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心的演化從總體上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精神,二是物質。
或者是說,一是有情,二是無情;
或者說是,一是心,二是能量;
或者說是,一是性,二是命;
或者說是,一是陰,二是陽。。。
這些說法都有其道理,關鍵是在哪個角度去理解。將來寫易經與宙心演化的時候,這方面的內容會詳細闡述。
我們先寫心的演化。
宙心之真心的演化實際上是由密到多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如下表:
心的 名稱 |
心所在的時空位置 |
佛學名稱 |
心所具備的能力 |
果位 |
大日之心、真我 (真心、真我、大日之我、真如心、自性清淨心、淨菩提心、實相心) |
位居十二級能量場之上,大日之內。 |
阿摩羅識: 庵摩羅識,是第九不動識。若分別之,即是佛識。 |
菩提、涅盤、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離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
大日 之佛 |
九天之心、本我 (初心、初我、第一心、神心、佛心、虛空演化之心、本心、本我) |
位於十級能量場之上,十二級能量場之下。 |
阿賴耶識: 又作阿羅耶識、阿黎耶識、阿剌耶識、阿梨耶識。略稱賴耶、梨耶。舊譯作無沒識,新譯作藏識。或作第八識、本識、宅識。,阿賴耶識亦稱初刹那識、初能變、第一識。因宇宙萬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識而已,故稱初刹那識。而此識亦為能變現諸境之心識,故亦稱初能變。由本向末數為第一,故稱第一識。 |
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故亦稱識主。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 |
九天 之神 |
天人之心、自我 |
位於6.5級能量場之上,十級能量場之下。 |
末那識: |
天人、天仙 |
|
凡心、 凡我 |
位於6.5級能量場之下,0級能量場之上 |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
前六識是以外境為物件,由外境而反諸內心,心受外界影響極大,受紅塵欲望所牽制、蒙蔽,不能超脫,不能接觸親近到自我、本我、真我。 |
凡人 |
可以簡化為以下表格:
果位 |
心 |
我 |
時空層 |
名稱 |
凡人 |
凡心 |
凡我 |
0-6.5級 |
凡我六識 |
天人天仙 |
仙心 |
自我 |
6.5-10級 |
末那識 |
九天諸神 |
神心 |
本我 |
10-12級 |
阿賴耶識 |
宙心大佛 |
佛心 |
真我 |
12級以上 |
阿摩羅識 |
修行是修心,凡人修心的實質是什麼?
是通過相應、行觀去體悟自己的大靈,去印證自己大靈累世記憶中的末那識、阿賴耶識、阿摩羅識,以心印心,以超脫凡我的三心,來帶領自己的俗世紅塵之心的提升。
心最為重要,當心的次第達到了那個層次,自然而然與高層次的能量和合,與三魂和合,達到超越凡界的目的。
修心最為重要的是內求,向自己的凡心深處隱藏的更為重要的心靈境界去邁進。
當我們開啟了行觀的能力,開啟了與自己內心的溝通的能力之時,我們才剛剛站在修行的門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