫洗。
〔附注〕
此方也可用於風濕腫痛、疥癬。羊角扭有毒,不可內服。
方4
〔組成〕鳳尾伸筋15g,南蛇藤根15g,松節15g,尋骨15g,威靈仙9g,
茜草69,杜衡1.5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鮮海通草60g。
〔用法〕加冬蜜、開水燉服。
方6
〔組成〕土細辛(灰葉堇菜根)3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鮮粗葉耳草15g,葫蘆茶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麻痹症。
方8
〔組成〕鵝掌揪根30g,大血藤30g,茜草根9g,一口血9g,豇豆15g,
木通15g,紅花1.5g。
〔用法〕泡酒服。
〔附注〕此方用於痿證。
方9
〔組成〕榆蘑(金頂蘑)500g。
〔用法〕用黃酒泡9天,九蒸九曬後,焙成黃色,研末,每次服3g。再
用榛蘑30g,以黃河和水煎好後,榛蘑與水共同與前藥服下,每天1次,連
服10天。
〔附注〕此方用於痿證。

 


胎毒

方1
〔組成〕水珍珠菜適量。
〔用法〕搗爛絞汁,塗患處。
方2
〔組成〕白雪花葉、茶油各適量。
〔用法〕白雪花葉焙乾,研成細末,調茶油塗患處。

 


小兒頭瘡

方1
〔組成〕飛揚草30g。
〔用法〕水煎洗。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爛頭瘡。
方2
〔組成〕五月茶葉適量。
〔用法〕水煎洗。
方3
〔組成〕榔榆樹皮適量。
〔用法〕研末,調醋塗。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禿瘡。
方4
〔組成〕伏石蕨、輕粉各適量。
〔用法〕伏石蕨研末,加輕粉,調麻油敷。
方5
〔組成〕了哥王鮮莖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或擠汁外塗。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療瘡腫毒、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方6
〔組成〕大葉按葉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神經性皮炎、燙傷。
方7
〔組成〕馬齒莧適量。
〔用法〕煎膏塗之,或燒灰和豬脂塗。
〔附注〕此方用於白禿。
方8
〔組成〕化香樹果序、楓樹球、硫黃各適量。
〔用法〕共研末,茶油調搽。
方9
〔組成〕野白蠟葉適量。
〔用法〕研末,調菜油,搽患處。
方10
〔組成〕黃蜀葵花、大黃、黃芩各等量。
〔用法〕研為細末,米泔淨洗,香油調後搽頭部。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禿瘡。
方11
〔組成〕蓼實適量。
〔用法〕搗末,和白蜜、雞子白塗上。
方12
〔組成〕鏡面草適量。
〔用法〕曬乾,研末,和輕粉,麻油敷患處。

 


小兒癤腫

方1
〔組成〕鮮了哥王根100~150g,雞蛋1只。
〔用法〕加水500~700ml,煮沸後文火再煎1小時,食蛋,每天1只。
藥渣及藥水棄去。
方2
〔組成〕鮮蓬槁葉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塗。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暑癤。
方3
〔組成〕飯消扭葉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暑癤。
方4
〔組成〕鮮薔薇根90g。
〔用法〕煎水代茶。
〔附注〕此方用於夏天熱癤。

 


小兒濕疹

方1
〔組成〕千里光15g,七葉一技花12g,金絲桃9g,地柏枝9g,冬青葉
9g。
〔用法〕共研成極細末,直接撒於患處,每日換藥1次。黃水已於的,
可用三黃軟膏調藥粉外敷。
方2
〔組成〕土豆數塊。
〔用法〕患處用75%酒精消毒,土豆去皮搗爛取汁,加醋少許,調塗患
處,每日2~3次,以愈為度。

 


小兒膿皰瘡

方1
〔組成〕火炭母于全草90~150g。
〔用法〕加水適量,煮沸15~20分鐘,取出藥液分次浸洗患處,藥渣再
加水煮沸15~20分鐘,取出藥液同上法使用。每日數次。
方2
〔組成〕過塘蛇適量。
〔用法〕煎水洗患處。
方3
〔組成〕水紅木皮葉適量。
〔用法〕煎水洗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皮膚瘙癢、皮膚乾燥。

 


小兒口瘡

方1
〔組成〕鮮蛇含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調蜜服。
方2
〔組成〕蛇莓適量,枯礬粉適量。
〔用法〕先用鹽水加枯礬洗患處,然後撒上蛇毒(研末)。
方3
〔組成〕癲茄莖葉適量。
〔用法〕煆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許,塗患處。
方4
〔組成〕赤葵莖適量。
〔用法〕炙幹為末,調蜜含口中。

 


五、皮膚科部分

 


單純皰疹

方1
〔組成〕海金沙藤嫩芽、嫩葉適量。
〔用法〕搗爛絞汁,加食鹽適量(每100ml汁加食鹽1.5g)。取汁塗患
處,每小時1次。
方2
〔組成〕土青木香適量。
〔用法〕研極細末,用柿油調塗。
方3
〔組成〕飛揚草30g,馬蘭30g,小蘖6g,甘草3g。
〔用法〕共研細末,調茶油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化膿性皰疹。
方4
〔組成〕鮮馬齒莧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每日2次。

 


帶狀皰疹

方1
〔組成〕鮮七葉一枝花塊莖。
〔用法〕切片外塗,一般半小時後見效。
方2
〔組成〕鮮烏蘞莓適量,冰片1g
〔用法〕烏蘞莓洗淨,晾乾,搗碎,加冰片溶化,塗擦患處,每日4次。
方3
〔組成〕鮮馬齒莧120g。
〔用法〕洗淨,搗爛成糊狀,敷患處,日換2次。
方4
〔組成〕海金沙適量。
〔用法〕曬乾,燒般存性,研成細末備用。臨用時以烏柏油調勻,塗搽
患處,每天4~5次。
方5
〔組成〕鮮蘿藦適量。
〔用法〕將蘿藦掐斷,以其白汁點塗患處,每日2~3次。
方6
〔組成〕鮮一點紅適量。
〔用法〕洗搗,加適量凡士林成膏狀,敷患處,每日1次。
方7
〔組成〕杠板歸全草適量,白醋適量。
〔用法〕取鮮杠板歸全草搗碎(如為幹品則研成細末),然後加適量白
醋(可用豬油或菜籽汕代)調敷。冬天使用時應將藥適當加溫。
方8
〔組成〕鮮韭菜根30g,地龍泥(地龍之排泄物)15g。
〔用法〕二物共置碗中搗爛,加少量香油和勻,置陰涼處備用,先將患
處皮膚洗乾淨,將藥攤在患處,厚度約0.5cm,以紗布覆蓋。
方9
〔組成〕烏蘞莓塊根。
〔用法〕磨燒酒與雄黃,抹患處。
方10
〔組成〕鮮酢漿草、雄黃末各適量。
〔用法〕酢漿草搗爛絞汁,調雄黃末塗患處。
方11
〔組成〕鮮黑面神葉適量。
〔用法〕搗爛,絞汁,調雄黃抹患處。
方12
〔組成〕薯莨塊莖適量。
〔用法〕磨醋,塗患處。
方13
〔組成〕鮮過江藤、雄黃各適量。
〔用法〕過江藤搗爛,加雄黃調勻,布包絞汁塗患處。

 


方14
〔組成〕鮮杠板歸、雄黃各適量。
〔用法〕將杠板歸洗淨,搗爛,絞汁,調雄黃末塗。
方15
〔組成〕虎耳草適量。
〔用法〕虎耳草研末,用茶油調勻塗。
方16
〔組成〕虎杖適量。
〔用法〕研末,調濃茶成糊,徐患處。
方17
〔組成〕垂穗石鬆適量。
〔用法〕研末,加麻油、冰片調敷。
方18
〔組成〕海金沙藤30g,山芝麻15g,板藍根15g。
〔用法〕水煎服。外用鮮海金沙全草搗爛絞汁,加雄黃少許調塗。
方19
〔組成〕荷蓮豆草、綠竹葉各等量。
〔用法〕燒灰存性,加雄黃末調茶油塗患處。
方20
〔組成〕哥蘭葉根30~60g。
〔用法〕磨醋或浸醋調雄黃未塗患處,或用哥蘭葉根二重皮焙乾,調茶
油塗患處。
方21
〔組成〕鮮圓蓋阻石蔽適量,雄黃少許。
〔用法〕圓蓋陰石蕨適量,搗爛絞汁,調雄黃塗患處。
方22
〔組成〕八角蓮根適量。
〔用法〕研末,醋調塗患處。
方23
〔組成〕異葉地錦根適量。
〔用法〕磨汁外塗。
方24
〔組成〕大薊、小薊、鮮牛奶各等量。
〔用法〕將大薊、小薊放在鮮牛奶中泡軟後,搗成膏外敷。
方25
〔組成〕鮮飛揚草全草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加雄黃末1.5g調勻,塗抹患處。
方26
〔組成〕乳汁草1撮。
〔用法〕搗爛,調冷開水塗患處。
方27
〔組成〕馬蘭、甘草各適量。
〔用法〕浸醋搽之。
方28

 


〔組成〕鮮天胡荽1握,雄黃末3g。
〔用法〕天胡荽搗爛絞汁1杯,加雄黃末,塗患處,1日2次。
方29
〔組成〕木芙蓉鮮葉適量。
〔用法〕陰乾研末,調米漿塗抹患處。
方30
〔組成〕牛白藤鮮葉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可用於濕疹、瘙癢。

 


膿皰瘡

方1
〔組成〕鮮燈籠草適量,鮮馬齒莧適量。
〔用法〕將上藥洗淨,晾乾,搗爛,用紗布絞取鮮汁,裝瓶。用時,以
棉球或毛筆蘸藥水塗患處,每日次數不拘。
方2
〔組成〕鮮大葉蛇總管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濕疹、皮膚瘙癢。
方3
〔組成〕小畫眉草花序適量。
〔用法〕炒黑存性,研細,香油調擦患處,每日1次,連擦3~5次。
方4
〔組成〕三角泡、螞蚱勒各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濕疹、爛瘡。
方5
〔組成〕米碎花15g,金銀花藤9g。
〔用法〕煨水服和外洗。
方6
〔組成〕星星草花序適量。
〔用法〕炒黑存性,研細,香油調擦患處,每日1次,連擦3~5天。
方7
〔組成〕鮮連錢草250g,野菊花250g。
〔用法〕加水煮沸,乘熱反復擦洗患處(有膿皰者必須挑破膿皰),再
用痱子粉或牙粉撒布潰破處,每天1次。如3次見效不顯,可加木槿皮或葉
250g同煎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濕疹、稻田皮炎。
方8
〔組成〕蛇泡草適量。
〔用法〕燉肉吃,並搗爛外敷。
方9
〔組成〕杠板歸葉(研末)30g,冰片1.5g。
〔用法〕混勻,調麻油塗。
方10
〔組成〕鮮透骨草葉、鮮茅莓葉各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塗患處。
方11
〔組成〕三台紅花鮮葉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方12
〔組成〕鮮太陽草(頭花蓼)適量。
〔用法〕煎水,洗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尿布疹。
方13
〔組成〕龍須草穗15g,蟬蛻6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仙人掌莖適量。
〔用法〕烘乾研粉,外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濕疹。
方15
〔組成〕頭髮七(黑絲草)、雄黃、枯礬各適量。
〔用法〕研為細粉,撒布患處。
方16
〔組成〕地黃瓜(燒存性)3g,枯礬1.5g。
〔用法〕研成細末,混合,敷布患處。
方17
〔組成〕芋茵適量。
〔用法〕曬乾,燒存性,研搽。
方18
〔組成〕芒種花(金絲梅)莖葉適量。
〔用法〕研末,撒布患處。
方19
〔組成〕老婆子針線(透骨草)、黃蔗葉各適量。
〔用法〕搗絨,塗。
方20
〔組成〕水楊梅葉適量。
〔用法〕煆為末,加梅片少許,用生油調搽患處。
方21
〔組成〕苦樹皮適量。
〔用法〕研粉,菜油調塗。
方22
〔組成〕走遊草葉。
〔用法〕炕幹打粉,幹撒患處。如無黃水,可用麻油調搽。
方23
〔組成〕沙旋覆花適量。
〔用法〕炒黃研末,撒於患處;如不流黃水者,可用麻油調敷患處。
方24
〔組成〕三顆針葉適量。
〔用法〕乾燥研末,撒於瘡上能收黃水;如發癢,可加麻油或菜油調敷。
方25
〔組成〕抱莖苦蕒菜適量。
〔用法〕研末,香油調敷。
方26
〔組成〕鮮三對節葉適量。
〔用法〕加水煎湯,外洗患處。

 


方27
〔組成〕穿魚藤葉適量。
〔用法〕研末外敷,或用鮮穿魚藤煎水外洗。
方28
〔組成〕鴨兒芹、香黃藤葉、金銀花葉、丹參、鬧羊花葉各等量。
〔用法〕共研細末,用連錢草、三白草(均鮮品)搗爛絞汁,調塗於患
處。
方29
〔組成〕野高粱根適量。
〔用法〕研末,用香油調勻敷患處。
方30
〔組成〕鏽釘子鮮根適量。
〔用法〕烤取汁外搽。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創傷出血、燙傷、中耳炎。
方31
〔組成〕鮮寒莓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
方32
〔組成〕鮮鞭打繡球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瘡瘍。
方33
〔組成〕鞭葉鐵線蕨適量。
〔用法〕研末,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乳腺炎。

 


方1
〔組成〕鮮菱蒂。
〔用法〕在患部不斷擦拭,每次約2分鐘,每天6~8次。
方2
〔組成〕鮮斑地錦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贅疣。
方3
〔組成〕嫩茄子適量。
〔用法〕將患部用熱水洗泡20分鐘,然後用掰開的嫩茄子(茄包較好)
往疣體上搓,先輕後重,每日數次。
〔附注〕此方用於尋常疣。
方4
〔組成〕馬齒莧60g,蜂房9g,大青葉15g,生苡仁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尋常疣。

 


頭癬

方1
〔組成〕千里光、蒼耳全草等量。
〔用法〕洗淨,煎汁濃縮成膏,搽或擦。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鵝掌風。
方2
〔組成〕長葉凍綠根9g。
〔用法〕水煎服。另取適量煎湯洗擦頭皮。
〔附注〕此方用於瘌痢頭。
方3
〔組成〕鮮楓楊樹皮120g,皂莢子60g。
〔用法〕皂莢子搗碎,合楓楊樹皮共水煎,洗患處。
方4
〔組成〕馬桑嫩葉60g,硫黃粉9g,花椒粉3g。
〔用法〕馬桑嫩葉搗絨,加硫黃粉9g,花椒粉39,用菜油適量調勻,搽
患處。
方5
〔組成〕青杠碗適量。
〔用法〕研末,菜油調搽患處。
方6
〔組成〕土槿皮末30g,地榆末12g,燒酒500g。
〔用法〕二藥浸酒7天,蘸酒搽患處,1日數次,
方7
〔組成〕牛心樸根適量。
〔用法〕水煎,外洗患處。
方8
〔組成〕化香樹葉30g,石炭6g。
〔用法〕二藥用1杯開水泡2小時,蘸藥外擦,1日2次。
〔附注〕此方用於癩頭瘡。
方9
〔組成〕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參根各適量。
〔用法〕水煎外洗。
〔附法〕此方也可用於濕疹、天皰瘡。
方10
〔組成〕紫堇根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蛇咬傷。
方11
〔組成〕山綠籬根9g。
〔用法〕水煎服,並煎湯洗擦皮膚。
〔附注〕此方用於瘌痢頭。
方12
〔組成〕過江藤適量。

 


〔用法〕燒灰存性,調凡士林塗患處。
方13
〔組成〕野棉花30g,青胡桃皮120g。
〔用法〕前者研粉,加後者共搗爛外敷。
方14
〔組成〕千百兩金根皮適量。
〔用法〕研成細末,調茶油抹患處,也可加水濃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禿瘡,也可用於疥癬。
方15
〔組成〕苦樹皮、盤龍七、黃柏各適量。
〔用法〕共研細末,菜油調敷。
〔附注〕此方用於瘌痢頭。
方16
〔組成〕鮮禿瘡花適量。
〔用法〕搗成泥狀,敷貼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瘌痢頭。
方17
〔組成〕楓楊鮮樹皮120g,皂莢子60g(搗碎)。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瘌痢頭。

 


體癬

方1
〔組成〕松筆30g,五倍子4.5g,老柑枝18g,密陀僧3g。
〔用法〕上藥研末,以適量米醋浸3天,外徐,每天3次。
〔附注〕此方用於體癬和股癬。
方2
〔組成〕臘桉樹嫩葉4~5片。
〔用法〕上藥洗淨,用手掌揉碎發潮後,塗擦患處,每天1~2次,直至
痊癒。
方3
〔組成〕山薑20g,酸醋100ml。
放入酸醋浸泡,取鮮山薑洗淨搗碎〕〔用法12小時(密封保存以防揮發)
備用。先用肥皂水洗淨患處,然後用棉簽蘸藥水塗患處,每日1次,連用3
次。在治療期間應換洗內衣、被子等,以免再感染。
方4
〔組成〕木槿根或莖皮30g。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皮膚頑癬。
方5
〔組成〕鮮白鶴靈芝葉適量,75%酒精適量。
〔用法〕白鶴靈芝葉洗淨,合酒精共搗爛,取汁塗患處。
〔附注〕此方亦可用於濕疹。
方6
〔組成〕鮮羊蹄根適量。
〔用法〕搗爛,包紗布內,浸醋擦患處,每日2~3次。
方7
〔組成〕蛇含、明礬各適量。
〔用法〕共研成細末,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頑癬。
方8
〔組成〕滿江紅、醋各適量。
〔用法〕以紗布包裹,擦患處。
方9
〔組成〕翻白草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可用於疥癬。
方10
〔組成〕鮮苧麻葉、黑硝各適量。
〔用法〕搗爛,用紗布包裹擦。
方11
〔組成〕鮮旱蓮木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浸米醋1~2天,取汁塗患處。
方12

 


〔組成〕鮮鉤吻葉適量。
〔用法〕加酸醋少許,同搗爛,絞汁塗。
方13
〔組成〕淩霄花根、羊蹄根各等量,枯礬少許。
〔用法〕共研細末,塗患處。
方14
〔組成〕鹽膚木果、王不留行各適量。
〔用法〕研成細末,調菜油搽。
〔附注〕此方用於頑癬。
方15
〔組成〕火秧竻鮮枝莖。
〔用法〕去皮,搗爛絞汁塗抹。
方16
〔組成〕絲瓜葉、硼砂、冰片各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汗斑。
方17
〔組成〕鮮羊蹄根、硼砂各適量。
〔用法〕硼砂研末,用鮮羊蹄根蘸擦之。也可單用鮮羊蹄根擦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汗斑,初起者有效。
方18
〔組成〕雞娃草60g,95%酒精適量。
〔用法〕浸泡5天,外徐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足癬、頭癬、手癬。
方19
〔組成〕楮樹白汁適量。
〔用法〕即楮樹(構樹)莖白部的乳汁,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癬久不瘥。
方20
〔組成〕蛇泡竻莖葉適量。
〔用法〕燒灰,和茶油塗。
〔附注〕此方用於汗斑。

 


手癬

方1
〔組成〕鮮仙人掌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用生白布擰汁,取汁塗患處,每日2~3次,一般
用藥5~7日痊癒。
方2
〔組成〕鮮火秧竻莖適量。
〔用法〕去皮,搗爛,絞汁,塗抹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足癬、體癬。
方3
〔組成〕羊蹄根180g,75%酒精500ml。
〔用法〕將羊蹄根碾碎入酒精中浸7日,過濾,塗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足癬、體癬。

 


腳癬

方1
〔組成〕鮮飛揚90g,75%酒精500ml。
〔用法〕飛揚入酒精中浸泡5天,取汁塗患處。
方2
〔組成〕崗松全草適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皮膚瘙癢。
方3
〔組成〕鮮楓楊葉適量。
〔用法〕搗爛,浸醋塗。
方4
〔組成〕土大黃30g,獨腳蓮30g,75%酒精400ml。
〔用法〕浸泡15天后,取藥液外擦患處,1日2~3次。
方5
〔組成〕一枝黃花30~60g。
〔用法〕水煎取濃汁,浸洗患部,每次半小時,每天1~2次。上為1
天劑量,7天為1療程。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灰指甲(甲癬)、鵝掌風。
方6
〔組成〕烏韭全草適量。
〔用法〕水煎熏洗。
〔附注〕此方用於腳癬糜爛。
方7
〔組成〕馬尾黃連15g,黃柏60g,新鮮豬膽1個(取汁),冰片1g。
〔用法〕先將馬尾黃連、黃柏水煎成糊狀,去渣,再下豬膽汁,微火煎
1~2分鐘,離火,待溫加冰片攪勻,每晚搽患處。
方8
〔組成〕白鳳仙花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甲癬。
方9
〔組成〕牡荊鮮葉、馬尾松鮮葉、油茶子各等量。
〔用法〕煎湯熏洗患處。
方10
〔組成〕烏柏葉適量。
〔用法〕加水煎湯,洗患處。
方11
〔組成〕酒藥花葉數張。
〔用法〕研末,加白礬少許,擦患處,或取鮮葉揉爛擦患處。
方12
〔組成〕毛葉樹葉適量。
〔用法〕煨水洗患處。

 


方13
〔組成〕蒟蒻(魔芋)塊莖適量。
〔用法〕切片,磨擦患處。
方14
〔組成〕單葉雙蓋蕨葉適量。
〔用法〕搗爛,擦患處,擦後忌下水。
方15
〔組成〕涼藥根、葉各適量。
〔用法〕煨水洗患處。
方16
〔組成〕杠板歸120g,鬼針草120g。
〔用法〕水煎,泡洗患處,每日2次。

 


丹毒

方1
〔組成〕鮮地丁120g,金銀花30g,野菊花30g,生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頭面部丹毒。
方2
〔組成〕毛花楊桃鮮根適量。
〔用法〕用第二次淘米水磨濃汁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頭面部丹毒。
方3
〔組成〕水龍膽草根9~15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於頭面部丹毒。
方4
〔組成〕白魚尾全草10~15g。
〔用法〕煎湯服。
方5
〔組成〕板栗殼鬥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部。
〔附注〕此方用於丹毒紅腫。
方6
〔組成〕鮮鴨蹠草60~90g(重症可用150~210g)。
〔用法〕水煎服或搗汁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丹毒,也可用於熱痢或急性熱病退熱用。
方7
〔組成〕鈴蘭30g。
〔用法〕煎水洗。
方8
〔組成〕黃花蒿60g,牡荊葉60g,威靈仙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腿部丹毒(淋巴管炎)。
方9
〔組成〕雪上草根21g,馬蘭根9g,青木香4.5g,絲瓜絡9g,薄荷2.4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流火)。身發寒熱、腹股溝淋巴結腫、(小腿部紅腫灼熱
方10
〔組成〕蛇根草15g,珍珠菜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流火。
方11
〔組成〕鮮野甘草60g,食鹽少許。
〔用法〕同搗爛,水煎服。
方12

 


〔組成〕華東蒟蒻適量。
〔用法〕搗爛,拌入嫩豆腐,敷患處。
方13
〔組成〕鮮蜈蚣萍適量。
〔用法〕加食鹽少許搗爛,貼大椎穴,症狀未減者貼鹵門,未見效者加
貼臍中。
〔附注〕此方用於赤遊丹毒。
方14
〔組成〕鮮少花鴨舌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癰腫、皰疹。
方15
〔組成〕腐蟬葉120~150g。
〔用法〕水煎,待溫,洗患處,洗時避風。

 


疥瘡

方1
〔組成〕血藤15g(鮮品30g),食醋100ml。
〔用法〕取血藤加水500ml,浸泡2小時,捶爛,洗出乳白色的液體(邊
捶邊洗,反復多次),用紗布過濾去渣,加入食醋100ml,裝瓶備用,洗澡
後外搽患部皮膚,每天2~3次。
方2
〔組成〕長葉凍綠根皮60~120g。
〔用法〕水煎洗患處,或浸酒飲。
方3
〔組成〕鮮羊蹄根、羊躑躅根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方4
〔組成〕旱蓮木適量。
〔用法〕水煎,用藥液洗浴。
方5
〔組成〕楓楊樹皮30~60g,羊蹄根30~60g,長葉凍綠30~60g。
〔用法〕酒精泡後搽。
方6
〔組成〕茅膏菜球莖適量,豬油適量。
〔用法〕茅膏菜球莖研成細末,調豬油配成5%的油膏外搽。
〔組成〕長葉凍綠根二重皮1.5g,烏柏皮1.5g,杉樹皮1.5g,火硝6g,
茶油60g。
〔用法〕前3味研末,加入火硝、茶油,調勻,敷患處。
方8
〔組成〕鮮羅藟草適量。
〔用法〕水煎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癬。
方9
〔組成〕鉤吻根、白芷、枯礬各適量。
〔用法〕共研細末,調菜油塗患處。
方10
〔組成〕透骨草、花椒、木鱉子、冰片、黃柏、硫黃各適量。
〔用法〕共研為末,調麻油塗患處。
方11
〔組成〕馬先蒿根適量。
〔用法〕煎湯洗患部。
方12
〔組成〕馬桑葉、地星秀各等量。
〔用法〕研末,調油搽患處。
方13
〔組成〕水晶花全草適量。
〔用法〕煎汁洗。

 


方14
〔組成〕白毛藤全草30~45g(幹品25~40g),肥肉180g。
〔用法〕酌加水煎,分2次吃下。
方15
〔組成〕寧波溲疏葉適量。
〔用法〕煎湯洗。
方16
〔組成〕老婆子針線、花椒、木鱉子、冰片、黃柏、硫黃各適量。
〔用法〕共為末,麻油調塗。
方17
〔組成〕牡蒿適量。
〔用法〕煎水洗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濕疹。
方18
〔組成〕燈籠草適量。
〔用法〕煎水洗。
方19
〔組成〕鮮核桃枝葉、化槁樹枝葉各等量。
〔用法〕煨水洗患處。
方20
〔組成〕土常山根120g。
〔用法〕煎水,洗患處。
方21
〔組成〕水黃花葉適量。
〔用法〕曬千為末,用油調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疥瘡瘙癢。
方22
〔組成〕鹿蹄根60~120g,肥肉120~18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血熱瘙癢、濕疹。
方23
〔組成〕紫茉莉鮮葉1握。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抹患處。
方24
〔組成〕蜈蚣草全草60g,一掃光120g,大蒜梗(幹品)120g。
〔用法〕煎水洗,1日3次,並須內服清熱利濕解毒藥(白土茯苓30g,
白鮮皮30g,蒲公英30g,八爪金龍120g,煎水服,1日3次)。
方25
〔組成〕黎辣根皮60~120g。
〔用法〕煎水洗或浸酒飲。也可用根皮研末,加豬油搗爛,用紗布包裹,
烘熱,塗擦患處。

 


濕疹

方1
〔組成〕油甘樹片500g。
〔用法〕放水浸過藥面連煎3次,將3次煎液濃縮成500g,用時將濃液
浸洗患處20~30分鐘,每天2~3次。一般連用3~5天即愈。
方2
〔組成〕二葉紅薯根30g。
〔用法〕水煎服。另取鮮葉適量,水煎熏洗患處。
方3
〔組成〕鮮九裏香枝葉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方4
〔組成〕土荊芥、烏蘞莓、山梗菜葉各等量。
〔用法〕洗淨,搗爛塗或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陰囊濕疹。
方5
〔組成〕山烏柏根、酢漿草、金銀花各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方6
〔組成〕鮮馬齒莧15~30g。
〔用法〕水煎服.另用鮮草搗敷或水煎外洗。
方7
〔組成〕鮮牛白藤根30g,金銀花15g,生地15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鮮長葉凍綠根30g,芋環幹3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土茯苓15g,蘭香草30g,豬瘦肉適量。
〔用法〕水煮服。
方10
〔組成〕石岩楓、茶油各適量。
〔用法〕石宮楓洗淨、晾乾,研成細末,調茶油塗。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濕疹。
方11
〔組成〕地膚子15g,白鮮皮10g,白礬9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無根藤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亦用於瘡瘍潰爛。
方13
〔組成〕鵝掌柴葉、豨薟草各適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處。
方14
〔組成〕■豬刺根、莖適量。
〔用法〕刮去粗皮,切片剖幹,研細末,用麻油、凡士林調成30%軟膏,
塗在一層紗布上,敷貼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燙傷。
方15
〔組成〕苧麻葉(燒灰)15g,硫黃6g。
〔用法〕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塗患處。
方16
〔組成〕常春藤、龍尼根、益母草各適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處。
方17
〔組成〕土茯苓15g,豨薟草15g,杠板歸15g,路路通10g,匙羹藤15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落葵30g,豬肉酌量。
〔用法〕同燉服。
方19
〔組成〕杉木屑適量。
〔用法〕燒取溜油,塗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頑癬。
方20
〔組成〕茅瓜塊根適量,青黛少許。
〔用法〕茅瓜塊根研末,加青黛,調麻油塗。
方21
〔組成〕鹽膚木根60g,鼻盤子根30g。
〔用法〕水煎服。外用鮮葉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皮炎。
方22
〔組成〕哥蘭葉根30g,野菊花15g,蒼耳子15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組成〕鐵莧菜適量。
〔用法〕加水煎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皮炎。
方24
〔組成〕千里光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水煎去渣,文火熬成稠膏狀,外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陰囊濕疹、皮膚濕疹。
方25
〔組成〕九裏香鮮枝葉、馬齒莧各適量。
〔用法〕水煎,擦洗患處。
方26

 


〔組成〕三叉苦葉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皮炎、痔瘡。
方27
〔組成〕土大黃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皮炎。
方28
〔組成〕土荊芥鮮全草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方29
〔組成〕大銅錢菜適量。
〔用法〕搗絨搽患處。
方30
〔組成〕山芝麻幹根適量。
〔用法〕研粉,用米酒調塗患處。
方31
〔組成〕山野豌豆9g,花椒9g,艾葉9g。
〔用法〕煎水熏洗,每日1次。
〔附注〕此方用於陰囊濕疹。
方32
〔組成〕三角泡90g,蛇床子30g。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陰囊濕疹。
方33
〔組成〕水楊梅、白簕、三角泡各適量。
〔用法〕先用生藥煎水外洗,後用於粉撒患處,每日2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