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林則徐對教育後輩有自己的理解。他有句名言:

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子孫若比自己強,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若是愚鈍之人,過多錢財則會增加他的過失。

和他相反的是,從古到今都有一類人,口袋但有一分錢,都想拿去給兒孫買這買那,自己卻捨不得吃穿得好一點。

《增廣賢文》裏有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很多人只知道上一句,其實整句是: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1

很多人老了以後,總以為子女好,自己就好,把自己的儲蓄都投在子女身上,沒照顧好自己,結果反而給子女更大的負擔。

貼補兒孫,不必留金山。

湖北有個老人,叫顧韶安,他和老伴每月養老金加起來才4000元,他把錢分成六部分:

生活費1500元,存1000元;

300元用於保健,500元作為旅遊基金;

300元作為孫輩支出或其他,400元作社交費用。

他說:養老金雖少,可我們去過16個省,出國4次了

人上了年紀,是要富養的。

管好自己,富養自己,有個好身體,有個好心情,自己過得好,全家都有福。

有閒錢,再考慮幫襯子女。自己吃住好,身體好,心情好,全家都心安。

2

對兒孫付出是愛的表現,但要掌握尺度。

不要溺愛,不要縱容,不要適得其反。

之前有個新聞:一位23歲的男子在家中活活餓死。原因是家裏人對他過度溺愛,不教會他基本的生存技能,反而把他養成了廢人

長輩對後輩的呵護,有時是盲目的,一廂情願的,感動了自己,卻害了孩子的成長。

兒孫自有兒孫的路要走,要獨立面對人生的坎坷和顛沛流離。

在安樂窩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人世間更多的是風雨;習慣了安逸的孩子,在舒適區裏成了廢人。

不管我們多愛下一代,怎麼替孩子操心,也不能替他們過一生。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不用過分為子女操心,可以給一些過來人的經驗,讓他們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

不要過多摻和子女的生活,愛是尊重,是成全,而不是佔有。

3

人生過半,不是落幕,而是新生活的序章。

操勞半生,兒女都已成家立業,是時候犒勞自己,讓自己能更投入生活,享受生活。

就像網友喜愛有加的摩西奶奶一樣,她是一位從沒進過美術學校的普通農村老太太,突然喜歡上了畫畫。

儘管年紀大了,但她還是拿起了畫筆,

很多親朋對她說:

你這麼老了,還折騰什麼?

你這麼老了,還能畫出什麼名堂。

76歲的她還是拿起了畫筆,我不管,我就是喜歡畫畫。

這一畫,就一發不可收。94歲那年,她登上了著名雜誌週刊的封面。

不讓年齡和身份限制自己追求喜歡的人生,能夠在生活中始終保持活力,

對事物充滿好奇並勇敢去嘗試,越老越年輕。

衰老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生命規律。但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命運和人生。

兒孫有自己的福,我們也要好好的富養自己。好好愛自己,不給孩子添堵,也不給他人招嫌。

自己活得舒服,過得精彩、瀟灑,才是正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