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像有幾個朋友都留言說,打坐或者練習氣脈的時候,後背感到酸疼。忘記具體誰講過,竅被堵著的時候,稱之為關,通暢後,才稱之為竅。照張三豐老神仙的話,穴竅裏頭,藏氣之所。

照我的看法呢,關竅是人體的發電廠,穴道呢,是發電機組。後背這些能量機關,基本都鎖著,修氣脈就是為了打開它們。

人體的後三關分別為尾閭關、夾脊雙關和玉枕關,都在背脊上。練內丹術的修士,想盡辦法,也沖不開,所以,任督二脈接不通。

近代丹道名家,千峰老人說他自己,得師父真傳後,練了二十七年,到六十多歲,才把任督接通了。任督接通了,也奈何不了肩背,我知道有個打坐念咒的行家,他也是五十肩。

練氣練到後背疼,是正常的,那裏天生就堵得一塌糊塗。如果練習了一段時間,居然不酸不脹不疼,一定是方法不對。

肩背不好,血液在大腦流速變緩,年紀大了,就會得各種功能性疾病,打麻將回回輸,跳廣場舞又帕金森,一生氣就中了風,待在家裏看電視,銀幕中幾十年前的賢妻良母,老了後都在賣老年鞋賣營養水賣各種來錢快的玩意兒,騙退休金。

為了避免老年生活惡性循環,我的建議是,練習氣脈之外,再配上打拳、按摩、瑜伽、運動、彈古琴、寫大字,總之選一項動功,才能比較有效的解決後背的問題。

傳統上練習氣脈,第一個要搞定的事項,是養氣。氣足了,才能彙聚成動能。西派宗師汪東亭認為,彈古琴和釣魚,養氣。張三豐老神仙認為,讀書養氣。我肯定是反對釣魚的。

02

養氣的要訣是,若即若離,心寄一事,又不著此一事。看著它,又不用盯著它。打坐養氣,也是這個訣竅,但是打坐太悶,打成個苦差使,真還不如別打。

南懷瑾老師教打坐,一開始就讓熬腿子,這個我不贊成。依成觀法師的說法,如果腰腿不好,背不好,那就是不能打坐,好了再說。

打坐,是為了讓精神鬆弛,氣脈放鬆,而後吸收外界能量,疏通淤堵。如果精神緊張,或者痛苦,那是完全達不到打坐的目的,不如改成靜坐。

如果因為腰腿不好而打坐痛苦,我建議先練習站樁。把身體調整的比較適當了,再來打坐。

我不贊成熬腿子,主要還是怕硬熬,會傷到筋骨。南老師他做武教官出身的,底子好,可以熬,一般人,還是要注意點。因為關節如果有問題,長期得不到血液的滋潤,細胞都是脆的,隨便拉拉就碎了。很多瑜伽館的瑜伽師,都帶傷上陣,教人劈叉和雙盤什麼的。

我自己養氣,除了讀書,就是打牌。若即若離的心態,身體儘量放鬆,怎麼舒坦怎麼來。讀正能量的書,別讀生起不良心態的書,那種書,漏氣。

做手工也好,別死盯著做。也別一直動彈手指頭,比方說打毛衣那個就太折騰了,十字繡倒是可以。再就盤珠子,玩個把件兒什麼的。總之,養氣有很多種選擇,不用那麼死心眼兒。

養氣的時候,儘量舌抵上齶,別說話。上齶有個凹陷處,舌頭抵在那裏,可以略微接通任督二脈,修道或者練氣功的,管這個叫做搭橋

舌根下兩個穴道,養氣的時候,會有唾液出來。這種唾液是腎水經過小腸火的薰蒸,沿督脈上行,再被督脈裏的陽火二度薰蒸,落到舌下,是人體精華的提煉品,很補,感到嘴巴有些滿了含不住了,一口氣吞下去,第二口出來再吞。

丹道術管這個叫做飲刀圭,這種普通人都能自產。厚臉皮會說這個叫玉液金液,那個就算了,至少通了大周天才有。

懶得舌頭特意去抵住上齶,覺得費力,也無所謂,別關注這個事兒,只要是閉上嘴,舌頭基本上也是抵住上頭,就是準頭稍微差點兒,不礙事兒。我自己是一覺醒來發現通了任督二脈,估計就是這樣稀裏糊塗通的。

我覺得我氣養的好,和我不怎麼愛聊天有關係。聊天多了真傷氣,有時候,聊著聊著喉嚨就有了燒灼感,那是帶出炎症來了,因為傷了氣,身體就會自發性的上點虛火。

03

修道的講,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學佛的有句話,大火燒了功德林。平時涵養多少氣,一發脾氣,都漏泄乾淨了。要不怎麼說動氣傷身。修行最後都要落實到肉身上來,張至順老神仙說,你要有病,你就沒道,我就不服你,他非常瞭解心物一元的道理。

修行總歸是要落實到肉身上來,這是修行界普遍認可的標準。就怕張至順老神仙這句話,你要有病,你就沒道

其實有什麼不敢說,師父就是搞經教的,不是坐禪的麼。普度眾生有很多方式啊,不一定非要會打坐,會氣功啊。會講經就相當了不起,而且很苦啊。

有些小道觀,出家人過的非常樸素,文化程度也不怎麼高,讓他講經,他其實也講不太出,可是他很慈悲,言傳身教,就令人折服。

我有一次去參加放生,廟裏有個師父一直做各種唱念做打,最熱的夏天,大殿前面擺滿了裝麻雀的籠子。可是師父就流著滿頭大汗,把各種流程做足,堅持給鳥們種下得菩提的種子

許多麻雀在滾燙的夏日下曬丟了今生,於是師父繼續給這些曬死的鳥超度下輩子。這個師父是道長的,怎麼可以這樣拘泥,我再也不去這個道觀了。

之前說到練氣練到後背酸痛。我還是強調下,我一直認為,金剛念誦是最迅猛的方法。不過我知道很多人,不太習慣這種方法。會更傾向於站樁、打坐、靜坐,和其他各種練習。所以,也說點其他的。

我的系列小文中,會提到很多人名,都是我精選出來的行家,一百年未必出來一個,不學我的,可以去學習他們的。我斷續也會提到,他們的長處。

最近這些年,由於互聯網的普及,打開網頁,名師特別多,選擇起來比較困難。倒不如古代,一百年二百年出一個半個,比較容易選擇。

第一步把氣養足,第二步再可能到排淤清堵。等到酸疼地方的氣通過去了,自然就不酸不疼了。

他們不是在揭示真理,他們是在討論摩斯密碼。

04

说到养气,最中规中矩的养气当然是打坐。打坐免不了胡思乱想,怎样才能进入静的境界呢。宋代起,就有个方法,叫做参话头。

然后一边打坐,一边死命想答案,不知不觉,注意力就集中起来,本来脑子里有一百件事情纷纷扰扰,就剩下这么一件了,自自然然就清净了。

如果是道教徒来回答,可能是,父母未生之前,我是我的元神。印度教徒来回答,狗子也有本我。

如果是科学教徒来回答,人死后会轻21克。

世界大同的回答呢,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先天的内核,这个内核来源于同一个母体,其他都是后天配置。所有的宗教、道德、哲学,性善论、性恶论,性虚无论,其实都在讨论,先天和后天,谁主导谁,如何才能得到救赎。

李道纯曰:性是一身之主,以身为客。今借此身养此性,故让身为主。性就是灵魂。

张三丰老神仙说:人寿一事,上人有定,下人有定,中人无定。中人少善少恶,天欲延之不可,天欲迫之又不可,于是任他自生自死于其中。保则生,不保则死。故修身尚焉

所以,修身很重要啊。修改肉身,从而改变个性,一方面待人接物的后果改变了,一方面自身的磁场改变了。自然,命运随之跟着改变。中国古代玄学分五类,称之为五术之学:山(仙道)、医、命、相、卜,山是摆在头一位的。

当然,有人觉得,我不需要修改身体,我直接改造思想,完善个性。这样的人,就是张三丰老神仙说的上人和下人,我们广大中人,应该还是踏实一点,从肉身的改造做起吧。

之前说到打坐时候,做一些思考,是为了把注意力系住,藏传佛教的观想也是这个作用。虽然其实,如果只是为了注意力集中,未必非得想佛菩萨,想花花草草坛坛罐罐亦无不可。

可是,如果能够生起神圣的宗教感,浑身上下都纯洁而高尚,尤其督脉那里,张三丰老神仙接着说,正气撑空,亦得联班神道;否则转投人世,亦必生入仁善之家。天理若此,有何难晓哉

有个同修前段发了个出家师的照片我看,我就问她,出家师是不是很有正义感,非常正气凌然。她很吃惊我从何得知。因为很简单啊,这个出家师父,头部督脉那里顶起蛮高,中脉部分没有啊。

有的人,没什么正义感,打坐打的昏天黑地,实话说,督脉没有阳刚之气呀,想要贯穿到任脉,恐怕是难。在养气方面,孟子是祖师爷之一,他说吾养我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其实就是从督脉升起来的。

我小时候练大字,就是文天祥的正气歌,没准就是沾了这个光。

如果是西方的一位骑士,他看到一位高贵的夫人或者纯洁的村姑,没准也生出要保护她的,神圣而高尚的使命感,出征打仗也是攻城略地,裂土封疆。安得说命运就没有改变?

打坐时候,把精神尽量寄托于一件事,而不是十件八件琐事,可以养气。如果寄托之事,能够使自己生出高尚的情感或者情绪,可以养浩然之气,也就是督脉之气。好吧,又说了一个大秘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