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講的是太極即是上帝,說明真正的上帝概念並非指的是神仙,而是由無極生太極的一種宇宙形態。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是明道。其實推出上帝加以崇拜,是遵道,並不是敬神。其實誰是神呢?人就是神。

    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易經》謙卦的彖辭中有一句話: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天道心法是允執厥中。其意義為真誠的保持中道,不偏離中道。老子所說的道有以下幾層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體),世界由以出發、由以產生的基礎;第二,世界的本質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的決定或主宰力量,第三,世界形成、產生和發展全部歷史的述說,也即對道以自身為本原、以自身為本質的自我產生、自我發展、自我表現、自我完成的全部歷史的述說。

    道有天之道。指日月星辰等運行的法則或軌道,有時就是天命或天意的代名詞,是為一種社會規律;也有人之道。指人事活動應當遵循的法則;還包括了以天喻人的天道、人道相結合的一部分。於是這個道的概念,從社會領域延伸到自然領域,再將自然與社會相統一,從而代替宗教意義的天,作為最高原則和指導性的方針。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上帝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這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是一個重大的變革。《周易大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道又是指基本規律。此外春秋時期也還有天道的說法,特指與天象有關的自然規律。

    道生成演化萬物就屬於宇宙論問題,道決定萬物的存在就是本體論問題。老子的論述雖然相當簡潔,卻已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來了,這是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突出貢獻。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擺脫了宗教或神化的束縛,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世界起源問題和存在根據問題的大思想家。他邁開了走出宗教或神化之網的第一步,闖入了理論思維的新天地,這標誌著中華民族認識能力和認識水準的一個飛躍,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簡言之,道:一、指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總根源,這也是老子哲學的核心。二、指自然規律。三、指人類社會的一種規則、法則。道作為世界之本原不同於一般的有,也不同於一般的無,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無的一面,道是有與無以及一切萬事萬物的統一。

    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成為道家的創始人。在老子以前,人們對生成萬物的根源只推論到天,至於天還有沒有根源,並沒有觸及到。到了老子,開始推求天的來源,提出了道。他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而生。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對於老子所說的道,歷來解說不一。有的認為,道是精神性的本體,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客觀唯心主義。有的則認為,道是宇宙處在原始狀態中的混沌未分的統一體,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唯物主義。老子認為道生成天地萬物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成萬物之後,又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而蘊涵於天地萬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道雖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但它不同於可感覺的具體事物,它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的東西。所以,道存在於人類語言及圖文之外,心靈可以感知而無法言傳和圖示。不能靠感覺器官去體認,也難以用普通字詞去表示,只能近似地用比喻和描述來說明它的存在。

    對於世界的統一性,老子作了天才的推測和描述。老子的道論,對於後世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也有人說道生一,一生二,意思是指,在誰也不知道的地方產生了本源之氣,這個本源又分化為陰與陽這兩種氣。在這種情況下,道即是無,也就是誰也不知道,誰也不能夠定性,也就是未知的神秘的。因為道的未知特性,所以越是給道下一個結論,那麼就越是錯誤的。在道代指未知事物的情況下,道生一,一生二這句話,常被人認為一即指本源,這個本源,被許多人當作了已知的、可解釋的、可定性的"道"。所以,這個一所代指的道,就成為陰陽家關於道的學說,它是許許多多的道學說中的一種。

    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他認為,人事必須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違反客觀規律,必然招致災禍。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他說的天道主要指陽至而陰,陰至而陽,盈縮轉化,周旋無盡的矛盾運動法則。天時于己不利時要主動退避,天時對已有利時要積極進取。範蠡受老子道論的影響,說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但他主張適時積極進取,對老子貴柔守雌的思想又有所批判和修正。

    莊子是戰國中後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道是世界的終極根源,是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自生自化、永恆存在的宇宙本體,否認有超越於道的任何主宰。他還認為不可能給道提出明確的規定,道不當名,道昭而不道,即使取名為道,也是所假而行。所以只能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對於莊子的道,當前學術界有人認為是獨立自存、超越時空的絕對精神,並以《莊子》書中物物者非物之語為根據,證明道是非物質性的造物主。也有人認為道是指具有無限性和永恆性的、產生了天地萬物並存在於其中的物質本體,並以《莊子》書中通天下一氣之語為根據,說明道就是物質性的氣。大多數學者認為莊子誇大了世界本原的神秘性,並把事物的相對性絕對化了,否定事物之間的差別,表現為相對主義,他的道論具有明顯的唯心主義傾向。

    在中國哲學史上,"道"這一範疇是道家提出的,後被各家學說所接受,雖各有不同理解,但已成為宇宙本原、普遍規律性的代名詞。它對於提高理論思維水準,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規律性,起到促進作用。

    道的客觀性。道是客觀的,它是萬物的本原。作為本原的道與自然是同一的,它就是自然。老子說,道法自然。道之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它是沒有形狀的形狀,無物卻有象。道是真正的混沌,混沌是客觀存在的,它是無序的有序。無和有是道的別名,都是客觀的。道創生了萬物,而且養育萬物,道對萬物生之畜之。

    道的普遍性。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象氾濫的江河,到處流淌,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有道的存在。道無時不在,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是永恆存在的。道的普遍性決定了它的巨大的包容性和蘊含性。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它把大江大海都能包容,可見它的普遍性與無限性。上善若水,水幾於道。水是普遍存在的,當然道也是普遍存在的了。

    道循環往復。道的運動過程是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道永恆存在,運動不息,迴圈運行。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從起點離開,越離越遠,達到一定限度,又返回來。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循環往復的運行,沒有衰敗的時候。它總是從起點開始,最終又回到起點,形成一個圓圈。這與太陽一天的視運動形成的圓圈是很相似的,也與一個太陽年的週期類似,二者存在著同構性。東西南北的方位順序,與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相認同。空間聯繫著時間,時間聯繫著空間,時空是統一的。從時間可以認識空間,從空間可以認識時間。

    道對立統一。道是一個複雜矛盾的統一,最大的矛盾莫過於陰與陽的矛盾,這類似于黑格爾的肯定與否定的矛盾。萬物負陰而抱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陰與陽是道的功能和屬性,而道是二者的統一。與此相聯繫的是無與有的矛盾,這二者是道的別名、道的化身。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沒有無就沒有有,沒有有,就沒有無。此外,還有一系列矛盾關係,諸如:難易、禍福、強弱、剛柔、美惡、善與不善等等。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辯證法大師,在他的論述中,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無為是道之子,是道的本性,道的體現。天道自然無為,道無為而無不為。它什麼也不做,但是什麼都做成了。天得到它,變得清朗;地得到它,變得寧靜。無為的思想貫穿《道德經》全篇。老子把道的自然無為,轉化到人身上,要求人們象道那樣自然無為。他指出為無為,則無不治,人們只要堅持無為的原則,什麼事情都能辦好。

    道虛。虛是道的狀態,它無形無象,無處不在,沒有邊際。它又無時不在,無始無終,是最大的虛空。它產生出萬物,是萬物的宗主;它裝載著萬物,永遠也裝不滿。它的作用無窮無盡,道虛的作用就是無的作用。它能化解萬物的矛盾,協調萬物的關係,與萬物混而為一。

    《道德經》,又名《老子》,傳為老子所作。雖只有五千言,但其中哲理卻博大精深,能參透玄機者,可稱得上是得道高士。老子見周(東周)室將亂,終於騎著青牛,從洛陽往西,出函谷關而去,不知所終。

    我從太極即為上帝,又談道,旨在說明這上帝也必須遵從道,所以大家求上帝不如求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