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前文所講的八個養生穴,只是抛磚引玉。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後,再面對密密麻麻的經絡孔穴圖時,自然會觸類旁通,找到最適合自己體質的防病治病的竅門。只要好好去使用它們,自然就會感到陽氣升騰,精力充沛。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何將養生保命的陽氣固藏在體內使之不失,這才是我在這裏給大家"漁"的真經,就是道家的"種陽之法"。

 

關於這一方法,道家的歷代祖師奉為絕密。無論是各部丹經,還是無數道書,其中都沒有洩露,甚至還有"輕泄者必受天殃"之類的威嚇言語。而我的老師仙學大師胡海牙先生卻沒有絲毫顧慮,毫無保留地把打開奇經八脈的入手方法奉獻給了大家。

 

八脈裏有一個道家特殊的修煉穴位--陰蹺穴,這個穴位歷代修煉家都視為珍寶,自古就有"陰蹺一穴秘不宣"的說法。為什麼這個穴位如此重要?這還要從莊子的一句"真人呼吸以踵"說起。俗話說,真傳一句話,但有些話卻被無數人越解釋越含糊。"踵"是腳跟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說要用腳跟來呼吸,當然這在生理上講不通;還有的人說"踵"是"接踵而來"的意思,比喻呼的連綿不斷,如此將養生真言文學化,更是小看莊子了。為了不再讓眾人猜來猜去,延誤養生時機,老師在前人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非常明地告訴我們:"踵"其實就是陰蹺穴。我們的腳跟處正是陰蹺脈的起始端,再結合上古丹訣"呼吸之機,則從陰蹺迎歸爐"的說法,更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陰蹺穴在人體的前陰與後陰之間的凹陷處。這個穴位與我們頭頂上的百會穴是一條直線上的,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它統攝著真氣在全身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所以說,陰蹺穴發生作用,連帶陰蹺脈,在腳跟一定會有感應。其實何止腳跟,全身都有感應,"真人呼吸以踵"這句話其實是借腳跟來暗講陰蹺穴的。

 

有的朋友會想,既然陰蹺脈的開端就在腳跟那兒,為什麼意守腳跟又不行呢?我們說養生要抓核心,陰蹺脈的核心就在陰蹺穴,舍本求末肯定不對,如果僅僅意守腳跟上的陰蹺脈,將意念放在腳後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時間長了身體會出毛病。

 

陰蹺穴如何保養呢?實際上,激發陰蹺穴最大潛能的方法就在靜坐的時候。靜坐的姿勢,是所有的門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樣。靜坐的方法是先找一個相對靜的房間,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上都可以,然後下面墊一個坐墊,可以保證身體不後仰;百會、頸椎、尾椎成一條直線,可以調整頭的角度,體會一下全身放鬆的感覺。打個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紮得很長,也不是鬆鬆垮垮,而是略微紮一下,這樣的鬆緊度就是整個身體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點的那個狀態,這樣我們就坐好了。就這樣每天靜坐15~20 分鐘,不要追求身體的反應,一切順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氣裕以後,就會感覺腰間像有個暖水袋捂著一樣,熱乎乎的,異常舒適。這時只要把這似有還無的一物以意送入陰蹺穴即可。不要糾纏什麼腰間到陰蹺的路線,更不要琢磨路線的寬窄。人身原本就是處處貫通,並不存在什麼特定路線。只要一閃念,腰間熱力便已到陰蹺,如同在山中一叫,四處都有回聲。當真氣已經灌注到你的陰蹺穴時,會感覺像小草發芽般有微微的動感,說動卻不對,又像下小雨時陰陰靜靜的光景,那種感觸非動非靜,在動靜之間。只要陰蹺中感覺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穩穩地坐下去,陰蹺中的感覺自然會反射到全身。這時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內的感覺好像剛飲了酒,這是精氣神在蒸騰互化,此時只管靜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斷的陽氣升起,這便是古人不傳六耳的種陽法了。

 

當我把這套種陽秘法教給朋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煉,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其中,一位朋友是中年人,他告訴我自己晚上靜坐練功時,夫人過來了,他突然覺得夫人比平時要美上許多,於是便順理成章,"只羨鴛鴦不羨仙"了。陰蹺種陽之法是非常獨特的。由於陰蹺穴與身體腎經的部位非常接近,如果我們僅僅按摩揉推這個穴道,腎陽強盛後,性欲也跟著旺盛,普通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於是陰蹺功能就成為了發洩的資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損再損,反而傷害身體。比起那些意守腳跟的荒唐做法傷害更大,當我們將陽氣引入到陰蹺穴後,貴在能平心靜氣,不生邪念意淫,方能免陽旺施淫,方補即泄的危險。這也是古人對於陰蹺一穴秘而不宣的緣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