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大定是一種通靈大法,是開發人體智慧和潛在功能的上乘修持方法。此法雖簡,但功效卓著,在特異功能的開發,強化以及健身,治病上皆有立竿見影之效。神光大定不但要煉出一面靈光燦燦的明鏡,並且還將使自身與明鏡合一,我即是光,光即是我,逐漸進入打破虛空、大定神光的無上妙境。

一、預備

神光大定,以靜定為主,所以應選擇靜室。練功的姿勢以盤坐為主。練功入坐前,應先深深地呼吸三口,鼻吸口呼,意想將自己體內的濁氣、病氣、廢氣呼出體外。

然後,兩手結太極印,也就是右手大拇指輕輕地掐住左手無名指(第四指)指根橫紋,兩手虎口相交,自然相握,呈太極狀置於下腹部,女性左右手正好與男性相反。結印的同時,兩目微閉,露一線外光。心靜神寧,靜靜地叩齒三十六次。三十六次之後,緩緩將口內的唾液分三口咽下丹田。

吸氣的時候,心中默念……”,同時,萬念俱泯;呼氣的時候,心中默念……,同時全身肌肉完全地放鬆。全身的肌肉關節有不松處即以意使之松。

隨著每一次的呼吸,全身變得越來越松,越來越潔淨,全身通體透明,如水晶狀,直到自覺全身化成一團光氣,輕飄飄的,光如滿月。

2.講解

氣化虛無目的是使自身進入一種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虛極靜篤的理想功態。並且,意想頭頂月光和泉水一次又一次不斷地沖洗全身、淨化身心,使自己達到晶瑩透澈,一塵不染的狀態。身心完完全全地被淨化,一切污穢、疾病和煩惱、妄想都被消去。

此節可單練,單練時間應延長至半小時左右,能多更妙。如果與後合練,時間可在五分鐘左右。

兩眼神光上注泥丸宮,時間不宜長,用意也不可過重,只不過存想一會兒即可。身心應儘量地放鬆,一直松到全身發麻、發脹、發熱,應細心體會全身放鬆後溫暖的感覺。

本節的練習,其妙全在存其意,一步步地從裏達外,逐次以意虛之。從頭到足,全身上下,有不虛處,以意虛之,有不松處,以意松之,有不通處,以意通之,松極靜則為虛。初學入門者,應在松字上下苦功。

初次修煉,如果覺得自身如處厚壁之中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時,以意一散一松,身中自然通暢,不適感自消。還有的初學者,自覺身體象被網網住,身中有不通的感覺時,只要以意一放一松一脫,身心自然舒暢。自覺己身已化成一團光氣,輕飄飄的,化成一片虛無。

三、寂然常照

1.方法

光氣虛無法,觀想自身化成一座懸崖高聳入雲,下丹田化成大海,自身本性元神坐於懸崖的巔頂。兩眼微閉,留一線之光,兩眼神光內注明堂宮中,觀想左眼、右眼及天日三光在額前的虛空彙聚,形成一面大圓智鏡,靈光燦燦、湛然圓滿。

初次觀照,眼前一片黑暗,並無光明。不用著急,定則生慧,靜,心觀照眉心這個虛空的部位,兩目神光注于明堂宮中,似守非守,若存若忘,漸漸地額前便會有光明出現,有人是白色光,有人是紅黃相雜的光,也有綠色、紫色等顏色的光明。當眼前有光隱約顯現後,為了增加其亮度,應微微用意帶動光團悠悠地旋轉,心裏加一的意念,宇宙虛空的靈能光氣自然受其招攝,向明堂宮中凝聚,光便越來越亮,越來越明,其能量級也會逐步提高,心住於額前的虛空明體,無染無著。無論光強光弱,任其顯現,不必著意,心住於明體,即在光顯現時自然入定,身心寂然不動。

此為初初見性,神光初顯,正如初三月之象。

繼續修持,收斂身心,萬緣頓啟,一意觀想額前虛空的明鏡,專一不二。

當守無所守,存無所存之時,自覺全身已化成一團光氣,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就象在太極未判混沌之前,身處虛空圓光之內。靜心修持,觀想虛空之中有一圓光。

訣曰:以耳對肩,以鼻對臍,收其六根,專神於目。三光內注明堂宮(左眼、右眼、天眼),非內非外,觀其神光。初則密室之中見神光一點,孜孜定神,繼則漸明漸大,神光滿室,定中百物皆為未然,日久則見一切真靈萬物,自已正盤坐在虛空圓光之內,全身晶瑩透明,靈光燦燦,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正如在太極未判之前一樣,混沌一片,身心虛到極點,靜到極點,只覺太虛之中有一團靈光宏照十方。心田無垢,性地絕塵。久久修煉,自然會到達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虛無大定功境。

修持神光大定,不但應身心大定無為,而且應進入並保持在一種光明的寂靜無為的狀態,虛靈不昧、寂照雙運的狀態。

2.講解

神光大定功夫,要旨全在寂照兩字,觀一身皆空,身心寂然不動之中,神光照燭,通體透明,正如太陽之光照大地,地球上的生物自然生化不息,充滿生機。人身也象一個小天地,頭為天,腹部為大地,

如果練功修煉,閉目靜坐,眼前一片黑暗,沒有性光朗照,智慧的靈光不能顯露,則無異於漫漫長夜,萬物能有生機嗎? 所以,《陰符經》開篇便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修煉者如果只是一味的入靜,如天地之無光照,身中定無生機。

至寂至靜者,乃頑石,但頑石及至靜,卻永遠是頑石,不能通靈達變。為何?缺一字,望諸君及時省悟,觀天理而行聖人之道。

練功時如果性光朗照,處於大定之中但卻神光照濁,便如太陽普照大地,精不煉自然化氣,氣不煉自然化神,神不煉而自然合虛,精氣神不煉而自化,功夫定會克日成就。

明鏡功神光大定功夫,至簡至易,功效神異,其功境進旨不外混照、混化、混忘三個階段。在前段混照功境煉致相當火候,久而久之,則額前虛空之各種光色退盡,只見白色,並進步到光如滿月,晶瑩透澈,仿佛中秋明月懸照天宇,月色較潔,一片湛然。這時,萬念俱泯。煩燥已盡,遍體清涼,自覺如皓月當空,不知身在何處,到達了坐忘的清靜境界。

此時,已入混化功境,性體已現,神光俱足,正如天上初七,初八的半月之象。

所守,存無所存之時,自然與光明混融為一,我即是光,光即是我。虛空之中,空無一物,唯此一團圓光。此時,練功者覺得身心俱泯,一塵不染,自身如在太極混沌未判之先,虛空圓光宛如一團圓月,宇宙虛空,茫茫太虛,唯此一輪明月,恬靜生輝,照澈古今。心田無穢,性地絕塵,已入混忘之上乘功境。

古詩雲:我有一輪明鏡,從來只為蒙昏,今朝磨瑩照乾坤;萬象昭然難隱;我性入諸佛性,諸家佛性皆然,亭亭蟾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現。

這正是修煉家一直所追求的無遮無礙,萬象透明的,與天地合一,與宇宙同體的上乘功境。

此時,性體己全現,智慧朗發,神通廣大,如十五滿月之象,真正進入了寂然常照,無為自化的真空妙境。修煉空此,已入混忘上乘功境,精不煉自化為氣,氣不煉自化為神,神不煉自合於虛,宗旨全在委志虛無,寂然常照,混照、混化、混忘,打成一片。

以上口訣,為明鏡無上至極之妙道,最上一乘之天仙心法,在開發人體智慧及治病健身方面,功效難述,大家細心體會,自知其妙。

四、收功

如果心中不想練了,可在心中略加一收功的意念,靜靜地意守下丹由(肚臍往裏約三寸的虛空竅位),緩緩地呼吸三次,呼吸時應儘量做到深長勻細,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同時,心中默念:光氣靈能歸丹田,並意想虛空及身體各部之靈能光氣俱向下丹田聚攏。

然後,兩手結太極印,靜靜地叩齒三十六次,並將口內的唾液分三口咽下丹田。最後,將雙手搓熱,搓臉之後,慢慢睜眼,稍事活動一下全身,即可收功。

明鏡功神光大定又叫通靈澈視之道,開始修煉時,時間可稍短,半小時為度,功夫長進,過一段時間之後,則應逐漸增加到一小時左右,精進修煉便可靜坐二至三小時而不起坐,方可進入化境。

結太極印的作用是定心和鎮驚。練功時突然受驚,用大拇指用勁掐住無名指指根,心自然會安定。如果出現自發動功,其動難止時,一掐此訣,其動自止,非常的靈驗。

而叩齒的目的則是為了振作精神,調動元陽。元陽上湧而化為靈液,津液滿口。用意送入下丹田以滋潤五臟。

二、氣化虛無

1.方法

感到身心都已安靜、平和下來之後,舌抵上齶,兩眼微向頭頂一看,兩目神光上注頭頂逐漸會發覺天靈蓋有明晃晃的一團光。存想一會兒即可,然後用此明晃晃的光,遍將自身從上到下通體一罩。同時呼吸儘量地深長勻細,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鼻吸鼻呼,隨每一次呼氣,存想此光如泉水一般從頭到口,從心到腹依次下注,將全身的污穢、疾病、煩惱和妄想沖洗得乾乾淨淨,從腳底湧泉穴排入地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