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靜是修煉的重要內容之一。入靜是修煉者取得修行成效的關鍵所在,修煉的成效如何,取決於入靜的程度深淺。功夫的高低幾乎可以用修煉者入靜的深度來衡量。精神上的入靜層次深淺,關係到功夫進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借助一點外道的辭彙來描述得清楚些)

入靜又稱虛靜。人靜是修煉過程中逐漸達到一種思想寧靜,意念集中,輕鬆舒適,頭腦有序化的境界。入靜狀態即不同于正常清醒狀態,亦不同於睡眠狀態,更不是萬念俱息,寂然無物,因為它還保持著清醒的意念活動。由於每一個修行者的因緣不同,習性和修法也不盡一樣,所以入靜的程度有高低和快慢之分。

入靜的狀態還與個人的修養,神經類型、年齡、性別、文化等有關。一般說,修養好的,不易因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情緒波動的人,易於入靜;神經類型屬於抑制型的,易於入靜;而興奮型的則難以入靜;德性高的人,易於入靜;德性差的人,難以入靜。

入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原理是一致的。所有的入靜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寧靜,使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要真正達到入靜的要求,必須下一番苦功夫,而且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也決沒有捷徑可走。隨著修煉程度的不斷加深,入靜程度也就逐步顯現出不同層次來。入靜大體上可經過三個步驟,達到三個層次。

第一步:一念代萬念,達到初步入靜階段。

初學初定者最難做到的是調心入靜,越想入靜越是百念俱起,心猿意馬不知所措,閉上眼睛一切景物還歷歷在目。通常入定者多選用替代法,即一念代萬念的方法誘導人靜。

如觀想法,如觀想本尊,觀想藍天白雲、山川大海、森林花草等;意守法,把意念引向百會、膻中、會陰、湧泉等容竅;數息法,如默念自己的呼吸或聽自己呼吸的聲音等;讀數法,如從一到十,反復重複數數等;還有念訣法,誦道經等等……。通過上述方法,使初定者的雜念相對減少,隨著意念的導引進行修煉,初定中感到身體舒適,情緒安定,常出現輕微的氣感,如輕、重、熱、涼、麻、癢、動等感覺。

對於初修者或層次較低的人來講,用一念代萬念的過渡修煉方法,僅能使紛亂 的雜念得到收斂,拴住心猿意馬。但進入初級入靜階段後,切不可著相、執著,否則會妨礙入靜的深入發展和功力的增強,也難以達到較高層次的入靜階段。

第二步:遺其欲,澄其心。達到中級入靜階段。

入門易,入化難,要進入靜境,絕非易事。修煉者經過初級入靜階段,只是一種暫時的替代法,而不能持久,仍存未純之心,這就是多妄想、多遊思。妄想生貪欲,遊思多不覺。法在於止觀,收心入內,修心自慮,以心制心,以心悟心,斷盡煩惱,安定心神,打掉分別心,直至進入佳境。這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修到無我方是法,行到無心方入道。

修煉入靜,是個慢功夫,長功夫。往往一念剛息,雜念又生,但是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要念起即覺,覺之即無。要獲得心靈的解脫,就要做到見景不生情,見物不動心,也就是說心不要被景物所牽,解脫就是你找到永恆的生命。所以,在修煉中,要採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眼不斜視,耳不旁聽,入耳即流的態度。《清靜經》上講:遺欲自靜,澄心而自清。滅欲自然清靜,神凝氣聚,真氣足而神自靈,凝神聚氣,全在清靜。無所求無所欲,妄想也就無能為力了。氣不清而神不安,神不安而無成矣。寧心無一事,少思必定神安,功夫就在不知不覺無私無欲之中,漸臻上乘。

遺欲澄心,這既是入靜的好方法,也是功力的一個飛躍。修煉到這個層次,修煉者就會一念圓融是太空,立定清心解玄要;心身飄浮,一靈獨存,真氣勃發;會不斷出現各種景象,即由熱到光,由光到象,美景現前,萬物在動,超出自然力;返觀內照,內景外現,可見眾象。如閃電、流墾、長虹、旭日、鉤日或五彩繽紛的光亮,嗅到奇異的香味,甚至看到神像。出現身外有身,或聽到有人在講話等等。

實際上,是人身陽氣顯發,既是心外之物,當屬無常之列。對此,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些景象,都是初定狀態下,人之自性所為、習性的反映。修煉者,對一切景物要不驚不奇、不追求、不貪戀,以防入魔。一切特異現象都是物質、能量、資訊相互轉化和作用,切不可神秘化、更不能宣揚封建迷信,才能達到真正的身心的解脫,得到解脫的真諦。

第三步:修德行貫全程,達到高級入靜狀態。

入靜到高級階段,修煉者主要是陶冶情操。涵養道德和引發特殊效應。修德是修行的根本原則,修煉的成敗,從根本講,就是看道德修養如何。有志求學菩提道者,不但應修身,更應修德。

古人(道教的)曰:三千內功易成,八百外行難圓。三千內功,修身也,八百外行,修德也。修煉者只修煉不養德,像一邊蓄水一邊開閘,只養不煉則切斷活水源頭,無以濟事。功從德上來,德為功之源,作為內心修養的德,從它的含義上講,德就是得。養德則功進,無德則功損。道德是靈魂的力量,道德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簡而言之,修德不修煉,到老一場空,修煉不修德,心定要著魔。道門名聯不是有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嗎?

養德的關鍵在行德上,只有想法還不行,要有恒心去行德。《禮記》中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因此修煉要和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整個生命活動結合起來,每時每刻都要想到並且做到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乃至全人類做好事;至少做好事,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修德還要遵紀守法,助人為樂,淡化名利,講究社會公德。只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也就人若慈悲何須讓,心本平和不用忍了。

行道在悟性,行德在善命。德增功進,步入高層次境界時,生命靈通與宇宙交換資訊的靈敏度增強,智慧廣大,使人小宇宙與大宇宙的運轉同步,獲得宇宙間的更多資訊,包括宏觀資訊和微觀資訊。

善德的本質是調整人的思維回歸本來面目,由此純淨身心,喚醒道像,消除習性。德高者能將真我轉化為透明的精妙明體,與神像相應,與大道相應,開顯神智,發出離心、慈悲心而漸成修道心,超越輪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