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渴望真愛,這一直是許多歌曲和故事所歌頌的,但是在我們當代的文化中,卻把它放大到令人震驚的地步。音樂劇中充滿許多陽光明媚的情歌,但也有一些歌曲顯示出這個現代人所追求的愛情的陰暗面。在音樂劇《伴侶》的結尾曲“活著”中 ,那位陷入熱戀的男子唱說他所愛的女子會“太需要我,太瞭解我,把我的缺點拉出來,把我拉進地獄裏。 雖然如此,他仍堅持說,只有愛情能“支撐我活著,讓我活著”。因此他必須得從一段段耗竭心力的感情關係中,跳入另一段感情,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感覺自己還活著。在“心醉神 迷”歌詞裏的那位女子承認她愛上的是一個笨蛋,再度被騙,再度成為又哭又笑的小孩。’她唱出了過度倚賴愛情的實況——若沒有任何愛情,他們的生命就會感到失去意義;即使是錯愛也沒關係。
在我開始牧會事奉時,認識一位元名叫莎莉的女士,她的不幸是長得太漂亮。她從童年起就知道如何利用美貌的吸引力;起先她用美貌來操縱別人,最後別人卻用來操縱她。她感到除非有男人愛她,否則自己就即軟弱無力又會被人視而不見,結果她因為無法忍受孤單,甚至願意和那些會虐待她的男人在一起。
她為什麼願意忍受這種對待呢?是因為她想要得到一種深度的肯定與接納 ,但那只能從上帝得到,所以她最後就成了一個愛情的奴隸。今天我們有時會聽到人說:“我的老闆把我當成奴隸了。”但這樣的比喻不夠嚴謹,因為雖然有的老闆會讓你的日子不好過,但是真把你當作奴隸來對待,是不會有界限的;他(奴隸的主人)可以任意對待你——打你、強暴你,甚至殺掉你。同樣地,我們知道,當美好的事物對人的要求超過了恰當的界限時,它就變成了假神。舉例來說,當你工作到健康受損,或為了工作的發展而觸犯法律,你就是把工作變成了偶像;當你容讓戀愛的對像利用及虐待你,或造成你對於病態的關係視而不見,你就是把愛情變了偶像。偶像附帶的作用,是會讓你為了抓住它而失去信用,把粗暴的行為合理化,背判其他方面該有的忠誠——它會驅使 你違反一切美好和合宜的界限。崇拜偶像就是作它的奴隸。
聖經中有一個故事就描繪出人對愛情的追尋反而使得他成為奴隸,那就是創世記第29章中雅各和利亞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但實在與今天的情況極為相關。不論在什麼時代,我們都很可能把愛情和家庭轉變成假神,但在我們今天生活的文化中,更容易錯把愛情當成上帝,把它當成是最重要的東西,並且把我們所有的盼望和喜樂都建立在它上面。
彌賽亞的應許
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們看到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是要籍著他的家、經由他的後裔來救贖世界,即在他之後的每一代中,都有一個孩子被揀選來承傳這個譜系——他會與上帝同行,作一家之首,並且把信仰傳給下一代。如此代代相傳,直到亞伯拉罕後裔中的那一樣彌賽亞出現。
亞伯拉罕生了以撒,多年以後以撒的妻子利百加懷了雙胞胎,上帝預言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意思是說雙胞胎中的老二被揀選進入彌賽亞的譜系。但以撒無視於此預言,偏愛老大以掃超過較年幼的雅各。很諷剌的是,這正是上帝籍著呼召亞伯拉罕獻上獨生子之時所要拯救他脫離的悲劇性錯誤。因為以撒的偏心,以掃長成一個極為高傲、驕傲、任性和衝動的人,而雅各則長成一個憤世嫉俗、心中苦毒的人。
在以撒年老之時,他要把祝福傳遞給家庭的下一代領袖,但他不依照上帝的預言來做,而想把祝福傳給以掃。 這時雅各裝扮成他哥哥的樣子,來到幾乎全盲的老父身邊,從那察不出有異的以撒接受了祝福。以掃知道件事以後,發誓要殺雅各,雅各只好亡命天涯,逃到了曠野。
雅各的一生就此被毀,他失去了家庭和可承受的產業,很可能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父母了。
雅各的渴望
雅各逃到了他母親的娘家,他們接受了他,而且他的舅舅拉班雇用他照管羊群。當拉班發現他有經營的才幹時,就讓他作管理的工作。他問雅各要什麼工價來照管羊群,雅各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拉結。”(創世紀29:16- 20)
希伯來經文的字面意義指出,拉結有好身材,而且又非常美麗,雅各為她神魂顛倒。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艾爾特教授是一位傑出的希伯來文學學者,他指出經文裏多處顯出雅各是如何地為拉結瘋狂、思愛成疾。雅各願意為她付上七年的工價,照當時的幣值來說,這是極大的聘金,而“他因為深愛拉結,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到日期滿的時候,雅各對拉班說:“日期己經滿了,求你把我的妻子給我,我好與她同房。(創世紀29:21)” 艾爾特說,此處所用的希伯來片語是異常地赤裸、形像化,而且充滿性的意味,非常不同於當時一般人所用的謹慎而保守的詞句。
想想看把它換成是在今天,一位男子對女子的父親說:“我等不及要和你女兒上床,現在你就把她給我!”創世記的經文在此對我們描繪出的這個男人,己經在感情上和在性方面被他對一個女人的渴望弄得瘋狂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雅各的生命是空虛的。他從未得著父親的愛,又失去了所愛之母親的愛,當然他也必定完全沒有感受到上帝的愛和關照 ,於是當他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美麗女子,必然會告訴自己說:“只要我擁有她,我混亂的人生就終於有一件好事了;只在我擁有她,萬事必然大吉!”他心中所渴望的人生意義、肯定和接納,都放在拉結的身上了。
流行歌曲告訴我們:“你什麼也不是,直到有一天有人愛你。”而我們整個的文化對此都信以為真。我們不斷地幻想著,只要能找到一個真正的心靈伴侶,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傷痕就都會得到醫治。但是當我們的期盼和希望真的達到那個程度時,即“所愛的對像就是上帝”時,我們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個情人、任何一個人類,能夠承擔起這個角色,或有那種資格和生命,因此最後不可避免的結局,就是苦澀和幻滅。
愛情的力量
愛情對於人的心靈和幻想有著巨大的能力,因此會過度地控制我們的人生。即使是那些因為痛苦經驗或害怕受傷而逃避愛情的人,實際上仍是被它的力量所控制。我曾認識一位元男性,他說他對女性己經失望透頂,現在他只想有那種不需要委身承諾的性關係,而且他還誇口說自己再也不要受愛情的玩弄了。而我則對他說:如果你那麼害怕愛情,以至於不能擁有它,那麼其實你的情況和一定要擁有它的是相同的,都是愛情的奴隸。害怕自己不能擁有愛情的人,會逃避那些可能成為美好伴侶的對象;而認為自己一定要擁有愛情的人,則往往會選到不合適或會虐待自己的伴侶。如果你太害怕愛情,或是太迷戀愛情,都是讓愛情變成有上帝般的能力,讓它扭曲了你的觀念和你的人生。
刺傷
雅各內在的空虛使得他對愛情這個偶像豪無抵抗的能力。當他說願意為拉結工作七年——這工價是當時一般新娘聘金的四倍——無恥的拉班看出他因愛成疾的情況,於是就決定要占他的便宜。拉班回答雅各的話非常含糊不清,事實上他並沒有說:“好,一言為定。”而只是說:“我把她給你勝似給別人。”雅各想聽到的答案是好,所以他以為拉班說的是“好”,但其實拉班的話並不是“好”,而只是說 “你娶拉結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過了七年,雅各就來對拉班說:“求你把我的妻子給我。”他們依照習俗舉辦了盛大的婚宴,婚禮到了一半的時候,拉班就把雅各的妻子帶來交給他,但她的臉上蓋子厚厚的頭巾。這時雅各己經喝醉了,就與她同寢,但是“到了早晨,雅各一看是利亞。”在大白天的太陽下,雅各看到和他同房的結婚對像竟然是利亞,是拉結那個相貌平庸的姐姐。雅各氣得發抖,跑去找拉班理論:“你向我做的是什麼事呢?”拉班平靜地回答說,按照當地的習俗,大女兒應該要比小女兒先出嫁;他又說,如果雅各願意為他再工作七年,那麼他樂意把拉結也照樣給他。雅各即被刺傷又被陷害,只好臣服下來,為了娶拉結而再多工作七年,正如他為利亞所做的。
偶像崇拜所帶來的毀壞
我們也許會感到奇怪,雅各怎麼會這麼容易受騙?其實他的行為是一種上隱的表現。愛情在很多方面都會表現出酒或毒品的功能,使我們籍以逃避現實的生活。前面我提過一位陷在被虐待關係中的美麗女士莎莉,她曾對我說:“男人對我來說,就像酒,我只在有男人的擁抱中才能面對人生, 也才能肯定自己。”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年輕男子看上了一位女子,當他們上過幾次床以後,他說對她沒有興趣了;對她來說,女人只是讓他感到自己有吸引力和有能力的必用品而己。我們的恐懼和內在的枯竭,使得愛情變成了一種麻醉劑,一種我們為自己下毒的方法。但上癮的人總是會作出愚蠢和有毀滅性的選擇。這就是發生在雅各身上的情況。在他的心裏,拉結不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救主’。他太深的想要、需要拉結,以至於他只能看見或聽見自己想要看見和聽見的,這就是為什麼他這麼容易就被拉班欺騙的原因。而日後因雅各對拉結的偶像崇拜情緒,造成了他家庭中幾十年的痛苦:他誇耀和偏愛拉結和孩子過於利亞的,以致在所有的孩子心中埋下了驕縱和怨恨,毒化了家庭的體系。有句語描述戀愛中的人:“他俯身膜拜她所走過的地。”若真有這種事發生,那會造成多大的毀壞啊!
我們看到偶像崇拜如何毀了雅各的人生,但是其實最大的犧牲者可能是利亞。利亞是姐姐,聖經只說了一個有關她的細節,那就是她的“眼睛沒有神氣。”有人推斷說這是指她的視力很差,可是經文並不是說“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而拉結可以看得清楚。”而是說“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拉結卻生得美貌俊秀。”所以“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很可能是指她有斜眼 、鬥雞眼,或者某方面真的不好看。所以,經文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利亞非常沒有吸引力,而她一生都得活在超級美麗的妹妹的陰影下。
因此她的父親拉班知道不會有男人願意下聘娶她,可能他己經想了很多年要怎麼甩掉她,才能讓拉結出嫁而帶進大筆的聘金。拉班在雅各身上看到解決這個經濟問題的辦法,他視此為一個大好的機會,就狠狠的撈了一筆。但是他所做的對利亞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只是顯出她是一個父親不要的女兒,現在又成了一個丈夫不要的妻子。“雅各……愛拉結勝似愛利亞。”利亞是一個沒人要的女孩。
因此,在利亞心中也有一個空洞,正如雅各心中的空洞那麼大,而她現在也開始用雅各的方法來反應。她對雅各所做的,正和雅各對拉結、以撒對以掃所做的一樣:她把心中的盼望,完全寄託在爭取雅各的愛上。以下的經節可能會是你在聖經中看到的最悲哀的經文之一。(創世紀29:31-35)
耶和華見利亞失寵,就使她生育,拉結卻不生育。
利亞懷孕生子,就給他起名叫呂便(注:就是“有兒子”的意思),因而說:“耶和華看見我的苦情,如今我的丈夫必愛我。”
她又懷孕生子,就說:“耶和華因為聽見我失寵,所以又賜給我這個兒子。”於是給他起名叫西緬(注:就是“聽見”的意思)。
她又懷孕生子,起名叫利未,(注:就是“聯合”的意思),說:“我給丈夫生了三個兒子,他必與我聯合。”
她又懷孕生子,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因此給他起名叫猶大(注:就是“讚美”的意思)。這才停了生育。
她這是在做什麼?她乃是要在傳統家庭的價值中,尋找自己的快樂和認同。生兒子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最好方法 ,特別是在那個時代,然而,這一切卻都不生效。
她把所有的盼望和夢想都放在她的丈夫身上,她這樣想:“如果我生了兒 了,那我的丈夫就會愛我,最後我就不會再有不快樂的人生了。”但是事與願違,她每次的生產都把她更深地推進孤單的地獄中。每一天她都要痛苦地看到,自己最渴望的男人在另一個帶給她終生陰影的女人的懷怉中。每一天都像有一把刀插在她的心頭上 !
無止境的幻滅
故事至此,許多現代的讀者會好奇地問:“在這個故事中,誰是屬靈的英 雄?誰是我當效法的對象?這個故事的道德教訓是什麼?”
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到困擾,是因為我們平常把聖經當作一系列不相關的故事來讀,並且認為它們各自有一些對我們生活的“道德教訓”。但其實不是這樣,它們乃是共同組成的了一個整體的事故,告訴我們人類為什麼會有今天的光景,上帝如何籍著耶穌基督的來臨和未來的再來,要解決和修復所有的問題。換句話說,聖經並不是給我們一個站在道德階梯最高處的神明,向我們宣告說:“只要你們努力向上,過正直善良的生活,就可以爬上來!”相反地,聖經再三地向我們顯示一些軟弱的人,他們不配得到上帝的恩典,也不尋求衪的恩典,甚至連得著了恩典也不知感激。如果這就是聖經一系列偉大故事的主題,是所有個別經文所指向的,那麼我們從雅各的故事中學到了什麼呢?
我們所學到的是:我們的一生都有一人個基調,那就是無止境的失望。除非你能瞭解這一點,否則你永遠無法活出一個有智慧的人生。雅各認為,只要他能得著拉結,一切就都沒問題了。他以為他是和拉結同房,但“到了早晨,看啊!竟是利亞。”某位注釋家針對這節經文說:“這就是我們從伊甸園起所經驗到之縮小版本的幻滅。”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對利亞沒有任何的不尊重(我們可從她學到許多的功課。)但這話的意思是說,不管我們的盼望是什麼,到早晨,看到的一定是利亞,絕不會是拉結。
魯益師在《返璞歸真》一書中對此描述得再好不過了:大多數的人都會知道, 如果他們曾經省察過自己內心的話, 他們所希望得到、所極切盼望得到的東西,是這個世界所沒有的。世界用各式各樣的事物要把它提供給你,但是那些承諾從未兌現過。當我們的初戀、初次想到某個國家,或初學某個讓我們感覺到興奮的研究主題時,我們心中就產生出一些渴望,然而這些渴望卻是婚姻、旅遊或研究本身所永遠不能滿足的。在此我不是指一般所說的失敗的婚姻、假期或研究事業,而是說即使在最好的婚姻、假期或研究事業中,也不能得到那樣的滿足。 某些在我們最初渴望的時刻所抓住的東西,卻在現實中褪色消失。我想每個人都會明白我所說的意思。雖然妻子是好妻子,旅館和風景也很出色,研究化學也還是個有趣的工作,但是有些東西己經離我們遠去了。”
如果你像雅各一樣是結了婚的人,而且把你最深的期盼和渴望加諸在與你結婚的那個人身上,那麼你的期望將會把他壓垮。它有幾百種方式來扭曲你和你配偶的人生。沒有一個人即使是最棒的人——能滿足你靈魂中所有的需要,因此你將會以為你是和拉結同寢,但起床時卻總會發現那是利亞 。這種無止境的失望與幻滅充滿在人生之中,不過我們對於那些自己寄以重望的東西,感受會特別深刻。
當你最終醒悟到這一點時,有四件事是你可以做的。
第一,你可以責怪那些讓你失望的事物,然後重新去尋找其他更好的事物。這是停留在偶像崇拜和屬靈癮癖中的道路。
第二,你可以責怪自己和懲罰自己,而且對自己說:“我一直是一個失敗者。我看別人都很快樂,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老是不開心。我一定有問題。”這是自暴自棄、活在恥辱中的道路。
第三,你可以責怪全世界,而且說:“願咒詛臨到所有的異性……”讓自己變得鐵石心腸、處處懷疑、空虛。
最後,你也可以如魯益師在“盼望”一 文中所說的,把你整個人生的焦點轉向上帝。他結論說:“如果我然世界上任何經驗都不能滿足的,那麼最可能的解釋,就是我是為著另一個(超自然而永恆的)世界所造的。”
男性與女性的偶像崇拜
雅各追求“天啟性的愛情”,而傳統型的利亞則是要籍著努力生孩子而找到自己作為妻子的認同,但他們二人都陷入挫折之中。貝克如此解釋:這種以愛情來解決人類問題的失敗,正是現代人感到挫折的很重要的原因……沒有一種人類的關係能承擔起上帝的角色……不論我們在多少程度上將他(愛侶)理想化或偶像化,他都不可避免地會反映出人間的敗壞和不完美……當我們把愛侶提升到這個位置時,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什麼呢?我們想要擺脫我們的過犯和我們的無價值感,我們想要證明、知道我們的存在不是徒然的,我們想要得到的是救贖,不折不扣的救贖。不用說我們就可知道,這是人類的伴侶所無法提供的。”
男性與女性兩種以愛情作為偶像崇拜的不同形態,都走入了死巷。我們通常說:“男人用愛來得到性,而女人用性來得到愛。”這句話就像其他所有帶著“刻版印象”的描述一樣,有它的真實性,然而在雅各的故事中顯出,這兩個假神都令人失望,因為雅各想以娶到美麗的妻子來肯定他的生命,他把心獻給了拉結,但對她的幼稚和缺點卻視而不見。利亞的假神不是性,因為她顯然可以得到丈夫的身體,但卻得不到他的愛和委身。她盼望與他成為“一體”,彼此心靈相依;但是他沒有。她的生命因此被困在膚淺的關係和痛苦中。
在現代文化中,人們開始更多注意到許多女性成了“崇拜委身”的受害者。影評人達吉斯在《紐約時報》對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的評論中哀歎,好萊塢一直給我們這類年輕女性的電影,把她們描繪成“大部分的渴望都停留在鞋子、婚禮及嬰孩上。”這部電影中的一位女性從她頭一次的約會回家之後,打電話告訴朋友說,她覺得那晚的約會進行得很好,然而同時間那個和她約會的男子,卻在家裏打電話給別的女人。
達吉斯正確地指出,那些以愛情和白馬王子盛大婚禮作為偶像的女性們,必將成為她們自己這渴望的奴隸。她鼓勵女性要放棄她們常見的愛情偶像崇拜,而採取男性的版本。可是如之前所討論過的偶像崇拜,會使他們沉溺於要獨立自由,以便“拈花惹草 ”;而女性的愛情偶像崇拜,則如達吉斯所點出的,會使她們沉溺於要依賴人——容易受傷並受人支配。這兩者都是是奴役的形式,都使我們瞎眼,以至於無法作出智慧的選擇;並且兩者都會扭曲我們的人生。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利亞的突破
在這個悲劇的故事中,只有利亞在靈性上有成長,雖然這只出現在故事的結尾處。讓我們先看看上帝在她身上做了什麼工作。希伯來學者注意到,在聖經中利亞所有的陳述都是在向耶和華呼求,例如在創世紀29:32中她說:“耶和華看見我的苦情。”她是怎麼知道耶和華的呢?
當時所有的文化對上帝或神明都有某些一般性的概念,而希伯來文一般用來稱呼上帝的字是以羅欣。耶和華這個名字上帝先對亞伯拉罕、後對摩西所自我啟示的名字——衪自己告訴亞伯拉罕,衪要籍著他的後裔而賜福全世界的人類。如果利亞知道耶和華,唯一的可能性是她聽雅各說過他祖父所蒙的應許。雖然她正處在掙紮和困擾中,但她還是向這位施恩的上帝伸手求助。
在多年的生養孩子之後,她有了突破。當她生下最小的兒子猶大時,她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在這句宣告中帶有挑戰,但和她從前生孩子時所作的宣告不同:這回她沒有提到丈夫和孩子,而是單單地依靠耶和華。雅各和拉班偷走了利亞的人生,但是當最後她把心交給耶和華時,她重新得回了自己的人生。
真正的新郎
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上帝在她身上所做的工作,我們一定也要看看上帝為她所做的事。也許利亞對她最小的兒女特別有感動,也許在她的直覺裏知道上帝為她做了特別的事。上帝確實做了特別的事。當然,創世紀第49章告訴的我們,有一位真正的君王要從他而出,那就是將要來的彌賽亞。上帝臨到那沒有人想要、也沒有人愛的女孩,使她成為耶穌的先祖。救恩來到這世上,不是經同美麗的拉結,乃是經同那沒有人想要、也沒有人愛的利亞!
上帝是不是僅僅在提拔弱勢者呢?不是的!上帝賜給利亞的美好禮物包含更多的意義。聖經告訴我們,當耶和華見到利亞失寵,衪就愛她。上帝的意思是說:“我才是真正的新郎;我是所有沒有丈夫之人的丈夫,是我所有沒有父親之人的父親。”這就是用恩典來拯救我們的上帝。
道德宗教上的神明喜愛那些成功和有超越成就的人,他們想從道德之梯爬上天堂;但是聖經裏的上帝卻是從天堂下來,降臨到世上完成救恩,賜給我們那不能憑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恩典。衪愛那些沒有人想要的、軟弱的和不被愛的人。我們和衪的關係不僅是君王和臣僕,不僅是牧人和羊群,更是丈夫和配偶;衪被我們所迷住——即使沒有人注意到我們。
這就是使們勝過偶像崇拜的能力來源。世界上有許多人沒有愛情的伴侶,他們需要聽見主說:“我才是真正的新郎,只要你轉向我,並且知道我現在愛你。世界上只有一雙臂膀能帶給你所有心中所渴望的,並且在時間的盡頭等待著你。”
其實並非只有單身的人需要看見上帝是他們終極的配偶,己婚的人也一樣需要看見這件事以拯救他們的婚姻,免得被那些只有帝才能滿足的期望所壓垮。如果你結婚了,但盼望配偶像上帝一樣的滿足你,那麼不可避免地是他一定會讓你失望。這不是說你應該更少愛你的配偶,而是說應該更多認識上帝和愛上帝。我們要如何更深的愛上帝,以至於我們能讓情人和配偶從我們那些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期望中得著釋放呢?答案就是要仰望利亞的人生所指向的那一樣。
沒有人想要的
上帝以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衪真正是利亞之子。衪成為沒有人要的人,出生在馬槽,也沒有佳形美容使我們羡慕衪。衪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衪,到了最後,所有人都棄絕了衪,甚至衪在十字架上向天父大聲哭喊:“為個麼離棄我?”
為什麼衪要成為利亞之子?為什麼衪是沒有人想要的人?是為了你和我。衪擔當我們的罪,為我們而死。如果我們能夠因見到衪對我們的愛而深深的受到感動,就會使我們的心脫離那些虛假的拯救者;因為我們己經得救了,所以就不再需要籍著追求一些事物或關係來尋找救贖,又因為我們己經有了救主,就不再需要把別人製造成我們的救主。
“唯一能解除心中過去之愛戀的方法,就是籍著愛戀一新物件所產生的驅趕力量,如果只反映出世界上種種的不完全,是不夠的;只示範出你所享受的事物會隨風而逝,也是不夠的……對你的良心說話,指出它的愚昧,也是不夠的。相反地,要用各種合理的方法看看你的心有多愛衪;衪比世界上的一切更大。”
有一天莎莉告訴我,她是怎麼重新得回自己人生的。她去找的輔導員正確告訴她,其實她在男人身上想要找到的是認同、是‘救恩’。她的輔導員建議她找一個工作,在經濟上獨立,如此來重建其自尊。她完全同意她應該在經濟上靠自己站起來,但是她反對說要建立自尊。她說:“輔導員的建議是要我放棄一般女性的偶像崇拜但要我採取男性般的偶像崇拜。可是我一點也不想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事業的成功上,那就像建立在男人身上一樣。我要得到自由!”
她是怎麼得到自由的呢?她從歌羅西書3:3-4中看到保羅所寫的話:“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裏面。基督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在此她瞭解到,她的“生命”或認同即不應該是男人,也不應該是事業,更不是別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不是男人對她的看法,或者事業成不成功,重要的乃是基督為她所成就的,以及衪對她的愛。所以當她遇到對她有興趣的男人時,她會在心中暗暗地說:“你也許是個不錯的人,甚至可能成為我的丈夫,但你絕不會是我的生命,只有基督是我的生命。”就像利亞一樣,當她開始這樣做時,就得回了自己的人生。這種屬靈的操練讓她有能力設定界限,作出好的選擇,最後也能夠真正愛一個男人的本身,而不僅是要利用那人來提升她的自我形像。
她回答了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問的問題,如此我們才能過一個我們應該有的生活:我可以轉向誰?誰是那位真正美麗、又能救我脫離所有假神的?這個問題就只有一個答案。正如詩人赫伯特所寫的:仰望在十架上的耶穌——你是我的所愛、我的生命、我的亮光,唯獨你最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