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6
〔組成〕鮮腎蕨適量。
〔用法〕搗爛,絞汁,滴耳內。
方17
〔組成〕垂柳樹皮6g,枯礬3g,冰片3g。
〔用法〕研末,吹耳。
方17
〔組成〕鮮勝紅薊適量。
〔用法〕搗爛,絞汁滴耳內,每日2~3次。
方18
〔組成〕斷腸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擠汁,過濾,加防腐劑保存備用(每500ml加尼
泊金5ml)。拭淨膿液,滴耳。在農村,則可在拭淨膿液後直接將斷腸草擠
汁滴放耳內,不可內服。
〔附注〕此方用於化膿性中耳炎。
方19
〔組成〕鮮豬殃殃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滴耳。

 


方20
〔組成〕鮮土牛膝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滴患耳內。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中耳炎。
方21
〔組成〕鮮山礬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用布包絞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中耳炎。
方22
〔組成〕玉簪鮮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於耳內流膿。
方23
〔組成〕石榴花適量。
〔用法〕置瓦上焙乾,加冰片少許,研細,吹耳內。
方24
〔組成〕白背葉根適量。
〔用法〕研末,酒適量,浸出濃汁滴耳內,並外搽。
方25
〔組成〕魚膽草鮮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加鱔魚血滴耳,每日2次。
方26
〔組成〕豆瓣綠鮮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汁滴耳。
方27
〔組成〕蘆竹筍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加冰片少許,滴耳內。
方28
〔組成〕芭蕉莖適量。
〔用法〕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莖上,取莖內流出的汁滴入耳內,1日3~4
次。
方29
〔組成〕鮮虎耳草葉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滴入耳內。
方30
〔組成〕金蓮花9g,菊花9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中耳炎,也可用於急性結膜炎、急性淋巴管炎。

 


耳鳴、耳聾

方1
〔組成〕羊磨盤草根60g,豬耳朵軟骨1副。
〔用法〕二者加水同堡,加鹽少許調服,每日1次,連服1周。
方2
〔組成〕牡荊子適量。
〔用法〕浸酒服。
〔附注〕此方用於耳聾。
方3
〔組成〕茴香葉適量。
〔用法〕洗淨,搗絨取汁,滴耳心,右耳鳴滴左耳心,左耳鳴滴右耳心。
〔附注〕此方用於腎虛耳鳴。
方4
〔組成〕鮮面根藤根120g,響鈴草120g。
〔用法〕燉豬耳朵服。
〔附注〕此方用於腎虛耳聾。
方5
〔組成〕響鈴草30g,豬耳朵1對。
〔用法〕加食鹽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氣虛耳鳴。
方6
〔組成〕薯蕷果(葉腋間之珠芽)30g,豬耳朵1只。
〔用法〕燉湯,捏住鼻孔,徐徐吞服。
〔附注〕此方用於病後耳聾。
方7
〔組成〕響鈴草24g,石菖蒲9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於病後耳聾。

 


鼻出血

方1
〔組成〕鮮墨旱蓮30~60g,鮮小薊草30~60g,鮮大青葉30~60g,鮮
茜根30g。
〔用法〕將上藥切碎放入鍋內,頭煎加水浸過藥面,煮沸後再煮5分鐘
左右,即可倒出藥液,稍涼內服。每日1劑,分之次服完。
方2
〔組成〕白茅根30g,鮮生地30g,(幹品15g)。
〔用法〕加水濃煎,1日內分2次服,服1~2劑即可。
方3
〔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剝去外皮,搗爛,敷兩足心(湧泉穴),外用紗布包紮,血止
後即除去。
方4
〔組成〕鮮荷葉1張,鮮生地30g,鮮側柏葉30g,鮮艾葉30g。
〔用法〕加水煎服,1日2次。
方5
〔組成〕元寶草30g,銀花15g,旱蓮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亦用於吐血。
方6
〔組成〕毛果杜鵑花15g,白石榴花15g、馬蘭15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木花9g,白雞冠花9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小種三七(費萊)鮮全草6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白金條(八角楓根)6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大青根、山茅、藕汁各等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頑固性鼻出血。
方11
〔組成〕鮮山白菊根10g,白茅根10g,萬年青根10g,球子草1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小岩桑根9g,榕樹鬚根15g。
〔用法〕煨水服。
方13

 


〔組成〕馬藺子6g,白茅根30g,仙鶴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吐血。
方14
〔組成〕鮮瓦松1000g。
〔用法〕洗淨,陰乾,搗爛,用紗布絞取汁,加砂糖15g拌勻,傾入瓷
盤內,曬乾成塊,每次服1.5~3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忌辛辣刺激食
物和熱開水。
方15
〔組成〕新鮮韭菜150g。
〔用法〕洗淨韭菜,用布包裹韭菜,擠出汁來,連喝2杯,血即止住。
方16
〔組成〕鮮地筍根50~100g。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服用。
方17
〔組成〕鮮胭脂菜100g。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以棉球浸債後塞於鼻內。
方18
〔組成〕無根藤(煆黑)30g,白茅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習慣性鼻出血。
方19
〔組成〕鮮卷柏30g,白茅根30g。
〔用法〕水煎,調蜜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吐血。
方20
〔組成〕山稔子(幹)15g,塘虱魚2條。
〔用法〕以清水3碗,煎至大半碗服之。
方21
〔組成〕小連翹30~60g。
〔用法〕水煎服。或加龍芽草30g,鱧腸30g。
方22
〔組成〕白翹搖適量。
〔用法〕煮醪糟服。
〔附注〕此方用於鼻出血不止。
方23
〔組成〕鮮鳳尾連葉60g。
〔用法〕水煎,待冷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咳血、嘔血。
方24
〔組成〕剪金花蓮莖葉適量。
〔用法〕陰乾,濃煎汁,溫服。
方25
〔組成〕鮮無根草15~30g,豬瘦肉適量。

 


〔用法〕水酒各半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習慣性鼻出血。
方26
〔組成〕鳳尾草21~30g,海帶30g(洗淨)。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水木草9g,小薊30g。
〔用法〕白糖為引,水煎服。
方28
〔組成〕石榴花適量。
〔用法〕研末,每次用0.3g,吹入鼻孔。

 


鼻炎

方1
〔組成〕生長在背陰潮濕處古老磚牆上的青苔適量。
〔用法〕每日刮取適量,用乾淨薄紗布包裹後塞入鼻孔,雙側交替。鼻
塞解除、流涕及其他症狀完全消失後,再繼續應用3~4天。
〔附注〕此方用於急慢性鼻炎。
方2
〔組成〕魚腥草30g。
〔用法〕加水100m1,蒸縮得藥液約50m1,裝瓶備用,滴鼻,每天3~4
次。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鼻炎。
方3
〔組成〕鮮一枝黃花15g,鮮半邊蓮9g。
〔用法〕水煎,加鹽或白糖沖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鼻炎。
方4
〔組成〕鮮鵝不食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滴鼻,每日1~2次。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鼻炎。

 


鼻竇炎

方1
〔組成〕鮮蕺菜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滴鼻,1日數次。另用蕺菜20g,水煎服。
方2
〔組成〕鮮大薊根90g,雞蛋2~3個。
〔用法〕加水同煮,吃蛋喝湯。
方3
〔組成〕鵝不食草(石胡荽)12g,細辛6g,白藍6g,辛夷花6g,麝香
0.3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用少許(約2粒米大)吸入鼻中,每天3~5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慢性鼻炎。
方4
〔組成〕木薑花適量。
〔用法〕搗絨,塞鼻孔中。
方5
〔組成〕水百合15g,天麻9g,刺梨花9g。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適量搗敷局部。
方6
〔組成〕鮮一見喜全草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中耳炎(搗汁滴耳)、結膜炎、胃火牙痛。
方7
〔組成〕小花鬼針草(鹿角草)、白芷、天麻、豬腦髓。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鋪地黍鮮根30~60g,冰糖少許。
〔用法〕水燉服。
方9
〔組成〕蜈蚣蘭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鼻竇炎。
方10
〔組成〕鮮蔊菜適量。
〔用法〕和雄黃少許搗爛,塞鼻腔內。

 


鼻咽癌

方1
〔組成〕鮮半枝蓮50g,白英30g,銀花15g。
〔用法〕水煎,代茶飲。
方2
〔組成〕鮮野蕎麥30g,鮮漢防己30g,鮮土牛膝30g。
〔用法〕水煎服。另取燈心草搗碎含口中,用垂盆草搗爛外敷。
方3
〔組成〕華東蒟蒻30g,枸杞根30g,鴨蹠草30g,七葉一枝花15g。
〔用法〕華東蒟蒻先煎2小時,入其他幾味,濾取清汁服。

 


咽喉腫痛

方1
〔組成〕半枝蓮30g,爵床5g,射幹1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烏蘞莓1握,車前草1握,馬蘭1握。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徐徐咽下。另用烏蘞莓洗淨絞汁,調醋漱口
亦可。
方3
〔組成〕葫蘆茶60g。
〔用法〕水煎,含咽。
方4
〔組成〕蓬蘽9g,食鹽少許。
〔用法〕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牙痛、頭痛、衄血。
方5
〔組成〕蔓性千斤拔根12g,王瓜根9g。
〔用法〕水煎,含咽。
方6
〔組成〕過江藤30g,馬蘭30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光葉海桐種子9g,桔梗9g,射幹9g,甘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朱砂根30g,爵床30g,鹵地菊3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鮮佛甲草30g。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加白酒少許,含漱3~5分鐘,每天3~4
次。
方10
〔組成〕狗肝菜30g,苦■15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積雪草30g,板藍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鐵冬青9g。
〔用法〕水煎作茶飲。
方13
〔組成〕一箭球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鮮九頭獅子草60g。
〔用法〕水煎服。或洗淨,搗爛,絞取汁液30~60g,調蜜服。
方15
〔組成〕千金藤鮮根15~30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六月雪鮮根250g。
〔用法〕搗爛,榨取自然汁,加鹽少許,和熊膽皮、甘草適量,煎濃汁,
緩緩吞咽,並留一部分含漱。
方17
〔組成〕馬蘭全草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馬藺子6g,牛旁子9g,火青葉30g。
〔用法〕水煎服。
方19
〔組成〕王瓜根適量。
〔用法〕曬乾,研極細末,每次用少許吹於患處,口含片刻,吐去痰涎。
日吹5~6次。
方20
〔組成〕山豆根9g,板藍根9g,桔梗9g,麥冬9g,天冬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扁桃體炎。
方21
〔組成〕鮮天青地白30~60g。
〔用法〕加紅糖,開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咽喉熱結作痛。
方22
〔組成〕無花果鮮果適量。
〔用法〕曬乾研末,吹喉。
〔附注〕此方用於咽喉刺痛。
方23
〔組成〕千張紙樹皮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追風七根9g,八瓜龍6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鮮少花龍葵120~180g。
〔用法〕搗爛絞汁。調第二次米泔水,加鹽或醋少許,每次1湯匙,日
服3~4次。
方26
〔組成〕石膽草適量。

 


〔用法〕研末吹喉,每次用0.3g,或加凍青葉外敷。
方27
〔組成〕白接骨根莖3Cg,野玄參30g。
〔用法〕洗淨,用木器搗爛,絞汁漱咽喉服,連服2~3次。
方28
〔組成〕扇扇草(白花射幹)全草9g。
〔用法〕水煎當茶飲。
方29
〔組成〕鮮狹葉韓信草24g,鮮馬鞭草24g,食鹽少許。
〔用法〕水煎服。

 


扁桃體炎

方1
〔組成〕鮮石榴果1~2個。
〔用法〕取其肉(帶肉的種子)捶碎,以開水浸泡過濾,候冷,含漱,1
日數次。
方2
〔組成〕鮮芝麻葉5~7片。
〔用法〕嚼爛,慢慢咽下,每天1次。
方3
〔組成〕鮮竹葉菜適量。
〔用法〕全草洗淨,搗爛絞汁,每次一酒杯,以溫水沖服,1日2~3次。
方4
〔組成〕十大功勞24~30g,生甘草12~15g。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幼兒酌減。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急性扁桃體炎。
方5
〔組成〕菠蘿蜜樹根二層皮250g。
〔用法〕刮去粗皮後加水2碗煎成湯藥1碗,慢慢含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6
〔組成〕鮮海南狗牙花二層皮適量。
〔用法〕取上藥少量(如花生仁大小),用紗布包裹,令患者含于口中,
並令其頻頻吞咽唾液(注意勿將紗布包塊吞下),約15分鐘即可見效,吐出
紗布團,隔20分鐘後才喝開水。
方7
〔組成〕土牛膝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8
〔組成〕馬齒莧根適量。
〔用法〕燒灰存性,每39加冰片0.39,共研末吹喉,l日3次。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9
〔組成〕鮮火炭母30~60g,鮮苦■3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少花龍葵種子30g,黃酒60m1。
〔用法〕少花龍葵種子30g,炒熟,用黃酒淬後收藥,用時煎醋漱口。
方11
〔組成〕石仙桃30g,蟛蜞菊3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天胡荽30g,金銀花20g,鹵地菊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口腔炎。
方13
〔組成〕玉葉主花30g,山豆根6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瓜子金9g,一點紅9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馬蘭15g,匙羹藤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16
〔組成〕鮮酢漿草30~60g,食鹽少許。
〔用法〕酢漿草洗淨,加食鹽搗爛,用紗布包好,含口中,或煎湯漱口。
方17
〔組成〕筋骨草30g,鹵地菊30g,馬蘭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18
〔組成〕鮮蓬蘽根90g,粳米30g,蜜60g。
〔用法〕前2味加水煎,調蜜服。
方19
〔組成〕鮮蕺菜15g,鮮筋骨草15g,柚種子適量。
〔用法〕洗淨,共搗爛絞汁調蜜服。
方20
〔組成〕爵床30g,鹵地菊30g,鬼針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21
〔組成〕蟛蜞菊30g,金銀花15g,爵床24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機體炎。
方22
〔組成〕光葉花椒9g,算盤子15g,小毛氈苔15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扁桃體炎。
方23
〔組成〕杠板歸75g,石吊蘭30g,一技黃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24
〔組成〕豆腐柴30g,馬蘭15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苦■30g,筋骨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26
〔組成〕香茶菜15g,馬蘭15g,一點紅15g,鹵地菊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待霄草10g,六角仙15g,鹵地菊15g,蘆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8
〔組成〕勝紅薊30g,爵床30g,白英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29
〔組成〕鮮秤星樹根、蜂蜜各適量。
〔用法〕搗爛,用紗布包好,口內含咽。也可用秤星樹30g、赤地利適
量水煎服。

 


咽炎

方1
〔組成〕土牛膝30g,鮮瓜子金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咽炎。
方2
〔組成〕榕須180s,黑醋1碗。
〔用法〕煎後含漱。
方3
〔組成〕■豬刺莖、葉60g。
〔用法〕水煎,代茶飲。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口腔炎、喉炎、結膜炎。
方4
〔組成〕麥斛30g,金銀花15g,鹵地菊24g,麥冬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咽炎。
方5
〔組成〕蕪菁還陽參9g,麥冬gg,銀花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咽炎。
方6
〔組成〕鮮重陽木葉30g,荸薺30g。
〔用法〕搗爛,絞汁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喉炎。
方7
〔組成〕唐松草根及根莖3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百兩全40g,青黛40g,冰片20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用藥粉0.2~0.39吹入患處,1日3次。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咽炎,也可用於急性喉炎、急性扁桃體炎。
方9
〔組成〕鮮苣蕒菜309(切碎),燈心草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咽炎。
方10
〔組成〕馬牙七3g,八爪龍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咽炎。
方11
〔組成〕三葉崖爬藤根適量,
〔用法〕水磨成粘糊,塗患處,日3~4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癰癤療毒、蜂窩織炎、扁機體炎、淋巴結結核等。

 


方12
〔組成〕鮮野甘草1209。
〔用法〕洗淨,搗汁,調蜜服。
〔附往〕此方也可用於喉炎。

 


喉炎

方1
〔組成〕丁香蓼30g,爵床15g,金銀花15g,玄參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喉炎。
方2
〔組成〕丁葵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同醋調,放口中含服。
〔附注〕此方用於咽喉炎。
方3
〔組成〕地菍30g,六角仙30g,鹵地菊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用於急性扁機體炎。
方4
〔組成〕青牛膽塊根3~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咽炎。
方5
〔組成〕鮮垂盆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用乾淨紗布過濾,絞取汁液,加白酒少許,含漱。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咽炎。
方6
〔組成〕獨腳金15g,馬蘭15g,筋骨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喉炎。
方7
〔組成〕黑骨藤適量。
〔用法〕研成粉末,吹在喉部,每日2~3次。
方8
〔組成〕無患子9g,鳳尾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玉龍鞭鮮品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加糖含服。
方10
〔組成〕六月雪9~15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咽炎。
方11
〔組成〕半枝蓮9g,鹿茸草9g,一枝黃花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咽炎、扁桃體炎。
方12

 


〔組成〕合掌草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扁桃體炎、淋巴結炎。
方13
〔組成〕鮮羊角草30g,積雪草30g。
〔用法〕水煎,酌加冰糖調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喉炎,也可用於扁桃體炎。
方14
〔組成〕三葉鬼針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30~60g,加蜜或食鹽少許調服。
〔附注〕此方用於急性咽喉炎。
方15
〔組成〕天泡果(研末)3g,冰片0.3g。
〔用法〕拌勻,吹喉部。

 


失音

方1
〔組成〕無花果15g。
〔用法〕水煎,調糖服。
方2
〔組成〕元寶草30g,光葉水蘇30g,苦■30g,筋骨草15g,玄參15g。
〔附注〕此方用於慢性咽喉炎。
方3
〔組成〕水濕柳葉菜、隴蜀杜鵑葉、石刁柏各適量。
〔用法〕煎湯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風熱咳嗽、支氣管炎。
方4
〔組成〕細葉黃楊根適量。
〔用法〕煎汁服。
方5
〔組成〕毛花楊桃鮮根30g。
〔用法〕水煎,調冰糖服。
〔附注〕此方用於肺熱失音:

 


骨鯁

方1
〔組成〕威靈仙9~15g或莖葉60~90g,醋90g。
〔用法〕加水煎,取汁,口含緩咽。
〔附注〕此方用於魚骨鯁喉。
方2
〔組成〕山木通根30g,砂糖30g,白酒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各種骨鯁喉。
方3
〔組成〕金風花根適量。
〔用法〕嚼爛噙下,骨自下,便用溫水灌漱,免換齒,鳴骨尤效。
方4
〔組成〕玉簪花根、山黑紅果根各適量。
〔用法〕洗淨,同搗自然汁,以竹筒灌入喉中,其骨自下,不可著牙齒。
〔附注〕此方用於魚骨鯁喉。
方5
〔組成〕老公根(積雪草)適量。
〔用法〕煎水內服,慢慢咽下。
方6
〔組成〕黃緬桂根。
〔用法〕切成薄片,每含1~2片,徐徐咽下藥液,半小時後吐出藥渣再
換。
〔附注〕此方用於骨刺卡喉。
方7
〔組成〕橄欖適量。
〔用法〕洗淨搗汁或煎濃湯服。也可用核研末或磨汁服。
〔附注〕此方用於魚骨鯁喉。

 


牙痛

方1
〔組成〕鮮芫花根二層皮90g。
〔用法〕用75%酒精0.25kg浸泡3~5天,牙痛時用棉球蘸藥液放患牙
上3~5分鐘。
方2
〔組成〕雙飛蝴蝶15g,兩面針1Sg,金錢風18g,細辛9g。
〔用法〕將上藥放入95%酒精100ml內浸泡15天后備用。用時以藥棉
少許蘸藥液塗於疼痛部位,每日2~3次。如有炎症,可適當加些消炎藥物。
方3
〔組成〕蕃勒魯根45g,油茶木根二層皮6g。
〔用法〕將上藥共放入口中含。
方4
〔組成〕了哥王二層白皮適量。
〔用法〕切碎後加95%酒精和開水各半浸泡3~7天(浸泡時間越久,
療效越好)。用棉球蘸藥液放子痛牙處3~5分鐘,最快半分鐘,多數2~4
分鐘即止痛。
方5
〔組成〕雞矢藤50g,蛇莓50g,蒴藋25g。
〔用法〕用藥後5分鐘即開始止痛,反復用藥1~3天即可止痛消腫。
方6
〔組成〕黃荊根一小段。
〔用法〕洗淨,搗爛,咬於患牙處15~30分鐘後吐掉。
〔附注〕口涎應順其流出,勿吞咽。
方7
〔組成〕二葉紅薯15g,梔子根15g,蘆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風火牙痛。
方8
〔組成〕丁茄根適量。
〔用法〕加水濃煎,漱口。
〔附注〕此方用於齲齒痛。
方9
〔組成〕大尾搖50g,天竹根10g,蒲公英15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風火牙痛。
方10
〔組成〕鮮馬甲子根30g,烏賊魚於1只。
〔用法〕水燉服。
方11
〔組成〕鮮車桑子根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瓦松、明礬各等量。
〔用法〕水煎,漱口。
〔附注〕此方用於風火牙痛。
方13
〔組成〕石仙桃30g,野木瓜3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烏飯樹3g,雞蛋1個。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白檀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排錢草60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綿毛鹿茸草30g,黃荊根9g,虎刺10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鮮榔榆葉適量,醋少許。
〔用法〕榔榆葉洗淨,水煎,加醋,含漱。
方19
〔組成〕短小蛇根草30g,一枝黃花15g,兩面針10g。
〔用法〕水煎,漱口。
〔附注〕此方用於牙痛。
方20
〔組成〕蔓性千斤拔30~60g,蜂蜜9~15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榕鬚根、皂角各適量。
〔用法〕水煎含之。
方22
〔組成〕元寶草15g,龍芽草15g,金銀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風火牙痛。
方23
〔組成〕管花馬兜鈴根適量。
〔用法〕研粉,塞齲洞內。
〔附注〕此方用於齲齒疼痛。
方24
〔組成〕醉魚草葉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搗爛絞汁漱口。
〔附注〕此方用於風寒牙痛。
方25

 


〔組成〕過江藤30g,積雪草30g,土牛膝30g,酢漿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齲齒疼痛,也可用於牙痛。
方26
〔組成〕伏石蕨根莖心15g。
〔用法〕加開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於風火牙痛。
方22
〔組成〕麥斛30g,爵床15g,藕片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虛火牙痛。
方28
〔組成〕楊梅根皮15~20g,雞蛋2個。
〔用法〕楊梅根皮水煎去渣,加雞蛋煮熟服。
方29
〔組成〕楓楊樹皮適量。
〔用法〕搗絨,塞患牙,用後取出。
方30
〔組成〕細葉水團花枝葉12g,茅莓12g,山芝麻9g,兩面針9g,石膏
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風火牙痛。
方31
〔組成〕徐長卿根15g。
〔用法〕加水1500g,煎至500g,痛時服30ml;或研為末,每次1.5g,
日服3次。

 


牙齦出血

方1
〔組成〕鮮鋪地草60g。
〔用法〕水煎漱口。或用鮮鋪地草30g,搗爛調醋沫牙齦。
方2
〔組成〕鮮豬殃殃60~9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鮮天胡荽1握。
〔用法〕用冷開水洗淨,搗爛浸醋,含在口中,5分鐘吐出,口含3~4
次。
〔附注〕此方用於齒縫出血。
方4
〔組成〕刺莧適量。
〔用法〕饒灰,研末擦。
〔附注〕此方用於牙齦糜爛出血。
方5
〔組成〕紫珠葉末適量。
〔用法〕用消毒棉花蘸紫珠葉末塞牙洞。
〔附注〕此方用於拔牙後出血不止。
方6
〔組成〕鮮酸藤果6~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胃酸出血。

 


牙齦炎

方1
〔組成〕蟛蜞菊30g,玄參10g,半邊蓮15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刺黃連、高粱七、穀精草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牙齦紅腫、牙痛。
方3
〔組成〕山芝麻30g,石仙桃30g,甘草15g。
〔用法〕水煎,連服2~3天。
〔附注〕此方用於牙齦膿腫。
方4
〔組成〕烏蕨根莖(燒灰存性)9g,冰片0.39。
〔用法〕共研末,擦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牙疳。
方5
〔組成〕鮮金毛耳草60g。
〔用法〕水煎服。另用鮮全草60g,加酸醋1碗,煎成半碗,經常漱口。
〔附注〕此方用於走馬牙疳。

 


牙周病

方1
〔組成〕白馬骨9g,蒲公英9g,紫花地丁9g,威靈仙9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八爪金龍(百兩金)15g,土一支蒿3g,苦金盆9g。
〔用法〕用60%酒精500ml浸泡,l周後用。用時以機球蘸藥液搽患處。
方3
〔組成〕阿裏紅適量。
〔用法〕煎水含漱。
方4
〔組成〕娃兒藤根4.5g,克菜梗8g。
〔用法〕加白糖適量,水煎服。

 


口瘡

方1
〔組成〕鮮冬青葉適量。
〔用法〕洗淨後放在口內嚼爛,吐出咀嚼出來的水,留藥渣在口內,敷
於潰瘍處,半小時後吐去藥渣。每次用1片葉子,每日3次,3天為1療程。
病情較重者。每次可用2片葉子。如有復發,可以再用。亦可將冬青葉烤幹,
研成粉末,噴敷患處。治療時間以飯後半小時為宜。
方2
〔組成〕鮮馬鞭草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3
〔組成〕鮮竹葉卷心9g,鮮茅根9g,鮮崗梅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劑。
〔附注〕小兒劑量酌減。
方4
〔組成〕山毛萎(又名小腸風、四十八症)15g,細辛15g,兩面針根莖
皮100g,冰片3g,樟腦3g。
〔用法〕將前3味藥用75%酒精500ml浸泡於玻璃瓶內,1周內濾取藥
液,加入冰片、樟腦溶解混勻,密封備用。治療時,以小棉簽蘸藥水輕塗患
處,每日1~2次。
〔附注〕本方適用于復發性日瘡,對虛火型患者療效較好,對實熱型患
者療效較差。
方5
〔組成〕大紅薔薇花葉瓣適量,冰片少許。
〔用法〕將薔薇花葉瓣曬乾,焙燥研末(忌火炒,如冬天無葉,用根亦
可)、加冰片少許備用。用時先以冷鹽水漱口,清除口腔。然後將本藥搽於
口腔潰瘍處。每日搽3~4次,以飯前搽為佳。
方6
〔組成〕丁茄莖、葉適量,冰片少許。
〔用法〕丁茄莖、葉曬乾,煆存性為末,調冰片塗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口瘡。
方7
〔組成〕大尾搖30g,馬蘭30g,藕片15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白檀根30g,金銀花15g(或花椒9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鮮酢漿草適量。
〔用法〕酢漿草洗淨、搗爛,絞汁抹口。
方10
〔組成〕鮮短小蛇根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取汁加少許開水漱口。

 


方11
〔組成〕短萼黃連6~9g,五味子3g,甘草3g。
〔用法〕水煎漱口。
方12
〔組成〕麥斛30g,竹葉10g,玄參10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狗肝菜30g,一點紅30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侍霄草、筋骨草、薺菜各適量。
〔用法〕水煎,含漱。
方15
〔組成〕蛇莓(幹品)10g,枯礬3g。
〔用法〕共研成末,先用淘米水漱口,再撒藥末每日3~5次。
方16
〔組成〕生扯攏(牻牛兒苗)適量。
〔用法〕研粉,加石青少許撒患處。
方17
〔組成〕三葉委陵菜60~90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大尾搖鮮葉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含漱,每日4~6次。
方19
〔組成〕廣東金錢草15~30g。
〔用法〕煎水沖蜂蜜服。
方20
〔組成〕小檗幹樹皮適量。
〔用法〕切薄片,浸清水中,每取一片含口中。
〔附注〕此方用於燥熱唇舌破爛。
方21
〔組成〕王瓜根6~9g。
〔用法〕切片,放入口內含,令其唾液流掉。每日1~3次。
〔附注〕此方用於口腔破爛、咽喉腫痛。
方22
〔組成〕鮮鳳尾草6~9g。
〔用法〕洗淨,水煎,調蜜和朱砂少許用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口糜。
方23
〔組成〕鮮水竹葉60g。
〔用法〕洗淨,搗汁,用開水1杯,漱口,約5~6分鐘,1日數次。
〔附注〕此方用於口瘡舌爛。
方24

 


〔組成〕水蜈蚣根莖30g。
〔用法〕水煎,沖蜂蜜服。
〔附注〕此方用於小兒口瘡。
方25
〔組成〕石蕊花9g,川黃連1.5g。
〔用法〕煎湯泡服。
〔附注〕此方用於脾熱口瘡。
方26
〔組成〕魚腥草葉適量。
〔用法〕酌配其他藥,水煎服。
方27
〔組成〕金果欖適量。
〔用法〕磨醋,點敷潰瘍面。
方28
〔組成〕一見喜幹葉適量。
〔用法〕研末,每次用3~4.5g,調蜜水送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扁桃體炎。
方29
〔組成〕娃兒藤根9~129。
〔用法〕水煎服。
方30
〔組成〕白接骨連根適量。
〔用法〕研末,調菜油搽患處。

 


鵝口瘡

方1
〔組成〕鮮山榕葉適量,人乳適量。
〔用法〕水煎,加人乳,洗口。或用鮮山榕葉適量搗爛絞汁塗。
方2
〔組成〕白背葉適量。
〔用法〕水蒸,抹患處。
方3
〔組成〕鮮山礬葉適量。
〔用法〕搗爛含漱。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急性扁桃體炎。
方4
〔組成〕白馬骨葉1握。
〔用法〕稍搗,浸米泔,取汁洗口內。
方5
〔組成〕半春蓮根9~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勝紅薊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崩漏、療瘡紅腫。
方7
〔組成〕鮮雀榕葉適量。
〔用法〕加水煎湯,加入乳適量,洗口,1日1~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兒鵝口瘡

 

無名腫毒

方1
〔組成〕鮮八角蓮葉適量。
〔用法〕將鮮葉用針密刺後,以米湯泡軟,貼潰爛部分。
方2
〔組成〕毛冬青葉,山蒼子葉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
方3
〔組成〕烏藥蕩葉適量。
〔用法〕搗爛,炒熱,用醋潑過,敷患處。
方4
〔組成〕鮮楮頭紅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5
〔組成〕鵝掌柴鮮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6
〔組成〕蔓性千斤拔根適量。
〔用法〕磨酒塗患處。
方7
〔組成〕潺槁樹皮適量。
〔用法〕研末,以蔥湯調成糊狀,敷患處。
方8
〔組成〕■豬刺根適量。
〔用法〕刮去粗皮,切片焙乾,研細末,水調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調
成30%軟膏,塗在一層紗布上,敷貼患處。
〔附注〕此方亦可用於丹毒、跌打瘀腫。
方9
〔組成〕鮮光葉花椒根皮、百草露、蜜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0
〔組成〕鮮金線吊烏龜塊根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11
〔組成〕一柱香適量。
〔用法〕搗絨敷患處。
方12
〔組成〕八角香(蜘蛛草)適量。
〔用法〕搗絨,敷患處。
方13
〔組成〕了哥王葉。
〔用法〕搗爛,加米酒少量,敷患處。
方14

 


〔組成〕土三七葉、紅赤葛皮根各適量。
〔用法〕搗絨包敷。
方15
〔組成〕三顆針根、莖適量。
〔用法〕刮去粗皮、切片焙乾,研細末,水調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調
成30%軟膏,徐薄層於紗布上,敷貼患處。
方16
〔組成〕土兒適量。
〔用法〕磨汁,搽患處。
方17
〔組成〕大泡通根150g,綠薑30g,黃薑30g,過山龍7根。
〔用法〕共搗爛,每日搽藥液。
方18
〔組成〕大菜藥根60g,狼毒60g,鋪地錦90g,吸膿膏30g,假菊花根
60g,雞骨香15g,了哥王30g,生油620g。
〔用法〕將上藥浸4~5天,放鍋內熬至藥枯,去渣,以藥油500g,配
合黃丹240g,煉成柔軟硬膏,取貼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痰核。
方19
〔組成〕鐵象杆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20
〔組成〕山野豌豆適量。
〔用法〕研成細末,用醋調敷。
方21
〔組成〕蝨子草1握。
〔用法〕水煎成膏,適量外敷。
方22
〔組成〕鮮綠包藤適量。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癰癤腫毒、蛇咬傷。
方23
〔組成〕毛蕊鐵線蓮全草適量。
〔用法〕煎水洗患處。
方24
〔組成〕鮮樹蘿蔔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骨折、跌打傷腫。
方25
〔組成〕老牛錯(飛糜)莖葉適量。
〔用法〕搗成泥狀,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痔瘡、外傷腫痛。
方26
〔組成〕二葉紅薯30~60g。

 


〔用法〕洗淨,煎湯調紅糖內服。
方27
〔組成〕天青地白適量。
〔用法〕和飯爛,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癰腫。
方28
〔組成〕無患果肉適量。
〔用法〕搗爛,用水調後,擦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毒蟲咬傷。
方29
〔組成〕鮮毛冬瓜(毛花楊桃)根適量。
〔附注〕搗爛,或加燒酒搗爛,敷患處。

 


風毒流注

方1
〔組成〕梵天花全草120g,羊肉240g。
〔用法〕酌加酒水各半燉3小時服。
方2
〔組成〕榔榆根60g,草珊瑚根30g,勾兒茶莖30g。
〔用法〕水煎服。外用鮮葉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於風火流注。
方3
〔組成〕鮮霧水葛、鮮南嶺美花葉各等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對口瘡

方1
〔組成〕霜茄花(秋天經霜的茄子花)9g,生何首烏9g,白糖9g。
〔用法〕加黃酒煎服,令出汗,每日1劑,分3次飯後服。
方2
〔組成〕鮮蛇莓、馬櫻丹各等量,飯粒少許。
〔用法〕搗爛敷。
方3
〔組成〕鮮鼠麹草、鮮一枝黃花各適量。
〔用法〕搗爛,加蜂蜜少許,敷患處。
方4
〔組成〕鮮海芋適量,明礬少許。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方5
〔組成〕鮮鹽膚木葉(或二重皮)適量。
〔用法〕和少許糯米飯,共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五掌疽。
方6
〔組成〕烏韭鮮葉。
〔用法〕以蜜或鹽同搗爛敷。
方7
〔組成〕小果倒地鈴鮮葉適量。
〔用法〕加少許食鹽、冷飯、搗爛外敷。
方8
〔組成〕水楊梅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另用水楊梅根煎水服。
方9
〔組成〕鮮小毛氈苔,連錢草各適量。
〔用法〕加食鹽、冷飯或紅糖少許,搗爛敷患處。
方10
〔組成〕鮮杠板歸根60g。
〔用法〕水煎服。另取鮮葉搗爛敷患處。
方11
〔組成〕鮮羊蹄葉適量。
〔用法〕同冷飯搗爛外敷。
方12
〔組成〕鮮一點紅葉1握。
〔用法〕加紅糖搗爛敷貼,日換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無名腫毒。
方13
〔組成〕杜鵑鮮葉、側柏葉各等量。
〔用法〕搗爛,調雞蛋清或蜜,敷患處。
方14

 


〔組成〕南瓜蒂適量。
〔用法〕燒灰,調菜油塗患處,連塗至痊癒為止。
方15
〔組成〕鮮鐵海棠莖葉10~15g,紅糖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日換1次。
方16
〔組成〕鮮鐵海棠莖葉適量。
〔用法〕酌加紅糖,搗爛外敷,日換1次。
方17
〔組成〕野棉花根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8
〔組成〕番薯葉、蝦醬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敷。
方19
〔組成〕鮮鼠曲草30g。
〔用法〕水煎服。另取鮮葉調米飯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無名腫毒。
方20
〔組成〕鮮蔓苧麻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瘡口潰爛

方1
〔組成〕小果薔薇嫩葉適量。
〔用法〕搗絨。
〔附注〕此方用於瘡傷潰爛日久,黃水膿液很少,久不收口。
方2
〔組成〕芭蕉根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抹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瘡口不合。
方3
〔組成〕山螞蝗葉適量。
〔用法〕研末,用麻油調敷。
〔附注〕此方用於潰瘍瘡口臭爛。
方4
〔組成〕鮮金雞尾巴草根適量。
〔用法〕加白糖搗爛敷患處,每日2次。
〔附注〕此方用於癤毒漬爛,久不收口。
方5
〔組成〕千層塔2500g,硼砂9g。
〔用法〕千層塔加水煎湯,濃縮成膏約2509,加硼砂熬溶外用。
〔附注〕此方用於創口久不癒合。
方6
〔組成〕水三七適量。
〔用法〕磨水外搽,1日2次。
〔附注〕此方用於刀傷出血、傷口漬爛。
方7
〔組成〕鮮玉簪葉適量。
〔用法〕洗淨,用米湯或開水泡軟貼患處,日換2~3次。
〔附注〕此方用於頑固性潰瘍。
方8
〔組成〕紫花茄幹葉適量。
〔用法〕研末,撒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膿腫潰破。
方9
〔組成〕毛血藤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陰瘡久不收口。
方10
〔組成〕鮮常春藤30g。
〔用法〕水煎,加水酒兌服。
〔附注〕此方用於托毒排膿。
方11
〔組成〕野前胡適量。

 


〔用法〕加甜酒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爛瘡。

 


指頭炎

方1
〔組成〕鮮虎耳草、鮮芙蓉葉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外敷患處,外加紗布包紮。
方2
〔組成〕鮮楮頭紅適量,蜂蜜少許。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3
〔組成〕紫堇30g,野菊花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於淋巴管炎。
方4
〔組成〕短萼黃連9g,雞蛋1個。
〔用法〕短萼黃連研末,另取雞蛋1個,打破一端,入藥末並攪拌,將
患指插入蛋內浸1~2小時。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5
〔組成〕雷公藤根適量。
〔用法〕將木質部切碎,研末浸酒,置瓶中,將患指伸入瓶中浸泡。
〔附注〕此方用於手指瘭疽。
方6
〔組成〕三葉委陵菜適量。
〔用法〕加食鹽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7
〔組成〕山芝麻鮮葉適量。
〔用法〕和紅糖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8
〔組成〕山楊柳葉少許。
〔用法〕搗爛外敷,至消腫為止。
方9
〔組成〕王瓜根適量。
〔用法〕研末,加燒酒調成糊狀,用鴨毛蘸塗;或加入蠟蜍適量、雞蛋
清個調勻頻頻塗患處,療效更速。若已潰者,用根研末,加蜜糖調成餅狀,1
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附注〕此方用於指疔。
方10
〔組成〕火秧竻葉適量。
〔用法〕搗碎,用冷開水洗去汁,取渣加蜂蜜或紅糖搗勻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11

 


〔組成〕鮮水竹葉莖葉1握,醋糟少許。
〔用法〕共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指頭炎未成膿者。
方12
〔組成〕鮮四葎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13
〔組成〕鮮白竻葉適量,冷飯少許。
〔用法〕共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14
〔組成〕鮮狹葉韓信草30~60g,食鹽少許。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於蛇頭疔。
方15
〔組成〕鮮岩春草適量。
〔用法〕加食鹽搗敷。
方16
〔組成〕鮮一點紅適量,砂糖少許。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於指疔。
方17
〔組成〕新鮮杜鵑的枝頭嫩葉適量。
〔用法〕搗爛如泥,敷於患處,l日換藥2次。
〔附注〕此方用於指疔,也可用於各種陽性腫毒。
方18
〔組成〕鮮青木香適量。
〔用法〕切碎,同適量的蜂蜜搗爛,敷於患處。
〔附注〕此方用於指疔。
方19
〔組成〕苦■鮮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1日換2~3次。
〔附注〕此方用於指療。
方20
〔組成〕地丁30g,野菊花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於指頭感染初起,也可用于淋已管炎紅腫熱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