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主要是根據氣功理論中的”精滿不畏寒”的原理,配合吐納導引,在抗寒的同時又能到強筋健骨的作用.本功法比較適合中老年人學練,也適合年少多病,體質虛弱的朋友學練。
晨煉
站樁,雙腳略寬於肩,雙膝微屈,自然站立,自然呼吸.雙目輕閉.
1、吐舊納新
吸氣,用鼻緩緩吸氣新鮮空氣,意念自然界的精氣清氣由鼻孔吸入體內,沖洗全身內外,呼氣時,腹部微收,用嘴緩緩呼氣,意念體內濁氣由嘴呼出.這樣重複做九次。
最好能在早晨睡醒後煉,這樣可以把體內的濁氣排得更加徹底乾淨,而且養成這個習慣後,晨煉十分鐘,整天都能保持到良好的精神.它能起到吐故納新和提神醒腦的作用。
一開始煉功時,呼吸以九次為度,多了體弱的朋友可能受不了,會感覺到身體發冷.一般以感覺清涼醒神為度。
呼吸時儘量使吐納量大一些,但也不要把自己搞得很緊張,煉功還是以放鬆呼吸為主。相信通過不出一個星期的煉功,大部分功友都能掌握到這個呼吸和放鬆的”度”。
2、抗寒運氣法。
抗寒,以閉氣見效最快,這裏再加上了運氣,使得大家在冬天演練時能更快地收到熱身的效果。
姿勢同上,吸氣時,意念全身的氣聚于丹田內,然後閉氣,閉氣時不要使勁,自然地閉一會兒就過去了。
閉氣時,聚于丹田的氣沿大周天路線運行一圈,也就是從丹田–湧泉–會陰–百會–勞宮–膻中–丹田運行一次,運氣行氣時不必意念觀想得過分仔細,相反自然點若有若無點更好,氣行速度以中快速為主。
意念運行路線只需一想而過即可,意念氣返回丹田後,自然呼氣,意念氣貫全身四肢百骸.然後自然呼吸調息幾次後,再如上法閉氣運氣.反復練習九次。
一般體弱的朋友經過幾次閉氣呼吸練習後都是產生內熱,常練更能聚成丹田氣團.這裏值得提醒大家的就是,煉抗寒功法的意念易輕不易重.
它是以氣為主,不是以意為主.另外,對於吸閉呼一個迴圈後中間應該自然呼吸幾次,這樣可以調節呼吸不致於造成氣滯不適.同時意念氣行大周天時意念一行而過,想細了氣閉不久也沒用.
如果在意念沒有運行完一個大周天時就忍不住要呼氣,那麼就順其自然地呼氣,心裏也請不要緊張,不會造成什麼散氣竄氣的後患.
體弱怕寒的朋友在這一節上,吸氣注意不要意想採集天地的氣進和丹田,弄不好還會使身體發冷,因為現在冬季將至,天氣轉冷,清氣控制不好入全內會使身體感覺發冷.
這一點是要注意的.等待身體體質提高後,不再畏寒時,就可以加上吸氣采氣入丹田的意念.
通過這種煉功方法,一般一個月左右丹田內就會產生氣團,而在初學的過程中,身體會出現氣功”八觸”現象,以熱感為多.這是正常現象.
3、太陽養生樁
雙掌離腹三十公分抱腹狀,輕輕意想丹田內一輪太陽,太陽發出明亮的金光照亮全身,全身暖融融.通明透亮.站樁十分鐘後即可收功. 收功:搓熱雙掌,按摩頭部,面部,眼部,拍拍命門,活動一下全身上下關節,深呼吸三次即可。每日早上煉一次,每次大概三十分鐘左右即可.
冬日養生最棘手的就是禦寒暖身問題,練習氣功,洗腳擦足心無疑是有效的方法,這裏推薦臥式和騎馬蹲檔式兩種耐寒暖身功法,以供氣功愛好者選用。
兩招驅寒保健氣功抵抗冬日寒冷
1、臥式
取臥式,仰臥床上,上蓋棉被。棉被最好是質地軟、重量輕、禦寒好的絲綿或鴨絨被。
平臥,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離身一拳,五指自然伸直,手心向下。枕頭宜高10釐米左右,雙目微閉,兩唇輕合,舌尖輕抵上齶。排除雜念,意守丹田,意念腹部丹田有一炯炯紅日向人體上下四周放射,溫煦全身。
採用腹式呼吸,鼻吸氣,口呼氣,呼吸宜勻細深長,在靜心息慮中呼吸吐納。
同時,由頭到足趾自上而下逐一放鬆,反復放鬆3~5遍。放鬆後,意守丹田30分鐘,然後慢慢收功,起床活動或安然入睡。
練習本功法,其要點全在放鬆入靜,意守腹部丹田,意念丹田暖流溫煦全身,練功過程中,口中津生,當猛力咽下,意念這津液深達腹部丹田,水火相濟,生化無窮。
據有關氣功文獻記載及氣功臨床報導,凡練功較有成就者,三五分鐘內即有明顯的手、足、腹部熱烘烘的感覺。
有實驗報導,15例練功者,功後有14例手心皮溫增高近2℃,可見氣功鍛煉是耐寒暖身的有效途徑。
採用本功法鍛煉,如無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者,還可配合屏息法,耐寒暖身效果更佳。具體方法為:在完全放鬆後,採用深呼吸數息。
即吸氣時腹部儘量鼓起,吸至不能再吸時用力屏息,默數數宇,一直數至不能再堅持為止,略停數秒,將氣緩緩呼出,同時放鬆全身。
然後。略停數秒,再緩緩吸氣,同時鼓腹、屏息,默數至不能得氣為止,略停數秒,再呼氣、放鬆。如此反復做3~5次。
應該指出。屏息法對血液循環系統造成的影響較大,耐寒暖身作用較好,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採用。
2、騎馬蹲檔
採用站立姿勢。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上身保持平直,頭正頸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自然呼吸,呼吸宜均勻細長,不粗不喘。兩目微閉,口唇微合,舌抵上齶。祛除雜念,息心靜慮,全身放鬆,意守丹田。
放鬆入靜後,重心下移,兩腿著力,兩手慢慢自兩邊提起,同時兩膝微風上身下沉,待兩手提至與肩平齊,身體下蹲至騎馬蹲襠姿勢後,兩肘下沉,手掌前臂向外向胸劃圓孤,連做36次。
然後,慢慢恢復站立姿勢,叩齒100次,口中津生,用力咽下,用意念送至腹部丹田。
應當強調,練習本功對,兩手劃動及叩齒,動作宜輕柔和緩,忌急躁,忌僵硬。
本功採用騎馬群襠姿勢,配合兩手劃孤,可使全身經脈得到疏利,叩齒咽津,能強身健體,只要依法堅持鍛煉,可望在嚴寒的冬天,只穿襯衫、毛衣而全無寒意,精神健旺,步履輕盈。
1、病人姿勢以坐或靠坐式為最相宜。
2、病人在練功初期不宜過多注意呼吸,以便迅速達到放鬆而息自調。
如急於求成,或追求姿勢,或追求頻率立即減少,或使腹式呼吸幅度急速增加,必然會產生氣急、胸悶、憋氣等不舒服感覺。自然兩字對哮喘病人尤為重要,往往用力於呼吸,非但不能平喘,相反緊張起來,呼吸更紊亂而發作加重。
3、病人學會全身放鬆後,再學胸部放鬆,局部放鬆與全身放鬆結合,將更有利於平喘。
哮喘大發作時應先放鬆局部,再放鬆全身,或在全身放鬆的基礎上放鬆局部,如局部出現緊張現象,可將局部分小段放鬆,由總支氣管至大支氣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逐漸放鬆。
或不將思想集中於欲松的局部,而集中於一個松字上,並結合胸部按摩。
在初練時,有時支氣管局部有輕度緊張的感覺,但練功3-4天后,即可自然消失。哮喘緩解時可不作局部放鬆,放鬆功熟練的病人可自然做到隨息。
4、哮喘發作時,陪護人員必須立即指導病人做放鬆功。輕聲按三條線部位,根據病人不同呼吸速度,在病人吸氣時報部位,呼氣時念松(但勿使病人覺察,以免病人思想集中注意在呼吸上),注意勿擾亂病人的呼吸,漸漸引導病人減慢其呼吸頻率。
領功儘量做到順乎自然,勿急勿慢,誘導放鬆入靜,耐心領功到哮喘發作平息,一般2-3個迴圈或稍長時間即可。
注意事項
1、針對不同病人做好練功準備,如有咳嗽者,事先喝點開水,或含甘草片潤喉,有鼻塞者事先用麻黃堿點鼻。
2、練功取得一定效果後,尚須繼續堅持,以鞏固療效。
3、平時注意氣候急劇變化,要及時保暖避風,避免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