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9
〔組成〕鮮一枝黃花250g,食醋60g。
〔用法〕水煎去渣,加醋灌洗陰道,或坐浴,每日1劑,連用7天。
〔附注〕此方用於黴菌性陰道炎。
方20
〔組成〕土槿皮10g,土蛇床6g,石榴根皮6g,雄黃3g。
〔用法〕共研細末,再用棉花做成桐子大的圓球,以約15cm長的棉線紮
好,然後以棉球塗蘸藥末,用消毒紗布包裹,外塗甘油,塞入陰道,每日換
藥1次。棉球上的線頭留在陰道口外,以便更換。
〔附注〕此方用於滴蟲性陰道炎。
方21
〔組成〕十大功勞根250g。
〔用法〕水煎,沖洗陰道和外陰,每天1次,7天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於滴蟲性陰道炎。
方22
〔組成〕鮮桃葉適量。
〔用法〕搗爛後炒熱,用消毒紗布包好,冷熱適宜,塞入陰道,1~3小
時後取出,每日1次,連用數天。
〔附注〕此方用於滴蟲性陰道炎。
方23
〔組成〕一枝黃花60g,土黃柏12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待溫坐浴或沖洗陰道,連洗數天。
〔附注〕此方用於老年性陰道炎。
方24
〔組成〕蛇床子30g,地骨皮30g。
〔用法〕水煎,蘸洗或沖洗陰道。
〔附注〕此方用於滴蟲性陰道炎。
方25
〔組成〕馬鞭草30g。
〔用法〕煎後去渣,待溫坐浴10分鐘,並用消毒紗布清洗,每日1次,
5次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於黴菌性陰道炎。
方26
〔組成〕黑面神3.2kg,苦參3.2kg,大飛揚3.2kg,細葉香薷3.2kg,
地膚子1.6kg,蛇床子1.6kg。
〔用法〕加水煎3次,每次煮沸半小時以上,將3次所得煎出液濃縮成
10000ml,再加入0.5%石碳酸50ml備用。先取上述藥液100ml加水至
1000ml,調溫至37℃左右(夏季溫度尚可低些)。令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
少量稀釋液沖洗外陰。然後用陰道內窺器暴露陰道與宮頸,將稀釋液灌滿陰
道,用棉簽反復清洗3次,最後在陰道內穹窿部周圍上冰硼散約1藥匙,每
日治療1次,7天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於黴菌性陰道炎。
方27
〔組成〕龍芽草,烏柏葉各適量。
〔用法〕將以上二藥製成100%濃縮液,先以此藥液塗洗陰道後,再用
棉球浸泡藥液塞入陰道內,4小時後取出,每日1次(早、中、晚均可),
連續7~10天。
方28
〔組成〕毛大丁草30g,金銀花30g。
〔用法〕水煎,先熏後洗患部,每次月經乾淨後熏洗3天。連用3個月。
〔附注〕此方用於滴蟲性陰道炎。
方29
〔組成〕闊葉十大功勞、白頭翁各等量。
〔用法〕炒焦研粉,先將陰道沖洗後,撒上藥粉。
宮頸炎
方1
〔組成〕鮮大葉按葉50kg。
〔用法〕加水浸沒按葉,煎沸後用文火煎2小時,過濾,再用文火熬至
糊狀,取出,待稍冷後再加防腐劑和澱粉3~3.5kg,拌勻製成寬1~2.5cm
的橢圓形藥丸3000枚,陰乾備用。用時,令患者仰臥,取截石位,於臨睡前
將本藥丸用溫開水濕潤後放入陰道近宮頸處。每次1丸,隔日1次,4次為1
療程。
方2
〔組成〕紅花地桃花5份,土黃連5份,黃花田3份,穿心蓮3份,稀
薟草2份。
〔用法〕共研成末,混勻後裝入膠囊中,每晚臨睡前將1粒膠囊放入陰
道後穹窿處。輕者連續放3~5次,重者連續放10~20次。
方3
〔組成〕鮮地榆根適量。
〔用法〕上藥去外皮,切片,烤幹,粉碎,過120目篩,放於淨瓶中備
用。用時取麻油2份,過濾,加熱煮沸,待冷,政入1份地榆粉調勻即得。
用前將宮頸糜爛面分泌物擦掉,取地榆粉撒在糜爛面上,然後用一帶線棉球
蘸地榆油膏置入宮頸糜爛處。24小時後取出。隔日上藥一次,一般3~5次
見效,8~10次痊癒。
方4
〔組成〕馬齒莧3.5kg,甘草500g。
〔用法〕上藥共煎煮,去渣,藥液濃縮至300ml後,加澱粉2kg,製成
顆粒,口服,每次2g,每日2次。
方5
〔組成〕鮮毛射香(霧水草、藍花草)150g。
〔用法〕將上藥用清水洗淨,加水700ml,煎至500ml,沖洗陰道,隔3
天一次。
〔附注〕本方亦適用于外陰瘙癢症。
方6
〔組成〕白英全草30g,一枝黃花全草30g,白花蛇舌草全草30g,貫眾
15g。
〔用法〕水煎服,l日1劑。
方7
〔組成〕白英60g,垂盆草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附注〕此方用於宮頸炎宮頸糜爛。
方8
〔組成〕重樓根適量,甘油少許。
〔用法〕重樓根研成細末,調甘油外塗局部,每日2~3次。
〔附注〕此方用於宮頸炎宮頸糜爛。
方9
〔組成〕蒲公英或艾葉95g。
〔用法〕將竹管一節(長7~10cm,口徑2~,一端開口,一端閉塞),3cm
浸於上藥液中,待煮沸後倒掉管內液體,拔吸在宮頸糜爛處。每日1次,7
日為1療程(後3次可隔日1次),休息1周後復查,如未愈,再行第2療
程。
方10
〔組成〕馬齒莧3.5kg,甘草0.5kg。
〔用法〕上藥共煎煮,去渣,藥液濃縮至300ml後加澱粉2000g製成顆
粒。口服,每次2g,每日2次。
方11
〔組成〕龍葵適量。
〔用法〕將龍葵洗中切成段,放在鍋內加水煮,直到熬成糊狀,即成龍
葵膏,裝入消毒瓶內備用。先將宮頸糜爛面分泌物擦淨,取帶線的棉球一個,
蘸上龍葵膏,對準宮頸糜爛處塞入(棉球的線尖要露在陰道外),24小時後
自行取出。每週上藥1~2次,8次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於宮頸糜爛。
方12
〔組成〕桎木、老虎刺、小葉冬青、崗梅各等量。
〔用法〕加水煎煮,濃縮成10%~20%溶液,裝瓶消毒備用。最好經過
脫色處理。每次用帶線棉球蘸上藥液塞入陰道內,保留4~6小時後囑自己取
出。每日1次,7~12天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宮頸炎。
方13
〔組成〕五月霜9g,麥麩草6g,羊膻七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宮頸炎,也可用於滴蟲性陰道炎。
方14
〔組成〕山萵苣30g,豬膀胱1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方15
〔組成〕野芝麻15g。
〔用法〕水煎,日服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小便不利、月經不調。
方16
〔組成〕鮮排風藤(白英)60~120g。
〔用法〕水煎服,連服3~7天。
〔附注〕此方用於官頸糜爛,亦可用於陰道炎。
盆腔炎
方1
〔組成〕兗州卷柏全草(幹)30~60g。
〔用法〕水煎服,l日1劑。
方2
〔組成〕白花蛇舌草60g,入地金牛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3
〔組成〕椿根皮15g,赤地利15g.杠板歸15g,金櫻子30g,白雞冠花
15g。
〔用法〕每日1劑,2次煎服,連服數劑。經後開始服藥為佳。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盆腔炎。
方4
〔組成〕十大功勞30g,土牛膝30g,韓信草30g,赤地利15g,蒲公英
15g。
〔用法〕水煎服,l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盆腔炎。
方5
〔組成〕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鴨蹠草30g。
〔用法〕每日1劑,2次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盆腔炎。
方6
〔組成〕青蒿適量,白酒少許。
〔用法〕青蒿陰乾火炒,拌白酒,呈糊狀,將藥裝入布袋敷局部,外加
熱水袋,每日3次,每次30分鐘。
〔附注〕此方用於附件炎。
方7
〔組成〕毛芹菜根6g,萱草根15g,小母雞1只。
〔用法〕母雞破腹去內臟後,不用水洗,將上藥塞入雞腹中,放鍋中蒸
至骨肉分離為度,于夜間服用湯肉。
〔附注〕此方用於子宮內膜炎。
方8
〔組成〕映山紅30g,烏蘞莓15g,白石榴根30g,黃柏12g。
〔用法〕水煎加冰糖適量,每日1劑2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附件炎。
方9
〔組成〕鮮車前草60g,鮮珍珠菊60g,鮮赤地利60g。
〔用法〕每日1劑,2次煎服,連服數劑。
方10
〔組成〕白花蛇舌草60g,穿破石15g,入地金牛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11
〔組成〕敗醬草30g,蒲公英30g,紅藤30g,赤芍12g。
〔用法〕加水煎成100~200ml,趁溫作保留灌腸,每日1次,10次為1
療程。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盆腔炎。
方12
〔組成〕沙氏鹿茸草30g,鮮車前草30g,紅藤30g,蒲公英30g,爵床
15g。
〔用法〕水煎,每日1劑,渣再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盆腔炎。
方13
〔組成〕一見喜15g,銀花15g,沙氏鹿茸草15g,蒲公英30g,益母草
30g。
〔用法〕水煎,加紅糖適量內服,一天2次,連服3~5天。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盆腔炎。
方14
〔組成〕三叉苦30g,土牛膝15g,鬼針草30g,韓信草30g,白牛膽60g。
〔用法〕水煎服,連服數天。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盆腔炎。
方15
〔組成〕百兩金10g,貫眾10g,三叉苦根12g,積雪草10g,益母草30g,
野菊花10g。
〔用法〕水煎,調紅糖適量,分2次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盆腔炎。
方16
〔組成〕鬼針草10g,敗醬草30g,元胡6g,川楝12g,乳香4.5g,沒
藥4.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盆腔炎。
方17
〔組成〕一枝黃花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貫眾15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鮮毛茛全草適量。
〔用法〕上藥洗淨切碎,搗爛絞取汁,加入羧甲基纖維素15%~20%、
甘油10%,製成水溶性軟膏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急慢性盆腔炎。
方19
〔組成〕蚤休20g,延胡索10g,黃芩12g,紅藤30g,鴨蹠草30g,紫
花地丁30g。
〔用法〕加水400ml,煎至100ml,睡前保留灌腸(2小時),灌腸結束
後即臥床休息。
方20
〔組成〕白花蛇舌草45g,入地金牛9g,穿破石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21
〔組成〕一點紅30g,一枝黃花30g,地菍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盆腔炎。
方22
〔組成〕地菍24g,王瓜18g,鬼針草15g,積雪草12g,一枝黃花12g,
旱田草10g,地耳草12g。
〔用法〕水煎,1日分2次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盆腔炎。
子宮脫垂
方1
〔組成〕棉花根120~180g。
〔用法〕煎服,每日1劑,連服3~6天。
方2
〔組成〕三月泡根60g,黃花倒水蓮60g,豬骨頭適量。
〔用法〕加水煎服。
方3
〔組成〕三葉木通鮮果250g,升麻10g,益母草60g,棕樹根250g,母
雞1只。
〔用法〕將母雞宰殺,去腸雜,切塊,合其他幾味藥同燉,分數次服。
〔附注〕服藥期間應臥床休息1周。
方4
〔組成〕鮮土荊芥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排錢草根30g,雞肉適量。
〔用法〕加水燉服。
方7
〔組成〕羽葉丁香適量。
〔用法〕用火點燃,以煙熏患處。
方8
〔組成〕黃花遠志根125g,黃芪125g。
〔用法〕水煎,分2次,沖雞蛋服。
方9
〔組成〕臭牡丹根30g,酒500m1。
〔用法〕泡酒,每次飲25ml。
方10
〔組成〕鮮金櫻根6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分3次服。
方11
〔組成〕陰地蕨(一朵雲)60g,酒500g。
〔用法〕浸泡,每日服藥酒2~3次,每次服10ml。
方12
〔組成〕薔薇根10g,蔥頭5個,紫蘇葉30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蛇不過30g。
〔用法〕烘乾,研末,用水酒炒熱,布包,敷患處,1日1次。
方14
〔組成〕鮮地菍根100g,紅糖、酒各適量。
〔用法〕煎水沖酒服,1日1劑。
方15
〔組成〕楤木根120~150g,瘦豬肉適量。
〔用法〕燉服,1日1劑。
方16
〔組成〕黑鎖梅根30g,楊梅根18g,倒提壺15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17
〔組成〕三角風根皮(去淨根須)10g,泡參6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18
〔組成〕靠根棕樹莖心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19
〔組成〕棉花根30g,仙鶴草15g,益母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20
〔組成〕棉花根120~18Og(或棉花根1209,益母草30g)。
〔用法〕煎服,每日1劑,連服3~6天。
方21
〔組成〕野鴉椿果實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組成〕棕樹根60g,金櫻子根120g。
〔用法〕煎水,兌雞湯服,日服1劑。
方23
〔組成〕小薛荔幹根(桑科)30g。
〔用法〕水燉服,每日1劑。另用鮮小薛荔全草1000g、烏梅20個、醋
500g同煮,乘熱熏患處。
方24
〔組成〕白背葉幹根30g,蓖麻幹根15g。
〔用法〕加水、酒適量燉服。此外,配用蓖麻子搗爛外敷百會穴。
方25
〔組成〕山葡萄乾根心15g,白花蓖麻幹根15g,豬腳1只。
〔用法〕加水酒適量,並燉,早晚飯前分服。另以于根皮30g研末,調
開水成糊狀貼百會穴。再取棉花蘸醋少許塞陰道口。
方26
〔組成〕矮莖朱砂根幹根15g,黃花遠志幹根15g,小薛荔幹根30g,豬
小肚1個。
〔用法〕諸藥共切碎,加水少許,裝入豬小肚內,用線縫合,加水燉熟,
去渣服湯及豬小肚。
方27
〔組成〕大薊根(幹)60g,雞蛋2個。
〔用法〕加水酒適量,放酒壺內,加水至滿,燉熟取湯、蛋服。
方28
〔組成〕金櫻子根30g,柿蒂20個,桂圓子20個。
〔用法〕水煎服。
宮頸癌
方1
〔組成〕鮮半枝蓮50g,白英30g,銀花15g。
〔用法〕水煎,代茶飲。
方2
〔組成〕蜀葵3個,桂圓3個,雞蛋1個。
〔用法〕煮熟,去渣,吃蛋及桂圓,喝湯,每日1劑。
方3
〔組成〕白花蛇舌草30~6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4
〔組成〕龍葵30~60g。
〔用法〕水煎服,1日3次,每日1劑。
方5
〔組成〕白英30g,紅棗1O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方6
〔組成〕白花蛇舌草30g,爬柏30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龍葵30g,蜀羊泉30g,蛇莓15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8
〔組成〕鮮貓眼草120g,雞蛋3個。
〔用法〕貓眼草水煎,去渣,打入雞蛋,煮熟,吃蛋喝湯,每天1次,
連服1月。
方9
〔組成〕棕樹心適量。
〔用法〕研末,加等量甜酒,和麵粉做餅,蒸熟吃。
方10
〔組成〕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赤砂糖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2周。
〔附注〕此方用於宮頸癌放射治療後直腸反應。
方11
〔組成〕五氣朝陽草15g。
〔用法〕煮雞或煮肉吃。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月經不調、不育。
方12
〔組成〕鮮核桃樹枝約30cm長,雞蛋4個。
〔用法〕加水同煮,蛋熟後,敲碎蛋殼再煮4小時。每次吃雞蛋2個,1
日服2次,連續吃。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其他癌症。
方13
〔組成〕蒲葵樹子(幹品)30g。
〔用法〕水煎1~2小時服,或與豬瘦肉同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其他癌症。
方14
〔組成〕墓頭回12g,仙茅根30g,石見穿30g,蜀羊泉30g,馬蘭根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15
〔組成〕腹水草藤30g,牛尾菜30g,七葉一枝花15g,龍葵30g,黃藥
子30g。
〔用法〕煎水服。
絨毛膜上皮癌
方1
〔組成〕山稔根60g,八月紮60g,白花蛇舌草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
〔組成〕白英幹全草30g,六角仙(爵床)幹全草30g,鐮刀草(合萌)
幹全草15g,木芙蓉幹葉30g,紅棗20枚。
〔用法〕水燉服,每日1劑,分3次飯前服,連續服用。
方3
〔組成〕白花蛇舌草60g,三葉木通60g,崗稔根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沒有肺轉移者,也可用於惡性葡萄胎。
方4
〔組成〕葵樹子60g,半邊蓮60g,■芝60g,白花蛇舌草60g,三葉木
通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有肺轉移者,也可用於惡性葡萄胎。
功能性子宮出血
方1
〔組成〕地錦適量。
〔用法〕研末,每次6g,白開水沖服,1日1次。
方2
〔組成〕卷柏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3
〔組成〕茅膏菜9~15g,紅花1.5~2.1g,酒少許。
〔用法〕前2味水煎,加酒沖服,1日1劑,連服3天。
方4
〔組成〕土大黃15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5
〔組成〕石榴皮90g,蜂蜜適量。
〔用法〕石榴皮水煎,調蜜服,1日1劑。
方6
〔組成〕棕櫚葉柄、老木菌各等量。
〔用法〕煆存性,研末,每次服10g,以熱酒適量送服,1日1劑。
方7
〔組成〕鮮地錦草50g,鮮益母草50g。
〔用法〕水煎,1次溫服,服後靜臥。
方8
〔組成〕鮮■木根120g。
〔用法〕取童母雞1只,去內臟、頭足,把藥裝進雞腹內燉服。
方9
〔組成〕臺灣紫珠(馬鞭草科)鮮葉60g(幹葉3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美人蕉花適量。
〔用法〕碾成細末,用瓶裝好備用。用時早晚各6g,白開水吞下,連服
3~7天。
方11
〔組成〕牡荊50g。
〔用法〕每日1劑,2次煎服。
方12
〔組成〕薯莨50g。
〔用法〕水煎內服。
方13
〔組成〕菝葜幹根60g,豬腳1個。
〔用法〕水燉服。
方14
〔組成〕朱砂蓮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產後出血不止、月經過多。
方15
〔組成〕朝天罐根30g,甜酒30g。
〔用法〕先將朝天罐根水煎,然後加入甜酒1次服完,1日1劑。
方16
〔組成〕一點血地下莖60~90g,母雞1只。
〔用法〕燉服,l日2次,2日吃完。
方17
〔組成〕茅莓根(鮮品)500g,紅糖350g。
〔用法〕水煎,當茶頻飲,l日1劑。
方18
〔組成〕大薊根9g,側柏葉9g,艾葉9g,棕櫚葉鞘(燒灰)9g。
〔用法〕前3味水煎,去渣,沖棕櫚葉鞘灰服。
方19
〔組成〕五月艾根100g,苧麻根150g,豬腎1對,糯米酒50ml,白鹽
少許。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血瘀者加益母草,血熱無瘀者
去糯米酒,加旱蓮草;氣虛夾瘀者加北黃芪。
方20
〔組成〕鮮一點血120~150g(幹品60~90g)。
〔用法〕燉雞服。
方21
〔組成〕二色補血草15~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宮頸癌、腎盂腎炎、尿血。
方22
〔組成〕馬蹄蕨適量。
〔用法〕研末,用溫開水沖服3g,每日3次。
方23
〔組成〕鐵莧菜鮮品30~60g。
〔用法〕搗汁服或水煎服。
方24
〔組成〕陳高粱根7個,紅糖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產後出血。
方25
〔組成〕野牡丹子15g。
〔用法〕炒黑,煎水眼。
方26
〔組成〕辣椒根15g(鮮品30g),雞腳2~4只。
〔用法〕水煎,分2次服。血止後繼續服5~10劑,以鞏固療效。
閉經
方1
〔組成〕及己0.6g,黃酒適量。
〔用法〕水煎,沖黃酒服。
〔附注〕及己有毒。
方2
〔組成〕元寶草30g,益母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常春油麻藤莖60g,月季花根30g,紅酒120ml,雞蛋2個。
〔用法〕前2味水煎去渣,入紅酒、雞蛋,至蛋熟,食蛋、湯。
〔附注〕此方亦用於月經不調。
方4
〔組成〕榕葉9g。
〔用法〕研末,泡酒服。
方5
〔組成〕光葉花椒15g,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早田草3Dg,益母草10g,艾葉10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雞血藤30g,龍芽草15g,蛇莓15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虎刺根9g,天青地白6g,長梗南五味子藤6g,梵天花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虎杖90g,淩霄花30g,沒藥30g。
〔用法〕共研末,每次3g,用熱酒調服。
方10
〔組成〕星宿菜30g,勾兒茶30g,紅花9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香花崖豆藤30g。
〔用法〕水煎服,連服1~4周。
方12
〔組成〕商陸15g,豬肉250g。
〔用法〕加水同燉,服肉與湯。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膨脹。
方13
〔組成〕大血藤15g,小血藤15g,見血飛15g。
〔用法〕泡酒500ml,每日服25ml。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月經不調。
方14
〔組成〕芭茅草根(蟲癭更好)30g,酒250ml。
〔用法〕浸泡,每日服1次,每次25ml。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月經不調。
方15
〔組成〕馬鞭草根9g,五味子藤9g,元寶草9g,仙桃草9g。
〔用法〕水煎,以酒為引,沖服,1日3次。
方16
〔組成〕生卷柏9g,當歸9g,赤芍9g,桃仁9g,紅花4.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17
〔組成〕八月紮15g,當歸9g,紅花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血瘀閉經。
方18
〔組成〕三葉木通果15g,丹參15g。
〔用法〕水煎,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血瘀閉經。
方19
〔組成〕鮮星宿菜根30g,茜草15g。
〔用法〕水煎,沖黃酒、紅糖適量服,每日1劑。
方20
〔組成〕香茶菜全草30g,珍珠菜9g。
〔用法〕水煎,加黃酒、紅糖適量沖服,每日1劑。
方21
〔組成〕淩霄花3g。
〔用法〕研成細粉,用黃酒適量送服。
方22
〔組成〕苞薔薇果(野猴柿)60g,甜菜子30g,馬鞭草30g,茜草15g,
紅糖少許。
〔用法〕前4味水煎,沖紅糖內服,隔天1劑,連服7天左右。
〔附注〕此方用於原發性閉經。
方23
〔組成〕益母草24g,雞冠花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4
〔組成〕紅牛膝30g,舒筋草30g。
〔用法〕浸泡在白酒500g中,3天后服藥酒,1日2次,每次20ml。
方25
〔組成〕月季花根10g,老母雞1只。
〔用法〕隔水燉,分2天服完,連服3劑。
〔附注〕此方適用於體虛閉經。
方26
〔組成〕鉤藤根15g,小血藤根15g,月月紅根15g,大香15g,酒500g。
〔用法〕浸泡3天后服,早晚各服10ml。
方27
〔組成〕鐵涼傘根30g,土牛膝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28
〔組成〕大紅袍30~60g,紅糖適量。
〔用法〕每日11劑,水煎服。
方29
〔組成〕益母草30g,蘇木15g,花米託盤15g。
〔用法〕水煎服,l日1劑。
方30
〔組成〕珍珠菜根30g,紅牛膝根15g,老酒、紅糖各適量。
〔用法〕前2味水煎,沖老酒、紅糖服,1日1劑。
方31
〔組成〕馬鞭草12g,益母草12g,早田草9g,土牛膝9g。
〔用法〕水煎,加少量酒。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2~4劑。
方32
〔組成〕車前草全草3株,仙鶴草全草3株,青木香6g,紅糖適量。
〔用法〕水煎前3味,對紅糖內服,l日1劑,連服2日。
方33
〔組成〕紫金牛莖及根(或全用根)210g。
〔用法〕酒、水各半,煎服,以紅糖30g作引,體虛者於服藥後接服雞
蛋(油煎)2個,日服1劑,連服半個月。
方34
〔組成〕澤蘭葉10g,益母草10g,月季花10g。
〔用法)水煎,加酒溫服。
〔附注)此方適用於體壯者。
方35
〔組成〕矮桃草根30g。
〔用法〕水煎,對甜酒服。
痛經
方1
〔組成〕馬鞭草15g,元胡9g,香附9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中華補血草30g,制香附10g,川楝子9g,益母草1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梵天花根15~30g,益母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琴葉榕根60g,益母草15g,艾葉6g。
〔用法〕酒、水煎服。
方5
〔組成〕糯米團6~9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冷飯團30g,山蒼子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圓葉節節菜15g,茜草15g,油麻血藤15g。
〔用法〕泡酒250ml,一日服3次,每次25ml。
方8
〔組成〕崖豆藤15g,木通9g,茜草9g。
〔用法〕各藥泡酒500ml,每日20ml,一次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月經不調。
方9
〔組成〕小血藤30g。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方10
〔組成〕錢線蕨9g。
〔用法〕搗絨,蒸酒服,每日2次。
〔附注〕此方用於血氣痛。
方11
〔組成〕月季花根30g,牛藤15g,小薊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不調。
方12
〔組成〕南五味子根15g,香附9g,紅花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13
〔組成〕牯嶺勾兒茶莖藤30g,香附12g,艾葉10g。
〔用法〕每日1劑。
方14
〔組成〕六月雪15g,丹參15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緋紅南五味子30g,山雞椒15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16
〔組成〕野薔蔽90g。
〔用法〕水煎服,經前2~3天開始服,月經來潮後停藥,1日1劑。
方17
〔組成〕豆瓣綠30g,紅糖少許。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18
〔組成〕兩面針15g,粉甘草9g,白芍藥12g,七葉蓮9g。
〔用法〕每日1劑,水煎1次服,連服2次。
〔附注〕此方用於肝鬱氣滯型痛經。
方19
〔組成〕老棗樹根白皮(去外層粗皮)30g。
〔用法〕加水煎2次服,服時沖入紅糖,1日1劑。
方20
〔組成〕平地木15~30g。
〔用法〕水煎2次,沖紅糖、黃酒服。
方21
〔組成〕虎掌草30g,小楠木香6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22
〔組成〕水田七10g,黑老虎15g。
〔用法〕用水1碗,煎取半碗,沖紅糖服。
方23
〔組成〕鮮石打穿60~120g,紅糖適量。
〔用法〕月經前,煎湯2小碗,1日2次分服,連服3~5天。
方24
〔組成〕益母草15g,星宿菜15g,南五味子根15g,旱田草15g,連錢
草12g,馬櫻丹3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方25
〔組成〕七姐妹根45g,七葉蓮9g,雞蛋2個。
〔用法〕將蛋殼敲裂入藥,水煎後去渣加少量酒,經前1~2天開始服,
每日2次,連服2~4天。
方26
〔組成)烏韭30g,紅糖30g。
〔用法)加水600ml,煎至300ml,一次服完。
方27
〔組成〕鳳仙草籽30g。
〔用法〕鳳仙草子研末,煉蜜成丸,以當歸煎湯送服。
方28
〔組成〕益母草15g,紅糖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4劑。
方29
〔組成〕旱田草15g,益母草15g,炒香附9g。
〔用法〕水煎,加酒溫服。
方30
〔組成〕蛇足石鬆全草3~6g。
〔用法〕如為經前腹痛,用酒水各半煎服;若經後疼痛、加童便適量煎
服。
方31
〔組成〕元寶草15g,閻王刺15g,五香血藤15g,香附子15g,杜仲15g,
益母草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月經不調
方1
〔組成〕排錢草根30~60g,老母雞1只,黃酒適量。
〔用法〕將老母雞宰殺,洗淨,切塊,合排錢草根同燉,飯前服。
〔附注〕此方亦用於閉經。
方2
〔組成〕銀粉背蕨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亦用於白帶。
方3
〔組成〕錦雞兒根15g,黨參15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薯莨塊莖9g,大血藤9g,紫金牛9g,海金沙9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魚鰍串15g,馬鞭草15g。
〔用法〕加水煎,以酒為引,內服,1日3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閉經。
方6
〔組成〕八月瓜1個,茜草12g,雞血藤12g。
〔用法〕煎服,以酒為引,服下。
方7
〔組成〕益母草20g,地榆炭20g。
〔用法〕煎水服,1日3次。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過多。
方8
〔組成〕月季花3朵,月季花根6g,紅雞冠花6g,仙桃草6g。
〔用法〕泡酒250ml,每天早、晚各服20ml。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閉經。
方9
〔組成〕地瓜根30g,通草15g。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乳汁不通。
方10
〔組成〕茜草15g,雞血藤15g,五味子藤15g。
〔用法〕各藥泡酒1000ml,每次服20ml。
方11
〔組成〕竹根土20g,豬瘦肉或雞肉適量。
〔用法〕加水燉服,10日1次,共3次。
〔附注〕此方用於婦女乾瘦、月經不調。
方12
〔組成〕紫茉莉塊根15g,白薇9g,豬肉250g。
〔用法〕加水同燉,去藥渣,服湯、肉。
方13
〔組成〕牛馬藤根莖30g,洋雀花根15g。
〔用法〕加水煎服,1日3次。
方14
〔組成〕水苦蕒15g,算盤子根15g,益母草15g。
〔用法〕加水煎服,1日2次。
方15
〔組成〕青蛇藤莖9g,茜草9g,仙桃草9g。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方16
〔組成〕野豌豆種子3g,仙桃草3g。
〔用法〕共研末,分兩次吞服。
方17
〔組成〕瓦松30g。
〔用法〕水煎,以酒為引,1日3次。
方18
〔組成〕天仙果30~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日。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白帶過多。
方19
〔組成〕臭椿皮9g,陳棕炭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過多。
方20
〔組成〕八角楓根皮3g,丹參10g,當歸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1
〔組成〕映山紅根15g,香茶菜根15g,益母草15g,月季花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2
〔組成〕牡蒿15g,柏葉9g,益母草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過多。
方23
〔組成〕大薊全草9g,小薊9g,茜草9g,蒲黃(炒)9g,女貞子12g,
旱蓮草12g。
〔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
方24
〔組成〕木賊草1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經期延長、淋漓不淨。
方25
〔組成〕八角草根10~15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26
〔組成〕對月草10g,仙桃草10g,豬肉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對月蓮16g,大莧菜(商陸)5g。
〔用法〕上藥浸入白酒250g內製成藥酒,每日早晚各服藥酒16ml。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不調、提前或錯後。
方28
〔組成〕水馬腳草4根,黃花蔥4根,大月下紅1片,小月下紅1片。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連吃5天。
方29
〔組成〕倒觸傘30g,對月蓮30g,月月紅39,甜酒適量。
〔用法〕加水適量煮服,1日1劑。
方30
〔組成〕元寶草15g,米酒、紅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過少。
方31
〔組成〕龍芽草全草15g,錦雞兒根10g,荔枝核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過多。
方32
〔組成〕貫眾15g,紫珠草15g,旱蓮草15g,倒柏葉9g。
〔用法〕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1~2劑。
〔附注〕此方用於月經過多。
方33
〔組成〕月桂花30g。
〔用法〕用水煎服。或用月桂花根30g洗淨,加酒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