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是我見過的最低情商的行為。”言語勝人,是關係最大的殺手。說話總要壓人一頭,這樣的人眼裏只有勝負,只有面子,沒有其他。
1、不以言語勝人,是一種智慧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過:“真正的說理用途和目的在於獲得關於事物的正確觀念,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區分出真與假,是與非,並依此行動。”
上大學的時候,花了好長時間克服“語欲勝人”這個毛病。
我總喜歡在各種事情上和同學們爭辯,無論大事小事,無論正確與否,總想壓別人一籌。
從別人的戀愛小事到國家的大事,每次我都會和同學們不歡而散。沒有人喜歡被質疑和反駁,沒有人喜歡在外爭吵丟掉面子。
到後來,我開始被同學們孤立遠離。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平時的交流中我總是太在乎輸贏,想改變別人的觀點,而忽視了溝通的重要性。
無論講什麼,都要照顧到別人的面子。不以言語勝人,才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2、不以言語勝人,是一種豁達
戈爾曼說過:“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陳丹青年輕的時候,和朋友在小攤吃飯。
小攤生意火爆,等了很久才有空出來的桌子。
因為老闆很忙,他們就自己收拾了桌子。
沒想到一會兒來了個衣衫襤褸的老頭,硬說自己還沒吃完,飯就被他倆收拾了。
無論怎麼解釋,老人都不聽。
朋友覺得荒謬,正要理論,陳丹青卻掏出一些錢給了他。
老人走後,陳丹青說:
“和一個蠻橫的人講道理,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爭吵。
我讓一步,可以讓事情最小化,那為什麼不呢?”
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高。不以言語勝人,是一種修養和境界,是一個人豁達的胸襟。
3、不以言語勝人,是一種最高級的情商
蔡康永曾言:“說話是一門藝術。”
朋友小許,985大學畢業,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每次在公司開會時,都能對事情侃侃而談,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上司們都很欣賞他,身邊的人也都很喜歡和他相處。
他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從不以言語勝人,很會照顧別人的面子。
在外從來沒有見過他和別人爭論,他總是會很好的將自己的觀點和別人的觀點結合。就算雙方有爭議,他也會適時低頭。
他明白,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工具,不是取勝的武器。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大家彼此相通,彼此連接。
真誠的溝通,讓孤島連接成大陸,讓人們在彼此確認之中感受到幸福和力量。
傾聽,永遠比傾訴更重要。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溝通的終極意義,尋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