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經常聽到“意守丹田,氣沉丹田”這樣的語句。然而對於沒有明師指導的自學者,往往容易理解錯誤,盲修瞎練,貽害匪淺。
真正的意守是什麼?古人說的好: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用心守著相,無意求落空。
譬如我們的鑰匙、手機、錢,你不能一直緊握不放,那樣你會很緊張,無法放鬆。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留意,那樣很容易丟失。
意者,神也火也。太執著,死火猛烈,東西烤壞了。不管它吧,火滅了,東西烤不成。
真意守就像放羊,不會目不轉睛的盯著羊,也不會忘了羊。
然後我們來說丹田。真正的丹田在哪。
我們知道普遍有三丹田之說,上丹田在眉心,中丹田在膻中,下丹田在小腹。一般以為“氣沉丹田”就是氣沉小腹,呼吸深到小腹那裏或者注意力放到小腹那裏。這些都對,又都不對。有一點點對,但是不深刻,不全面,不正統。
貳
要點就在“丹田”二字。
丹田丹田——丹落處為田。“丹”和“田”是密不可分的。
丹指的是內丹,精氣神融合而成的產物。有玉丹有金丹。甭管什麼丹,首先得有。先有丹,然後這個丹在哪兒安家,哪兒就是丹田。
三丹田是基本說法,實際上人身上下內外無處不丹田。真正的丹田是一個虛空,也可以叫神氣穴。沒有彼此、內外、上下、大小等等的概念。
所以沒有丹的人,就不要去想丹田在哪。不要研究怎樣是意守丹田。不要糾結怎麼才能氣沉丹田。
因為氣也不是你理解的那個氣。真正氣沉丹田的氣,你還沒有練出來,你感覺不到,也無法掌握。
你只需要調好你的樁架、你打坐的坐姿,在不硬挺也不懈怠的狀態下,保持下去,儘量的放鬆、放鬆、放鬆。其他就不用操心了。
如果你非要守個什麼東西的話,注意力放在胸部以下,意守全身好了(阿觀就是這樣的)。如果做不來,意守腳底板也行。
等放鬆的功夫到家了,身體有舊疾的會開始排病。病好了,氣脈暢通到了一定程度了。你會開始入靜了。
三
入靜,是一種狀態。當你進入這個狀態以後,會感到身心皆空。身體似乎不見了,消失了。思維也似乎停止了。
這個時候,外界的雞飛狗跳聲、鄰居吵架打孩子聲……無論任何喧囂,你都一清二楚,但是又不會感到吵鬧。那些聲音特別清晰,又特別模糊;特別近,又特別遠;特別實在,又特別縹緲……同時,你也懶得去分析去思維。
正經的“不思善也不思惡”。
不是你人為的控制自己不去思,而是你“思來想去”的那個妄心消退了。那種“思”也就升不起來了。
真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不關心。
你沒有胳膊啊腿啊的物質身體的明顯區別,腦子一片清明,皎如日月,恍若浮雲。你是你,又不是你。渾圓狀態,你是無極,你也是太極。你是純粹的——臨在。
到了這個階段,你自然知道什麼是氣;你早已感受過了“清升濁降”;你清楚的知曉了氣的陰陽;玉丹金丹什麼樣,還沒怎麼品嘗豬肉,差不多也知道豬怎麼跑了。同時,你也理解了老祖宗造的詞——“虛懷若谷”,你會親身體驗到這個詞的真形真意。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