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每一個穴位都相當於一味中藥,它們的任何一種神效,都是我們祖先用身體試驗過的,只要你學會使用經絡,並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會終生盡享健康的秘訣。

 

    改變先天體弱的三大穴:肝俞、腎俞、太沖

    人的五臟是我們身體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組織都隸屬於它們。腎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裏,開竅於耳和前後二陰;脾為後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裏,開竅於唇;心為君主之官,主管脈,和小腸相表裏,開竅於舌;肝主管筋,和膽相表裏,開竅於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腸相表裏,開竅於鼻。這樣一來,全身眾多部位的疾病我們都可以找到它的來路與歸途。 

    人生下來體質就是陰陽不平衡的,差異很大,但我們不能認為這一切就是不可改變的。如果能仔細分析一下弱在哪里,是哪一髒弱,我們就能通過後天的各種方法改變它。 

    既然內臟通過經絡和它們之外的器官相互聯繫,生病時可以遙相呼應,裏應外合,那麼人體在沒病時也可以通過刺激經絡上最有效的穴位,激發它們的自救潛能,去提醒、改善內在的臟腑,從而進一步提高它們的防禦功能和狀態,這樣豈不是防患於未然嗎?

 

    先天體質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每天按摩雙側的下面幾個穴位三至五分鐘:肝俞、腎俞、太沖。 

 

    治肝血陰虛的三個特效穴位:承山、陽陵泉、三陰交 

    40歲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這些症狀:腰腿痛,落枕,睡覺時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東西(視力減退),頭昏,雙脅下灼熱,舌頭紅,口幹,苔少;老打嗝,噁心想吐,吃下東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經常莫名其妙地為一點小事發火。 

    以上這些情況如不及時糾正的話,不久就會發展成西醫檢查後認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膽囊炎、視網膜脫落、淺表性胃炎等。

  

    肝血虛、陰虛了就沒有力氣,更沒有多少氣血能夠分給筋,人抽筋就是身體在向我們抱怨了,如果我們還是不管不顧的話,病就要來了,而且還要攻陷臟腑。 

    此時,我們只要選足太陽膀胱經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再配以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就行。

 

    承山穴,顧名思義,能承擔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夠舒筋活絡,自古就是腿痛轉筋的有效大穴。疼的時候,用手指點揉此處5分鐘就可以了(平時每天按揉3分鐘即可),雖然按下去有很重的脹痛感,但一定要忍住,完後,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感覺。   

    使用陽陵泉時用拇指進行點揉或者點撥,點撥效果最好,每天5分鐘,也可以用指間關節進行刺激,以加大刺激量。它在膝關節的下方,小腿外側、腓骨頭下方的凹陷處就是。

 

    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會的穴位,正是因為是三經交會的重要通衢之處,所以刺激它可以把三條經的經氣全調動了,可防治肝、脾、腎三髒上的諸多病症。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保養肝、脾、腎,使其氣血充足、流暢,這樣,三髒上的很多不適及慢性病都會不治而愈。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在內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後緣處。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睡覺前,先用熱水泡腳10分鐘,泡到小腿肚子以上,然後開始從上到下按揉穴位。先按揉兩側陽陵泉3分鐘,一定要產生酸脹的感覺才行。然後點按承山,小腿一定要放鬆,注意點按時不要使太大的力,因為這個穴位的感覺很強,刺激力量太大反而欲速則不達,時間也不需要太長,3分鐘即可。最後按揉雙腿側的三陰交,向著骨緣內側點揉5分鐘。請記住,一定要堅持。 

    還可以到藥店去買杞菊地黃丸,再用枸杞甘草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用水煎服,配合以上3個特效穴位,就能從根上改變這些肝血陰虛症狀。 

    肝陰虛要多吃一點酸味的食物,因為酸甘化陰,可以補充陰津,還有肝在五味中合酸。少吃辛辣之品,因為辛辣的東西最耗陰液。

 

    一穴根除肺陰虛:合穀

    肺陰虛在小孩和中老年人身上特別多見,常見到症狀是長年多咳,但痰難咳出;經常出虛汗;氣短,感覺胸口氣不夠使;情緒低落,不想與人交流;嘴裏有發黴的草味,反應遲鈍;特別容易感冒,或者外熱內寒,上熱下寒。 

    以上這些病狀在現代人生活中十分普遍,只用兩味中藥就可以輕鬆治癒:買生地10克、五味子10克,泡水喝,不出一周絕對好。生地滋陰,五味子不僅斂肺止咳也滋陰。

 

    但這樣做只是把現有的症狀給解決了,要徹底使肺健康,還要去根,所以我們要每天堅持按揉雙側合穀穴3分鐘,只此一穴就行。同時,還要配以摩腹。15天左右,你會眼看著困擾自己多年的胸悶氣短、多咳多痰、愛發高燒、多出虛汗等症狀慢慢消失。

 

    脾胃是後天之本,如果我們從小愛感冒,說明先天體質不好,那就更應該從後天脾胃上來好好調理以增強體質。每天晚上睡覺前給自己摩腹,力度讓自己感到舒服就行,順時針摩3分鐘,然後逆時針摩3分鐘。有一點一定要注意,腹瀉的時候一定要逆時針摩腹,這樣才能止瀉。

 

    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身體的背部,因為它正中的督脈是人體陽氣彙聚之地。少吃寒涼的和不合時節的食物,少吃冷飲,即使在夏季也要少吃。養胃最好的莫過於山藥、茨果、薏米粥,喝上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你的消化比以前好了很多。

 

    肺虛時要多吃酸味的東西,少吃辛辣的東西。因為肺性質上喜歡收斂,不喜歡發散。順著肺的喜好就是補,跟肺反著幹的就是瀉。酸性收斂,正投肺所好,所以能補肺虛,辛味發散,正為肺所惡,會將肺瀉得更虛。

 

    治療腎陽虛的三個穴位:合穀、足三裏、魚際

 

腎陽虛是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容易有的症狀:感冒不斷,畏寒怕冷,愛喝水,四肢不溫,又口乾舌燥,比較容易口腔潰瘍;夜尿多;腰痛、關節等骨頭經常痛;怕熱、腰酸、口舌生瘡、小便黃熱、煩躁又疲勞、坐立不安。以上症狀如果不注意的話,發展下去就是高血壓、腎炎、腎下垂、膀胱炎、糖尿病、陽痿、婦科病。 

 

    腎為先天之本,所以要通過後天的精心調養來呵護。自小感冒不斷是因為先天元氣虛弱。而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則是衛陽虛弱,熱量不夠了,以至於溫養功能不足;同時會腰痛、尿頻、尿急、尿短、易疲勞、恐懼;沒有力量推動陰津向全身滋潤,所以人才會口幹、咽燥、愛喝水,衛氣弱了,保衛身體的功能也降低,也就是西醫所說的免疫力降低了,所以才會比較容易得口腔潰瘍。同時,衛氣不足還導致腎這部機器在運轉的時候沒有潤滑油(缺少津液)摩擦生熱,表現在人體就是腰酸、小便黃熱、坐臥不安。

 

    腎陽虛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發展下去就容易導致胃、肺和腎臟上的重大疾病,千萬不能小視。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只需要使用以下3個行之有效的簡單穴位刺激就可以解決了。 

    魚際,是手太陽肺經的穴位,每天堅持掐揉雙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無恙。一定要配合合穀、足三裏使用。 

    每天早飯前和晚飯前按揉雙側合穀穴各3分鐘,然後再按揉或艾灸雙側魚際和足三裏穴各3分鐘。 

    同時,還可服用玉屏風散或者防風通聖散,或者泡點黃芪當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強衛氣的護衛防禦功能。

 

    為加強衛氣的防禦作用,可以適當吃點辛辣之品。辛味宣散,能將衛氣驅趕到皮膚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崗,身體的守衛自然固若金湯。補腎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另外,腎屬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東西會傷腎,因為甜味與土相對。有腎病的人切記不要吃油炸煎烤的東西,因為太燥,耗傷水分,加重腎虛。 

    魚際,是手太陽肺經的穴位,每天堅持掐揉雙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無恙。一定要配合合穀、足三裏使用。 

    每天早飯前和晚飯前按揉雙側合穀穴各3分鐘,然後再按揉或艾灸雙側魚際和足三裏穴各3分鐘。 

    同時,還可服用玉屏風散或者防風通聖散,或者泡點黃芪當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強衛氣的護衛防禦功能。

 

    為加強衛氣的防禦作用,可以適當吃點辛辣之品。辛味宣散,能將衛氣驅趕到皮膚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崗,身體的守衛自然固若金湯。補腎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另外,腎屬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東西會傷腎,因為甜味與土相對。有腎病的人切記不要吃油炸煎烤的東西,因為太燥,耗傷水分,加重腎虛。

 

   手腳冰冷的剋星:陽池

  核心提示:消除發冷症除了按摩陽池穴外,還可以將關沖、命門兩穴以及“手心”配合起來加以刺激,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去年秋天,有位50多歲的婦女來找我看病,她就是典型的“發冷型”患者。據她自己說,她是一個賣服裝的個體戶,過去一年四季都在外邊賣貨。從去年開始,每到冬天她就覺得腳底下發冷,無論穿上多厚的鞋,也暖和不過來,自然就無法出去賣貨了。“很多顧客都說看不出我是個上了年紀的人。但看這樣子,我是熬不過今年冬天了,只好不做買賣了!”說到這裏,她流下了痛苦的眼淚。

  我告訴她完全用不著為這件事悲傷,因為有個好辦法可以治療手腳發冷。在人的手背手腕上,順著小指下來有個穴位,叫作陽池穴。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迴圈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迴圈,平衡荷爾蒙分泌,曖和身體,進而消除發冷症。

  刺激陽池穴,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還用不著別人幫忙。

  手腳發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的來臨而發愁。

  手腳冰冷——剋星是陽池  

手腳冰冷症也叫懼冷症,往往是女性的專利,但也有不少男性為此病所苦。

  有一次,一位只有24歲的年輕小夥子來找我看病,他就是個懼冷症患者,嚴重到夜間常因下半身冰冷而無法成眠的程度。白天的情況雖然好一些,但也是冷得不行,要不是怕人笑話,他真想穿上那種老年人穿的小棉襖。

  我向他建議道,以後再覺得手腳發冷時,不妨兩個手背互相摩擦,就能使身體暖和起來。

  “這裏有什麼道理嗎?”他有些疑惑地問道。

  我給他解釋道,手背上有個穴位叫陽池,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經專司上焦、中焦、下焦這三組人身上的發熱系統,其中上焦支配心臟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做完運動或吃完飯後,體溫就會升高,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上焦和中焦發揮了功能。排完尿後為什麼會情不自禁打起輕微的哆嗦呢?這是下焦放出熱量的緣故。

  對三焦經失調可發揮神奇力量的就是陽池穴。陽池這個名字就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另外,它也聯繫著經絡中與重要的內臟器官相對應的穴位。

  中醫穴位治療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只要刺激一個穴位,就能將刺激通過經絡傳到有關的內臟器官。

  陽池穴不僅可以治懼冷症,還可以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因此對感冒、氣喘、胃腸病、腎功能失調等疾病都有助益,與合穀穴一起稱得上是“萬能穴位”,值得大家牢記在心上。

  陽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

  刺激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以此穴為中心,互相搓揉手背就可以。在手背摩擦生熱的同時,陽池穴就會得到充分的刺激,從而達到溫暖全身的效果。

  因為患懼冷症而無法入睡的人,睡覺前應使用以上方法,然後立刻蓋上棉被,身體很快就會暖和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